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后我带飞全班学渣>第八十四章 金奖

  秦镜以前总听说清华北大抢人大战,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被抢的对象,真感觉是做梦一般。

  但他也很清楚,他并非这次抢人大战的主角,只是顺带而已,因为高悬考了全省第二,两位老师都是来找他的,但没想到他已经被保送上北大了,本着不走空的原则,顺带将自己也招上了。

  秦镜知道得感谢高悬参加了高考,还认真应考了,不然自己这回恐怕没这个好运气顺利被北大录取。

  他这个分数线走报考路线,上元培学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元培学院最大的优势是入校不分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再择专业,这对不了解各专业以及没有明确兴趣爱好的人来说太具有吸引力了。

  所以元培学院都是全国各省市高考前几的学生报考。

  而清华北大为了抢夺生源,每年下派招生老师到各省市去抢人,为了吸引学生报考本校,他们许诺一些提档线以上的学生读各种喜欢的专业,这就出现了刚上提档线的考生上录取线极高的元培、经管等院系的现象。

  秦镜算是搭上了这班顺风车,不过他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就算入了元培学院,也未必能够上数院,因为数院对学生原来专业的成绩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通过他们本院的考试和面试,学生才能进入数院。

  秦镜就算上了元培学院,他还得凭实力考进数院,否则就只能去别的院系。

  不管怎样,秦镜已经心满意足了,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想想都觉得爽啊。

  秦镜也被北大录取,王建元和谭立志都高兴得不行,一个班教出两个北大学生,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下子就实现了,还是双倍的快乐,怎能叫人不开心。

  所以秦镜刚跟招生老师谈妥,就被谭立志拉到办公室去接受记者采访了。

  这两天王建元和谭立志忙得不可开交,一向垫底的九中爆冷考出了全市状元和探花,两人还是同班同学,这绝对是新闻一桩,本地电视台和晚报都跑来九中采访。

  高悬这种本来就已经确定保送还去参加高考,并考了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的考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优秀,当然是值得大肆宣传的典范。

  可惜他人在北京集训,准备参加国际物理竞赛,不能接受采访,令记者们无比遗憾。

  采访不到本人,记者只好采访他的老师和家长。

  谭立志说,高悬不是书呆子类型,他特别聪明,自学能力很强,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乐于帮助同学。

  高悬他妈于婉芳说,高悬从小就很自立,学习也很自觉,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她基本没操过心。

  记者听完只能总结两个字:天才!

  高悬没法接受采访,记者们便退而求其次,采访秦镜。

  这个从小成绩一般最后通过努力考上北大的学生其实更值得报道,这是通过努力完成逆袭的典范,也是普罗大众能够学习的榜样。

  秦镜对接受采访倒也不排斥,他很乐于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采访的时候说得非常详细,他希望自己的学习经验真能帮到一些人。

  中午休息的时候,高悬得知秦镜被北大录取的事,把他高兴坏了:“那太好了,这样你就可以安心过暑假了。”

  秦镜笑着说:“说起来还得要感谢你,要不是你去参加高考,还考了第二名,清华和北大的老师是不会专门跑到咱们市来招生的,我也就没有机会被面招了。你是我的福星!”

  高悬听他这么说,心情分外愉悦:“要不是你,我这会儿恐怕早不在国内了,更不可能考北大,所以咱们这算是互相成就吧。”

  秦镜是第一次听高悬说起他留下来的理由,原来自己真的影响了他的抉择,而且高悬对自己的感情也跟从前不一样了,所以这真是蝴蝶效应吧。

  秦镜的高考志愿算是尘埃落定,不用再操心了,但其他人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大家都在忙着选学校选专业。

  几个小伙伴中,除了秦镜和高悬,梁栋和高沛都上了一本线,但都只是刚刚过线,选学校非常困难,好一点的一本院校没法报,报了也录不上,最好是选报外省的一本院校,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二本院校。

  石峰比较幸运,他虽然没到一本线,但他是艺考生,这个分数绝对算得上优秀了,所以他倒是能选一个不错的一本院校。

  其他人也都上了二本线,选报二本院校压力不会太大,只有刚刚压线的郎俊亮和熊凯麻烦一点,如果没报好,就极有可能上三本院校了。

  秦镜给大家的建议是,尽量出省,尽量往经济发达地区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郎俊亮和熊凯的建议是,报考高祥师范院校,因为绝大部分学校都有一定的地方保护政策,只要上了线,本地会尽量保证报考本校的本地学生不落榜。

  郎俊亮说:“我不想在高祥上学,我想去外地上学,哪怕是去外地读个三本,也比我在本地上学好。”

  秦镜则说:“我建议尽量不读三本,三本都是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学费贵不说,将来学历都未必有保障。”这种事他还真看过不少。

  郎俊亮郁闷死了:“那怎么办?难道我只能在高祥上学了?”

