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59章 捐资助学

  欧洲近代史上的绿色是一种诅咒般的存在,十九世纪的含砷涂料巴黎绿,鲜艳夺命,二十世纪的镭,绿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

  通过程老板的介绍,刘嘉与居里夫人短暂的见了一面,不是因为要捐镭,镭除了物理层面上的“要命”,它的价格也贵得要命,20年代一克要七十五万金法郎。

  正因为如此,在含镭化妆品盛行的年代,有人就是没有上当,不是因为他们机智地预见了镭对人体的损害,而是因为:“这么贵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添加到化妆品里,一听就是假的!”

  1920年,法国为居里夫人设立了专门的津贴,但仍不够筹措到足够的实验用镭,居里夫人打算前往美国,筹集研究镭的资金。

  居里夫人并不在意服装,做为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已经足够说明她的实力。

  刘嘉则尽力劝说:“您的名字确实已经足以震撼世界,不过,您不希望让更多的女孩子愿意投入科研事业吗?我愿意免费送您几身衣服,让您去美国的时候穿,万一有天生聪慧的女孩子因为钦慕您的风采,而决定走上科研之路,那也是一件好事啊。”

  除此之外,刘嘉还引经据典,说某些国家的政要,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就因为长得像很有能力,所以就被推选上台。

  这奇葩事是真实事件,所以刘嘉说得有鼻子有眼,只不过这事是发生在几十年以后,反正居里夫人对政治没那么热爱,对八卦更没兴趣,于是也没有追问。

  刘嘉的想法完全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她希望居里夫人穿着由Emma’s house出品的衣服,算是一波宣传,这可是两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当然,从提高小姑娘对科研方面兴趣来说也没错。

  别说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在21世纪,许多人对于理工科女博士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也没什么改变:古板、无情趣、衣着头发邋遢、像男人一样不修边幅。

  实际上很多从事理工科的女性都很有趣,她们工作能力强大,也很懂得生活,还会追星吐槽说笑话。

  在某些视频网站,还能看到各种《如果我老师长成这样,我肯定一课不拉,下刀子都去》的视频。

  智慧与美貌并重没有什么不好,又不是此消彼长的两极。

  居里夫人确实需要筹措足够多的资金,她也认同刘嘉所说的“更好的个人形象可以增添魅力”,加之衣服又是免费提供,所以她同意了。

  给居里夫人设计的衣服,不能刻板印象,但也不能太跳脱出人民群众对女科学家的认知,要是给她做一个闪瞎眼的花哨大裙子肯定不合适,说不定大家会以为居里夫人是科学怪人。

  优雅端庄又不失时尚气息,会工作、爱生活、有情趣。

  气质卡死,款式很容易定,但难在细节。

  最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什么花纹都没有,不出错也不出彩,别人看了还以为是从随便哪个小店里买的。

  出席重要场合的衣服,必须符合身份。

  居里夫人是什么身份?

  女性、科学家、一战时做出过卓绝贡献……还有呢……

  刘嘉终于想到了,她是波兰人。

  居里夫人原本希望在她的祖国波兰完成她的研究,无奈被后世历史军事八卦爱好者们称为“平独镇露大波波”的波兰,实在是命运多舛。

  这不,这会儿还在跟东边的大个子邻居打架呢。

  对,衣服上可以增加一些波兰元素。

  波兰的传统服装非常花哨,穿着去演讲会很奇怪,但是取其部分,妆点在袖口与腰间,就很合适。

  刘嘉在图书馆里翻找了许多与波兰传统相关的书,在仅有的黑白插图里领悟可能的配色,再不断调整。

  在图书馆待的几天,经常有中国学生出现在这里,有些人在休息日从早坐到晚,看的书不是物理就是化学,中午就看见他们走出图书馆,拿出自己带的凉水和面包或是自己蒸的馒头凑合一顿。

  德国那边总不还钱,法国的经济还没有恢复,甚至更差,大部分法国企业都偏向招法国工人,刘嘉已经尽量招中国人,但是也无法让所有中国勤工俭学生都获得工作。

  看着他们,刘嘉心里挺难受,将来在这些人中,不知道会出多少济世救民的人才,要是现在饿出什么毛病那太可惜了。

  光等着国内寄过来的捐款和国内的奖学金,那真正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刘嘉决定搞冠名奖学金制度,用Emma’s house的名义,帮助那些成绩优秀的中国留学生。

  除了常见的按成绩排名,她还专门开立了只给女生的奖学金,这是当初船上的郭眉给她的启发,郭眉帮同学写作业获得了比母亲替人洗衣服还要高的报酬,从而得以继续上学。

  就算“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在21世纪都没有灭绝,但有利可图,总能让一些女孩子的家长愿意多给女儿一些机会。

  多一点点,都是胜利。

  当然,她也不是匿名的慈善捐款,旅法留学会要在公众场合敲锣打鼓地表彰拿到奖学金的学生,Emma’s house的图标与名字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除了小奖之外,刘嘉还定了几个大奖,如果有中国留学生能获得让整个法国乃至欧洲关注的考试和比赛的前三,奖金足够他们在巴黎好吃好喝过一年。

