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这个反派我罩了(快穿)>第29章 权臣x公主 29 ·

  容薇进来时, 手里端着一碗浓黑的药汤,她看着容迟面不改色地喝下去,眼中情绪有些低落。

  二哥身子康健, 从小到大没喝过几次汤药。

  这一年来,却好像没怎么脱离过病榻。

  容迟看得出小姑娘闷闷不乐,笑了笑, 道:“把窗户打开透透气,一屋子药味儿。”

  容薇连忙应了, 将前后的窗户都推开。

  廊下传来鹩哥的声音:“大吉大利,福寿康宁。”

  容迟住进了撷芳院,容薇平日里过来照顾他, 也把这只鹩哥带过来喂养。小家伙不安分, 叫上几句,便蹦蹦跳跳, 细长的爪子在栖木上来回移动, 不时低头,用它细长的喙在食槽里找食。

  吃了几口,又抬头叫:“大吉大利, 福寿康宁。”

  容迟靠在床头看着, 觉得挺有意思,问道:“它怎么又换新词儿了?”

  这鸟儿跟了他这么久,从原本的排斥抗拒,到习以为常, 如今看着, 竟生出了几分喜爱之情。

  容薇犹豫了一瞬, 最终还是如实答道:“是殿下让教的这句。她说,你运气好像不太好, 平日里多听些吉利话,转转运。”

  容迟愣了一下。

  再听那两句话时,心中竟生出些暖融融的蜜意。

  这时,他余光看见枕边有件女子的绯色氅衣,觉得有些眼熟,不禁脱口道:“这不是……”

  容薇收拾了药碗,抬眼一看,面色有些古怪:“那日你遭恶犬撕咬,衣衫尽毁,众目睽睽之下,殿下担心你颜面受损,便脱了氅衣帮你遮身。后来你被送回公主府,分明昏迷着,却紧紧揪住这件衣服,无论怎么都不松手。殿下便道算了,将这氅衣赠你了……”

  容薇没说的是,她没想到,此事竟然在府内传开了,人人说起这事时,脸上都浮现极为暧昧的笑意。

  她们都说,经了这事儿,容华公子这个冰山美人,算是被殿下攻克了。

  等他伤愈之时,便是两人好事将近之日。

  容迟不知道府里下人们之间的议论,但听到容薇说的这些,已经足够尴尬了。

  昏迷的那段时间,他时常感觉到有那女子的气息陪伴,原来那感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自己怀中一直搂着这件绯衣。

  热气无声攀上脸颊,耳尖染上了绯红。

  难怪……

  容薇小心观察他的神情,低声道:“二哥如今醒了,要不要,将这衣物还给殿下?”

  容迟看了看手边的绯衣,沉默良久,才道:“既然赠我了,便是我的了,为何要还?”

  容薇微微一怔,却见自家哥哥目光坚毅,似乎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难不成,竟叫那些人说中了,二哥真被殿下攻心成功了?

  派去慈幼堂的人,日日回府见楼昭,他们不清楚公主的用意,事无巨细,都一一汇报。

  这日,楼昭终于听到了她想听到的消息。

  慈幼堂来了个老秀才。

  那老秀才自诉去年进京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搬了家不知去向,寻访多时无果,他只好独自在京城落脚,赁了一户人家的杂物房住下,平日靠摆摊卖字画为生。那日回家时,他不慎跌了一跤,摔伤了胫骨,被路过的慕离慕大人顺手救下送回住处。

  慕大人同情他的遭遇,又因为他是个读书人,便有意招揽他来慈幼堂为孩子们启蒙。

  识人无数的慕大人不知道,他这回竟看走眼了。

  这个老秀才,其实根本就不老,他是个刚过四十岁的中年人,名叫赵勉。

  赵勉的学问可远不止一个酸腐秀才的水准,此人曾是薛王心腹,满腹文韬武略,十分受器重。薛王举兵失败,赵勉事先察觉到不妙,便改头换面,偷偷躲了起来,逃过了事后的清算。

  赵勉自诩一身文治武功,如今却没了用武之地,乱臣贼子的罪名让他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心中自然不甘。

  他一直等待机会东山再起,再不济也要得到一笔财富,寻一处无人认识的宝地颐养天年。

  他最值钱的东西,除了一身本领,便是他知道的秘密。

  关于皇长子沈清的秘密。

  他曾想将自己的秘密贩售给三皇子沈康,前程也好,钱财也罢,沈康一定给得起。

  没想到沈康直到那时还没能揪出身边的内鬼。

  内鬼发现了他跟沈康的联络,将消息泄露给沈清,沈清随即派人天罗地网来搜查他,赵勉只好再度销声匿迹,消失在茫茫的京城人海中。

  等他再出来时,便听说了三皇子沈康畏罪自尽的消息。

  可真是够没用的。

  赵勉暗骂了一句晦气,沈康不愧是被盯上背锅的软柿子,险些连累了他的性命。

  赵勉知道,眼下不是暴露自己的最佳时机,他只好潜伏下来。

  但他不甘心就此离开京城,打定主意要留在这里。他暗中观察,发现龙虎卫将军慕离是个烂好人,若能顺利潜伏到他身边,便能设法在第一时间知道朝中的动向。

  经过一番打听,赵勉得知慕离最近筹办了慈幼院,也时常看望孩子们,于是他精心布局,顺利得到了慈幼院启蒙老师的职位,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刻意经营,成为慕大人的朋友。

