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14章 IF线 工厂搬迁

  在一次非正式聚会上, 有人向刘嘉透露了一个情报:美国已经取消了对前协约国的贷款,由于沙俄已经半路提桶跑路,所以, 这个前协约国指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以及德国并没有按照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约定支付战争赔款给法国。

  他传递这个消息的意思是:法国的经济要崩, 而且法国跟德国之间肯定要干一架,你在德国和法国的工厂不安全啊, 所以, 你还是把工厂搬到美国来吧,促进美国就业率的提高。

  刘嘉则从其中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卧槽, 要打起来了。

  眼看着历史中的法国强占德国鲁尔区事件就要发生,她确实得抓紧时间把工厂都搬到美国,不然一干起架来, 工厂停摆,她在美国的店也要受影响。

  她一直等待着这一天, 在她的计划里一部分面料生产的业务需要转到英国的曼彻思特,供应美国本土的商品则直接在老牌纺织工业城市洛厄尔生产。

  德国那边的机械工业她暂时不打算动,落榜美术生上台之后,为了解决德国庞大的失业人口, 会拼命推动工厂建设,让失业大军进入劳动力市场。

  供大于求的时候,东西就会便宜, 人力尤其如此。

  搬工厂是一定要搬的, 不然等打起来哭都来不及。

  但是刘嘉并不打算让美国人认为自己是迫于无奈才搬迁。

  她让担任会计主管的卡特给她算在美国生产的成本和在法国生产再运输过来的成本。

  这根本都不用算,法国人的人力成本不比美国人低,而且中间还涉及了时间成本。

  卡特交出了一份数字,刘嘉又要他算一下,如果她把工厂搬过来, 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能拯救多少家庭,这个数字占全州人口的多少百分比。

  卡特:“……”

  他以为他是来给公司当会计的,没想到还要管政府层面的问题。

  他不仅要算,还要查资料搞清楚全州有多少人口,这样才能算比例。

  采购小哥罗恩也被要求统计全球采购价格、运输费用、运输时间。

  全球诶!

  没有互联网!

  国际长途还没有普及到所有国家!

  有些地方连电报都没有,只能写信!

  “嗯?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你在那里都没有朋友吗?”刘嘉露出震惊的表情,脸上写着:“什么?这点小事都搞不定,你还敢拿我的工资。”

  如果是别人,刘嘉一定不会这么为难他们。

  可他们是BOI成员。

  美国人连德国政府没有支付赔款给法国政府的事情都知道得这么清楚,让他们查一下全球原材料采购价格,也不算很过份吧。

  至今仍未有人知晓,两位密探在Emma那里到底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得了的黑料。

  只有他们在BOI的上线在某次接头时发出疑惑的声音:“你们的头发怎么越来越少?”

  刘嘉拿着BOI探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了七大姑八大姨搞来的数据做出的报告去找柯立芝,说她有意将工厂搬到美国,提振美国经济,但是从现在的数据看搬过来没有特别的好处,她还得给法国的雇员支付遣散费,算下来一点都不划算。

  报告里的数据十分诱人,不仅仅是工厂本身需要雇员,围绕着工厂周边、交通沿线都会得到很大的好处,更不用说原材料采购和加工再生产。

  此前阿拉斯加深海鱼油和加利福利亚新奇士橙已经让这两个州对Emma公司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刘嘉计划开工厂的洛厄尔是马萨诸塞州的城市,马萨诸塞州是柯立芝当初发家的地方,也是众多高校云集的所在。

  以前马萨诸塞州发展很不平衡,波士顿这种大学扎堆的地方就活得很开心,类似洛厄尔之类早期工业城市则在芝加哥等新兴工业城市起步之后,日渐衰落,到十九世纪末期,纺织厂不断削减工人工资,纺织女工企图罢工,没有成功,之后越过越惨。

  整个马萨州的情况大概就像江苏省的苏南跟苏北,经济差距之大简直不像一个省的。

  州政府压根就没想过要努力,他们不断把资源投给波士顿,对穷城市看都不看一眼。

  马萨州省活生生上演了马太效应:穷得越穷,富得越富。

  本来美帝人民就是移民来的,没有什么安土重迁的想法,于是穷地方的人开始向外流动,携家带口奔向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马萨州政府发现一州之计不能靠波士顿一个城市的时候,已经迟了,人口再这么空旷下去,连选票数都要受影响。

  现在刘嘉愿意把工厂搬到洛厄尔,那简直太好了。

  谨慎沉稳的柯立芝没有当场回复任何有价值的内容,他留下了报告:“我会好好看看。”

