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智脑成精,军师登基(基建)>第85章 二合一 亩产翻倍,世外桃源……

  偷偷到村庄边上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带回来的消息, 一个比一个让人震撼。

  尤其是当那些做惯了农活的庄稼汉去看过之后,回来能够仔仔细细的描述庄稼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

  从这些人口中说出来的话,尤其是和他们自身以往种的做对比之后, 说服力就更强了。

  许多没有下地干过活的人, 也能模糊的感受到, 两者之间的差距。

  突然发生的抢粮事件, 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个炸弹,激射起无数的水花。

  一路逃荒过来, 粮食和水源毫无疑问是所有的难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尤其随着逃荒的日子越来越长,起初从家里带的粮食,几乎已经被耗尽。

  一路经历过于坎坷,鲜血和死亡屡见不鲜, 几个人渣败类的下场,不少人感叹一句大快人心就过去了。

  本来心中担忧的,全都是以后还会不会有粥, 还有凉州这边的人和官大人态度会不会改变。

  但是这种担忧, 在亩产翻倍消息的冲击下,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云城所有村庄种下的作物, 不管是哪一种田, 在凉州军军师城静枫的指导下,亩产几乎翻倍的事情,在难民中,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一天的时间, 几乎是所有云城外的难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更加受到关注的,还有亩产增倍的来源——凉州军军师。

  原本许多只是在传闻中听过的事情,现在全部都被一一重视起来。

  “我还听说他们这儿冬天很冷,你看附近都没什么树就知道了, 都被砍去当柴火烧了。但是现在有个叫火炕的东西,不管外面多冷屋子里都会很暖和。”

  “上次想去找找野菜的时候,我发现城那边有条路,上面马车跑得飞快,还有一种两个轮子的车,用力起来跑得比马车都快。”

  “你们说这场干旱,真的是像去年秋收一样算出来的吗?”

  “我原来还以为是看见我们这么多难民才存水准备的,但是想想看现在这个亩产,肯定是从种子种下去就开始照看了,要不然怎么会长得这么好。”

  “难道她真的有通天晓地的本领吗?”

  “我觉得说不定还真的有,同样是干旱,你看看人家过了什么日子,我们过了什么日子。”

  在这样的讨论中,城静枫做过的事情一次次被提及,在众多难民嘴里,这个名字几乎要被神化。

  在消息还没有从云城向另外几个城池扩散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起。

  所有窥视即将收获的粮食的难民,无一例外的,都被藏于村民之中的凉州军发现,没有一人得逞。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尽管看着难民确实可怜,但是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被这样一次次惦记,村民们难免生气。

  “要我说,就别再给他们施粥了,好心没好报。”

  “就是,饿死在外面算了,可别到时候把府衙中的存粮都用光了。”

  听着这些话,家在凉州的兵将们,代入感尤其强烈,非常赞同。

  唯独作为领队副官的人,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因为队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很多人他平日里也没有接触过,都不熟悉,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家乡在南边。

  看着外面难民的惨状,心里忍不住担忧自己的父母亲人。

  在听到难民中传出来的一些情况之后,更是痛恨那些临阵脱逃的官员,若是稍微负责一些,像是他们凉州城一样,虽然做不到军师那么好,但也不会这样惨烈。

  他甚至在心里诅咒,就算逃到了京城,也会被撤职下狱。

  但是不管怎么样,心中的无力感越来越强,只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他甚至都忍不住怀疑,那么多的官员都一起逃回京城,真的会得到惩罚吗?

  耳边的欢乐,内心的担忧和焦灼,交织在一起,像是有猛兽在啃食心脏一样。

  在这样难以平息折磨中,心中甚至升起了一个疯狂的念头。

  ***

  城静枫看见汇总的消息,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十多起了。

  许家村发生的事情,像是给许多人点了一条铤而走险的路。

  抱着一丝侥幸,心中期待着成功后的美好,孤注一掷。

  脑海中幻想的成果,已经冲昏了这些人的头脑。

  人少的想要偷偷摸摸混进去偷一点粮食,人多的甚至想要杀进去强抢,还有破坏水泥路两边的荆棘,拦路抢劫的。

  许青竹看着这些消息,眉头紧紧的皱起来道,生气道:“他们怎么能这样,亏我之前在城外施粥的时候,还觉得他们可怜。”

  除了生气,许青竹的表情明显还有些落寞和不解。

  “我记得之前去城外的时候,真的一个个很瘦,就像是小溪弟弟他们刚刚被救回来的时候一样,领了粥就特别高兴的说谢谢。”

  城静枫知道,这一段时间施粥的事情都是她在安排,遇见这样的事情,一时想不通也是很正常的。

  于是说道:“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就算是凉州城中,也有很多这种人在,只是日子还不错,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许青竹脸上还是有点不开心,小脸皱成一团道:“那我们还要去城外施粥吗?”

