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智脑成精,军师登基(基建)>第126章 二合一 金礼州,青霉素,……

  城静枫本来吹着凉风, 披着龙袍站在群臣面前,看着滚滚而来的火车上,飘扬着她设计的旗子, 心里豪情万丈。

  魏定过来这么一说, 她突然觉得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虽然后面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其实一开始, 完全没有什么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只是想着要多拉点人口来。

  想要快点过上有电的便捷生活罢了。

  两人站的距离确实有些近了, 城静枫感觉这还是自从凉州起兵之后,第一次两人距离这么近。

  以往这么近的时候,还都是在凉州城的时候,她主动去靠近魏定去捉弄他的。

  之前的魏定连碰到她的手都会紧张得不行, 现在怎么这么主动?

  她不由地回想起在凉州起兵之前,魏定对她说过的那番话。

  再看向魏定的眼眸时,总感觉如深湖般沉浸的湖水深处, 有暗潮涌动。

  不行!

  这种事情, 她要占据主导才行。

  城静枫这么想着,主动上前一步, 刚准备牵起魏定的一只手, 余光就看见火车上被抬下来一群人,还是躺在床上的,有些虚弱。

  身穿同样的衣服,但是和其余整整齐齐地列队站着的人, 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城静枫的面色顿时严肃了起来,身后朝臣也跟着严肃了起来。

  吹过的风似乎更加冷冽了,将那一丝丝刚刚燃起的火星吹灭,城静枫眼里不见了魏定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伤员。

  魏定见城静枫清澈的瞳孔中自己的身影消失,有些微微遗憾,但是很快就释然了。

  毕竟这才是他喜欢的陛下。

  本应该就是这样。

  他也转过身去,面对那一小群伤员说道:“这是军确诊出伤势最严重的一批,所以就第一批运送回来了,有一部分在路上已经被治好,剩下的已经到了不得不用药的程度。”

  这次他的声音没有压低,显然对自己头一批带伤员回来的事情没有任何心虚。

  虽然让伤员出现在这种喜庆的时候,看起来有些晦气,但是魏定心中坚信,城静枫定不是会在意这种事情的人。

  城静枫确实也没有生出别的想法,现在的大捷,都有他么一份功劳。

  她对身后的人吩咐道:“赶紧传令去太医院,将前段时间制成的青霉素送往军营,太医院所有相关科属的太医,全都前去军营治疗。”

  看着山伤员第一批被送走安顿好,兵卒们还有前来的百官们,都松了一口气。

  城静枫又对大家道:“此战大捷,你们每个人都功不可没,都是桦国的英雄,待修整一天之后,论功行赏,军中宫中皆展开庆功宴……”

  虽然不太喜欢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有振奋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

  几辆又长又大的火车带回来的士兵,满满地占据了京郊的这片土地,在听见城静枫的话之后,无不挺胸抬头,斗志昂扬。

  当天,皇宫中、军中,都开设了庆功宴。

  从草原上带回来的鲜嫩羊肉,成了这次庆功宴的主要食材。

  御膳房的厨师出了特定的菜谱,让这份全羊宴也能在军营中被端上餐桌。

  不过考虑到军中可能这几个月吃羊肉比较多,所以也搭配了不少别的肉类,放眼望去,反正是满桌子的好菜。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京城中不用担心时时刻刻的强敌来犯,现在唯一的强敌也被打败了,且可以缓缓了。

  放肆笑闹,放肆欢乐。

  “这一仗可真是爽,以前打匈奴,可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我也觉得,都不需要陛下再来点战术,有将军的指挥,有连弩战车和我们新换的武器,简直实力大增。”

  “我可是砍了敌军匈奴首领首级,这大功一件,估计又有不少嘉奖和军功,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呢。”

  军中的畅快一直延伸到深夜,随着篝火的燃烧,迟迟不散。

  在皇宫中,庆功宴也变得比以往简单了许多。

  自从第一次登基大典之后的庆功宴开始转变之后,庆功宴也逐渐变得纯粹了起来。

  没有别的勾心斗角,也没有什么隐藏的心思和意图,就是如同庆功宴这个名字一样,大家一起欢庆,只为了庆祝功勋。

  吃吃喝喝,享受美食与歌舞。

  嘴里吃着新鲜嫩滑的羊肉,和同僚之间闲聊着,看着精心编排的歌舞,享受久违的宁静。

  即使是从前善于用计谋的人,回想起这一段时光的轻松,总觉得原来那种时刻要提防,时刻要算计的辛苦日子离自己遥远了。

  每天踏踏实实的办差,沐休的时间尽情玩乐,回到家都睡得沉了很多。

  轻松又自在,感觉自己再也不想回去过原来那种勾心斗角,相互提防,时刻钻营的日子了。

  ***

  等庆功宴结束之后,功绩也都嘉奖完毕。

  城静枫将注意力放了一部分到军营的伤兵上。

  青霉素的制取,她给出了细致又全面的方案。

  当初制作好了之后,她也抽样检查了一遍,大致是没有问题的。

  昨日庆功的时候,青霉素也被送到了军营中。

  于金从在凉州的时候,就开始心心念念想要研究这个神药,但是苦于没有机会。

  看着这种神药被送到军中来,而且还是领头的还是自己的父亲,顿时喜出望外。

  “爹,听说这一批神药是你做的。”

