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心低低感叹一句,“可怜的小太子啊。”

  贺时年道:“任意一场戏,要顺利地演到精彩处,就要在出将前边做好铺垫。这是你教我的,不是吗?”

  “那便且等尔等出征归来,咱们再续‘前缘’。”锦心仰头看他,二人相视而笑。

  婄云站在一边听他们两个三言两语地就拿定主意,一边盘算着萧嘉煦今天把那半盏她特地配了方子的巴豆消受得如何额,一边分神想——京里那群人何德何能,值得这两位这样细致盘算。

  呵,什么盘算正经事,分明是在这打情骂俏的。

  他们二人现在商量的是怎么在京中顺理成章地将他们的感情过了明路,然后也让贺时年退隐之事更加顺理成章。

  人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贺时年若是因小儿女之情而坚决退隐,其中再穿插以对故土“父母”的思念,把这一步棋下好了,主要算计的就是天家那父子两个。

  算计 “父”是为当下,算计“子”是为未来。

  其实也称不上是什么什么算计,只是贺时年要打消当今天子如今因为江山传承而对他产生忌惮,也要为日后太子登陆帝位之后的一切铺路,那他退一定要退得顺理成章。

  儿女情长、思念父母、本心中对血亲兄弟的退让之心,这三点加起来,足够打消当今的顾虑,也在太子心中埋下愧疚。

  以此二点,打掉贺时年的身世这个最大的隐患,换来日后几十年安枕无忧。

  其中锦心与贺时年幼年时的交集,便是如今最好的一颗棋子了。

  至于这一盘棋,怎么下才能下出对贺时年而言最有利的局面,那就是他的事了。

  至少太子与他感情深厚,这份情谊,贺时年不想辜负,但为了情谊能够长久地留存下去,有些手段阳谋,他也要正大光明地用出来。

  锦心想了一会,忽然问:“就小时候,我不是给你一个手炉一块糕吗?我记得是我姥姥蒸的枣泥蒸糕。”

  贺时年道:“回程时,我会去姥姥的铺子上,买十笼蒸糕路上吃。”

  锦心斜眼觑他:“聪明啊。”

  贺时年笑着捏着她的手,也侧脸笑眼瞧她:“所以咱们不愧是夫妻。”

  婄云走到外屋去“把风”,眼观鼻鼻观心。

  锦心的精神头是有限的,俨然不支持她再熬一大宿,没一会便有些累得明显了,贺时年听她絮絮叮嘱叫他自己要注意身体,嗯啊地答应着,坐在床边,待她闭眼睡沉了方才离去。

  醒来便是天光明亮的时候了,绣巧进来服侍,锦心眼睛四处看看,绣巧笑道:“婄云今儿休沐,昨晚不是与您说了吗?一早就出去了。厨房备了早膳,蒸的稻米面蜜豆枣泥粘糕,猪肉嫩豆腐的小馄饨,我就叫人端进来去。”

  “什么时辰了??”锦心揉揉太阳穴,问道。

  绣巧道:“巳正二刻了,早晨老爷太太与姨娘一块来瞧您的时候您还睡着,把闫老请来把了一次脉,姨娘留这儿许久,刚才走的。”

  她笑得勉强,笑意不到眼底,锦心看着她,心里有些无奈,抬手轻抚她的脸颊,“我梦到我快好了,然后在庄子上养了匹马,我带着你们在山底下跑马。”

  绣巧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圈忽然一红,用力点头道:“真好!真好!”

  “都要定亲的人了,还哭。”锦心笑道:“周嬷嬷下月就来接你回家了,到时候可要想我啊。”

  绣巧破涕为笑,其实心里也是发苦的,只是见锦心还笑着,她又舍不得的哭了,只能又很用力地点了点头,“奴婢永远会想着您的。只求姑娘允准奴婢成婚后还能进府来服侍您,不然奴婢总不安心。”

  “嫁出去,就是奇珍阁的当家太太了,发什么痴呢,文家的四小姐是有多金贵,叫奇珍阁的当家太太来伺候我?”锦心扬眉笑着打趣道。

  绣巧原就半跪在脚踏上,此时将头埋在锦心膝上,声音很低地道:“奴婢只想陪您一日、再多陪您一日……”

  她说这话时微有些哽咽,叫锦心亦略感涩然。

  她不知要怎么和绣巧说,才能叫她安心下来,或者说时下,有用的她不能说,无用的安慰之语……绣巧、徐姨娘她们都听她谁说过许多了,谁都不信了。

第一百一十三回 她才那么小,却已在生……

  萧嘉煦来江南一趟原本的目的就是做这一场生意, 如今生意做成了,他也没多留,未几日便启程向西北而去了。

  不过他走之前也没忘了好好败坏一番自己的名声——反正谈话好色算计皇商家给闺女嫁妆的都是姓宋的, 关他姓萧的何事。

  锦心听院里婆子丫头们絮叨着听说了他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心里颇觉好笑。

  左右他那么一折腾, 是彻底把先前登门求娶的事给撇开了, 然后他甩手走了, 文家这边便提起的心便可以放下了。

  这也是在锦心计算当中的, 本来因萧嘉煦之事,文老爷与文夫人不免有所防备,他一日不走,锦心便不可能有出家门的机会。

  他走了,锦心去梅园上住的事情才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