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六零】我家后院通菜市场>第226章 办婚礼

  这桌上的喜糖盒子都做得好看,一点也不像三丫结婚的时候,就是一些硬糖撒一撒,这里面的糖她都不认识,一个个的包装的那么精致。

  瞧这每个桌上还摆着一盆鲜花,看上去就是不一样。

  还有那周二丫穿的那叫什么婚纱,对,就叫婚纱,一看就知道不便宜,自己闺女(三丫)结婚的时候,还是自己省了好些年才搞到的布料,但也就上衣是,下面裤子还是个半旧不新的。

  这酒店又是这么的豪华大气,对比她闺女嫁到李家去,就是乡上土地上随便摆了几桌子吃了点猪头肉,

  再看看现在这桌上的菜,刚刚服务员介绍了,什么炖牛腩、清炒虾仁、红烧蹄膀、狮子头......她在家都没见识过。

  不过,就算她嫉妒的心里滴血,也不好说出什么,现在她那老头子长本事了,有了个这么好的女婿,都不乐意理她了,但她不敢不理这老周,自己年纪大了,以后还要靠这老头子生活呢!自己闺女疼了那么久有什么用,到现在还得自己接济她。

  这姜烨和周二丫的婚礼结束,在回去的大巴车上,大家都在议论着这次酒席:

  “哎哟,我以前都没去过这么好的酒店,先不说菜吧,我刚刚去酒店的时候尿急,服务员给我指了指路,这要不是服务员指路,我都不敢相信,这就是酒店的“茅厕”,乖乖,这里面建的比我家客厅都要好,还有一整面的大镜子。哎呦,我一开始看的时候都吓了一大跳,我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镜子呢,咱们家里的镜子都是巴掌大的,还要花不少钱,这么大的镜子,也不知道值多少钱呢!”

  “这算什么,今天的喜糖上还有外文呢,说是什么进口的糖,我尝了一个,看着黑乎乎的,但是吃起来还挺有滋味的呢!”

  “土了吧,那个叫巧克力,我以前在我姑妈家,我姑妈给我吃过一块,很贵的。”

  “啥力?这国外的糖名字可真绕口,我都读不来。”

  “你们别光说糖啊,今天这菜也真硬啊,你们听服务员介绍了吗,这什么菜名,一个比一个好听,这口味也是,也不知道这大厨的手是怎么长的,就连最后那个青菜都比家里做得好吃!”

  “是啊,本来我还带着袋子打算把剩菜打包回去呢,我一开始看这菜量都不少,以为有多呢,结果这儿盘子一个个比水洗了还要干净,啥也没剩下!”

  “你不懂,遇到这些个好菜,肚子再饱也能塞!”

  “我今天听到个消息,保证说出来你们一个个要惊掉下巴,这菜咱们吃了也就没了,但是这件事可对咱们大队甚至这个公社大有好处的。”

  “啥啊,你快点说,别卖关子。”

  “哎呀,急什么,我们桌上有个什么公路部门的领导,这人喝了几杯酒后,告诉我们这振华啊,给咱们这儿捐了一条路。”这人说完后,眼神得意的看着众人的反应。

  “真的假的,这可是大事啊,咱们这要是修了路,可不了得!”

  “我还能骗你不成,明儿不是振华还要在这酒店请客,给他闺女办什么出阁宴,你们去问他呗!”

  “还用你说,我们肯定要打听清楚啊!别说,这振华可真疼闺女啊!这给儿子在这么好的大酒店办就成了,毕竟是他儿子娶媳妇,这他闺女都要嫁人了,也要在这么贵的酒店吗?”

  这话出来,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的:

  “你这话几个意思啊!你咋还重男轻女呢!人家乐意,你管得着吗?”

  听了这大队有名的母老虎发话,这人也不想惹她,只讪笑道:“我这不也是替振华心疼钱吗,这大酒店多贵啊,你说,咱们大队里,哪有闺女嫁人还在大酒店请客的,能给点嫁妆就算厚道人家了。”

  “人家的钱,要你心疼什么,我要是有钱,等将来我闺女出嫁,我也舍得给她办!”

  这“母老虎”家中只有一个娇娇软软的闺女,因为现在也不让再生了,所以以后不出意外,她也就这么一个孩子了,那自然是百般疼爱了。

  等到第二天,大伙们再上这家酒店的时候,发现这个大厅又重新布置了一番,昨天是红色系的鲜花和喜糖盒,今天改成蓝色系了,虽然有些老人不认同,觉得结婚这种大喜事就应该用红的,怎么还用蓝的啊。

  不过,他们也就只能说两句嘴了,这选什么颜色,只要主家没意见他们不管不着。

  今天的菜和昨天的种类还不一样,但是口味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也有亲戚在暗自盘算着姜振华这两天在这儿请客一共得花多少钱啊。

  由于是出阁宴,还不算婚礼,所以姜采还没有穿上婚纱,而是穿了一件正式的长裙,不少同龄的女孩子看见这条长裙就挪不开眼睛了,私下里还问姜采这条裙子是在哪里买的。

  其实这长裙还是由苏秀萍特意制作出来的,自从苏秀萍离开了纺织厂后,姜振华就鼓励她,可以从一间服装店做起,他媳妇手这么巧,还有那么多构思,一定没问题的。并且大手一挥,给他媳妇买下来一间铺子,就在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不远的地方。

  果不其然,这一开始,只算的上小打小闹,但是渐渐的她店铺由于款式特别,很快就被这附近的年轻人熟知了,生意十分红火,苏秀萍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正巧他们纺织厂里裁员了不少人,苏秀萍知道,自己不少同事都会用缝纫机做衣服,而且水平都还不错,她问了一些熟悉的同事,有没有愿意到首都发展的,她可以提供工作。

  这有的家庭实在困难,再不挣钱搞不好全家都要喝西北风了,一咬牙,就跟着苏秀萍来首都了。苏秀萍也十分大气的先给他们预支了两个月的工资,用来安顿自己和给家里留些生活费。

  这店铺也越做越大,最后苏秀萍干脆也自己成立了一个牌子,现在首都都开了三家店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