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悍“夫”>第85章

  翁老和代老将军来到景幽宫,满面笑容的永明帝先是马上赐座,然后拿过两份厚厚的奏章,说:“老太师、老将军,你们来看看这个。”

  卓金上前接过那两份奏章,分别送到二老的手上。皇上这么要求,两位老头子也不问这是什么,打开看了起来。翁老的手上是关于大燕国经济发展的奏章,代老将军手上的是关于救助基金的奏章。

  永明帝边喝着菊花茶,边嚼着五香花生,很是悠哉惬意。过了一会儿,永明帝朝君后略显顽皮地笑,君后也笑了,两人一起看向神情激动的翁老与代老将军很是理解二人此刻的心情。

  代老将军先看完了,激动地抬头,永明帝马上说:“老将军莫急,您一会儿再看看老太师手上的那份。”

  当着皇上的面,代老将军实在不方便催促翁老,但心里很急:【这老小子眼花到如此地步!看个奏章都如此之慢!】

  终于,过了约一炷香的时间,翁老看完了。等得早就不耐烦的代老将军直接抢过他手上的那份奏章,把自己的那份塞到对方的手里,看了起来。翁老也顾不上皇上和君后是不是在场了,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等到两位老爷子都看完,皇上已经换过一次菊花茶了。翁老的呼吸急促:“皇上,君后千岁,这是!”

  尽管翁老已经从蒋康辰那里听说了,但实际看到这两份奏章,仍带给他无比的震撼。邵云安引入现代理念的对于商业的构想以及基金会的构架,又怎能不在古代引来震动。

  代老将军打断翁老,直接道:“皇上,千岁,老夫不懂什么‘经济’、‘经商’,皇上和千岁要老夫怎么做,老夫便怎么做,全由皇上和君后千岁定夺。但这‘救助基金’……”

  代老将军站起来就要下跪,永明帝急忙起身过去扶住他,吓了一跳:“老将军这是作甚,有什么话您坐着说。”

  永明帝和君后二人亲自扶着代老将军坐下,代老将军在皇上和君后坐回去后急切地说:“皇上、君后千岁,这‘救助基金’一定要办!若有这‘救助基金’,边关的将士们将再无后顾之忧,这是积福积德的大善事!”

  翁老也跟着说:“此事大善!大善!皇上、千岁,老臣愿捐一千两银子给‘救助基金’!”

  代老将军:“老臣也捐一千两!”

  代齐攸就知道两位老人会如此激动,尤其是伯父。那些阵亡、致残的将士一直是代老将军最关心的事情。这救助基金还没有建立,就已经收到两千两银的捐赠了。代齐攸相信,在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带领下,救助基金至少可以从朝廷官员那里得到不少的捐赠。不过……

  代齐攸让卓金给两位老人家斟满茶,说:“捐银的事不急。要先把这‘救助基金’办起来,还要制定些详细的章程。这也是皇上请两位阁老进宫的原因之一。不过这‘救助基金’的来历本君还要讲给两位阁老。”

  “老臣洗耳恭听。”

  代齐攸朝卓金点了下头,卓金立刻打开放在凤椅旁的箱子,看到箱子里金灿灿的金元宝,两位老臣都很不解。

  代齐攸感怀地说:“这里共有3500两黄金,是秀水村村民王石井与其男妻邵云安送给战骁的。”

  代老将军的脸色倏然惊变,马上站了起来:“使不得!千岁,此事万万不可!”

  心知伯父这是误会了,代齐攸道:“伯父莫急,本君还未说完。这王石井和邵云安就是新茶和新酒的酿制之人。”

  翁老是知道此事的,代老将军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因为避嫌,代齐攸并没有跟他详细说过,只是给他送去了新茶和新酒,老将军十分喜欢。代老将军没有多问,等着君后继续解释。

  “这3500两黄金本是他二人所得的红利,王石井自愿全数送给战骁。与其说是送,不如说是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尽几分他的绵薄之力。王石井曾是战骁麾下的一名百夫长,受伤之后被战骁准许卸甲归田。王石井说战骁于他有恩,又深知朝廷如今发不出足够的饷银,他心系边关的将士与故友,捐出这些金子就是希望能给边关的将士们名买些粮草、多买些御寒的棉衣、多买些肉给将士们沾沾荤腥。

  这些金子是蒋康辰带回来的。当时,蒋康辰深受所感,也想捐银。但若都捐给战骁势必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可是若捐给其他将领,又怕这些钱最后不知进了饱了谁的私囊。这样,那邵云安才想出了‘救助基金’这么个法子,再由岑月白岑老、县令蒋康宁、岑老的学生康瑞等人一同商议、完善,最后便成了给您二老过目的这份奏章。”

  翁老马上说:“此事老臣也听康辰说了。此事大善!那王石井深念小将军的恩情,又曾是其麾下的将士,他如今有了盈余,想要报答恩情,想要为边关的将士做些实事,真真是有情有义!这救助基金,老臣愿尽全力!”

  永明帝叹道:“朝廷现在拿不出足够的饷银,若我们多一些如王石井这样的慷慨之士,边关的将士们也不至于忍饥挨饿。说来说去,还是朕这个皇上无能啊。”

  “皇上!”

  君后、翁老和代老将军都急了。要怪也只能怪先皇!

