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智脑成精,军师登基(基建)>第114章 二合一 电扇风靡,蒸汽机……

  巨大的风呼啦啦的吹到人的身上。

  连带着衣服都被吹的汩汩作响, 宽松的衣服都被吹得鼓气,热辣的汗水,和火炉的燥热, 都被全部带走。

  虽然温度依旧还是很高, 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高温的工人们来说, 风扇带来门外凉风, 还有稍微降低了一些的温度,都让他们感觉凉爽惬意了不少。

  “这个风可真得劲儿。”

  “等什么时候攒够钱了, 我也想买一个小的回去,给家里人也试试。”

  “这么大一个风扇,转动起来也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里面估计有什么东西。”

  “听说也是学了陛下曾经做出来的一个东西, 能借助更多的力道。”

  “陛下是怎么能想到这么多,我看除了我们这几个厂,还有好多人都抢着定风扇呢。”

  确实如他们所说,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 风扇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最小号的风扇暂时还无人问津,毕竟再省力也要一个人来摇, 还不如让这个人来打扇子方便。

  越是尺寸大的风扇, 越是卖得好,一个人的出力气,就能带给许多人凉爽的风。

  商人们一直都在注意着这些,当看到风扇的第一时间, 就有许多人订购了,最为积极的一批人,就是经营大酒楼的商人了。

  夏日炎热,一边吃饭一边出汗, 就算是推出许多的凉菜,也没有办法将落下去的生意提起来。

  若是全部用冰盆,那成本也太高了,除了包厢之外,别的地方也不可能用上冰盆来降温。

  不过有了大风扇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在风扇前放上一盆冰,那凉风就能在整个大堂中畅通。

  自从用上了风扇,生意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许多。

  有因为凉爽特意出来吃饭的,也有特地想要来看看风扇长什么样子的人,也有在别的季节常来的老客。

  “凉快!”

  “总算不用一边吃饭一边流汗了,这风吹的舒服。”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家这么好吃。”

  大堂里热闹了不少。

  仅仅是购置了一台风扇,就得来这么多的收益,简直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风扇几乎已经成了稍大一些的酒楼,客栈,茶楼的标配。

  也着实带动了不少经济的流动。

  除了商人持续关注之外,风扇在国子监,还有下属书院等有人员集聚的地方也尤其受欢迎。

  夏日读书本就苦闷,有些苦暑的人,要么是到夏天之后吃不下饭,要么是到夏天之后坐着不动都流汗。

  但是在学堂上学,又不可能让小厮在学堂教学的时候打扇,即使有冰盆,可是也并不是很有用。

  要是每人一个小厮在旁边打扇的话,那学正的课就没法上了。

  不过有一个风扇不停的吹,确实凉爽很多。

  往年这个时候只能干熬着的苦夏书生们,心里再一次念起城静枫的好来。

  有人拖了拖自己眼睛上的镜框,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清晰无比的叶片纹路,感受着慢慢被风吹干的汗水,感觉自己往年这个时候都模模糊糊的大脑,前所未有的清晰了起来。

  许青竹也感觉自己上课的时候舒服了很多,她自小在凉州长大在,凉州的夏天可没有这样炎热。

  她选定的这个教舍,左侧的窗户外面,正好对着那片幽静的竹林,在竹叶的遮盖下,相比其它地方凉爽很多。

  她吩咐国子监中专门聘请的摇风扇的人道:“把这个风扇搬到窗户外面去,放在窗口。”

  等风扇被放到窗户外竹林的阴影下之后,吹出来的风都带上了竹林中的清亮和竹香,让人凝神静气。

  许青竹道:“我们今日上课之前,先来做个课前小活动,大家都说说看,这个风扇上,都使用了我们曾经课上讲过的那些内容?”

  有人翻开笔记,有人将目光挪到风扇上,也有人感受这个凉风,闭目回想。

  很快国子监的教舍中,就传出来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这个时候,国子监的门外,有一群人正在等待着。

  他们或是在附近的茶棚中坐着喝茶,或是在阴凉的角落中蹲着,嘴里聊着闲话,但是目光都时不时地看向国子监的大门口。

  茶棚的老者笑眯眯的端上了茶,然后靠着自己的老伴感慨道:“一看就是又到了陛下设立的自然科学课,每次生意都这么好,若是每旬的课再多一些就好了。”

  在茶棚中喝茶的人也道:“最近这个风扇,感觉就用了不少之前课上讲过的内容。陛下之前的话还真的一点也不虚。”

  “也不知今天会讲什么,上次讲力的奥秘的那一块,我着实感觉受益匪浅,若是在来几节课,说不定我遇见的问题也全都能解决。”

