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春带灵均回钱塘的路上,春意正浓,翠绿的山水间是忙作的百姓。

  江逢春很是开心地与灵均介绍了他们长乐山庄,他刻意避免过多提及他的家世显赫,而是注重与灵均介绍他的家人——他有两位哥哥,大哥江逢年只比他大三岁,他已经成亲,与大嫂有两个儿子,最小的才不过周岁。他的二哥与父母在京中居住,因为父亲在朝为官,二哥想要如父亲般步入仕途,故而他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在京中读书,他们都很少回长乐山庄。

  长乐山庄原先是他二叔在打理,后来大哥成亲后,二叔便让大哥来管理长乐山庄了,如今大嫂也会帮忙管理长乐山庄日常琐事。大哥大嫂待人亲和,长乐山庄也常常行善事,收留江湖过客。

  因为从小与父母分离,江逢春一直和大哥生活在长乐山庄,故而他与江逢年更为亲近,一直很是尊敬他,对于父母反而没有太多的感觉。说起他大哥江逢年时,江逢春则不禁多夸赞了他几句,言语间充满了自豪,随后他又解释他的大嫂则温婉端庄,与大哥一直相敬如宾。

  临了江逢春信誓旦旦表示大哥大嫂一定会喜欢灵均的。

  长乐山庄的家仆见小少爷游历归来还带着一位灵气的小娘子,都十分开心,毕竟这位小少爷对他们从未曾有过身份上的轻视,平日里亲和待人,他们纷纷带笑朝他们问好。

  山庄里一路友好的相迎让灵均对江逢春的家人没有那么多的抵触。

  灵均本就是山间玉石所化的妖灵,无父无母,向来随心所欲,在同类的妖灵眼中她通过吃人精气来修炼,向来不顾他人看法,心狠手辣,她虽然喜欢江逢春,可她并不认为她一定要喜欢他的家人。

  收到江逢春来信的的那一天,江逢年与其妻子谢氏便开始命人腾出沁芳苑隔壁的那座院落,打扫整理装饰都是谢氏亲自督查下人去做。

  江逢年少年老成,毕竟管理长乐山庄多年,一言一行都带着稳重,对于久别重逢的三弟很是关切问候一番,谢氏清婉端淑,见夫君喋喋不休地问其三弟数月来可曾遇到麻烦、看见过什么奇山异水否云云,便笑着拉灵均至一旁坐下,怕累着她又怕灵均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

  谢氏坐在灵均身边,亲切的说道:“他们兄弟打小就这样,分开来都絮絮叨叨的,待在一块儿简直没完没了,咱不必管他们兄弟二人。我只在逢春的信中听他满心欢喜的说自己遇见一位‘小仙女’,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灵均从来没有过与家人间的相处感受,她曾经一度认为这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束缚,对于谢氏毫无长辈架子的亲切,她还有些不习惯。

  谢氏道:“虽然逢春性格偏散漫,这些年也爱在外头游历,可他念家,向来外出不足半月就要回山庄里,这一次他外出两个月不归,他大哥还担心他在外头不安全,一会儿念叨他没钱了回不来怎么办,一会儿念叨他生病了怎么办,若是逢年早知晓他是因为喜欢上了灵均小娘子,怕是也不得整日里啰嗦逢春不回来了。”

  灵均闻言笑了笑。

  谢氏又道:“逢春告诉我们你虽然只是一位普通姑娘,无父无母,但却有一身好功夫,在外数次护他,信中可劲儿夸你,我知道他这是特别喜欢你,他是担心我们会因为你的家世而犹豫你们的婚事,不过你放心,我们江家并不讲求门当户对,但三书六礼绝对不会少了,定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晚间,江逢年的二叔一家子也来了,一家人十几口子围在一桌一起吃了顿饭,饭桌间其乐融融,谢氏的两位小公子也被奶娘的牵着抱着带来了。不过灵均没有与小孩子接触过,也不知道怎么去逗他们开心,便没有多与他们相处。