  永明帝摆摆手,说:“王石井与邵云安愿意捐出这么多金子,朕,深感欣慰。他二人虽不要封赏,但以他二人为我大燕的贡献,朕却不能如此欣然接受。”他看向因为他刚才的那句话仍然眉头紧锁的人,伸手握住他的手,“不如君后替朕想想,朕该如何赏赐他们。”

  君后用力握住皇上的手,想了想说:“不如,等国库充盈一些后,皇上下旨为他二人建功德碑吧。”

  翁老出声:“老臣附议。皇上,老臣这里还有些文章诗篇上呈,乃那邵云安所作,还请皇上过目。”

  “哦?给朕看看。”永明帝好奇地从卓金手上接过,君后凑过去。

  那些诗词文章给翁老带来的革命性震荡就好比“救助基金”给心中挂念将士们的代老将军带来影响。而对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永明帝和君后代齐攸来说,无论是这些诗词文章还是“救助基金”,以及那份经济发展计划书,对他们来说都是震撼无比且极为需要的东西。

  代老将军不懂经商,对诗词也没有研究,他最关心的“救助基金”何时能开并且运行起来。翁老对商业发展计划书大为赞赏,但是他也不是商人,也不懂经商的那些事,更不知该如何让燕国的经济实力复苏、甚至是兴旺。他最在乎的那些诗词文章将带给燕国的教育界怎样的变革。

  可是,所有这些要完善的基础就是燕国的富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很多的方面,不是几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明的,也不是一份奏章就能发展起来的。邵云安只是告诉这个时代的人该往哪个方向 去走。

  现在的燕国,农业相对发达,手工业次之,商业发展一般,但在邵云安眼里,都是非常的欠发达。这份计划书中,邵云安详细列举了一个国家的要想经济发达,那么需要从那几个方面来着眼。

  农业方面,邵云安提出要兴修水利,鼓励开荒,重视农具的改良设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养殖畜牧业,高额奖励在农业发展上做出贡献的人等等共11项建议。

  手工业方面,邵云安提出要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鼓励匠人创新。诸如,增加丝绸行业的品种与更多的高级技能;开发陶瓷产业等8项建议。

  商业方面,邵云安提出的建议就更多了。衣食住行,是商业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新茶、新酒,包括酒楼,就是“食”的方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邵云安先从燕国的交通开始阐述,引入现代的度假村、商品房、高档小区;银行,便利店,快递行业等共27项建议。

  同时,邵云安还提出,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各行各业都需要读书人去继承、发场和传递。当官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这一天,永明帝、君后、翁老和代老将军在景幽宫内就这两份奏章和那些诗词畅谈到深夜。当晚,翁老和代老将军就在宫中住了下来,密切注意宫中动向的朝廷大员与王公贵勋们都在暗自揣测,皇上是不是要有什么大动静。

  入夜了,永明帝却依然精神抖擞,怀里,是已经精神不济,已经睡下的君后代齐攸。可以说,这是永明帝登基以来最轻松的一天,尽管,他现在所面临的困难依旧摆在眼前,但他至少看到了重振燕国的希望。永明帝一直以来都是求贤若渴,现在,他得到了一位大贤士,还是一位不看重名望权势,只想做个泥腿子的贤士。单就这一点,永明帝就要重赏发现那位贤士的蒋康宁。

  永明帝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那人召进宫来。那人可以不制茶、不酿酒,不做那些稀罕的东西,只要为他出谋划策即可。不过最终,永明帝在君后和翁老的建议下,还是按捺住了这个念头。把邵云安召进宫做谋士,邵云安就等于是被推到了台前,他是皇上,本应是手握天下苍生生杀大权的至高存在,但那是在他铲除了所有的障碍,真正手握大权的时候。

  而且君后所说也很有道理。那人不愿意进京,若是强求反倒会适得其反。他如今是岑月白的义子,又是蒋康宁的义弟,再加上他的夫君王石井曾是代战骁的手下,他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以他目前的所为,他也有心为朝廷、为他这个皇上出力,他不如就顺水推舟,任那邵云安做个闲散农家子罢了。

  想到这里,永明帝搂紧怀里的人,他对那邵云安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治好他的齐攸。每每想到代齐攸腹痛难忍的痛苦和体内余毒发作的痛楚,永明帝就心如刀割。这一生,除了这个人,他无愧于任何人。可是,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爱的人受苦,却无能为力。在代齐攸的脸上轻轻落下一吻,永明帝继续深思。现在的他充满了干劲,只想明日燕国就能如那份“经济发展”的奏章上所写的那样,进入盛世。

  在国师府中住了一夜,第二日一早蒋康辰便告辞回自己的府中了。翁老一夜未归,宫里还派人传话说是这回要在宫里住至少半个月。这件事在京城的上层社会中闹得是沸沸扬扬,知晓其中关键的蒋康辰内心则是充满了喜悦与期待。他衷心的希望燕国能好起来,希望邵云安的那些构想能成为现实。

  刚回到府中,前来迎接的管家蒋庄在蒋康辰踏入屋中后,说:“大少爷,有您的一封信。”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出。

  蒋康辰接过信,说:“我一会儿要去‘云龙阁’见安大人,你准备好马车。”

  “是。”

  蒋庄出去了,并关上了门,蒋康辰撕开信封,里面没有信,而是倒出了一朵绽放的梅花。看到这朵梅花,蒋康辰怔愣了片刻,随后咬紧了下颚,握紧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