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前数百名文人装扮的学子早早立于此处, 期待殿内传召。

  官员们途径此处的时候,亦会稍微放慢脚步,将视线放在他们身上,却少有人开口与这些人多做交谈。

  毕竟是在金銮殿前, 早朝又即将开始。纵是有心结交, 也绝不会选择此时。

  林乐贤与穆华荣相携而来, 两人行走的时候还交谈着什么,比起其他官员神态明显要轻松许多。

  视线接触到人群,林乐贤停下了脚步。“今年的贡生比往年要多出不少,可见我们崇国兴旺之势。”

  “林大人所言极是。”穆华荣一眼便看到了站在人群最前方的柳誉。

  这群人显然是按照会试的名次来站立的, 柳誉则是这次会试的‘会元’。

  若是柳誉今日再得了状元之名, 便是尽皆首位,纵使是穆华荣也略有不如。

  穆华荣是他们那一年的状元, 但却并非‘会元’。

  文人的学识也并不均衡。有的擅诗词,有的则是偏重于策论。在策论上有人擅军事, 有人则偏重于民生。若是题目是自身不擅长的,则根本发挥不出自身的学识,排名也就会靠后。

  到目前为止,柳誉还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穆华荣心下,却很难升起愉悦的情绪。

  实在是这些天,柳誉太不配合他们了!

  穆泽为了给穆欣创造机会,每日都会去连兵营与柳誉他们一起训练。不仅吃了许多苦, 连身材都有向着那些粗鄙士兵发展的趋势。

  穆欣为了不显刻意, 不会每日都去练兵营, 但也会隔两日去一次,和柳誉见面的机会并不少。

  但是,不管穆泽、穆欣和严威他们怎么明示暗示,柳誉硬是没有主动开口与穆欣搭话。

  穆华荣都忍不住让严威去探听柳誉到底是怎么想的,结果柳誉这小子倒好,什么‘君子止乎于礼’一类的说辞,格外义正言辞。

  若非他还会不时提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向穆欣的眼神也总带着几分情谊,穆华荣都要以为柳誉对穆欣并不敢兴趣了。

  穆欣实在忍不住,循着机会主动与柳誉搭话了几次。柳誉也正如他所说的‘止乎于礼’,仿佛他面对的就是穆泽的随行官员。除了神色上会有些许羞囧之外,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

  从柳誉入京到会试,穆欣和他的关系连熟识都算不上。

  原以为会试成绩下来会好一些,不曾想柳誉明显有争一争状元之心,干脆连每日的武道训练都放下了,闭门谢客钻研时政。

  在今日之前,穆华荣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再去关注与柳誉相关的消息。

  林乐贤的视线从众人面庞上扫过,微微笑了笑。“我看诸位有些紧张。”

  “今日是殿试放榜之日,前三甲也将在今日决出,哪能不紧张。”穆华荣一副极为理解的模样,“当年我也如他们一般,心怀忐忑、惴惴不安。”

  “此次殿试题目是‘天灾’,前些时日江南水灾闹得沸沸扬扬,肯定都了解与天灾人祸相关的讯息。题目对大家来说算不上困难,都能发挥出自身实力。”

  林乐贤这才看向柳誉,“既然自身实力发挥出来了,不管名次如何都称不上遗憾,何须心忧?”

  “受教了。”穆华荣朝着林乐贤施了一礼。

  林乐贤见柳誉面上放松了不少,便干脆利落的转身站在了文官最前列。他在这多言两句,本就是为了柳誉。其他学子,可没有资格让他耗费那么多功夫。

  钟鼓鸣了三声,大臣们陆陆续续进入大殿,统一朝着殿上的郁承渊行礼。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费阳唱了一句。

  林乐贤向前一步,视线看向御案右侧,其上放着一叠试卷,显然便是这次殿试的答卷。“陛下,今日诸事应以殿试为重。”

  无论哪个国家都极为重视人才,他此话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

  “传前三甲入殿。”郁承渊没有直接回应林乐贤,直接传人入殿,更能显现出他对林乐贤说法的赞成。“江宁郡柳宁县柳誉,洲河郡九名县董子实,南阳郡长岭县庄飞文。”

  “传前三甲入殿……”费阳高声唱了一句。

  “传……”门外的侍卫随后高唱。

  诸位大臣不由面面相觑,面上有相似的疑惑。往常传前三甲,总是从第三名开始,直接以‘探花’相称,随后是‘榜眼’,最后方是状元。

  他们刚刚分明看到柳誉的试卷放在‘状元’的位置,却是第一个被提及,而且也未有称谓。这情况,明显和往年不同啊!

  “陛下,不知这三位名次如何排列?”魏经纶见三人步入殿中,不由开口询问。

  “若以答卷而言,江宁郡柳宁县柳誉可得状元。”郁承渊看了一眼柳誉的答卷。

  其上的内容,是在阐述江堤改善的方式。无非是把穆靳给的图纸的其中一小部分,转换成了文字。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郁承渊对柳誉这样做也没什么不满,这本就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他却未曾想过以此来钦点柳誉为状元。

  “柳誉乃江宁郡柳宁县人士,曾亲身参与江宁郡赈灾诸事。他此次答卷也是以水灾为题,其中不免借鉴了江南水灾赈灾实例,有取巧之嫌。”