  城静枫道:“等到秋收之后,我们的五成粮食收上来之后再说,至少现在是不能断的。”

  想到这个事情,城静枫在给几个知府的回信中,都花笔墨叮嘱,不管情况多严重,府衙都务必坚持施粥到秋收以后。

  毕竟无偿的粥就像是难民生存的唯一希望,若是直接斩断,很有可能让所有难民一起发难,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最起码在秋收之前,还是要求稳一些比较好。

  天气慢慢凉爽下来,有邪念的难民,也被凶狠的凉州军给镇压下来,不敢再动弹。

  入秋之后还持久不散的燥热,一点点褪去。

  人心却慢慢火热起来,坚持了这么久,还遇见了干旱,现在终于要到收获的日子了。

  城静枫也难得站在了田边,看着满眼的金黄色,心中欢喜。

  虽然心中早就算到庄子里的亩产会更高,但是看见这一幕的时候,和脑海中算出的数据的感觉,还是大不一样。

  庄子中众人都聚过来,在这一亩田边上观望。

  一个巨大的石挑放在旁边,等待着等会儿收割上来之后称重。

  几个公认农活干得最好的几个老把式,正在田间收割。

  看着金色渐去,慢慢露出一部分黑色的土地,粮食被放到石挑上,一点点累加起来。

  “一石。”

  负责称重的人,看了眼才收割了一小部分的地,高声唱道。

  田里收割的人,直起腰来看了一眼,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将收割上来的粮食往石挑上运的人,步子也更快了。

  周围围观的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城静枫看着这副丰收的场景,头一次也体会到了这种独特的乐趣。

  “两石!”

  和农身边的几个人,激动得对他喊道:“和农哥,你看见了吗?这还没有到一半,就已经有两石了!”

  有人更是兴奋道:“和农哥,你说我们之前去教过的那些村子,会不会也有这么高的产量?”

  和农心里也很开心,这产量眼瞅着翻倍不止,但是还是理智的回答道:“应该还是有点差距,庄子里的田,可是从一开始就用了底肥,其余的那些,只能算是半道加进来的。”

  “不过只要好好按照军师的安排来,收成肯定是不会差的!”

  和农看着这一亩田地收割出来的粮食堆成了一座小山,语气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三石!”

  负责称重的人嗓音都提高了不少,激动的嗓音传到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许青竹忍不住靠近小声问道:“师父,你肯定已经知道这亩地最后能收成多少了吧? ”

  城静枫看着她眼中期待的目光,还有因为抑制不住的笑容出现的酒窝,笑道:“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不觉得这个过程很值得体验吗?直接知道结果,就没有那种快乐的感觉了。”

  许青竹将用手抓紧了衣服的一角,将原本舒展的衣摆捏得皱巴巴的。

  看着她这样紧张又期待,城静枫拍拍她的脑袋,说道:“好好看吧。”

  “四石!”

  当称出这个结果的时候,许多人一齐惊呼出声。

  纷纷将目光投向还剩下最后一点的金黄色。

  能有五石吗?

  所有人心中都忍不住期待起来。

  城静枫也不能例外,她有一个大致的估算,但是最终能不能破五石,她自己也不是很确定。

  田里收割庄稼的人,手下不仅仅速度更快了,也更仔细了,注意力前所未有的集中。

  在已经收割完毕的部分,管事还挑了几个心细手巧的妇女,挎着一个篮子,去拾取散落在田里的那些。

  一大摞一大摞的被搬运过来,一小篮一小篮的也被运送过来。

  慢慢的堆成了一座小山。

  当最后一摞放上去之后,所有注释着石挑的人都齐声欢呼道:“五石!”

  这样带着惊喜的声音,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庄子。

  大家看向城静枫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神明一般。

  欢呼雀跃声一片连着一片。

  “我家的亩产是三石半!”

  “三石,居然有三石!”

  “快给我称一称,我这块田好,我感觉能比四石还高。”

  甚至有人忍不住放声高吼,将这一段时间来的担忧全部吼出去。

  五城连在一起,欢呼雀跃声一浪更比一浪高。

  大家看着最后的亩产,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样的亩产,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真的是他们种出来的吗?

