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第142章 君臣一体

  那个声音模糊辽远, 就像从她眼前的深海中传来。

  她不确定那是谁在跟她说话,她只知有那样一个声音。

  她用力去聆听,她在心里问, 终于,从眼前的深海里, 从遥远的时空中, 她听到了那个声音。

  “庆宁啊,你长大了, 你长大了……”

  这是嘉烈太后最后跟她说的一句话,十四岁那晚, 嘉烈太后薨逝, 她便也长大, 如今, 这个声音再次在她心中响起——她早就长大了,她可以做出那个决定。

  “走吧。”

  她在海崖边转身,将视线从海面收回, 此一刻,她心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她已经做出了决定。

  武兆二年入秋之后, 大宁秋收的新粮随着最后一批新军从京城发往连州,于是, 萧庆宁年初定下向连州增援二十万新军的策略提前完成, 与此同时, 萧庆宁接受了慕容雅博、岳芝以及北线五位御营元帅, 加上白靖文、蒋琬、武温书等数百位武将文臣的请求, 开始在大宁各州郡进行新一轮的大征兵动员。

  这一次征兵, 原则上没有上限, 但有计划。

  第一轮仍是二十万新军,这次时间压缩到明年开春,亦即明年春季要完成二十万行军的征兵练兵工作,而后继续发往连州,由慕容雅博和岳芝全权统领。

  第二轮征兵十万,组成御营新军的班底,由原都府中军右都督武温书担任元帅,向乘和伏镇担任左右将军,定在明年入秋之前,御营新军抵达通天阙,一并加入北线战场。

  第三轮……

  第三轮由留在京城的白靖文和蒋琬等人负责,到时战事已开,谁也说不准个定数,只能说有多少要多少,多多益善。

  因为事关重大,已不是触及谁的利益问题,而是真正的生死存亡,萧庆宁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宗室那些人不必多言,因为萧庆宁推行的税制改革本就触碰了这群人的实际利益,他们联合各地士绅煽动百姓反对,萧庆宁不得已让沈玄和他的骁骑卫出面弹压。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京城,来自萧庆宁的眼皮底下。

  这一回,左王右崔可就不再支持她了,别说左王右崔,就是许世辅这些绝对拥趸,对萧庆宁如此仓促之举也持保留意见,这可以理解,许世辅的税制改革刚刚铺开,淮州已见成效,在他的角度来看,如果再给他哪怕三五年的时间,国库必定“扭亏为盈”,到时萧庆宁要多少军费他都能周旋得出来,如果是现在,在户部这边无疑是雪上加霜,百姓能承受得起,户部承受不起。

  因此,无论是左王右崔还是许世辅都一而再再而三跟萧庆宁上书陈奏,否定大征兵之议,闹到最后,变成了许世辅那边没钱没粮,户部言称不再支持如此巨大规模的征兵。

  但是,萧庆宁现在本来就是在抢时间,百万大军越快拿出来,慕容雅博和岳芝就越早能从连州脱身,现在她和手底下的文臣集团拖下去,说轻点是在浪费时间,说白了就是在内耗,文臣和武将再度发生了分歧。

  萧庆宁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慢慢解决这件事,不得已,她在京城这边也要“破釜沉舟”了,和白靖文商议之后,她决定明日举行朝会——这很有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朝会。

  建极殿中,萧庆宁加冕冠,穿赤红云纹龙袍于龙椅之上正坐,座下百官公卿,文武分左右而立,看着下方上百张面孔,年轻的,老迈的,熟悉的,陌生的……百人百面,正如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人心,然而无论有多少种人心,在今日的朝会,萧庆宁都要拧成一颗心。

  “诸卿,思虑良久,朕意已决,大征兵势在必行,与燎人决战不宜再拖,今日表明心迹,还望诸卿成全。”

  她态度坚决,但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相当平缓,不过,在王延年、崔固安这些人正要出来进言反对时,萧庆宁率先起身,惹得座下众臣赶紧下跪,萧庆宁直接从丹陛走下来,站在文武中间,她也不叫众臣起身,而是说道:“朕知诸卿对征兵皆有异议,朕也知诸卿绝非是惧怕燎人,而是为我们大宁长远计,若再等几年与燎人决战,便是输了也有回旋的余地,如今仓促开战,一旦出了差错则是万劫不复,然而慕容平章与诸位御营元帅皆在北线,他们既然判断出现了战机,朕便不得不给他们机会——”

  说到这,她缓缓伸手解开了冕冠的系带,那十二旒白玉串珠相互撞击发出清脆声响。

  “既然文武无法调和,北边军情又急,朕实不得已——”

  她把冕冠摘了下来,说道:“冕冠已下,传国玉玺在此,诸卿可另立新帝,庆宁自北上报国,绝不再干涉朝局。”

  话音落时,冕冠坠地,那白玉串珠一同下坠,发出嘈嘈切切的杂乱声响。

  户部尚书许世辅第一个急遭遭跪着爬出来将冕冠拾起,双手奉给萧庆宁时,左王右崔以及一众文武瞬间俯首磕头,王延年带头道:“陛下不可!陛下不可!”