  于太医看着自己儿子兴奋的眼神,心里无比地感同身受,他自从得到了这个方子之后,也是研究了好久,彻夜不眠。

  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更多更深的医术将在他们的手上绽放光芒。

  不过于太医还是保持着医者的原则,沉稳道:“现在不是聊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将药给大家用上。”

  “从左至右,每个帐篷一个人负责,王太医,李太医……,现在都来我这里领药。”

  “用药之后,全程追踪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每一次脉案都要做详细的纪录,拿出以前那种治不好就要掉脑袋的细致来,万不可掉以轻心。”

  “若是有突发情况……”

  于太医作为太医院的院首,将工作仔仔细细地布置了下去,还给予了高度重视。

  不管是正躺在军帐中的伤病,还是军营中的其他人,听到他这一番话,无不动容。

  “这可是太医啊,原本根本见不到面的人,现在居然这样认真地给我们瞧病。”

  “感觉这都是陛下的安排,陛下心中肯定还是有我们的。”

  “对啊,这个药原本也是陛下原本在凉州的时候做的,那个时候还是咱们军师呢。”

  “大家肯定都能好起来的。”

  这一批的药物,都实现经过了药兔的实验,安全性比前两批更高。

  加上将士们长期锻炼,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差,还有强烈的求生欲,或者说对城静枫有几乎是盲从的崇拜,完全没有担心过自己会死去。

  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凡是被运送到京城养伤的伤兵,恢复的速度都很快。

  最后再配合上,顶级中医的中药治疗,效果是惊人的好。

  见惯了惊人死亡率的将士们,将青霉素奉为神药。

  很快青霉素的名声就流传了出去。

  在百姓的眼中,这似乎真的成了神赐的药物,没有一个不信服的。

  “没想到陛下还懂医术。”

  “陛下这样聪明,学什么都简单,怎么可能有不会的东西。”

  “我倒是觉得,陛下是大善君子,当初做军师,全心全意为士兵考虑,现在做了皇帝,也全心全意为我们考虑,所以才有了这么些东西。”

  “这个药我们以后能直接在药房买到吗?我感觉好实用。”

  若是能保证品质的稳定,其实对外出售城静枫也是考虑过的,药生产出来,就是用来救人的,而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

  面对回来禀报的于太医,城静枫道:“不知于太医使用青霉素多日,可有办法检测出有问题部分。”

  她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毕竟古籍缺失,尤其是古中医这一块缺失得很严重,她的数据库中有效的记载很少,但是从流传下来的故事和传言看,其实古中医有辉煌的时候。

  于太医颔首道:“回陛下,我保留了每一份致使药兔失望的青霉素,再经过试验后发现,其实可以用甘回草作为检验,凡是失败的均会使其变紫。”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还有陛下赐给臣的显微镜,我能发现,凡是病情严重的,脉象驳杂,虚浮无力,沉入对腑,若是……”

  于太医将这段时间在军营中的收获,还有相关的脉象、发现,全都直接和城静枫说了一遍。

  城静枫将这些信息在脑海中仔细过了一遍,符合医学基本逻辑,可以说是很好的将中西医的方法结合了。

  于是道:“做得不错,就按照你说的,生产制作青霉素,然后每一份青霉素配上五副药,然后还有一份用于检测到的甘回草。”

  “不过在近三年内,每一份青霉素制作出来之前,都必须经过活体药兔检查,还有只有有资质的医馆才有申领资格,应急使用,决不允许滥用。”

  城静枫道:“于太医你负责药物生产这一部分,缺人缺钱都找户部要,我会提前打招呼,后续的配送和使用监管,我也会找专人负责。”