  惊讶,欢呼,兴奋,狂喜。

  几乎所有人笑得合不拢嘴,一刻不停的进行秋收,一点也不觉得累。

  “你家亩产多少?”

  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大家见面时,最亲切的问候。

  每个被问到的人,也都会满脸笑容,挺胸抬头骄傲的说出自家田里最高的亩产。

  喜悦的气氛,越来越浓,怎么也消散不了。

  “以后跟着军师干,还怕过不上好日子吗?”

  “真的是时常有惊喜,从去年将军将军师请回来之后,我们的日子,还真的是越过越好了。”

  “希望明年、后年,也能有这么高的亩产,以后再也不用省着吃了。”

  收获的喜悦笼罩在所有人心中,积极地处理着粮食,将家里的粮仓一点点填满。

  每个村长,也都收到了奇巧阁的通知,按村准备好增产部分的五成粮食。

  尽管有些舍不得,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愿意按照之前说好的部分上交的。

  毕竟每个田里都有些不太一样的沟渠,他们也不知道原理。

  不同时期给水的不同,好像还和天气有关,他们也只是摸了个大概,没有完全弄清楚。

  后来送来的那些效果很好的肥料,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唯一一个水车,也就是减轻浇水压力,对增产好像没有什么帮助。

  就连最小气,最抠门的人,心中也都在想着这些事情,不敢有丝毫耽搁,将自家的增产部分的五成粮食,送到了村长家里。

  城静枫想起之前难民破开荆棘,在水泥路上拦路抢劫的事情,让镖局的人加强戒备,护送粮食回来。

  看着一车车粮食被送入粮仓中,将粮仓放的满满当当的,城静枫有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两万多石的粮食,再加上之前存贮的一个地窖的水。

  就算灾荒持续的时间再长,她也不会有丝毫畏惧了,这样的存粮,不仅仅够养活她,还能养活足够的保卫力量。

  城静枫高兴吩咐道:“今日杀一头羊,我们吃烤全羊!”

  纯吃天然草料一点点长大的小羊,被秘制的酱料仔仔细细的腌制了个遍,被架在火堆上,慢慢烘烤出独特的香味。

  羊油从肉上溢出来,轻轻地滴在火堆上,发出嘶嘶的声音。

  时间慢慢流逝,在火堆上的烤全羊,颜色越来越深,慢慢变成诱人的金黄色。

  羊肉的香气,也随着烧烤不断的往外面飘,霸道又悠长的充斥了整个庄子,还有往外飘散的迹象。

  用小刀轻轻滑过金红色的酥脆羊皮,破开外壳的一瞬间,有清脆的声音响起,随后汁水就从破口处往外滴。

  城静枫接过第一块,也是烤全羊身上肉质和口感最好的一块。

  一口咬下去,只觉得羊肉香气十足,微辣中带着无比的鲜香的,里面肉质嫩滑,汁水在唇齿间爆开,不腻不膻,独具一番风味。

  羊肉的香味越飘越远。

  有那么一小缕香气,钻进了正在吃饭的小孩鼻子里。

  看了看桌上的青菜,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没有嗅到刚刚的香味,转头在身体左边和右边也都试了试。

  桌上的女人道:“你闻什么呢,还不好好吃饭。”

  小孩回道:“娘,我刚刚好像是闻到羊肉的香味了。”

  夹了一筷子青菜放到他碗里道:“咱家可没有羊,周边也没谁吃得起羊肉,快点吃,能让你吃饱还不满意?”

  说着作势就要将碗端过来。

  小孩连忙双手护住自己的碗,赶紧专心吃饭。

  难得吃饱了,小孩围着他娘转悠道:

  “娘,之前不是每次只能吃半碗的吗?怎么今天可以吃饱,我想天天都吃饱。”

  “乡里传信过来了,你祖父家的每亩地亩产都翻倍了,明天你爹就回去背粮食,以后都不用饿肚子了。”

  小孩欢呼雀跃:“我喜欢军师,喜欢祖父,以后都可以吃饱啦!”

  城里在街道上欢乐玩耍的小孩越来越多。

  一个小孩踩着幼儿自行车在水泥路上飞快前行,后面跟着一群小孩的景象,又重新出现在凉州城中。

  小孩的欢声笑语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的笑声传到了城外,难民心中听了,更是羡慕极了。

  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去围观了秋收的盛况。

  要知道他们往里日,最好的田,配上最好的庄稼户,勤勤恳恳的照顾,最多也才二石的收成。

  但是在这里,随随便便一个下等田的产量,都有三石了。

  甚至是看起来年轻的过分,像是没有正经种过几年地的小子,都可以大声的吆喝道四石。

  有些种地多年的老把式,眼睛都忍不住红了。

  “在这种干旱的时候,还能吃饱穿暖,凉州的人上辈子是积了什么福?”

