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之陪伴>第10章 结婚

到了地方,窗口的售票员说,最近上映的是《牧马人》,下一场开场大概要半个多小时,两个人先买好了票,然后打算到附近转一转,其实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好转的,小商店没有几个,市中心倒是有一家国营商场,里面的东西也有限。

但是出来一趟不容易,自然是想看些新鲜的。刚好附近有一个劳动公园,两人就打算过去走一走。

祝联国将车子锁在车棚里,牵着温玉梅的手,两个人沿着湖边的石板路悠悠的走着,徐徐的清风中似乎裹挟着湖面的水汽,味道微腥却又很好闻。

温玉梅今天将辫子梳成了一股垂在身前,脸上的皮肤细腻有光泽,泛着健康的红晕。脖子上扎了条碎花的纱巾,上身是祝连国带给她的那件衬衫,下面是一条藏青色的裤子,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打扮,显得端庄又大方。

“这里可真好啊!”温玉梅的话里透着感慨。

“嗯?你喜欢这儿,有时间我就带你过来玩儿。”

“我就是觉得有山有水的地方挺好的,呆着舒心。”

祝连国看着眼前的人工湖,又看了看旁边的假山,觉得这姑娘的愿望还挺好满足的,安家的时候可以找个离水源近的地方,或者干脆自己挖个小人工湖。到时候放几尾鱼苗,再种上些荷花,傍晚的时候在河边一坐,这日子也挺美。

绕了两圈时间也就差不多了,两个人就往回走,在剧院门口还看到了卖瓜子花生的老人,祝连国买了两份。

《牧马人》上辈子祝连国是看过的,里边的主演是朱时茂和丛珊,电影拍的挺好,但具体的细节早已经记不清了。

进了影院后,两人就没有再说话了,温玉梅看的专注极了,连零嘴儿都没怎么吃。祝连国就一边儿看电影,一边儿剥了花生瓜子喂给她。他以前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村里的小年轻约会的时候总喜欢往电影院跑,现在却大概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了。

电影院给情侣提供了独处的空间,而电影本身又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话题,远离了熟人的视线,会让两颗心更容易亲近起来。

走出剧场,温玉梅还沉浸在剧情中,和祝联国讨论着故事中的人物。许灵均的坎坷经历令人心酸,李秀芝的勤劳能干使人敬佩。还有两个人结婚之后的相处,那种相互扶持,互相体谅,让温玉梅心生向往。

祝连国的心里也十分的不平静,他想到李秀芝独自一人在家摔土坯的场景,确实很能干,但也很辛苦。李秀芝兴致勃勃地跟许灵均说打算在主屋旁边再建一间房子时,脸上那种对未来的向往和经营家庭的喜悦,还有李秀芝日记当中的那句“马都知道回来……”

忽然觉得嫁给这样一个没有办法经常回家的男人一定很辛苦,就像梅梅当年嫁给了自己,一定也很辛苦。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她是不是也是这样一脸兴冲冲的为这个家做着打算呢?

“连国,你是不是快走了?”温玉梅的声音忽然低落下来。

“嗯,后天就走。”祝连国也被对方的声音所感染,但看到对方脸上散去的光彩,转而又安慰起来“梅子,我保证这种日子不会太久,最多一年,攒够了钱我们就结婚,我会一直陪着你。”

“那好,你可得说话算话。”温玉梅本来就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也就很快的从一时的失落中缓过神来。

回村的路,祝连国骑的很慢,可村口还是出现在眼前了。

“你明天再过来一趟吧,我做些东西给你带着路上吃。”临分别前温玉梅叮嘱他说。

“好!少做点吧,别太辛苦,不用担心我会饿着自己。”

“知道啦!”

