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93章 IF线 不讲武德的竞争对手

  衣服搞定了,刘嘉有底气向四校领导提出统一制作应援打ca用品。

  领导们压根没听说过这种玩法,在他们看来,做统一的衣服就很可以了,不要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们是自由民主的国度。

  官方不点头,刘嘉就没办法了吗

  开玩笑,她在读书的时候当过好几个爱豆的大粉,专门负责跟站姐合纵联横,粉顶流爱豆几个月,学费加生活费都赚回来了。

  根据刘嘉看了多年美剧,以及上学多年的心得,长得好、成绩好、嘴皮子还溜的人,无论男女,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刘嘉在四个学校里,以辩论赛的民意调查为借口不,事实上,就是民意调查。

  分析出十六位辩论选手在各自学校的总人气,然后,再分别按学校计算,这样在卖东西的时候有的放矢。

  经过调查,刘嘉发现应援物还真不能马上做。

  选手们的人气在各自的学校里还不错,但是在其他学校、普通人中间,几乎是查无此人。

  刘嘉并不想只做反光牌、气球这种现场打ca用品。

  她还想卖海报、卖手幅、卖写真如果有可以炒的c,那也不能放过。

  这些东西的销量当然不能指望本校同学那三瓜俩枣的购买力。

  路人才是真消费主力军

  趁着正式比赛还没有开始的空档,刘嘉开始了中国好声音行为。

  邀请四校选手轮番到美国快乐之声电台进行座谈活动。

  聊聊他们的成长经历,来参加比赛的目的,有没有特别想对什么人说什么,人生有没有啥遗憾,将来希望怎么样之类的。

  四大名校的学生,名不虚传,没一个谦虚的,个个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美国进一步发展壮大。

  至于他们的故事,基本上分为以下这么几个版本

  我,打小富得流油,只要躺着,就能继承家业,但是,我想要靠自己打拼。

  我,爹妈穷得要命,但是,我不断苦读,逆天改命,考上名校,未来可期。

  我,祖上阔过,贵族出身,家道中落,我必能使家业中兴

  我,小门小户,父母皆碌碌凡人,但是,我一定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总之,非常正能量,个个都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典范。

  白手起家更是满满的正宗美国梦。

  底下的事情,刘嘉知道,只是在心中偷笑

  爹妈穷得要命,但是有个有钱的远房亲戚临死送遗产。

  家道中落,但是最近已经跟老欧洲上三旗搭上关系续上命了。

  小门小户,但爹妈是优秀的移民,阶层还没上升,但已经足以把他抬升一个等级。

  她不是为了八卦而扒内幕,单纯是做个背景调查。她可不想力捧的才子其实是个什么瘾君子、变态,或是什么邪恶组织成员。

  21世纪时,她的公司就有一位代言人翻车,结果招来好大的麻烦,不说声誉方面的损失,连夜下架代言人的海报、包装,再重新找一批普通物料换上,就是几十万的真金白银出去了。

  ea现在势单力薄,可怜无助又弱小,受不起损失。

  之前小组赛的时候,电台全程转播。

  有些声音好听、妙语连珠的选手已经小小的收获了一波人气。

  经过访谈节目的“深挖人物内心世界,展示选手的梦想与激情”,让原本就喜欢他们的听众更喜欢了。

  ea的专卖店里立着做出来的四校应援样衣,但是没有现货。

  刘嘉让店员告诉顾客这是预约制的,预约之后,在总决赛的前一天可以领取同款。

  三天的时间,四校的应援服加在一起已经预约出去五千件了。

  甚至还有人预约婴儿款,这对年轻的父母都是哈佛学生,他们要让自己的宝宝也为母校加油。

  店员当个笑话来说给刘嘉听。

  刘嘉摸着下巴“诶,婴儿我怎么没想到,还有宠物狗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

  ea借着四大校的辩论赛,名声越来越响。

  她竟然还背叛了资产阶级,给工人提了那么多工资,惹来很多同行的不满。

  原本互相看不顺眼,对喷口水的几家制衣工厂老板开始发愁,坐在一家咖啡馆里开小会

  “要是让她这么一家独大下去,我们还能接到活吗”

  “她一个新来的,怎么就把我们给挤成这样。”

  “不如我们联合起来,把她给挤走,像她这样下去,我们肯定一个都活不下来。”

  他们商议怎么才能把ea给赶走,越聊越开心,他们同仇敌忾,如同1792年那二十四名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定下的“梧桐树协议”,促成了纽交所的诞生,让美国走上金融霸主地位。