  后面的文武百官跟着重复这句话,一时间,偌大的建极殿便只剩这一个声音,只是萧庆宁仍不为所动,她没有伸手去接许世辅的冕冠,而是说道:“庆宁并非与诸位大人置气,也不是在玩弄退位让贤的假把戏,北线战事紧急,实在迫不得已,诸位大人可从宗室另挑贤君,退位诏书在此,传国玉玺在此,请诸位大人加盖宝印。”

  许世辅激动不能自已,恨不得将冕冠塞回萧庆宁的头上,但他不敢僭越,只得痛心疾首道:“陛下此言令臣何以自处?!臣……”

  萧庆宁打断他:“朕知许尚书心意,奈何你我君臣情分已尽,请不要再用‘陛下’称呼,庆宁实在担不起。”

  许世辅:“陛下!陛下——”

  情急之下,他扫了一眼周边众臣,最后谁他都不信,只选中了白靖文,向白靖文道:“靖亲王!你出来跟陛下说句话!”

  白靖文拱手道:“许大人,靖亲王本为陛下敕封,现今陛下退位,辨非自当请去王爵。”

  许世辅胸口一堵:“你!你——”

  他才明白过来白靖文和萧庆宁本来就是一伙的,妇唱夫随,在他焦急两难之际,他便顾不得一部尚书之体面,转头瞪着王延年和崔固安:“两位公相,你们还不出来说话吗?你们要等江山易手,大厦倾覆再出来表态吗?”

  他要王延年和崔固安开口表态,在场百官,除了赵公明和齐肃岳这些清流派乐见萧庆宁退位以正宗法,其他谁不知萧庆宁一旦退位,大宁如今从燎人手中争得的局面瞬间便支离破碎,北边的将士会不会回京拥护萧庆宁且两说,北边的将士一旦知悉萧庆宁退位,值此战事危及关头,军心瞬间溃散,大宁还有希望吗?

  放眼偌大的皇室宗亲,现如今,谁还有资格替代萧庆宁的皇位?

  没有了,一个都没有了。

  萧庆宁才是真命天女!

  王延年和崔固安在这点上比谁都看得清楚,他们连蒋琬董允这些人都肯帮萧庆宁征召回来任用,难道他们不支持萧庆宁吗?难道他们乐意看大宁亡国灭种吗?他们还能支持端亲王登基称帝吗?不可能,他们是圆滑不是奸佞,他们不是赵会和秦高!

  萧庆宁现在摆出如此姿态,他们作为左右丞相,不说话是不行的。

  “陛下且听老臣一言。”

  在百官当中,王延年的声音颇具穿透性,左丞相的权威仅次于皇帝,他一经开口,建极殿霎时间肃静,许世辅也是停了下来。

  萧庆宁道:“王公相请讲。”

  王延年道:“当今朝局国势,陛下若退位,大宁百姓、社稷江山便是与燎人拱手相让,臣恳请陛下戴回冕冠,收回诏书,陛下既然决意征兵,提前与燎人死战,臣必行丞相职,促使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只求陛下不以江山百姓为重,切莫再起退位之意,否则臣等亦无颜忝列庙堂,愧为人臣。”

  后面崔固安等人等人齐声重复道:“恳请陛下切莫再起退位之意,否则臣等亦无颜忝列庙堂,愧为人臣。”

  许世辅赶紧将冕冠给萧庆宁送上来,萧庆宁先不忙着接,她问:“许尚书,你觉得朕是在拿江山社稷要挟你与庙堂众卿?”

  许世辅急得剖自证,“臣绝无此意!王公相所言便是臣肺腑之言!”

  萧庆宁:“那好,冕冠朕可以戴回,只是这退位诏书不能收回,与金骨乌虎送来的侮辱朕的国书一同挂在丹陛之前,若来日再有异议者,你们随时可向朕取玉玺加印,朕把话说在前头,这皇位朕不稀罕,朕要的是大宁永靖,江山无患,百姓无忧。”

  崔固安出来打圆场,说道:“陛下圣心宏愿,臣等自愧不如。”

  萧庆宁没理他,说道:“靖亲王。”

  一直在旁边充当旁观者的白靖文回道:“臣在。”

  萧庆宁:“你与两位公相拟征兵诏书,即日发往全国州郡,其他事项等征兵诏书发后再议,今日朕不再听谏言,退朝。”

  说罢,她从许世辅手中取过冕冠,走回龙椅之上,从建极殿西门离去,留下身后众臣口呼万岁。

  作者有话说:

  “朕把话说在前头,这皇位朕不稀罕,朕要的是大宁永靖,江山无患,百姓无忧。”这句话点题了,因为这本书原本的名字就叫做《宁靖》,作者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