  在快要到时间的时候,不管是茶棚中的人,还是阴凉处歇息的人,都纷纷顾不上阳光的毒辣,直接站在国子监门口等待。

  等到课后,专人将许青竹今日讲授的内容,张贴到国子监门口的墙上。

  外面等待的人,很快就一拥而上,甚至为了靠前的位置,还有些挤压和争抢。

  有的直接就这墙上的内容,直接阅读了起来。

  也有的人拿出了准备好的垫了板子的纸笔,飞快的抄写出来。

  很快,一只只信鸽飞上天空,带着这些内容,飞向四面八方。

  等鸽子放飞之后,不少人还到一边,工工整整地将刚刚快速抄写的内容,整整齐齐地誊写了一遍,然后再从陆路又送了一遍。

  许青竹从教舍出来,注意到这一幕,等回到宫中的时候,就将这个现象和城静枫讲了。

  城静枫让人下去打听,这些被抄送回去的东西,都是何人所为,又怎么使用。

  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所以很好调查,很快就有宫人前来回报。

  “陛下,大多都被送与各知府,有的公开张贴,也有的组织自己治下的学生学习,也有私人自学的,范围很广,从南至北都有。”

  听了这个回禀,许青竹问道:“师父,之前您让我每节课之后整理的课案,还要用吗?”

  城静枫道:“还是整理,课堂上的记载还是没有你整理的系统,既然现在已经有人在自己整理送回了,我们就每月出一册。”

  许青竹了然道:“那我就还是按照原来的整理。”

  等到了月末,四次课程结束后,四堂课讲过的所有知识点,全部都系统的整理在了一起,装订成了一本薄薄的书。

  人手一份肯定是做不到,城静枫只是将这个系统整合了知识点的书籍,送到每个州府。

  并且随之而去的,还有一个消息,也就是明年进行英才班选拔的时候,每个州府入选的名额,也会作为政绩考量的一个因素。

  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别说之前就很认真对待的官员,就连原本并不是很重视的官员,也都纷纷开始努力推广。

  在学堂中安排人教学,请专人来研究学习,甚至还有人专门搜罗治下的这方面能人,然后让他们集中讨论学习的。

  在最后,也不忘将这些内容,全部做成大份的布告,完全的公开在外面,想着广撒网,说不定能捞起来一两条大鱼。

  自从布告上公布了每一旬国子监中自然科学课的内容后,许多人来来往往,都会特意过来看一眼。

  有的看不懂,就看看上面的图,也有不少上过扫盲班,基本能够看懂上面的字。

  人来人往中,没有人注意到有一群小女孩每日都来。

  “西西姐,这上面说的果然和你之前说的一样。”

  “西西姐,我们一人帮你记一点,要是你有想不起来的,就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没有纸笔,但是肯定也不比他们差的。”

  “其实之前西西姐之前说的那个麦浪机,和这个风扇真的有点像,若不是没有银两,说不定这个五品官就是西西姐你的了。”

  这一下小群女孩每日都来,在布告栏前待不了一会儿就离开,但是若是细看就能发现,每次她们看得内容,都比上一次更后面一些。

  在民间,随着知识的普及与更新,城静枫提出的蒸汽机应用,也有越来越多人想到办法。

  第一批就是各个厂中的员工,每个人都接受过扫盲班的学习,认识字,也最为熟悉自己手下活计的情况。

  很快就凭借这种业务优势,头一个想出了蒸汽机的应用。

  在钢铁厂锻造出的一个个蒸汽机,很快被送到了纺织厂,水泥厂等等。

  在有了新的不竭动力能量之后,四个厂的出产量和效率也都越来越高。

  钢铁的产量有了跨越式提升,纺织机纺织的效率也比原来高了许多。

  蒸汽机一下子就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连国子监中原本最沉溺于科举学习的学子,也都难免被吸引视线。

  再联想到自己曾经在课上学过的内容,脑海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一向包揽甲班前三的几人,难得手上没有拿着圣贤书凑到一起,而是罕见的讨论起了别的内容。

  “突然感觉,我们这些学问,感觉还没有许姑娘讲得这些道理实用。”

  “也不能这样想,各有各的好,文能安天下也是缺不得的,不过我最近对蒸汽机也有些想法。”

  剩余最后一人默默摸出了怀中的图纸,放到了三人围着的桌上。

  “我近日也再想这个问题,我家乡地势高,水井一般都要挖很深才能取到水,若是能用上蒸汽机,感觉大家从地下取水就方便多了,可是还有几个问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你们帮我看看。”

  三人对着这张图纸讨论了起来,从怎么能利用蒸汽机减少力的使用,更方便打井,到最后有没有办法将水从地下直接吸上来。

  国子监中有老师教,还有实物参与教学,学生们能更简单地感知原理,也能参与课堂实验,感受自然中许多规律的乐趣。

  研究氛围一时间无比浓烈。

  第一个做出成绩的,不是国子监的学生,而是许青竹。

  作为教授的那一方,她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而且让城静枫惊讶的是,许青竹研究的不是最近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而是用蒸汽机加快船的速度,控制船的航行。

  看着许青竹想出来的图纸,城静枫好奇问道:“青竹是怎么想到要改进船的?”