  江逢春与灵均的婚期反复商定择选后终于选定在九月二十二,原本还有几个好日子,可是江逢春嫌弃它们还要许久,便选定最近的一个黄道吉日。

  随后江逢年便给他们远在京中的父母送信说明此事,他们的父母对此并没有对此桩婚事有太多意见,当然这得益于江逢年对于三弟这桩婚事的肯定,并表示他们会在九月中旬回来参加儿子的婚礼。

  在筹备婚礼这段日子里,灵均与江逢春都没有再出远门。

  虽然灵均在山庄里是被当做贵客相待,平日里无需操心任何事宜,所有有关婚礼的大小事情,江逢春都亲力亲为,每日里欢欢喜喜的忙碌着。

  谢氏有时候担心灵均在山庄里独自一人感到冷清便让丫鬟请她来说说话。

  因为灵均无父无母,谢氏便表示由她来为灵均准备娘家该准备的嫁妆,这日布庄来人为灵均量身准备喜服,谢氏便在一旁陪她。

  灵均听江逢春说过谢氏与他大哥是青梅竹马,从小定下的婚约,谢氏的娘家就在钱塘城,小时候他们便常常见面在一块儿玩。

  量完尺寸,丫鬟出门送布庄的人,谢氏便与灵均说起江逢春的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磕头上香,去寺庙祈福磕头上香,家里有老人去世也磕头上香,逢年与他弟弟逢春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便觉得这种仪式很好玩,有一日他们见老管家躺在架着的两条长板凳午睡,便觉得老管家这样子就像他们之前去丧事时祭拜的人一样躺在那儿,兄弟二人随后拿来几炷香,端来一碗米摆放在老管家跟前,学着之前祭拜逝世者那样磕头行礼,恰巧此事老管家听到动静醒了来,见状可是气坏了。

  “老管家在庄子里多年很受人尊敬,他平日里又最是忌讳生死这类事宜,一气之下便和他们的二叔说了,二叔知道此事后把兄弟一顿臭骂,差点儿动手。”

  灵均从没有听过江逢春与她说起这事,她没有想过原来江逢春儿时竟是这么顽皮,忍不住笑了,连忙道:“还有有关逢春的趣事吗?我想听嫂嫂说。”

  数月来,谢氏虽然一直尽心尽力相待灵均,可她总觉得灵均是不愿意亲近他们一家人,除了江逢春外,她对其他人并不是很客气甚至有些爱答不理的,这下见灵均这么露出笑脸心里也对这桩婚事感到踏实许多,毕竟他们此前只是从江逢春口中听过这个女孩儿,对于她的一切都只停留在江逢春口中的介绍,他们托人去查灵均的身份也没有查出什么信息。

  谢氏道:“当然有啊。嗯……你知道逢春他至今都不敢靠近公鸡吗?那是因为他八岁时,有一次放堂回家,看见路上有一户百姓家门前有一只羽毛多彩非常漂亮的大公鸡,他啊一时好奇便想要去抱这只公鸡,谁知他刚上前靠近它,这只公鸡以为他不怀好意立即怒发冲冠,反过来伸着尖嘴便追着逢春,想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似的,让他畏而远之。逢春看见公鸡要啄他吓得立马就折返跑了起来,谁知这只公鸡丝毫不罢休,对他是穷追不舍,逢春累的气喘吁吁,他一停公鸡也停,但他一跑公鸡也跑,逢春时不时回头去看它,彼此间僵持了许久呢。当时他欲哭无泪绝望到不行,回家后立马哇哇大哭,由此以后,他都不敢再靠近公鸡,离它们远远的。”

  灵均听着谢氏说着江逢春童年糗事忍不住笑出了声。

  她第一次觉得作为一名凡人似乎也很好。

  从谢氏那儿离开后,灵均再次想起了她是一位妖,不论她是否愿意归属于九重天,九重天都不会允许一名妖与凡人相爱相守,若是日后九重天派来天兵天将要处决她,她自知她并不是他们的对手,纵使江逢春愿意陪她四海八荒流浪躲避,可这样的生活还会这么美好欢乐吗?