  于太医欣喜,他一心钻研医术,一直对别的事情很抵触,没想到陛下竟然能看穿他的心思,真的是太有洞察力了。

  城静枫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臣子们,都无师自通了脑补这个技能。

  她不过是按照往常的习惯,为了提高效率,专人专事专办,流水线作业而已,这一套在几个工厂中早就已经实施很久了。

  看着突然出现的敬佩眼神,城静枫感觉有些莫名的同时,也有些习以为常了。

  城静枫想了想,医疗卫生确实是个不错的话题,完全可以作为下一期报刊的主题。

  顺便也普及一下青霉素的效果与用法,免得还真的被百姓当做神药,什么都指望它了。

  负责报选题定版的小组,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有一瞬间的错愕。

  陛下可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又是医疗又是军事又是环保的。

  和他们想象中用来控制舆论和掌控民心的报纸,好像有不小的差别。

  他们作为朝中官员,文人好找,在报纸的权威性建立起来之后,甚至会许多人专门来投稿,但是有文采,还能给大众讲清楚医理,还有一些名气的医者可就没有那么好找了。

  一群人忙翻了天,终于还是在最后的时刻,将一份完整的报纸做了出来。

  关于医疗卫生的话题,对百姓们来说,其实还是很新鲜的。

  尤其是普通百姓,若是不生病,连医馆都没有靠近过,对这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的。

  买了报纸之后,才发现内有乾坤。

  有人在报亭附近惊呼道:“这一期报纸里有讲神药的!”

  “青霉素,咋叫这么个名字?”

  “还是注意不能随便用,要不然以后别的药都不起效了。”

  “买不到也没事,真出了事去医馆,人家也能给治。”

  青霉素的那一部分被读完之后,百姓们开始阅读其余部分。

  “原来这么多病都是因为不爱干净引起的。”

  “在外面也不能随地乱来了,又不是小孩子,这么多传染病,多吓人。”

  ……

  像之前许多次一样,这一次讨论的声音也不弱,百姓之间尤其感慨颇多。

  几乎是立竿见影的,百姓们的思想都发生了一丝丝转变。

  对有些不卫生,不干净的现象,下意识地唾骂和嫌弃。

  人就是这么“合群”的生物,原来人人都不爱干净,有些偏僻落后的地方甚至觉得随地口口,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在一旦再做类似的事情,会被另眼相待,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慢慢的不卫生的行为就少了。

  城静枫在报刊下发之前,就给各个州府都下达了命令,然后还用火车运送去了水泥砖瓦等材料。

  在百姓思想慢慢转变过来的时候,就能发现路边好像多了公厕,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负责清扫的人,像是一些公共场合,也有了戴着红袖章的巡逻人员。

  内外力同时开始作用,效果显然很不错。

  整个桦国卫生情况有了一个阶梯式的进步,尤其是藏在各个城池中的贫民窟,情况有了一个质的改善。

  这个时候,之前关于环境的那一期报刊,效果也慢慢体现了出来。

  青草开始爬满黑土地,绿树也已经站稳脚跟,在空气中舒展枝叶,甚至富有的城池,还在道路两边种了好看的绿植,绿植中还掺杂一些小野花。

  这些经过专门挑选的植物,即使快要入冬了,也保持着鲜活的感觉。

  微风拂过,满是青草和自然的独特香气。

  车水马龙,皆是朝气蓬勃和欢声笑语。

  当金礼国太子和随他前来的使臣,千里迢迢驾着马车从皇城赶到边境,一进入桦国,就是这样一幕幕的冲击。

  金礼国边境的惨烈状况,撕心裂肺的哀鸣,像是行尸走肉般的骨瘦嶙峋。

  一进入桦国边界,就能看到微微长了些肉,一个个精气神十足,充满干劲的人,他都不敢想,这居然曾经都是他们金礼国的百姓,和刚刚看到的金礼国百姓,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被军队“护送”着,不能在边关待太久,很快就来到了一个据说有火车的繁华城池。

  然后就看见了车水马龙,环境优美的盛况。

  金礼国的太子和使臣,完全不敢详细自己的眼睛。

  桦国一个靠近边关的稍微繁华一些的小城,居然就比他们的皇城还要好。

  看见了百姓的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见了路边的花花草草,看见了载满了百姓的公交车,看见了小孩骑着小车再欢快地四处乱跑,看见了……

  金礼国的人们,只觉得自己的这双眼睛,会不会是被施了幻术。

  怎么会看到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

  当看见有明显农夫打扮的人,拿着报纸开始念,甚至许多衣着有些老旧的小孩,也能大声的念出报纸上的内容。

  他们很快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也出了问题。

  “桦国普通百姓们,难道也都识字了?”