  秦镜说:“也未必,你可以去外省,找一个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地区,一般这类学校报考的人少,只要过了投档线,基本就能录取。不过这样的学校对将来就业加成不大,但你若是想考公务员之类的,倒也不影响,只要学历过关就行。”

  最后一群小伙伴,除了熊凯选了高祥师院的免费师范生,其他人全都填了外地的学校,好男儿志在四方,当然要趁着年轻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梁栋第一志愿选的是隔壁省的211师范大学,他的分数跟去年这所学校在本省的提档线差不多,报考其实非常不稳妥,但不报又不甘心。

  秦镜帮他斟酌再三,最后还是帮他选了这个学校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地理,这是该专业第一次招收理科生,没准运气好就录上了。隔壁省经济比较差,希望选报的人少一点。

  梁栋后面的志愿选的都是刚升一本的院校和好一点的二本。他更倾向于读师范院校,将来毕业后就回家当老师,在母亲身边陪她安度晚年。

  高沛想报提前批的军校,但又怕录不上,秦镜建议他先上大学,然后从大学里报名参军,以后还可以考军校,实现做军人的梦想。他便报了江苏的一所工学院,选的专业是工程机械。

  剩下的志愿也都是江苏的学校,打定主意要去经济发达地区。

  石峰去的是上海一所综合性大学,专业的是动画设计。

  其余的志愿也都是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大学。因为秦镜说了,他这个专业,最好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两地的互联网行业最为发达,石峰就选了长三角。

  范子承的选择最出人意料,他选择了新疆的一所二本院校,说是要趁着大学期间,就将中国的最西部玩遍。

  秦镜很佩服他的魄力,居然跑到新疆那么遥远的地方上学。

  刘宇翔则报的是四川和重庆的学校,他旅游去过的地方最多,对川渝地区的美食最为钟爱,说要先去那边打头阵,以后大家伙去四川旅游便去他那儿落脚。

  郎俊亮最后报的是清一色的东北学校,他说要去中国的最北端上大学,感受一下滴水成冰、撒尿成柱的生活。

  报完志愿一看,好家伙,九个小伙伴,真是分布在全国的东南西北中,以后想去哪儿玩都有地方落脚了。

  白璧填报志愿前,给秦镜发信息,跟他请教该怎么填报志愿。有点可惜,她离一本线只差了四分,不过这个分数报考好一点的二本院校还是可以的。

  她想去北京上大学,但北京的一本跟外省的重点差不多,二本跟外省的一本差不多,她这个分数,只能上民办本科,或者上专科,秦镜不建议她报考北京。

  白璧说她想去北方上大学,天津河北都可以。秦镜便建议她报考天津的一所本科院校,选的是环境与市政工程专业,将来回来考公务员,去国土规划局之类的还蛮合适。

  通过白璧,他还知道孙卓琳也上了本科线,跟白璧一样差几分上一本线,她报考了一所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看样子是准备将来当老师的。

  分数刚出来不久,于峥嵘和王子跃就给秦镜报过信了,两人都考了三百多分,这个分数加上专业分和运动员加分,上个本科完全不成问题了。

  他们篮球队那群人,有四个人上了本科线,两个上了专科线,这上线率算是相当不错了。

  于峥嵘和王子跃都报了师范院校的体育系。

  志愿填报完,暑假算是真正开始了。

  大家各自有安排:高悬还在备考,秦镜应舅舅邀请去了深圳,梁栋帮母亲出摊卖鱼,熊凯继续去超市打工挣生活费,刘宇翔跟随父母自驾去西藏,郎俊亮、高沛和范子承三人学驾照。

  周鹏霄的公司虽然迁回了省城,但主要业务还在广东,所以深圳依旧设了一个办事点,他每年有半数的时间在深圳工作,老婆孩子也在深圳还没回去。

  周鹏霄兑现承诺,带秦镜去香港转了一圈,买了一套最新的苹果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iPad、手机。没买苹果手表,而是给他买了一块运动手表。此外还买了不少名牌衣服。

  秦镜拿到这么一大堆东西,不安地给母亲打电话,说舅舅给他花了这么多钱。

  周慧英说:“舅舅买的就拿着,等蕾蕾上大学了,我再给她买。”蕾蕾是周鹏霄的女儿。

  秦镜听他妈这么一说,这才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深圳可以玩的地方不多,主要是看海,再就是欢乐谷,剩下的就是逛街购物、看电影。

  这些地方,秦镜上辈子考上大学的时候就过来玩过了,这次又玩一遍,跟记忆中相差不大。

  秦镜答应舅舅在深圳玩一个月,差不多是高悬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回家。舅舅不能天天陪他,表妹蕾蕾要上才艺班,秦镜不想跟舅妈待在家里,便打算找点事做。

  周鹏霄听说秦镜想找点事做,便让他去自己公司实习。

  他本来打算秦镜去公司做点端茶倒水接电话的工作,初步了解一下社畜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秦镜去了没两天,就开始帮忙做统计和计算了,而且做得还挺好,不比他公司里的大学生做得差,令周鹏霄大感意外,外甥这是天才啊。

  其实也不是秦镜天才,而是舅舅公司的业务恰巧是他擅长的,他以前学的就是应用数学,可惜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回炉重造了,幸亏记忆没被洗掉,所以才能重新大放异彩,带着班上同学一起努力考大学。

  有事做的日子果然过得充实而迅速,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高悬已经在中亚某国参加国际物理竞赛了。

  7月21日,比赛结果出来,高悬以满分拿下了国际金奖,秦镜听说后,比自己拿了金奖还开心。他当即跟舅舅辞行:“舅舅,我明天回家。”

  周鹏霄很意外:“不是要等八月初再回去吗?”

  秦镜笑着说:“不了,我本来也是打算这两天回去的。跟我一起考上北大的同学物理奥赛拿了国际金奖,他马上就要回来了,我们俩打算一起骑行去北京。我要回去做些准备。”

  周鹏霄听到这里,没再挽留:“你同学真厉害!那你回去吧,我给你买票。”

  “不用买,我已经在网上买好票了。明天上午的高铁,下午就到家了。”

  “那我明天送你上火车。”

  “谢谢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