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闻言不由看向穆靳, 这位帝师已经给出了意见?

  崇国在这场交谈上占据明显优势, 穆靳若有什么建议完全不需要遮掩。但自他们踏入大殿以来,穆靳并不曾有只言片语。穆靳的意见显然是在他们踏入大殿前便给出来的。

  周健早前听闻穆靳通天象之道、卜算之术, 亦明两者乃是先知之法, 更是将希望寄托于此道,求郁承渊收周传景入门。

  但他也不曾想过先知之法强大到这般程度,他们的一言一行早就在这位帝师的掌控之中。

  或许, 早在他们踏入崇国皇宫的那一瞬间, 这场会面便有了结局……只是他们不自知。

  面对这样的术法,周健忍不住心生敬畏。敬畏之余,他更多的是欣喜。穆靳越是强大,门下的弟子地位便会越高。

  “陛下选中的是哪一位皇子, 还请您明言。”周健心下已经有了答案,但郁承渊没有亲口说出来, 他总是难以心安。而且……只有郁承渊亲自说出口,他那几位心存侥幸的儿子才能真正死心。

  郁承渊清楚周健的用意, 也有心让他如意。“周传景。”

  周传景听到自己的名字, 面上带着隐藏不住的震惊。他的表现可不算好, 如果看表象, 郁承渊的选择不可能是他。

  “臣有一疑问,还请陛下解惑。”周传睿忍不住向前一步,毫不掩饰自己的不甘。

  “据外臣所知, 修行资质和武学资质向来有几分牵连。景弟的武学资质平庸, 修行资质显然也不会太好。为何在我们几人之中, 您偏偏选择了景弟?!”

  “陛下既然这样选择,自有他的道理。”周健只是下意识的维护周传景一句,他并不担心郁承渊会说出真相。

  将域图奉上,他便不再是周国的帝王,真相揭开对周国再无影响,顶多是有人感慨一两句。周传景早已知事,也是时候让他知晓真相了。纵然旁人不告诉他,周健也会说出来。他的亲生父母,还等待着他的祭奠。

  “朕收徒不只是看修行资质,心性和能力亦是重中之重。”郁承渊的视线从几人身上扫过。纵然不在意周国皇室的血统,让他亲自来选择,仍会是周传景。其他几位能力或许有一些,倒是心性实在太差。

  “景哥的心性如何外臣不好判定,但他的能力在我们之中并不突出。”周传英也忍不住开口。

  “周传景的心性和能力皆能入朕之眼。”郁承渊看向周传景,“可将中庸之道贯彻的如此彻底,能力自然了得。”

  “中庸之道?周传景一直都是刻意为之?”周传睿不认为郁承渊会看漏眼,想到周传景一直在伪装,心下便是一惊。

  他是不是该庆幸眼前的时局大变?

  若不是因为大世所趋,他们几位皇子之中必然会有一人继承皇位。

  周传景有周健的宠爱,自身又懂得隐藏,最终皇位落于他头上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他人。他这个长子,极有可能成为争权夺位的牺牲品。

  周健看向周传景,面上带着明显的无奈,“你是因我才走的中庸之道?”

  “父亲,我无心权势。若表现太好,对周国并不是好事。”周传景肯定了周健的猜测。“更何况,我本身的能力并不能说是超群,只是不差。”

  周传景并非是谦逊之词,他自己的确是这样认为的。

  之所以走中庸之道,确实是为了避免自己锋芒过剩。不过,皇子的锋芒并不是一定要靠能力蕴养,机遇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帝王的宠爱,哪怕只有八分能力,也能展现出十分。

  如果在朝堂上威望太高,周传景哪怕是想退也退不了。中庸之道,便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周传景一直觉得他的选择没有错,大陆上那么多国家之中,还从未有哪个皇子能如他一般潇洒。

  “你能让陛下夸赞,必然有可取之处。”周健看向周传景的视线带着明显的欣慰。“日后你便是天子门生,要好好为陛下做事,不要再遮掩自身的锋芒。”

  他虽从未对周传景说什么,但多少对周传景有几分失望,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的自责。

  曾经的周国太子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作为他的子嗣,周传景的血脉自不可能差。周传景能力不足既然不是血脉问题,便只能归咎于教养。

  周健觉得是自己对周传景的关心不够,才让周传景这般平庸。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周传景越是表现的平庸,周健对他便越是关注。

  周传景听周健这么一说,心下多了几分纠结。

  他自然想要成为郁承渊的弟子。潇洒需要背景来支撑,如果没有背景做什么事情都要畏手畏脚。郁承渊的弟子在如今这个大世之中,当真是再稳妥不过的背景。

  但成为郁承渊的弟子之后,他当真还有潇洒的可能?据他所知,这位陛下收拢武林人士的方法都与其他帝王大不相同。他国多是将武林人士当做‘客卿’来用,这位却是将所有的武林人士都编入了朝廷,甚至不少武林人士还走了文职。郁承渊可谓是将‘人尽其用’贯彻到了极点。