  “咖啡馆协议”之后,他们决定向刘嘉的工人们下手。

  只要衣服做不出来,接的订单越多,要赔的违约金就越多。

  在他们看来,让工人们反水,那可太简单了。

  那些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低收入人群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再稍微给点好处,立马就会跟随着他们,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工人们的工作流动性很大,很多厂子里的工人互相都认识,工作换来换去,有时候经常会发现原来的同事也跑来了。

  老板们便安排自己工厂里的工人,策反刘嘉工厂里的工人。

  他们本来想用钱收买,结果他们震惊地发现,刘嘉居然已经把工人的工资给调高了,而且还是计件工资制。

  不仅计件,而且还是小组计件法。

  全组的利益绑在一起,要是有一个人跑了,其他人的工作效率就会受影响。

  本来能拿到不少奖金,结果因为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跑路,导致奖金数量下降,万一将来在别的工厂再相见当同事,想想失去的奖金,还怎么相处

  老板们恨恨诡计多端的中国人,怎么这么会利用人性。

  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你给工人涨18倍的工资,我就花3倍的工资,让工人离开你,反正也不需要付多长时间,只要一个星期没有工人开工,就交不出货,就会产生违约金。

  四大名校要的货交不出,以后还想在美国混

  滚回你的法国去吧。

  新大陆不是你这种小姑娘应该来的地方。

  刘嘉对此并非一无所知。

  工人是抱着“告诉她有人要加薪挖我,说不定可以再多加一点钱”的想法告诉她的。

  基层管理者希望刘嘉再加点钱,起码保住这一周能交货,后面再管后面的事。

  “啧,拿跳槽来威胁,这个习惯可真不好。”刘嘉笑着摇摇头,没有答应基层管理者们的提议。

  一闹就加工资,那岂不是以后会变得跟法国一样,一年休半年假,罢半年工,这还得了。

  刘嘉向工人们坦言直说我知道有别的工厂想挖你们。如果是光辉的前途,我绝不拦着你们。不过你们得好好想想,为什么他们会突然出这么高的工资,他们接到什么大单了吗

  他们只是不忿我接到订单而已,如果你们就这么走了,他们的高薪,你们也拿不久。

  那几个对头工厂从工人那里听说了刘嘉的话。

  他们给工人们传话“给你们开高工资是因为我们都是美国人,美国人不坑美国人,我们愿意让出一些利润给你们,共享美国梦。”

  资本家让利于工人,这神妙的故事有人信

  有

  还不少。

  陆游说了,很多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道理我知道,不掉一回坑,我绝不信

  有四十个的工人辞职,辞职的人还会忽悠本组其他人一起辞职。

  这样大家都拿不到奖金,将来也不会相见尴尬。

  剩下二十的人,没走的人群有两个

  从爱尔兰、欧洲其他国家来的新移民,立足未稳,不敢轻易跳槽,或者觉得刘嘉的话有道理,他们不相信没有大订单的工厂会开那么高的工资养他们。这种人一共只有五个。

  还有十五个中国人,他们是是淘金热时来美国的中国人或他们的后裔。

  当初被当猪仔卖到美国来的中国人,在十九世纪被坑了一道,算是获得惨痛的群体记忆,掉一次坑是命运无情,同一个坑掉第二次就是脑子被门夹过了。

  那五个洋人按时按点的八小时一班,还担忧订单会做不完。

  十五个中国人简直卷疯了,本来就是计件工资制,他们还担心订单量就这么多,别的组干完,他们就没得干了。

  现在可好,没人跟我抢活啦连夜班费都能多赚一大笔。

  什么休息日,老子不信上帝,不需要去做礼拜

  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开玩笑呢

  咱来美国是图什么的

  赚钱,然后寄钱回家啊

  不是来享受的。

  原先一个班二十个人。

  现在五个洋人只上一个班,那十五个中国人恨不能三班都是他。

  刘嘉阻止了他们的疯狂“你们这样是不行的,要可持续发展啊,007这么上下来,是会猝死的。”

  刘嘉重新给他们排了班,每人每天上班的时间不超过16小时,保证每天八小时的睡眠,而且也顶这么七天,等把辩论赛撑过去就行。

  结果,工人们居然不乐意,语重心长教育起刘嘉来了“老板,我算过,这样不行啊,订单数量根本完不成,我们可以一天工作二十个小时的”

  “不用不用,咱们还是要追求质量,一天工作二十小时,最后把手跟衣服缝一起了怎么办。”刘嘉一口否决,又说“如果你们有什么亲朋好友有兴趣做缝纫的话,欢迎加入。”

  工人们又激动起来“我媳妇可以”

  “我弟弟可以”