  “四石啊,我以往想都不敢想,即使是做梦,也只敢想着二石多。”

  “你天天城里娃儿的笑声,我听说那个自行车,还专门做了给小孩子玩的那种,他们可真的是好命。”

  说得人越来越心酸,尤其是看见自己的孩子,又瘦又脏,嘴唇都干裂开,只能有气无力的坐着休息的时候,酸涩更是怎么也压不住。

  随着秋收亩产翻倍被难民们见证,关于凉州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速的向四周扩散开来。

  “你们听说了吗?凉州哪里的亩产可以到4石多。”

  “当然听说了,就是之前做出连弩战车的军师教的,我有点想去凉州了。”

  “要不我们去凉州吧,我记得之前朝廷很乐意我们去凉州,只要去了就能落户,还能直接分好多亩地!”

  “可是那个需要公文,我们什么都没有,能分给我们田吗?”

  “去了再说,我反正是要去的,在这里坚持下去,迟早是一个死字。”

  在许多难民的口中,凉州赫然已经成为了干旱中的世外桃源。

  那里有最棒的农具,有超高的亩产,吃不完的粮食,即使干旱了,也有喝不完的存水,即使冬天很冷,也有暖和得像是夏天的屋子。

  散落在各处的难民,像是在沙漠中看见了水源一样,不少人都义无反顾的朝着凉州去了。

  这个消息不仅仅在难民中流传,也一点点的流传进入没有受灾的富饶地带。

  先是因为厚雪封路留在凉州,后来又□□旱阻拦了走出凉州的脚步。

  从冬天一直到秋天,继连弩战车后续,关于奇巧阁和城静枫的一切,终于再次走到了世人面前。

  让人最不可置信的亩产,却在难民口中显得真实无比,甚至有大量难民已经亲眼见过了。

  钦天监也没有办法准确到每个时辰的天气预测,凉州军军师能做到准确无误。

  这样大面积的干旱,一人能保五城平安,还过的是吃饱喝足的安定日子!

  更不用说那些被描绘的有鼻子有眼的,能快速耕田的农具,能自动播种的机器,能毫不费力的从河中取水的水车……

  这些有关于农事的东西,全部组合起来,效果简直是惊人。

  书院、做学问的大儒,官场中负责农事的相关官员,都无不惊叹于这些奇思。

  尤其是书院中还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更是毫无保留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了犁,就能大面积的耕地,有了播种的机器,播种的速度和效率几倍的提升,一个人就能干几个人的活,有了水车,就算有再多的田,也不用担心没力气提水浇水。”

  “就凭借这几样农具,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粮食,这样全天下就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

  这个时候,有个书生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小型水车道:“犁和播种机都还需要人力,我觉得水车才是最绝妙的,特意让家里的下人做了一个。”

  书院中所有人一下子都围过来,看着这个巴掌大的小水车,有人提议道:“要不我们弄点水来试试吧。”

  这个提议一出,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水流带动水车转动,水被运送到高处,有人将手指放过去,水就顺着手指滑落到手心中。

  “用水流的力量,将水送到高处,大道至简,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定不是凡人。”

  “若是有幸能见一见这位军师就好了。”

  书院中的学子,都在进行美好的畅想,甚至忍不住赋诗一首,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赞美。

  书院中学子的赞美庄稼汉们听不懂,但是亩产数量,没有人比他们更懂了,不管再悉心照料,不管费多少心思,最多就能提升半石不到的产量。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亩产三到四石?

  凡是听到人在讲关于凉州的事情,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来听,希望能多听出一些诀窍来。

  家家户户的女子们也完全逃不脱,能清晰照人的小镜子,在京城中风靡一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用上的东西,居然出自凉州。

  在小聚的时候,也会聊起这个话题。

  “我听说奇巧阁还有一种口脂,莹润无比,有好几种不同的颜色,有的能显得人皮肤白暂,有的能让人看起来娇俏可爱,很是神奇。”

  就连家家户户得小孩子,也没有能逃过,听说凉州城小孩子的玩具,一个个也哭闹着要起来。

  “我也想骑着小车比马儿跑得还快!爹你给我买吧。”

  “我也想下雪的时候,在雪上飞,娘你派人去凉州一趟,回来是不是就刚好到冬天了。”

  一桩桩,一件件。

  城静枫的名字,像是狂风骤雨一般,肆无忌惮的闯入了所有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