  周传景自身若是没什么能力,郁承渊还有可能将他当做与周国之间交易的吉祥物放置在一旁。既然有几分能力,郁承渊便绝不可能放任他玩乐。

  “若外臣得入陛下门墙,陛下将如何安排职务?”周传景询问了一句。

  “以你的性格太过繁杂的事做一日两日还行,长期为之恐有不妥。朕会为你安排一个闲暇的职位,同时任命你为崇国使臣,随时准备出使他国。”

  ‘使臣’对很多大臣来说是避之不及的职位,背井离乡这一点本就让不少大臣不喜,更是有一些大臣会水土不服。这旁人避之不及的职位,反倒会合周传景‘游历天下’的心思。

  “多谢陛下!”周传景心下一喜,再无忧色。

  周健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下一刻便收敛了起来。“陛下,外臣还有一事相告。”

  “直言便可。”郁承渊对周健要说的事隐隐有所猜测。

  “周国现今有筑基期修者二十余位,近期亦有宗师境巅峰突破迈入修者门槛。诸位修者愿为陛下所用,若陛下能收一两位入门墙,更是他们的幸事。”

  若郁承渊没有答应周健前两个请求,周健不会提及国内的筑基期,如今却是再无顾忌。

  入郁承渊门墙也是筑基期强者们的请求,不过他们这请求和皇室的请求明显有冲突。

  筑基期纵然离了郁承渊的师门,仍能有些建树。崇国皇室若无人庇护,极有可能便一蹶不振。

  故而这入门请求便是以皇室的请求为先,修者们的请求,国内只要求周健对郁承渊提上一句。

  “若他们能入得了朕的眼,朕倒也不介意多几位弟子。”郁承渊如今已经有了七位弟子,他想要将筑基的方法传下去,不需要亲自收徒,自有左豪几人服劳。郁承渊对自己弟子的要求,自然而然的提升了不少。若不是周传景捆绑着整个周国,郁承渊还真不一定会亲自收徒。

  “外臣明白。”周健自不会强求。

  随后他小心翼翼的从衣袖中掏出域图,双手捧着向前一步。“此乃周国域图,还请陛下过目。”

  郁承渊手一招,将域图摊在御案之上。只看了一眼,便确定了这域图的真假。“自今日起,原周国疆域便归于我国!”

  又域图细致的看了一遍,郁承渊方才抬起头来,看向柳誉。“柳爱卿,你准备一下,明日前往周国。”

  “是。”柳誉忙向前一步。

  早在上一次原国并入崇国之时,他便想要借机锻炼己身。然而那时他身有要务,无法在原国旧土长留,只能随陛下一同回京。郁承渊这一道命令,正合他的心意。

  “陛下,不知此次有几位大人同行?”柳誉在朝堂已经有些时日,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但他不认为自己有能力独自整合一国。

  “周国国内大臣皆会配合,你一人前去足以。”郁承渊对柳誉倒是有信心。

  周健也随后开口,“臣可协助柳大人整合周国,绝不会有不长眼的臣子阻挠。”

  在他们来崇国之前,便已经将那些不长眼的臣子处置了。如今朝堂之人,皆有心投诚。

  “周爱卿有心了。”郁承渊看了柳誉一眼,“不过,柳爱卿的能力足以处理此事。周爱卿留在京师,朕另有安排。”

  周健连忙应下,对郁承渊的命令并不意外。他乃是前周国帝王,郁承渊对他肯定会有几分防备。他若别有用心,回国便有可能是放虎归山。早在提议投诚的时候,周健便想过自己的结局。

  “朕听闻周爱卿善阵法之道,精谋算之术。近日爱卿可与诸位将领交流一番,朕也好安排爱卿入职军中。”

  周健将周传景送入他门下,已经称得上是算计。郁承渊如了他的意,却不代表没有代价。

  周健的代价便是用他的后半生来为崇国效力,按照如今的大势来看,后半生可不只是寥寥数十年,弥补这次算计绰绰有余。

  “这……”周健不由一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数个呼吸之后,他方才回过神来,向郁承渊施了一礼。“谢陛下恩典。”

  上交域图由君变臣已经是定数,在周健的设想中成为一名闲臣不干涉政务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不曾想郁承渊居然会这般大胆,让曾经的一国之君在军中任职。

  这对他来说,显然是一个机会。他可以重新塑造一个相对尊贵的身份,甚至是……求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