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26章 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

  刘嘉把从吉列那里买来的刮胡刀给阿牙和保罗,让他俩试试效果。

  阿牙的胡须软而稀疏,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刮那几根留得比较长的胡子的时候,也会刮不干净,总会留下那么一小茬。

  保罗的胡须则坚硬,而且他的脸上有伤,十分崎岖,刮胡子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我都是用剪刀修胡子的,很久没有用过剃须刀了。”保罗对此不以为意。

  刘嘉摸着下巴:“那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有个想法……”

  阿牙本能的反应就是向后退一步,她每次“有个想法”的时候,都是奇奇怪怪,难以实现的主意。

  “别这么紧张嘛,”刘嘉笑得好像狼外婆,“你看这刮胡刀,只有一个刀片。”

  多新鲜呐,谁家的刮胡刀不是一个刀片。

  “保罗他是外国人,他不懂,你是中国人,肯定知道关羽的拖刀计吧。”

  阿牙困惑地看着她。

  刘嘉又继续说:“就是先砍胡子一刀,假装转身逃走,趁胡子不注意,再反手砍它一刀。”

  阿牙大为震惊,什么,还能趁胡子不注意?

  刘嘉兴致勃勃地补充:“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就是告诉我们,刮胡子用的刀片,应该要用三个刀片,连着砍,才能把胡子刮干净。”

  阿牙眨巴着他的眼睛,老板连古文都拿出来拽了,看来她的“有个想法”是志在必得。

  他反倒松了一口气,刘嘉在坚定的想做什么的时候,心里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设定,不会让他跳出舒适圈,自己寻找光明的未来。

  “老板,您有什么指示,直接说吧。”

  刘嘉把她见过的五层式剃须刀的样子画给阿牙:“我希望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刀片这样子叠放在一起。”

  “就这?”阿牙头一次听说这么简单的工作,他很自信。

  然后,他就知道什么叫做步入深渊的第一步。

  “诶?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啊。”刘嘉拿着阿牙交来的刀片,发现那厚度,相当的丧心病狂,跟她认识的剃须刀长得完全不一样。

  叠在一起刮胡子,胡子受到的是钝器伤,或者是强拉硬扯伤,而不是标准的锐器割伤。

  阿牙根本不知道她的想象是什么,只能默默地等着老板再给她下命令。

  刘嘉仔细检查刀架设计之后,摆摆手:“刀架设计的不错,行了,没你的事了,去忙吧。”

  有人被放走,就有人会被抓住。

  刘嘉找到生产刀片的厂家,要求把刀片的厚度起码再削减一半。

  厂长对这个要求理解不能:“小姐,刀片太薄的话,容易碎。”

  “你不让它碎不就行了。”刘嘉的话让厂长无法回答。

  如果不是Emma名声在外,他就要认为眼前这个女人是吃饱了撑的来找碴的。

  刘嘉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片,递给厂长:“你可以试试用这种材料,说不定会有特别的效果。”

  “这是什么?”

  “德国秘密研发的神秘金属。”刘嘉一脸高深,“是战时有人从柏林悄悄偷出来的,辗转从布拉格偷偷运到巴黎,这东西发明的晚了一步,要是在德皇投降之前拿出来,德国人就赢了。”

  这种地摊文学风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就当一个笑话听听,跟“我,秦始皇,打钱”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在21世纪还真有人相信秦始皇复活,被诈骗,又怎么能怪人家20世纪20年代的人上当。

  厂长手里托着那半块形状怪异的金属,让手下人试着去把它熔了。

  刘嘉这次倒也不是完全忽悠人,这片金属是刘嘉去宝马公司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一个炮弹碎片。

  那是德国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试验品,差一点就要装上宝马牌飞机,去轰炸巴黎了,可惜,没来得及。