  照刘嘉的想法,不管他同意还是不同意,工厂往美国搬都是一定要执行的,只是什么时候搬,怎么搬的问题。

  法国只留下设计师团队和高定服装制作团队,这两个部门必须保持敏锐的时尚嗅觉,保证他们时刻浸泡在艺术气息里是刚需。

  至于美国,空气中只有钢铁、石油和钱的味道。

  艺术的感觉是需要有历史底蕴的。

  很快马萨诸塞州就发布了一项减税政策,如果工厂注册在洛厄尔,可以享受三年的免税优惠。

  除此之外,如果涉及国际贸易,还能获得海关快速通关特权。

  当然,对工厂本身也有要求,人数、主营业务,包括销售方向都有严格要求,如有虚报,被抓住会被重罚。

  从根本上杜绝了工厂注册地在洛厄尔,但是真正的生产地在其他地方。

  可以说,这项州政策里所有的优惠政策都是为刘嘉量身订做。

  政策出来的第一天,Emma就申请了工厂的注册,把最大最好的那块地给拿下来了。

  那速度,不能说是迅雷不及掩耳,只能说其他公司拍马都追不上。

  州政府给了最大的优惠,随便刘嘉各种折腾。

  刘嘉根据自己的经验,除了生产环节之外,还拿下了物流和仓储两大块。

  她对联邦邮政的能力不怎么相信,她更相信自己建立的网络,这会儿还是动荡的年代,动不动就闹个罢工什么的,而且动不动就是全系统罢工,比如什么铁路工人大罢工之类的。

  只要工人进了她Emma的手下,那就是时尚行业从业人员。

  邮政罢工、铁路罢工都跟他们没有关系。

  在刘嘉的记忆里,并没有时尚行业集体大罢工的事,只有设计师跳槽撕逼的八卦。

  当美国工厂稳步运转两个月之后的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向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发动攻击,德国没有还手,选择躺平,最后由英美发出抗议,法国退出鲁尔。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

  法国:还钱。

  德国:没钱。

  法国:我去你家搬家具!

  德国:来嘛英雄,看中什么随便拿。

  法国:来就来。

  英国美国:天呐,看那个法国,好可怕,它是变态!我们不跟变态玩!

  美国启动了道威斯计划,把钱借给德国,等德国经济恢复了再还。明面上说是为了让德国经济恢复,早点还钱给法国。

  实际上法国去德国□□之后,美国给德国一大笔钱:“可怜的孩子,快点好起来吧。”不知道是不是顺便还暗示了一下“我家枪的质量还蛮不错的”。

  也可能没暗示,毕竟人家德械也是战场上的头牌花魁,不输美械。

  美国倒也不用着急卖货给德国,反正只要让心怀愤怒的德国诈尸,其他国家就一定会照顾美械生意的。

  工厂搬到美国之后,刘嘉不再亲自负责服饰的设计开发工作,她的兴趣转向了新面料的开发。

  问,就是面料是服装的基础,连面料都没有,哪来的衣服。

  实际上,她研究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除了她最向往的防风挡雨还透气的面料之外,还有防毒、防酸、阻燃等各种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人用的东西。

  刘嘉对外解释的很简单:家庭主妇要种花吧?花花草草生了虫得用药打吧?防毒是不是很应该?有些家庭主妇洗马桶的时候会用盐酸,防酸有什么问题吗?阻燃布更是应该像肥皂那样属于厨房常备用品。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自从与杜邦合作开发尼龙丝袜之后,刘嘉对高弹性的布料也有着谜之追求。

  初步开发的产品能做到拉伸至原布块的1.5倍大,她还想让弹性更大一点。

  刘嘉的想法是:在战场上受伤,脱下衣服就可以做成止血带。

  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很艰难,只见钱在烧,不见成果。

  为了回血,刘嘉决定干一件有出息的事情。

  她注册了一家新公司,专卖内衣,内衣这个词的应用范围非常辽阔。

  容易被撕坏的黑色丝袜,款式非常端庄保守但布料是半透明的长裙、用链子和宝石做成的“衣服”,当然还有刚研发的弹力紧身衣,穿在身上把线条勾勒的清清楚楚。

  刘嘉本以为消费者的主要构成是特种行业从业人员,没想到还有许多高档街区的订单。

  刘嘉有一套成熟的邮购管理经验,她要统计到底有多少客户,然后再统计平均每个邮购客人的复购率和客单价。

  所有的订单地址合在一起,刘嘉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某位受人尊敬,以爱妻爱子被称为好丈夫典范的议员阁下,曾在Emma名下的家具公司订过一套家具,送到某个地址。

  现在,那个地址采用邮购的方式购买了不少情//趣内衣。

  而议员阁下对外公开的家并不是这里。

  这位民主党议员一直很努力打造优秀的人设,据说他是下一任总统宝座的有力竞争者。

  刘嘉逐一检查,发现除了他之外,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刘嘉扬起眉毛:“哦~~~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

  1923年8月2日,被称为史上最差总统的总统哈定病逝。

  深夜,柯立芝在家里客厅里的煤油灯的照耀下进行了宣誓就职,递补为总统。

  有些人认为刘嘉押对了宝,另一些人觉得她未必能赢,这次只是递补,没有经过任何选举流程,1924年的大选还不知道是不是他呢。

  1923年11月9日的晚上,落榜美术生可能喝酒没配菜,在慕尼黑的啤酒馆逼逼了一通后,带人冲向市政厅,旋即被逮捕。

  这件事情在欧美上层没有引起任何波澜,一个小小的骚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