  许青竹毫不犹豫道:“当然是为了能去更多更远的地方,之前出海一次,就带回来了产量那么高的良种,说明海的另一边,还有许多我们没见过的好东西,当然要珍惜。”

  “万一还有亩产上万斤的粮食呢?那就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饿死了。”

  许青竹脸上尽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看着许青竹闪闪发亮的眼神,城静枫也不知该不该告诉她,现在找回来的东西,已经是顶峰了。

  在自然界中,再也没有亩产更高的粮食。

  城静枫想了想,看看手里灵感爆棚,几乎在现在拥有的技术下做到完美,将现有材料和技术发挥到极点的航船设计图,最终还是没有打击她的这种美好期待。

  也许正是这种饱含期待的正向情绪,才助力这样好的作品产生,还是不要轻易扼杀小孩的这种灵气了。

  城静枫像是以往那样揉了揉许青竹的头顶,笑道:“那就等青竹的船造出来,咱们在去海外好好找找,说不定真的能有别的惊喜。”

  许青竹的航船设计图开始建造之后,她一点也不藏私的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讲解了一遍。

  正是这一番讲解,撬开了压着国子监学子们的最后那一点阻碍。

  在课程结束后,一个又一个蒸汽机的应用出现。

  来自京城的学子,大多数往改善生活这一方面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则是更多的以自己家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来想办法解决。

  正如城静枫在勤政殿和几位大臣说的那样,交通,建筑,机械,造船,农业,铁路,军工,煤炭等等行业,全都有了蒸汽机的声音和畅想。

  虽然有的还没有实现,有的只是一个好像根本行不通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和蒸汽机毫不相关。

  不过设想一旦被提出来,就会有无数人想办法去解决,前赴后继,越挫越勇。

  甚至那些可能用蒸汽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弥足珍贵,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不就是靠这样一个个猜想和欲望推动的吗?

  城静枫给每一个理论完善的设想都写了一个批条,可以拿着这个批条去钢铁厂进行实物测验。

  按照每一个设想的难易程度不同,还有技术的成熟度不同,城静枫批了不同的实验次数。

  像是许青竹这样的蒸汽机与船结合的,就多给几次,若是像电风扇那样小的的应用,就给个一到三次。

  有了想法,有了技术和国家经费的支持,国子监中的许多设计,都慢慢变成了现实。

  尤其是那些解决家乡问题的设想,一旦实现,那种效果无异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而且自己的名字,可能也会随着这个东西一起,被家乡的千家万户所知晓,甚至还能一直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

  每每想到这些,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了。

  不少人还收到了家人的来信。

  “十里八乡都在说你呢,爹娘在家都好,你爷爷可高兴了,拉着你爹喝了不少酒,到处去说你小时候的事情,可真是为咱家争光,家里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你好好学,以后……”

  农家出身的学子,看到这样一封家里的来信之后,眼泪都忍不住流淌下来。

  虽然肯定是镇上的童生代笔的,但是这一看就是家里人的口吻,他都能透过这些字,想到家里人的语气,甚至脑海中都能浮现家人眉开眼笑,开心的听人夸奖的骄傲表情。

  一些家中本就是官家,信中内容则内敛许多,不那么直白热烈。

  但是看到开祠堂,写进族谱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也是能明显的感受到那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这一刻,国子监学子的欢喜,似乎是相通的。

  百姓之间的欢喜也是相通的。

  在越来越多的国子监学子,将蒸汽机应用于各个领域之后。

  百姓们纷纷都开始惊叹,原来自然科学这门学问这么厉害。

  “陛下的两个弟子也都很不凡,全在国子监教书,还教出了这么多厉害的学生。”

  “原来国子监可没见有这么多东西产出,全是陛下的功劳。”

  “陛下肯定是精通自然科学这一门学问,所以才能做出这么多好东西。”

  “之前我还觉得不太可能,现在想想学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用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每个地方都有学堂教这些。”

  大家震惊于国子监学子的产出能力,对许青竹的教学下意识有了极大的肯定,对自然科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心。