注视着梅梅远去的背影,听着她拖长的尾音,就知道她不会听自己的。真是甜蜜的负担啊,祝连国摇头失笑。

两天后,祝连国背着梅梅给他准备的煎饼和油炒面,还有绑在腰间的钱袋再次出发了。

这次,他们车队的目的地是石家庄。

就这样,祝连国从跟车的变成了跑车的,最后也成了车队的门面人物,日子在不停地忙碌中滑到了1983年的秋天。

当秋收的热度过去,温祝两家却正是忙碌的时候。祝连国老家的兄弟侄子也都过来了,开始忙着在郝家村起新房。

这里人口少,家家户户的宅基地都批得很大,县里对于向人口少的地区搬迁入户的情况支持的很,尤其是听说祝连国还打算包山种田开垦荒地就更是高兴。

上辈子刚结婚的那几年,祝连国一直住在温家的西院。最开始是没钱起房子,后来能盖房子了,宅基地也变得越来越小,村里这些人家最开始起房子的一个能抵得上后来的三四个。

80年代初盖两间平房,大概要七八百块。祝连国这两年没少赚钱,存款足足有五万块,对于万元户都能上报纸的年代,他算是顶有钱的了。

可财不露白的道理他还是都懂的,祝连国也没有好高骛远。先起两大间住着,宅基地有了以后在这个院子里可以随便盖。他最终是想盖成乡间小别墅的,但现在这样弄就太打眼了。他和梅梅都说好了,要先把钱用在刀刃上。

他打算到时候先买两头牛,不管是干活、拉车还是耕地都用得到。再把后山承包下来,这时候包山便宜的很,到时候不管是种果树还是搞养殖都适宜。

上次去市里还买了两本农林牧渔方面的书,还没有细看,但对于这一块风水宝地,他却觉得大有可为。

这房子地基打的深,他是打算搞个地下室,到时候冬暖夏凉,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就是一个天然的储藏室。又跟有经验的老师傅求教了一下,做了简单的排水系统,先把大面规划好了,以后材料丰富了,翻盖也方便。

因为是婚房,所以虽然以后会翻盖,但现在还是要做到最好,他特意去隔壁镇联系了一家砖厂。这房子他打算用青砖,现在大多都是土坯房,也有红砖房,但是红砖太脆了,远不如青砖结实上档次。

等房子盖好都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对于两天就能盖起一间房的乡下来说,他这是个大工程。

最后这天来这边的不仅有温、祝两家。车队的人也都过来了,大家合力上了房梁,在鞭炮声中,房子真正的建成了。

站在院门口,正对眼前的是两间青砖大瓦房,院子西侧是两间仓房,仓房再往南是个牲口圈。院子东侧靠近院墙的这边都还空着,他打算明年也学五哥家一样插上一溜葡萄架,不用两年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凉棚。房后盖了一间厕所,院里甚至连狗窝都盖了一个。

“梅梅,喜欢吗?”祝连国问着身边的人。

“嗯!温玉梅用力的点头。这半个月温玉梅也累坏了,可现在脸上洋溢的却全是欢喜。怎么能不喜欢呢?中国人骨子里安土重迁,家就是一生的港湾,而眼前这样结实漂亮的家是自己的,是即将和自己成婚的人盖给自己的,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充斥在她的心间。

院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女人们开始在灶间忙活起来,为了今天祝连国特意和村头的屠户买了半头猪。男人们则在院子里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将来自己的家也要盖成这个模样。农村人的想法很简单:吃饱、穿暖、住好。

因为今天人多,男人就直接在院子里开席。饭桌上,众人聊着这些年的变化,话里有对将来的企盼。

女人们不参与男人的话题,她们在里间另开了一桌。大家发表着对新房布置的意见,话里还有对温玉梅的调侃和羡慕。

屋里屋外热闹成一片。

十月的天空,愈发的高远,秋老虎也已经退散,但人间的火热却永远都吹不散。

当迎来1983年的第一场雪时,祝连国和温玉梅结婚了。他们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挨桌向亲戚乡邻敬着酒,收获着大家对他们的祝福,脸上的笑容没有一刻消失过。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才终于可以歇歇了,祝连国打来一盆水,放在炕沿边。他替梅梅除去鞋袜,将她的脚浸到温热的水里,细细的揉搓,替她舒缓白日的疲乏。

温玉梅低头看着这个男人,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酸酸的。回想起两年前那个和自己相亲的沉默寡言的男人,那时她想的也不过就是找一个踏实的男人嫁了。至于他是不是能够呵护自己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那时的她哪里想到他会这么好!温玉梅看着窗外的那轮圆月,忽然感觉到一种圆满。

熄灯前,祝连国看着喜被上大朵大朵的牡丹花,忽然笑了。

夜,愈发的深了!屋外的寒凉却降不下室内的温度,深夜中有人在轻声低语。墙角的蛐蛐儿不时地叫两声,仿佛在抗议屋内的两人扰了它的清梦。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