  只剩下了这么一片实验后的剩余物,刘嘉怀着“这是一战的纪念品”的态度把它带回巴黎。

  当她发现五层刀片厚到根本没法用的时候,刘嘉就想起了大陆的东南方向,名为金门的地方,那里有三大特产,其中一样特产是菜刀。

  传说它们的菜刀好,就是因为当时“万炮震金门”,炮弹嗖嗖地掉下来,当地人就去捡了弹壳用来打刀,炮弹质量好,打出来的菜刀特别锋利好使。

  于是,她才会想起带着炮弹片去找刀片厂的人试试。

  刀片熔开,按照刘嘉的要求压成了0.1毫米的极薄刀片。

  “不行啊,淬火之后太硬,轻轻一碰就断。”技术工程师过来回报。

  厂长看着刘嘉。

  “加热和淬火的工序多来几次,能不能好一点?”

  工程师摇头:“不行……”

  接下来他解释的东西,刘嘉一个字都听不懂,什么应力,什么屈服点,什么复相,金属间相……

  她只听懂了一点,好像是降温速度不够快导致的。

  “等着!我给你们找降温速度够快的东西来!”刘嘉一个电话,叫来了两大箱干冰。

  钢铁厂平时降温只用冷水,哪见过干冰,只当这是外行的瞎胡闹。

  厂长根本就没有抱以希望。

  结果,真的是胡闹,温度还是没有降到位,做出来的刀片依旧不能正常使用。

  他真切的希望刘嘉能放弃梦想。

  “等等,我想想!”刘嘉眼睛看着天花板,大脑飞速运转,-78.5度的干冰都不能满足你们这些小妖精,还有什么可以迅速降温的东西?

  她想起了所谓的分子料理,那些美食up主们做这种东西的时候,都会提到——液氮。

  “液氮,你们有吗?”

  工程师看了一眼厂长,厂长摇头:“那是大厂才会有的东西,我们的产品不需要……”

  虽然刘嘉很想劝他们跳出舒适区,但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人,就算想跳出去,也需要时间,他们愿意跳,她却等不起。

  此时刘嘉想起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那是德国的工业命脉,凡尔赛条约要赔的钱都指着这个地区出,现在他们一定特别想要获得订单。

  不过据刘嘉所知,现在他们肯定没太多的订单可做,赔不出钱,导致法国在1923年强占了鲁尔工业区,德国人躺平了摆烂。

  趁这个机会,找他们代加工刀片,他们的态度一定比这个法国人好,说不定收费还便宜。

  刘嘉说干就干,马上找来鲁尔区做钢铁制品的所有工厂名单。

  她看见了“蒂森”,还看见了“克虏伯”。

  “诶?现在这俩还是分开的啊?”刘嘉记得她公司里的电梯就是蒂森·克虏伯的。

  她认真的看了这两个公司的简介,这两家都是卖军.火起家的,克虏伯家还跟皇室有勾勾连连的关系。

  蒂森家则是整个德国钢铁工业的龙头老大。

  像这种高门第的垄断老大,必然是骄傲的。

  骄傲的龙头老大因为一纸条约被按着头,必然是不服气的。

  不服气的人最想干什么?翻身。

  谁能让德国再次伟大,他们就会跟着谁。

  1939年之前,谁最热衷于让德国再次伟大。

  当然是落榜美术生了!

  就算刘嘉不知道蒂森克虏伯的真实历史,这么推理下来,也觉得他们少不得要惹事生非,离远一点比较好。

  刘嘉把鲁尔区的各家工厂的简介全部看了一遍,感觉个个都是马上都能提着刀去闪击波兰的主。

  “我就平平静静地想要一把刀,怎么就这么难呢。”刘嘉叹了口气。

  此时锦儿送来一盘切好的水果:“小姐,休息一会吧。”

  “嗯……”刘嘉拿起一片苹果,忽然想到一个就算跟落榜美术生有关系,也绝对不会太大的公司——双立人!