  一直到他们坐了上了火车,火车朝着京城的方向滚滚而来,都还没有从这种震惊中回过神来。

  除了感叹类似“这个火车,到底是怎么跑起来的?”这样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太子和使臣凑在一起个感慨。

  金礼国太子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后退的风景。

  他道:“桦国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千倍万倍。”

  使臣们也深有同感:“比传言中也更好,一点都没有夸大,甚至有许多是语言描述不出来的震惊。”

  “仔细想想,这次的主动投诚,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火车快要到京城的时候,金礼国太子主动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使臣们也终于敢畅言。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按传言中的说法,桦国新帝品行甚优,心系天下,实乃君子也,应不会做出折辱之事。”

  “只要我们诚心归顺,能享受到这么多好东西的一部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等他们一行人到了京城之后,态度就变得无比恭敬,心悦诚服。

  城静枫也如一开始沟通的那样,将金礼国收入桦国版图。

  金礼国正式更名,金礼州,成为桦国一个新州府。

  按照桦国的制度,布置新的官员。

  原本金礼国所有官员,凭实力重新进行竞聘。能干实事的,纳入桦国朝廷体系。没有能力的,直接罢免,若是想要重新入仕,就必须重走科举一路。

  金礼国原本的军队,全部打散,编入桦国西正军。

  桦国西边防线,全线推进,全面接管金礼国原本的防线。

  在桦国的强势之下,金礼国在短短一个冬季,就几乎已经成为了桦国的一部分。

  待所有的规整工作全部完成,桦国已经全面掌握金礼州之后。

  城静枫向外正式宣布——金礼国正式归并于桦国,更名为金礼州,属于桦国版图一部分。

  也就是在同一天,正式开始全面统计金礼州人数,开始为金礼州百姓一一办理桦国户籍。

  浮台村的村民们,早已通过辛勤的劳动力,度过了一个安全还能吃饱的冬天。

  现在,他们最后的愿望也实现了。

  村民们欢呼雀跃,激动到相互拥抱在一起。

  眼眶中有水渍充盈。

  “我们终于成了真正的桦国人了!”

  “以后我们就能理直气壮的进城,就和原本的桦国百姓他们一样了!”

  “我们也有桦国户籍啦!”

  兴奋的事情还没有全部结束,在这一天的惊喜之后,仿佛每一天都沉浸在快乐中。

  “咱孩子也可以去报名扫盲班啦!”

  “我们以后也可以去买报纸来读了!”

  “我们以后也可以去官府领取肥料了!”

  “这次官府再发放良种,是不是我们也能领取了?”

  “这一个冬我都在观察,之前那个闹事被抓走的不是拔了一颗土豆苗吗?下面那叫一个多,要是真的能亩产两千多斤,我们说不定也能分到土豆来种。”

  他们等着金礼国改名金礼州,等了整整一个冬季,等来了户籍,也等待了土豆的收获。

  尽管不是他们收获,但是金礼州的百姓们,似乎表现得比桦国的种植户们还要紧张。

  不出意料的传唱声从地里传来。

  “三千一百斤。”

  “两千五百斤。”

  “两千八百斤。”

  看着堆积如山的大块土豆,尽管大家都不知道是个啥味道,但是只光看产量,就让人忍不住咧开嘴大笑。

  “爹,冬天这一季,加上咱之前秋天收获的粮食,咱们居然一年种出了三千多斤粮食!”

  “以后咱们家再也不用挨饿了。”

  丰收的喜悦传遍了整个桦国,期盼已久的结果终于来临,迟来的喜悦更加弥足珍贵,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城静枫看着这部分地区冬日的收获,笑道:“把之前御膳房准备的土豆一百种吃法的食谱也传下去吧,让百姓们都好好尝尝,土豆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看着金礼国目前不太好的情况,她也考虑了一下,然后划分了一部分土豆到金礼州:“这一部分土豆分发下去,且不限制桦国内部土豆的买卖。”

  金礼州的百姓们收到这个消息,也都跟着乐疯了。

  他们最眼馋的土豆,居然真的就这么给他们了!

  虽然量不多,但是他们真的没有被当外人。

  像是金礼国这样的靠近桦国的村子或者城市,更是发现了惊喜。

  “咱们可以从他们手里买土豆良种啊!咱们现在可是堂堂正正的桦国人。”

  “对啊,现在咱手里也攒了一点钱,先不盖房子了,先买土豆。”

  “听说还有一本关于农事的书,等咱们村子有了扫盲的人之后,也可以买回来看看,到时候也能种出几千斤的土豆。”

  “咱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这一消息传到其余各国,更是引起了一片震荡。

  “桦国居然真的有两千多斤的良种,还直接给了刚刚归顺的金礼国!”

  “要是我是金礼国的人该多好,现在他们肯定已经拿着土豆种子,开开心心的准备种了。”

  “桦国的新帝,在最难的时候上位,连那样的困境都能救活,金礼国这一点苦难算什么。”

  周边小国的皇帝们,一下子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压力更大了,他们甚至都能感受到,连朝堂上的臣子,都有了那种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