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77章 IF线 我对钱不感兴趣

  年少无知时曾为电视台点播动画片投过声讯信息费的刘嘉,在收音机销售不温不火的时候,又增加了新业务付费点播。

  她找到此前就认识的华尔街人员,又通过他的关系,找到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别的都不用管,就在开盘时间利用短波电台不断播报股票信息。

  比电报省钱多了。

  付费点播分为几档

  三小时报一次,一小时报一次,半小时报一次,十分钟报一次。

  本来收音机的受众就不多,付费点播的人就更少,这个业务推出后也不温不火,只有个位数的用户选择包月点播。

  三人选择三小时,一人选择一小时,一人选择半小时。

  此时美国的道琼斯股指也不温不火,很多散户以为战争能获得的利好已经全部出尽,不可能再有发大财的机会,于是纷纷离场。

  忽然,在某一个周五,不知道华尔街吃了什么药,开盘前五分钟,道琼斯指数爆跌10,又过了三小时,又连续爆涨,最终收盘达到35。

  美国股票可以当日买入的同时就卖出,包月点播的一位中产全职太太完美地踩在比最低点稍高的位置买入和比最高点稍低的卖出,她投了一千美元,三小时,扣去手续费就得到了一千三百多美元。

  她兴奋不已,到处跟认识的人说,然后遗憾自己如果当时手上有一万美元、十万美元那该多好。要是有一亿美元,这辈子都不愁了。

  又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十分钟报一次的付费点播业务,那样她就能挣到四百多美元。

  她绘声绘色地向认识的人描述她是怎么从广播里听到股价的时候当机立断买入,又是怎么一直关注广播,然后再当机立断卖出。

  此事进了耳朵,又出嘴巴,人传人的速度比美国大流感还快。

  在这个电话都尚未普及的时代,“有人守着收音机听股票信息,赚翻了”的消息瞬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破天荒第一次,eashoe门口排起长龙的人群里男女数量分布平均。

  无数张嘴发出同一个声音“给我一台收音机,还有包一个月的股票信息间隔十分钟播报。”

  硬件加服务热销一个多小时后,恶魔低语在店铺的广播中响起“现在,包一年的十分钟点播,额外免费赠送一个月,多包多赠,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不过五天,刘嘉从西门子那里订购的一万台收音机卖了个精光。

  同行们眼热她的生意,也像她那样,订购收音机,想跟风大赚一笔。

  跟风同行的收音机价格普遍定在九十法郎,比ea牌收音机便宜十法郎。

  于是,开始有消费者在别人那里买收音机,然后去刘嘉那边买点播服务。

  商业报刊的记者对刘嘉进行采访时,询问她是否会介意别人蹭她的服务。

  刘嘉笑容可掬“哈哈哈,怎么会呢,我并不会只着眼于个人利益,只有整个商业圈子繁荣昌盛,法国的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提振,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能服务所有法国人,在此,我还要要感谢其他同行对国家经济的鼎力支持”

  第二天,报纸刊登我不在乎钱,只想振兴国家经济采访全文。

  记者配发评论一个外国人,毫不在意个人得失,把振兴法国经济当作她最大的愿望,这是什么精神

  第三天,ea打出标语为庆祝超过百位客户股票收益超过10,特推出优惠活动,在ea购买收音机和包年股票服务,额外赠送三个月股票点播服务。

  三个月

  包年是服务费是120法郎,三个月就是三十法郎

  省十法郎和省三十法郎之间,人民群众迅速选择了最有利的那一个。

  对于刘嘉来说,完全没有增加成本,只是美国那边的播音员工作量增加了一点,且没有增加到需要给他加工资的地步。

  同行们恨得牙痒痒,什么不在乎钱,对钱没有兴趣,狗屁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然而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刘嘉手中握着唯一一个有执着的特许私人电台。

  他们就算也找门路,在短时间之内找设备、架电台,还得还要在美国找到靠谱的人给他们播。

  一套流程下来,没两三个月搞不定。

  当然,这点小事不会打消商人们的心思,依旧有人跃跃欲试,而此时刘嘉已经飞快的申请了第二个频道。

  因为有不少第一批客户前来抱怨,说他们不炒股,只是想听听情话和小说,可是现在打开收音机,只能听到无聊的股票名称和价格,无聊的要命。

  刘嘉觉得有道理,虽然买收音机的很多人是为了听股票,但是生活也不能只是听股票指数,总得留一个空间给不炒股,想听其他新闻的人。

  第二个频道就叫快乐法国付费点播频道。

  只播股票信息,不播其他。

  就这么十几天,收音机加点播付费的收入减去成本,ea已经盈利了四十多万法郎。

  而这一切的源头,只是因为她想确保那两个计划飞越大西洋的人方便求救。

  此时飞机引擎还没有调整完毕,两人与几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讨论空中可能出现故障时,发现飞机可能出现结冰风险。