  记得它家一直坚持卖厨具。

  想来小胡子也不会太看得起它。

  毕竟二战的时候,已经不是挥刀冲锋,排队等枪毙的时代了。

  那么,问题来了。

  她只知道“双立人”这么一个中文名字。

  英文名字是啥,不知道,是Two stand people吗?

  既然是德国公司,就不能小瞧它,就冲着巴伐利亚那什么什么鬼的公司居然就是宝马,双立人的德国名字肯定也没这么简单。

  没有名字,上哪儿找去。

  好在刘嘉记得双立人的LOGO,那两个长得好像埃及壁画似的人物。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LOGO跟她记忆中的是不是同一个东西,不过总比没有的强,先试试吧。

  锦儿拿着LOGO出去问了刚五分钟就回来了,同时带着一个名字“Zwilling JA Henckels AG”。

  刘嘉:……这么长的名字,跟双立人有什么关系!

  “他们说这个牌子在巴黎世博会上拿过金奖,很有名的。”锦儿把她打听到的公司地址和电话放在刘嘉面前。

  双立人很是讨厌,在德国、奥地利、丹麦和荷兰都设有专卖店,就是没有在巴黎设,怎么,看不起巴黎咋滴!

  刘嘉拨通双立人公司的电话,对面听说这边是巴黎,态度很是冷淡,一副要死不活的口气。

  啧,你们这样就不好了,赚钱嘛,对主顾客气一点又不寒碜。

  刘嘉向他们解释自己是中国人,对面的态度很明显有了180度的反转,热情地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她的。

  “我想要做刀片。”

  “哦,您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做刀片,我们非常在行!”

  对面发出骄傲地声音。

  曾经在飞利浦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在双立人身上,他们对刘嘉的要求感到十分不可思议,那么薄的刀片,很难保证它的坚韧性,不是太软容易变形,就是太脆容易折断。

  但是,当他听说这是法国人做不到,所以刘嘉才转而向他们求助的时候。

  容克贵族骨子里的高傲让他愿意一试,以及刘嘉给的实验费用确实不少。

  冲浪板厂的老板来交货。

  刘嘉站在滑板上踩了两脚,对滑板提出了几个改进意见,比如滑板的形状,要做到能让人踩着滑板跳起来,滑板跟着翻一圈。

  基本功能已经达到了,刘嘉总觉得还有哪些不足。

  哎……它不亮啊。

  刘嘉找到宝马公司,问他们有没有搞定供电问题。

  对方工程师表示按照她上次说的切割磁力线思路,做出来了一个小型的发电设备,但是电力实在太微弱了,只能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

  离刘嘉向他们提出的“让整辆小汽车跑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先把你们做好的东西发过来。”刘嘉说,“这是一期工程,你们继续研究二期工程。”

  滑板会发光,那是滑板的附加价值,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滑板是个啥玩意儿,只看外观,也就是一个木板加四个轮子,平平无奇,玩不出花样。

  刘嘉先让郑不艾和彭举两人学会了最普通的上板,转弯,然后让他们带着滑板去学校里滑。

  彭举个子高腿长,滑起来的背影颇有玉树临风的意味,引起不少女同学的目光。

  郑不艾个子矮,但胜在灵活,他自行发掘出刘嘉只能形容,却不能亲自做到的动作。

  地推人员当然不能只有两个,刘嘉又收买,啊不,雇佣了好几个长相英俊的男人,还有漂亮的女生,在各个大学里踩滑板。

  中小学生也没有放过,他们那个年纪,正是看到同学有什么新鲜物件,自己也想拥有的。

  再加上刘嘉蹭的是1924年冬季运动周的热度,年轻人玩滑板,那是玩吗?那是在有限的条件中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为1924年助威。