  赵勉对自己的计划相当满意,打算领着慈幼院的束脩,安安稳稳地避一阵风头。

  没想到,一日下学从慈幼院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僻静巷道时,被人蒙了麻袋。

  在沈宴一派官员的推动下,延熹帝终于下令,着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三司会审,重理三皇子沈康谋逆案,且详查沈康自尽真相。

  这次三司会审,牵涉的官员之多、范围之广,不胜枚举。

  沈清虽然被动,却并不轻易认输,也准备了大量人证物证,打算将罪名甩到沈宴身上。

  此案审理的过程极为机密,双方你来我往具体如何精彩,外人无从得知。

  楼昭并未参与审理过程,但对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有所预料。

  宰相温克伦在此前的审理过程中,就发现了谋逆案的诸多纰漏。当时他为了让沈康顺理成章的认罪,自然选择视而不见。而今为了击垮沈清,必定能有千百种方法,让这些纰漏顺其自然地浮出水面。

  但仅仅靠这些证据,却是不够的。

  沈宴与沈康不合由来已久。沈康在关中水患的治理过程中,包庇下属中饱私囊一事,便是沈宴揭发出来的。除了这件事,二皇子与三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比比皆是,互相挖坑、陷害,留下的矛盾不能用蛛丝马迹来形容,只能说是千丝万缕,处处都是漏洞破绽。

  可相对的,这些攻击也都隔靴搔痒,打不到要害。

  事情似乎就此陷入僵局。

  直到人证赵勉被带到堂下,被告席上的沈清见了这人,脸色当场便沉了下来。

  他咬着牙对身后人斥问道:“是谁说的,这个赵勉除非不出来,一露面就会彻底解决?现在算怎么回事?”

  身后的属下也是大惊失色,但人都被带到了三司会审的大堂上,总不能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杀人灭口。

  那样跟不打自招有什么区别?

  果不其然,赵勉的供述,将沈清的罪名彻底钉死。

  赵勉身为薛王的心腹,手握大量薛王与沈清来往的证据,沈清暗示薛王构陷沈康,倘若事成没有任何妨碍,万一事败,却是一层保障。

  赵勉提供了大量物证,不仅能够证明真正与薛王联手的逆贼是沈清,还直言沈康之死有蹊跷,人证孙小海可以证明这一点。

  “服毒自尽”的三皇子,根本没有死志,事发当日,他得到了赵勉的线索,正满心期待可以拿到揭发沈清的证据,一个马上就能洗脱罪名的人,为何会自尽?

  沈康是被他身边的内奸害死的。

  沈康有两个贴身服侍的太监,一个孙小海,一个杜小波。前者受沈康指示,打算到醉白楼与赵勉接头,商议揭发沈清一事,但可惜的是,消息却被后者悄悄卖给了沈清。

  杜小波就是沈康身边的那个内奸。此人仗着自己是沈康心腹亲信,收受了诸多好处,为受贿官员求情,让沈康心软包庇,结果事发后,连累主子被沈宴弹劾,被皇帝申斥,自那事之后,沈康便待他淡了许多。

  沈清趁虚而入,将他策反。

  正是杜小波,在沈康的书房内放入了伪造的通贼书信,也是他给沈清通风报信,泄露了赵勉的行踪,还是他,在沈康的酒水中投入了剧毒,伪造了自尽现场。

  他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换一份给皇长子的投名状,却没想到,在约定好的出逃环节,遭遇了躲藏在暗处的杀手。

  直到临死前,他才想明白,只有自己死了,尸首与其他宫人一起埋进乱葬岗,才能让沈康的“自尽”变得更加自然可信。

  沈清怎么可能真心接纳一个背叛者?

  这段内情,只是推断,除了沈清和他派出的杀手,本该无人知晓。

  但杜小波的尸首证明了这个推断。

  在沈康死后,延熹帝雷霆震怒,下令景阳宫所有的宫人为三皇子殉葬。杜小波的尸首也在其中,但他的尸首被挖出时,却查出死因并非原本的绞刑,而是从背后贯穿至胸口的一记致命刀伤。

  杜小波犯下背主的罪行,不必旁人审判,投靠的主子便夺了他的性命。

  桩桩件件,种种证据都指向沈清,他百口莫辩,被收押天牢,等待延熹帝亲自发落。

  天牢中的皇长子,依旧有他的门道,他托人去找庆国公想办法。

  庆国公是皇后的胞兄,皇长子是在皇后身边养大的,他自然站在皇长子这一边。

  但是,皇后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皇长子的确出息,给了他们很多希望,但无论曾经多么耀眼,眼下罪证确凿,已经不值得他们继续效命,庆国公十分遗憾,但决定抽身的速度也很快。

  沈清在天牢中苦苦等待,却没能等到任何一人,任何好消息。

  人未走,茶先凉。他冷冷一笑,坚决不肯接受,自己就这样退出朝堂。

  随着沈清罪名成立,锒铛入狱,三皇子沈康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延熹帝亲颁圣旨,为他恢复了名誉。

  至此,被三皇子牵连的属臣,不少案件都要陆续发回重审。

  其中容氏的案子,也被提上了日程。

  消息传回公主府,容薇欢呼雀跃,李太医也目露欣慰,只有容迟,心情有些复杂。

  她还记得,当初那女子跟他约定,要与他合作。

  她要他为她效力,同时允诺他,会为三皇子正名,为容氏洗刷冤屈。

  容迟曾经以为,为了她的条件,他可能要付出一生的忠诚,无论愿与不愿。

  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答应自己的事情便都做到了。

  可他至今,什么都还没能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