  刘嘉资助其他专业学生有99%的热忱还有1%的私心,还有一个专业是她99%的私心和1%的热忱。

  刘嘉专门为艺术生提供了特别的“白色颜料基金”,这个名字来源于她听过的一个关于美术生的笑话:“我愿意把我的心,我的爱,我的灵魂,我的一切都给你,除了白颜料。”

  美术专业的人都知道,白色颜料最贵,不是说它单价最贵,而是它的应用范围极广,且完全不可能用其他颜色把它调出来,还容易被其他颜色污染,娇贵得很。

  从“白色颜料”基金获取费用很简单,只要是法国正经艺术学校的正式入学的学生,就可以凭录取通知书直接领取一百法郎,还可以定期参加艺术交流。

  所谓的艺术交流,就是刘嘉的私心。

  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学什么艺术种类,总能对Emma’s house的事业有帮助,这等于是直接找一波人陪她头脑风暴,也省得每次都是她一个人在憋新主意。

  “白色颜料基金”收到的第一拨申请书,来自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在一堆信里,刘嘉发现一封申请书上写着熟悉的名字——徐悲鸿。

  别人的申请书在“附”那一栏都写得情真意切,热切表达了想要这笔钱的愿望。

  唯独他的申请,写得毫不走心,除了表格上固定的姓名、年龄、籍贯、专业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写,仿佛对能不能拿到这笔钱一点都不在意。

  刘嘉想知道,这是同名同姓,还是真是大师本尊,她以见见第一拨资助的学生为由,亲自前往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一趟。

  她到的时候,有些学生还在画室里没出来,包括徐悲鸿。

  刘嘉就先跟其他学生聊天,问起徐悲鸿,有一个学生说:“他是有政府资助,本来不需要申请,是我不好意思一个人去拿申请表,拉他一起去的。”

  过了一会儿,另外几个学生进来了,其中一个年轻人,跟《徐悲鸿自画像》上的那个人十分相似。

  刘嘉问道:“你就是徐悲鸿?“

  他点点头。

  刘嘉好想对他说:“大师,给我画匹马吧!“

  不过到底忍住了,大师这会儿还在学习西洋绘画技巧,不画马。

  刘嘉以基金拥有者的身份,优雅地与同学们聊了一些关于艺术的事情,这些学生中许多人虽然是第一次到欧洲,但他们早已在国内就了解了许多世界艺术相关,说起来头头是道,刘嘉从中获得了不少对新衣服的设计灵感。

  这钱,掏得值啊~

  讨论对刘嘉最大的启发是唤起了她对“成套集齐“的回忆。

  她虽然没有赶上传说中的“小浣熊干脆面“时代,不过听过很多次,集齐水浒的108将。

  做108套衣服太过丧心病狂,搞搞黄道十二星座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做十二套之前,刘嘉决定先试探一下法国人民对集齐某个系列的看法。

  所以,她决定先从最少的“三条裙子的联盟“开始。

  “三条裙子的联盟“又被称为”三条裙子的阴谋“,代指在十八世纪著名三个女人——

  奥地利女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利亚·特蕾西亚;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

  她们联合在一起,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发动了“七年战争“,把他打得一点脾气也没有。

  三条裙子,可以做为女性友谊的象征,也可以做为女性掌权者的象征。

  不管是跟好朋友买同系列的不同款,还是自己集齐全套,都很合适。

  刘嘉托着下巴,一会儿画画给居里夫人做的设计,一会儿想想三条裙子应该怎么选,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此时设计师房间还有人来找她:“如果您有空的话,可以在休息的时间来看看我们设计的莫奈裙。“

  “好。“刘嘉过去。

  纱裙上的《睡莲》,随着模特的动作微微改变角度,肉眼看过去,就像水波在流动,雾气在散出,用硬纱做成的立体睡莲轻轻摇曳。

  他们做到了刘嘉的要求“让画在裙子上活动起来“。

  还没等他们松一口气,刘嘉又有了新主意。

  没有一个大公司是在推出一个系列之后,再设计新款,这样的话,抢占市场的速度会跟不上,严重影响公司盈利。

  虽然“三条裙子的同盟“系列只是一个念头,但是不耽误刘嘉给设计师们安排继续的工作任务。

  她想起罗斯柴尔德家族,有晨室、黄昏室和夜晚室,分别种着在三个时间盛放的花,她对设计师们说:“睡莲是夏天的花,你们再设计三种,春、秋、冬的代表花卉,风格要统一,但不能像四胞胎,要有区分度。“

  话说完,刘嘉心里都有些好笑,“即要,又要,也要“,这是她和同事们当年偷偷吐槽老板的话,如今,她终于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首席设计师摸了摸比刚入职时锃亮光滑许多的脑门,神色凝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