  从德国寄来的摩擦发电设备已经到了。

  设备果然很小,点一个普通大小的钨丝灯都颤颤巍巍如同鬼火。

  根据实验结果,只能点亮圣诞树上小灯泡那么大的灯。

  自行车轮子是点不亮了,滑板的轮子可以抢救一下。

  普通滑板刚在学校里风靡了三天,就有了推陈出新的款式:轮子一滚,中间的小灯泡就会发光。

  年轻人们乐坏了。

  特别是普通阶层的年轻人,他们向往着社交,但又觉得舞会那种形式太正式,不管什么性格的人,往舞会上一站,都得端端正正地穿着人模狗样的衣服,摆着架子,很没有意思。

  发光的滑板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玩法,他们在黄昏之后的篮球场玩滑板,滑板上五颜六色的灯光把整个场子照得好像舞厅一样。

  昏暗的环境,让本来不那么好看的人变得好看了,让本来胆子不那么大的人胆大了,于是,少不得发生了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

  好在这里是法国,男男女女之间发生一些香艳的事情都在社会包容的范围之中,重点是玩滑板的基本上是男性。

  男人散发魅力泡妹子,这完全没有问题。

  既然玩滑板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姑娘们注意自己,那么全身的打扮就不能落下乘。

  有了帅气的滑板,怎么能没有滑板鞋。

  有了合适的滑板鞋,不穿搭配的裤子衣服显然是不行的。

  本来没有需求,一旦被打破了一个缺口,就会发现这里不成套,那里不像样。

  消费主义的陷阱,一向好用。

  刘嘉不想为一块滑板再租个店面,就打算先找个角落让它们卖着。

  根据销售再决定,要不要专门租个店面卖男士运动用品,于是Emma’s Mode里辟出一块给男性运动服饰,滑板和相关的用品也在那个区域售卖。

  当带灯泡的滑板上市时,店里的衣服也推出了相应的男女款运动服。

  买滑板的同时购买滑板运动服,可享九五折特惠。

  一时间,年轻男女到店里来排队购物的热情高涨,在等待更衣室的时候,有着共同的爱好的男女闲极无聊,开始聊天。

  还没进更衣室,已经有几对男女交换了姓名和联系方式。

  成就了好事的年轻人不吝大肆宣扬自己是怎么找到对象的,刘嘉的店莫名就变成了爱情圣地,哪怕不喜欢滑板的人,也会去她的店里转一圈,寻找可能的春天。

  既然来了,就别走了。

  刘嘉当机立断,把旧款稍微改了改,立马推出情侣滑板、情侣滑板鞋、情侣运动服。

  打出的口号就是:对不起,我已经有爱人了。

  这句话是丽娜帮忙想的,她现在看彭举怎么看怎么喜欢,刘嘉向她询问她怎么看待情侣套装的用途时,她脱口而出:“就是让别人离我远一点,不要再烦我了。”

  刘嘉本来想的是把情侣对彼此的独占欲当做广告词。

  后来觉得用对彼此表示忠诚的广告词会显得和软一些,大多数人希望的爱情并不是爱情战争那么激烈,还是想甜甜蜜蜜的过日子。

  在巴黎的几个街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年轻人聚集,他们会在黄昏的时候在一起玩滑板,交流心得,男女都有,路过的人也见惯不怪,并不会有人报警。

  有一天,郑不艾敲响刘嘉办公室的门,他进来之后,神情有些局促不安,搓着手。

  一点都不像他。

  刘嘉问道:“你杀人了,还是把厂子炸了?”

  “……”郑不艾没想到刘嘉的思想这么劲爆,连连否认:“不是不是。”

  再不说话,刘嘉不知道会脑补出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告诉刘嘉,他们同学想买一批滑板,托他来问问,能不能便宜一点。

  “哦,你们要的话,给个成本价就行了,干嘛这么紧张?”刘嘉摇头。

  “我们想要一些最便宜的,没有灯泡的那种。”

  刘嘉微微眯起眼睛:“你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买滑板之意不在滑啊。是要成立滑板大会吗?”