  “若只是取巧,陛下不会想将其点为状元,柳誉定有其过人之处。”林乐贤听柳誉有取巧之处,倒也不慌不忙。

  郁承渊向来不喜取巧之人,如今却没什么怒色,看上去似有几分愉悦。

  若柳誉真的只是取巧,郁承渊说不定还会帮他掩饰一下。毕竟,郁承渊也想要交好那位穆宗师。

  “文中有借鉴,创新之处亦不少。朕对创新之处,颇为欣赏。”郁承渊没有掩饰他的赞赏。

  随后他收敛神色,看向柳誉三人,“朕欲重新出题考校前三甲,以此来定三甲排名,诸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这般更为公平公正。“陛下英明。”

  进殿的三人也同样施礼,另外两人心下自是愉悦。

  若以此次答卷定名次,他们与第一名无缘。此时重新考察,便是多了一次机会。哪怕这一次发挥失常,也依旧在三甲之列。重考一次,于他们利大于弊。

  柳誉也同样愉悦,为了穆前辈和陛下的计划,他要在殿试之上拿出治水之策来。但这显然并非他的真实实力,以此得状元之名,实在受之有愧。

  在殿试之前,他便曾向陛下提起过此事,陛下也只说他自有安排。如今得知重考,他自是满心欢喜。。

  侍从很快便搬上来了三张书桌,分别放于三个位置。又为几位年老体弱的大臣们,拿了些座椅放在一侧。

  “陛下,我们怎能在这大殿上入座?”魏经纶见陛下让他们入座连忙开口。在这大殿之上,哪里有他们入座的位置。

  “答题时间漫长,自是不能让诸位爱卿太过劳累。”郁承渊显然并不在意,“诸位爱卿入座之后,方能让三位安心答题。”

  如果这些老臣们时不时活动活动手脚,的确很是影响答题。魏经纶也得了功法传承,这几日身体好了许多。虽然没有完全康复,也不至于一直咳嗽,不会因此影响到三人。

  “是啊,诸位大人入座吧!不要辜负了皇恩!”

  “多谢陛下。”众人这才入座。

  “请陛下出题。”柳誉三人一一站在桌前,向郁承渊行礼。

  郁承渊想到边境形式,开口便出了一题。“先祖自开国日起皆重兵制,尔等以今日情势谈兵制之优劣。”

  三人皆非边境之人,唯一和军人接触过的柳誉,也未曾与人畅谈过边境之事,这一题目于三人来说的确称得上是公平公正。

  得了题目,三人并没有直接下笔,面上皆露出几分思索之色。沉吟片刻,三人先后落笔。

  殿上的大臣们极为配合的沉寂了下来,整个大殿中顿时只剩下偶尔纸张移动的细小声响。

  三人交卷的时间,也是基本不分先后。

  郁承渊将答卷上的内容审阅了一番,看向柳誉的视线带着明显的赞许。

  之前的答卷柳誉明显借鉴了穆靳的图纸,这份答卷却足以证明他自身的实力。虽不如前一篇惊艳,但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将三份答卷放回桌上,郁承渊抬头看向柳誉身侧之人。“洲河郡九名县董子实学识渊博,可承‘探花’之名。”

  “谢陛下。”董子实上前一步谢恩,面上却无多少喜悦之色。早在之前他已经知晓自己在三甲之列,如今他想要的自然是更好的成绩。只得了最后一位,他的惋惜多过于欣喜。

  郁承渊的视线没有多做停留,“南阳郡长岭县庄飞文乃饱学之士,可承‘榜眼’。”

  “谢陛下。”庄飞文谢恩之后却是忍不住看向柳誉。

  “江宁郡柳宁县柳誉博闻多识、才思敏捷、力学笃行……当承状元之名。”郁承渊好生将柳誉夸赞了一番。

  “谢陛下!”柳誉面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除了他得了状元的喜悦之外,更多是因他没有辜负穆靳和郁承渊两人的期望。

  郁承渊将答卷放置在一旁,“费阳,下朝后将这三份答卷与殿试答卷一起公示。”

  “奴才随后便安排下去。”费阳恭恭敬敬的应下。

  “除三人之外,此次科举亦有进士名额数百位,皆列于进士名录之上,诸位爱卿可查阅。”郁承渊将自己亲书的进士名录传了下去。

  能通过会试参与殿试的,皆是有才之士。除非犯了大错,都可成为进士,记载于进士名录之上。

  “是。”大臣们连忙应下。

  “诸位可还有事上奏?”郁承渊扫过诸位大臣。

  听到郁承渊发问,柳誉三人连忙退居一侧。三人得了前三甲,几日后自会入朝为官,倒是无需直接退出大殿。

  “臣有事启奏。”一名大臣开口。

  早朝如往日一样进行,诸位大臣还在议事,殿外突然传来了马鸣声,随后才是中气十足的高呼。“报——”

  “陛下,前线传来急报!”

  宫中少有人纵马,除非是急报。直接报于金銮殿之前的,更是紧急中的紧急。

  郁承渊也顾不得别的,直接站起身来。“呈上来。”

  他将信件过了一遍,眸光有几分幽暗。

  “陛下?”魏经纶小心的开口询问。

  “临原城大败、太尉左豪失踪、城中官员率百姓弃城而退……”郁承渊捏着信件的手紧了紧。

  郁承渊早有警觉,只是未想过会这样惨烈。左豪已经突破宗师,竟没有一阻之力?原国也出了宗师以上的高手?纵然有刚突破的高手,左豪应不至于连传讯的时间都没有。

  “什么?!”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