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5章 (二更)有机会要赚钱,没有……

  Emma’s house现在拥有的所有工业化设备只有六台缝纫机,速度慢、功能少,折腾半天才能把两片布料缝好。

  刘嘉预估完所有的工序用时之后,开始发愁:“我的天,要三个月?“

  刘嘉知道高级定制服装的过程:

  量身之后再剪裁缝制需要三周,客人要再去一趟工坊,然后工坊为客人定制一个与客人身材一样的木质人台,在人台上进行真正的立体裁剪。

  再过三到六个月,是第一次试装,调整衣摆、领口等等细节,包括布料的选择。

  如果不需要手工刺绣,再过一两个月就能交货。

  可是这些衣服,只能叫休闲款。

  在21世纪,最多一个月。

  不,已经打好版的话,10天就能交货。

  习惯了高速运转的工业化社会,刘嘉对现在的工作效率非常不满意。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当刘嘉向第一位下订单的女士告知她需要等待三个月才能拿到衣服,这位女士居然还……挺高兴?

  “太好了,终于可以不用等到明年。“

  客人对时间不敏感是件好事,但三个月的工期不仅仅是时间本身的问题。

  她认识其中几个订衣服的贵妇人,她们出身显赫,身旁的男人都是冲着她们的地位和钱财而围绕在旁。

  无论她们变成什么样,那些男人都能真情实感的把她们说成天仙。

  既然永远是天仙,那还需要控制身材吗?

  不需要。

  她们最大的运动量是从二楼走到一楼,上车,再从一楼到沙龙,跳五六分钟的舞,坐下来,聊天吃东西。

  现在的沙龙上必然会有蛋白杏仁饼。

  那是可怕的糖份之王马卡龙的原型,厨师们已经学会往里加奶油,提高口感。

  糖!奶油!不出三个月!

  刘嘉的客人里能有一半人,完全穿不上她们订制的那些贴身款式。

  虽说吃胖了是客人自己的事,但新到的衣服穿不上,总是不开心的,万一其中有一两个人甩锅给工作室,说工作室的失误,到时候可不会有人关心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缝纫工们纷纷献计献策:

  “我们可以留一些空间,如果变胖了,她们也可以穿得进去。“

  “可以像束胸那样,有可以调节的位置。“

  ……

  从她们的建议中,刘嘉想到几个不同的方案。

  在短款小西装的腰侧加上两片布,可以通过两个位置的钮扣调节衣服的宽松度。

  长款连衣裙的腰侧部位稍做改动,做成流线型的褶皱。

  不拆开,是独特的装饰。拆开,就是一件正常的长裙,同时腰部可以得到五公分的放松。

  “希望三个月内,她们不要胖到连袖子都塞不进去。”解决一个小麻烦,刘嘉心情大好。

  刘嘉观察了几天,认真计算每个缝纫工的工作效率,心中对工作室到底能出多少件衣服有了大概的评估。

  制作高级定制服装是把品牌地位抬起来的方式。

  但总在贵族身上打转,做低调的高奢不是刘嘉的目标。

  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下,欧美富豪有许多人没有幸免,很多刚刚起步的小品牌就这么死在那场危机里。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能把生存的希望放在少部分人身上。

  刘嘉掐指一算,1920应该有奥运会。

  历史上,奥运会被大规模抵制的只有三回,一届是落榜美术生在位时的柏林奥运会,还有两届是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所以,这一届奥运会一定气氛和谐友好,很多国家参加。

  如果有一个重点项目的运动员穿着她设计的衣服,就能被全世界看见。

  此时离奥运会还有三个月,巴黎的报纸都在报道本地或国内的事,根本没有一个字提到奥运会。

  刘嘉四处打听,才知道这一届奥运会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

  她还找到了另一个信息:本届奥委会很穷。

  比利时提出370万比利时法郎的预算标准,然而,刚打完一战,穷困的比利时只能拿出150万,本来想向民众募捐,结果人民也很穷,只筹到五千块……

  各盟国为它们努力众筹了许多,但还是杯水车薪。

  很好。

  锦上添花不稀奇,雪中送炭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为了弄明白市场情况,对足球和网球一点都没有兴趣的刘嘉去看了好几场比赛。