  “没有啦,哈哈哈。”郑不艾抓着后脑勺干笑。

  他们最近组织活动越来越多,已经连续发生过几次被人盯上的事情,导致会议开了一半,不得不转移,但是总不能一直这样东奔西跑的,而且,一堆年轻人悄悄咪咪扎堆坐一屋,确实目标很大,警察来敲门,看着满当当一屋子的人,都很难解释他们到底在干嘛。

  近日滑板运动的流行,以及上次印刷厂的事情,给了他们新的思路。

  他们打算以玩滑板之名,找个封闭的仓库或者篮球馆开会,有警察来,就说玩滑板,有理有据,就算警察也不能因为玩滑板抓人。

  尽管郑不艾没有明说,刘嘉也已经猜到了大概,他们这群人,是集体玩滑板的人么?

  所以,当郑不艾的同学们过来取货,问一共要多少钱的时候,她说:“不用钱,你们拿去吧。”

  一位男生从兜里摸出准备好的钱:“不行,我们不能白拿你的东西。”

  刘嘉一把将他拿着钱的手推回去,笑着说:“没有白要,这是从郑不艾的工资里扣的,这些滑板,是他整整一年的工资,不要客气,拿去用吧。”

  “啊?”郑不艾困惑地看着她,“可是,昨天才发了我工资呀。”

  刘嘉一本正经:“这是预发的,是你明年的工资。”

  来拿滑板的人中,有一位气质沉稳的年轻男人,郑不艾叫他赵大哥的人问刘嘉:“我听说了,你一直在帮助我们,非常感谢。”

  刘嘉矢口否认:“别随便往我身上贴金啊,我可没有帮你们,我也不认识你们,我帮你们完全因为郑不艾和彭举两个人是非常好用的员工,帮你们,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在我店里工作,不会跳槽,不会偷了我的设计图卖给其他店。”

  其他深知她秉性的人在一旁轻笑出声。

  “不许笑,在聊买卖人口的大事呢!”刘嘉绷着脸说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

  ·

  双立人那里的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虽然没有达成刘嘉想要的0.1毫米,不过也比现在的吉列剃须刀厚度削了一半。

  “五层刀片有点难度,三层还行吧。”刘嘉看着刀片叠加效果,觉得厚度勉强满意,然后找塑料厂,按阿刀用木头削出来的模型,做成可以放三层刀片的剃须刀的刀架。

  手柄部分也不是现在最常见的直柄,而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曲线型,抓起来比较舒服。

  但是,它的价格也相当的高昂。

  吉列安全刀片才卖2.4法郎,Emma的三层刀片刮胡刀要10法郎。

  就算多了两个刀片,也不能贵出这么多啊!

  去报社打广告的时候,广告部的人都觉得她是不是疯了。

  贵这么多,谁的脸这么金贵?

  要知道现在还有好多人还在用最古老的刮脸刀,连吉列的都不买。

  “试用总是可以的嘛。”刘嘉笑笑。

  她的广告并不是销售广告,而是欢迎领取试用的广告。

  留下姓名和地址,会有专人把剃须刀送货上门,试用七天。

  七天之后,如果觉得好用,就付钱把它留下,如果觉得不好用,会有人再上门来把它领走。

  如果你推荐二十个从没有申领过Emma剃须刀的朋友,无论男女,只要他们愿意试用。那么,你只需要花50%的价格留下它,算下来,比吉列贵了一倍,可是刀片多了两倍啊,还是赚的!

  而且,真的好用,吉列的单刀片要来来回回刮好几次,Emma的三刀片只要走一回,就能把脸刮得光溜溜,非常省事。

  在第四天的时候,开始有很多人想留下刮胡刀。

  原本纯洁的友谊发生了变化:“你领过Emma的剃须刀了吗?”

  “嗯,领过了,昨天克里斯让我领的。”

  “你什么时候跟他关系这么好了!”

  至于两人同时走到一个人面前,逼问他:“你的推荐人填我还是填他!”

  这是连刘嘉也不曾设想的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