  1919年以倒栽葱之势完成飞越大西洋的两人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一个人开,另一个人爬出去,用棍子徒手敲掉凝在飞机上的冰。

  “你这身材,爬出去会被吹飞吗”里肯巴克打量着身材窈窕的西娅。

  西娅淡淡回答“我会用绳子把自己好好系紧,再说你比我重的那点重量,在高空的风中,不值一提。”

  锦儿对两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很担心,怕他们会不会没出发就先吵起来,飞机上一共就只有这两个人,到时候别出什么事。

  刘嘉冷眼旁观两人的情绪之后,对锦儿说“不要紧,如果里肯巴克只是一个普通的退役军人,那我真不敢确定,不过他这次是以商人的身份来求财,西娅是求名,而不是夫妻蜜月旅行。他俩么,看在名和利的份上,会收敛脾气的。”

  事实上,刘嘉并不希望他们之间的感情好到过于如胶似漆,倒不是说怕他俩谈恋爱影响什么。

  而是这种高风险的活动,一旦有人产生依赖另一个人的心理,行动上就会出现“反正他检查过就行了”。

  她知道一个著名的案子,就是夫妻一起去潜水,丈夫负责检查气瓶,妻子就没想着自己再检查一下,结果妻子到水下的时候发现,那个可以帮助她浮上水面的气瓶里一点气都没有,最终妻子命丧深海。

  过了几十年,都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个意外,还是丈夫存心杀妻。

  刘嘉最怕的就是我以为她检查了,她以为我检查了。于是两人都没检查。

  她希望这两人就当自己是独自飞行,自己做完该做的全部检查,而不要因为关系好,于是心存侥幸,认为对方检查过了,肯定没问题。

  三月一日,各大报纸头版消息女性即将首次飞越大西洋

  三月二日,新闻继续跟踪报道首次飞越大西洋的飞机由里肯巴克公司赞助

  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人类还在不断追逐着飞行的理想,1919年的两人因为身份是军人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没几个知道的。

  这次由ea公司和里肯巴克公司强强联手,掀起广泛的讨论。

  新闻的结尾还附加了一句本次飞行过程中,每飞过一个城市,飞行员都会通过机载电台,实时向法国快乐之声电台传递消息。

  此时的纸媒们还不知道,自己这行为,叫做“引流”。

  在21世纪,得加钱

  风险,代表着不确定性,代表着赌徒们的机会。

  两人还没起飞,已经开了十几个盘口,赌约多种多样,包括人身安全、是否会迷路、是否准时,其中“是否准时”还细化到提前x小时,晚点x小时,晚点xx小时。

  刘嘉听说之后,叹为观止,赌徒真是什么都能赌啊。

  预定的起飞时间是巴黎时间三月七日早上十点,这样按照她知道的那位林德伯格飞行时间335小时,应该可以在纽约时间三月八日下午一点半左右落地在纽约。

  那个时间,刚好赶上美国当天的晚报出刊时间,以及巴黎三月九日的早报出刊时间。

  这几天,记者快把里肯巴克和西娅家的门给敲碎了。为了保证两人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刘嘉给他们在丽兹酒店的行政层订了两个房间,跟香奈尔同一层。

  安保措施非常到位,除了预约的酒店客人,谁都不能上。

  刘嘉在办公室待到很晚,三月七日出发时有很多事情要做拍出发时的纪录片、电台在起飞后的首次实时播报、开记者见面会、安排三月八日落地后欧洲和北美同时销售同款产品和推出两人的自传书

  锦儿也在外面奔波,特别是起飞机场的各项调度工作。

  此时,只有夜班保安和刘嘉两人在店里,保安在一楼,刘嘉在二楼办公室。

  忽然,有人敲门,刘嘉很奇怪,夜班保安不会找她有事,如果有别的访客,保安也会先通知她,再由她决定要不要让那个人上来。

  她问了一句“是谁”

  没想到,门锁就这么被毫不客气地拧开了。

  一个戴着帽子,穿着风衣,脸上还戴着一个口罩的男人用明显变了调的嗓音对刘嘉说“ea小姐,不要紧张,我没有恶意,请你不要惊动保安,否则,我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

  他的一只手插在口袋里,口袋浮凸出枪口的形状。

  刘嘉眉毛微动,保安只有棍子没有枪,也没有防弹背心,把他叫上来,是一起送死的意思。

  “你找我有什么事”

  “很简单,我希望你能告诉那两位飞行勇士飞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在加拿大。你一定会觉得我这个提议很好,加拿大离欧洲更近,更能保障两位飞行员的安全。当然,他们发送信息回来的时候,不需要向民众告知此事,还说正在飞往纽约。”

  刘嘉明白了,这人肯定是开盘口的赌博团伙成员,来找她控制胜负。

  本来找飞行员更好更方便,但是那两人被自己送去了丽兹酒店,那里高官要员太多,安保严密,他混不进去,就找上自己了。

  刘嘉沉吟片刻开口,不是怂怂地答应,也不是严辞拒绝,而是

  “分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