  新人来了,新人真的是簇新粉嫩,大多数人没有一丁点缝纫技能,只能干干钉扣子的活,上袖子装拉链之类的属于高精尖技术活。

  工厂里的老人大多数不乐意教。

  世界传统美德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才不教你。绝活都憋着,有本事你自己悟。

  嗐,至于吗又不是造原子弹,做个衣服,而且还是用缝纫机做,充什么一代宗师。

  刘嘉安排老人带新人。

  新人的工作能力达到刘嘉的标准,老人就可以获得一笔奖金。

  老人不愿意教,新人可以提出换师父,新人带得越多,老人的奖金就越多。

  有一个女工脾气好,也愿意教别人,一口气带出了二十个徒弟,有人偷偷笑她为了挣那点奖金,把自己的家底都卖了,看将来徒弟压在她头上,她怎么办。

  结果第二十个徒弟出师之后,刘嘉把那二十个人组成一组,把她提升为这个生产组的主管。

  有人不服,说她的缝纫能力又不是最好的。

  刘嘉回答“主管需要的协调沟通和帮助别人的能力,而不单单是衣服做得好。如果她还能给我带来订单,我升她当副总都可以。”

  虽然新人已经在培养,但是跟此前的熟练工们比起来,还是要差一大截的。

  熟练工每小时22套,新人组每小时12套,还经常需要拆了重做。

  ea的竞争对手们打听到这消息后,欢天喜地,他们确信刘嘉这次一定会赔钱又丢人。

  他们的快乐不会持续太久。

  就在刘嘉得知工人被忽悠着要离职的时候,就把设计图发到法国,让工厂开工。

  ea位于巴黎的工厂,已经拥有上千名正式工人,以及散落在巴黎各处想赚点小钱外快的熟练工。

  三千七百套制服,让法国工厂做,那就是眨眨眼的事情。

  此时欧美之间的船速,又有了一点提高,三个昼夜,就可以从南安普顿运抵纽约。

  加上从法国运到英国的时间,共计四个昼夜,就算美国工厂完全停摆,她也不需要担心赔钱。

  事实上,刘嘉连等工厂做出来的时间都不需要。

  四校敲定设计稿的当天,刚好里肯巴克先生的一位战友也兴冲冲要从美国飞法国,他替刘嘉顺便当了一回邮差,把设计稿复件帮忙送给到锦儿手上。

  根据此前的调查数据,欧洲大陆上的学生们对美国的名校也很有兴趣。

  刘嘉按照去年申请这四大名校的欧洲学生数量,让锦儿安排工厂每款做一千件,卖给想投奔四大名校的学生。

  要是没人买,就运到美国来。

  这可是四大名校的周边,慢慢卖,总能卖掉的。

  最差的结果,就是等四校新生入学,肯定能一波卖光。

  万万没想到,当初打算做出来随便卖卖的衣服,竟然成了她此时最大的保底。

  “要是当初我也跟你一样思虑周全,留着后手,也不用亲自跑到澳大利亚去买鳄鱼皮了。”顾宗华笑着递给刘嘉一杯咖啡。

  “我这是运气好,不是想的周全。如果我没有法国的工厂呢如果法国的工厂生产排期很紧呢如果我的本钱不够呢如果法国工厂又得传染病了呢。虽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分两个篮子放,也得有本钱啊。鳄鱼皮那种死贵的东西,也就那么几个牌子要,压货压那么久,谁受得了。”

  “嗯你这是在安慰我”

  “不,实话实说,我从来不对任何人进行毫无意义的安慰。哪天你要是有什么事,我只能帮你想办法解决,说不出什么动听的话,如果你压根不听我的建议,只想找我哭诉,我是不会安慰你的,还会嘲笑你。”

  顾宗华捧着咖啡,在她身边坐下“如果我要是破产了,能让我去你家吃饭吗”

  “能还能点菜糖醋排骨、小青菜,随便你吃。”

  两人相视一笑。

  此时,ea的竞争对手们觉得应该要让ea死得更惨烈一点。

  他们主动向各大新闻媒体透露,四大名校将会在辩论赛时身着统一的服装,校外的人也可以买到同款衣服,为自己喜欢的学校加油。

  以前这种穿着统一服装加油助威的事情,只出现在球赛上,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统一,就那么几个死忠。

  看来,这次的辩论赛除了选手的对决之外,支持不同队伍的人也会是一个重大看点。

  不管是欢呼“我们赢了。”

  还是“你妈,退钱”

  都极具新闻价值。

  于是,纽约各大报纸都打算派出记者亲临总决赛现场,记录那热血沸腾的一刻。

  ea的竞争对手们喜滋滋地等待着总决赛那一天的来临。

  说好的同一阵营穿同一衣服,如果到比赛当天,却还是各穿各的。

  记者们一定会很困惑,一定会问为什么。

  到时候,ea交不上货的事,就会丢人现眼到所有媒体都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