  不过在有一部分人眼里,却是激起了他们明年一定要上陛下亲自教授的英才班的想法。

  普通的就能有如此大的成就,若是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批,学到陛下口中更高深的东西,那不知会造出什么样的东西。

  民间自学的人,也慢慢的有了新的想法。

  不断地的翻看每月一次的册子,也翻看大家记载的课堂记录。

  许许多多的生活中小问题,一旦原理被看透,再想要解决就很容易。

  一颗火苗炸开无数的绚烂火星,向外不断溅射,明亮又璀璨,如鲜血般艳丽夺目的火红色,这片黑土地上亮起光芒,不断向远处扩散。

  东边升起,西边升,北边未落,南边起。

  这注定是一个群星荟萃的光辉时代。

  一直等到夏日快结束,所有人才惊觉,一整个夏天,仿佛不只是空气中全是一阵接一阵的热浪。

  而是全天下都在一阵又一阵的制造惊喜,他们就这样在愉快中度过了一整个夏天。

  留下的回忆中,全都是惊奇,喜悦,好奇,骄傲等一连串美好的情绪。

  至于夏天的炎热和汗水,仿佛都被更加强有力的情绪覆盖,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回头一看,只感觉生活轻松了许多,好像和夏天前的日子,完全不一样了。

  城静枫看着全天下的这些变化,她不欣喜于蒸汽机的这些使用,毕竟这些东西都在她的脑海中有。

  她最欣喜的事情是,生产力提升上来了,有了各类工具的使用,不少人都被解放出来了。

  像是原来纯人工铺设铁路,可能一天推进几百米,人多的话,一天推进一两千米。

  但是配合上机器之后,重活机械干,细活再上熟练手巧的工人,速度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

  五条遍布全桦国的主要线路,还有许多条辅线的铺设,进度就像是突然被按了快进按钮一样,飞快的向更远处延伸。

  速度快城静枫自然开心,不过她更开心的事情是终于有人手被空出来了。

  修建铁路的进度没有水泥路快,一个是因为难度不同,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手不够。

  铺设水泥路的时候在,所有的难民几乎全员出动,没有受灾的地方,也有许多人愿意领粮食干活。

  但是后来,农业为上,直接划去了一个不得不用的大量人口,各个工厂也大量招人,可以灵活调度的人一下子就少了许多。

  但是在蒸汽机应用到各个领域之后,人手就慢慢都空出来了。

  城静枫准备着想要开始往电上使劲了。

  现在这个情况,即使兴修水力发电站,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人也有了,原材料也全都有了,大型施工工具,运输工具也全都备齐了。

  至于技术问题,暂时就不考虑让大家弄懂了,能完完全全按照她的要求做就行,想要讲到这些,等到英才班选□□了,估计都要学很长时间才能弄懂。

  不过她很喜欢的一点就是,若是不懂,不会有人追根究底地去问或者怀疑,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威慑力吧。

  城静枫在躺椅上闭着眼睛休息,脑海中思绪一点点慢下来,嗅着室内如空谷幽兰般花香,心中慢慢展开一朵幽兰。

  她现在唯一要等的,就是即将成熟的粮食了。

  不管别的东西有多发达,有多好,最基本的终究是民以食为天。

  若是吃不饱,有饿死的可能,再轻松的活计也吸引不来人。

  但是经过饥荒之后,凡是能吃饱的活,在百姓眼中就是好活。

  在夏天的尾巴尖上,一群顽童在田边嬉笑玩耍。

  一个不小心,有人栽进了田里,整个人有一半都摔进了田中,

  看着被弄坏的绿苗,原本的欢笑一下子停了。

  在远处的大人们,也纷纷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

  看着一个个跟泥猴一样的小孩,然后再看着被折断的绿色茎叶,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就是给你们吃饱了,看饿着的时候还有没有精力到处疯跑。”

  “以后都不许再到田边玩了,都开始帮忙干活。”

  训斥完之后,小心地想把被弄坏的那个扶正,发现怎么也没办法扶正之后,更生气了。

  恨不得将人直接按在腿上打。

  不过还是被周围大的人劝了下来。

  “别气别气,陛下说了,这个叫土豆的粮食可以吃的地方在地下面,这个上面的叶子和茎弄怀了,也顶多是不长大了。”

  “对,下面的粮食应该没有被弄坏,都被土包着呢。”

  “反正放在地下一直埋着也长不大了,不如我们把这个挖出来看看吧。”

  这个提议一下子打动了大家的心,顺着绿叶往下一点点挖掘。

  一颗,两颗,三颗……

  “怎么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