  那时江逢春再也无法回到长乐山庄,他将要与他的亲人永世隔绝,不复相见。

  那时的他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开心了吧?

  甚至九重天会因她而惩罚江逢春,使其再无轮回转世。

  既然如此,她不如做一个凡人!陪伴他余生。

  她若成了凡人,纵使无来世,但可余生安定,再无须担心那一日的到来。

  灵均决定这一次由她去为他做些什么,下定决定后,她留下一封信离开了长乐山庄。

  她此前听过凡是没有渡劫的妖是可以舍弃修为灵力成为一名凡人,只是他们将随凡人一般渐渐衰老,仅此一世,但若没有此生又何谈来世?!

  灵均决定她要去向他们的石妖王求得变为凡人的方法。

  江逢春近日被大哥江逢年要求随他学习管理山庄事务,江逢年表示他就要成家了,怎能不立业呢?江逢春也觉得自己应该替大哥分担点儿长乐山庄琐事,毕竟他就要做灵均的夫君了,日后他们的吃穿,他不能不劳而获,全靠家里供给,故而爽快答应。

  长乐山庄是当地的大家,下辖铺子、田地分散四处,如何管理都有严格的流程,如何核对账簿、何时去收租、何时去查验收成祖上流传下来的都有其规定。

  江逢春初次接触这些,可是一番苦恼。而当他忙碌完一日,晚间去找灵均却发现灵均不见了,他满心着急,立马慌了。

  江逢年与谢氏得知此事后匆忙赶来院子,只见江逢春红着眼急的团团转。

  江逢春道:“灵均肯定是不喜欢我了,不想成亲了?!所以离开了!”

  江逢年看见弟弟这般难过着急,连忙问前因后果,道:“怎么可能?你们近日吵架了?”

  江逢春摇摇头,他怎么会和她吵架呢!

  谢氏见状,想着今日她刚与灵均说了一番江逢春童年糗事,看灵均当时的反应绝对不是会生气厌恶弟弟的模样,她连忙去查看一番四周,随后在床榻边发现一封被一块玉石压着的信封。

  那块玉石是块白玉石,看上去是一块白玉石一分为二的其中一半,质地上等,却并不罕见,未曾雕琢,但却系了精致的流苏。

  信封上有写逢春启。

  谢氏拿起玉石坠子与信封给江逢春看,道:“灵均这不是给你留了信,或许是她有事外出了?你快打开看看?”

  江逢春闻言连忙接过嫂嫂手里的玉石坠子与信封,随即确定这块玉石坠子是不日前他们在岸边发现那块玉石的一半,当时灵均想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便说要将它带回来,回来后,他们还一起在山庄的池水边中了蒲苇。江逢春不知道的是灵均竟然将白玉石其一分为二,还上了流苏,如今留给他一半。

  江逢春连忙拆开信封来看,片刻后他方安下心来,眼角带着笑意道:“灵均说她有事要出去一趟,让我们不必牵挂她,她过几日就回来了。”

  谢氏毕竟是女儿家,心思细腻些,闻言道:“灵均有何事这么匆忙离开?”

  江逢春却是不再多言,面上喜滋滋的。

  灵均在信中告诉江逢春她打算和他一起久留人间长乐山庄,所以要回妖界处理一些琐事,三日后便会回来,这半块白玉石便是留给他的信物,她听说他们人间的情侣都会互赠信物,日前他将这块玉石送予她,她今日归还他一半。

  江逢春道:“是我太心急了,竟没有发现灵均给我留了信。”说着为自己这般若得若失感到抱歉。

  江逢年与谢氏闻言看着恢复心情的江逢春齐齐摇摇头,心底无奈而又感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