  她发现现在的运动服,实在很不运动。

  没有T恤,足球运动员们都穿着系扣子的衬衫。

  没有网球裙,女网球运动员穿得是白色长裙,身后像以前的束胸那样,靠布条一道道纠缠。

  现代运动服的面料是涤纶,轻便透气又耐久,不幸的是,它发明于1941年。

  最早工业化生产人造纤维的时间是1934年。

  创新需要时间,就算是青霉素也不是真的一天就发明出来的。

  “要什么没什么!“刘嘉把市面上能找的布料都找遍了,最后能用的还是只有棉麻毛丝这些天然纤维。

  刘嘉不甘心就这么放弃,面料上不能创新,款式上可以。

  现在运动服的固定方式还是绳子、扣子,跟中世纪没什么区别。

  导致款式也不能像后世的运动服那样利落。

  刘嘉知道拉链是一个退休的美国人因为懒得绑鞋带,在1920年发明的。

  现在刚好是1920年,只是不知道这位懒惰的美国足球运动员,有没有因为不耐烦绑鞋带而已经气急败坏,爆发力量。

  以及,他在美国,离法国还有很长一段路。

  就算他现在已经发明了,船从美国到法国要三个月,那时候奥运会都结束了。

  而且,这人到底在美国的哪里都不知道,打电报都找不到他。

  刘嘉决定自己做拉链,毕竟她见过各种各样的拉链,也很了解它们的原理。

  她每天晚上盯着工作室的缝纫工完成已经接下的订单,白天竭尽所能的找铁匠、工厂,询问有谁可以做拉链。

  没有人见过这种古怪的,像蜈蚣一样的玩意儿。

  光是让他们理解这些小齿怎么能合起来,刘嘉就费了很大的力气。

  找了几个地方,看了草图之后,负责人都表示不愿意接活。

  琢磨新东西需要花时间,有那个时间,就做做常用的马具、锅盆不好吗?

  不用动脑子,还能赚钱,多快乐。

  没有新面料,也没有拉链,想要说服别人选择自己设计的服装出现在全世界面前,那就只能是……纯粹的捐赠活动了。

  就算被宣传,也只是一个好心人的故事。

  无趣。

  做为一个商人,自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刘嘉打算先回去,实在不行,也只好做一个平平无奇的好心人。

  就在准备转身的时候,她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工坊,橱窗里摆放的样品表明他们可以做绢花、铁制工艺品,还有布艺。

  刘嘉刚靠近,还没来得及靠近店门,店里的灯灭了,正在营业的牌子也翻过来变成了停止营业。

  真是……

  刘嘉摇摇头,准备离开。

  忽然她听见熟悉的声音:

  “你们找到新工作了吗?“

  “没有,现在经济这么差,连法国人都找不到工作,我上哪找去。“

  “我看到一家煤厂招人,说明天面试。“

  “唉,又要起早排队,说不定还要跟插队的摩洛哥人打一架。“

  刘嘉转身看见人群里有两张熟悉的脸,一个是之前在咖啡厅端盘子的服务生,还有一个是彭举。

  他们也看见了刘嘉,彭举激动地走上前:“刘小姐,是你啊。我跟你们介绍,这就是我说的刘小姐,在船上,全靠她帮我们。”

  “我认识她,我说的在咖啡馆里请客的小姐,就是她。”那个个子小小的服务生眼里满是激动和开心。

  刘嘉问道:“彭举你不是在另一个城市读语言学校吗?还有你,不是在咖啡馆当服务生吗?怎么也在这?对了,我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郑不艾。”

  说完,郑不艾又叹口气:“现在经济不好,咖啡馆老板说没什么生意,不需要这么多人手,就只留下了两个法国人当服务员。“

  彭举说:“我们也是,本来想好的勤工俭学,结果,根本就无工可做,没有办法勤工,就只好到巴黎来碰碰运气。“

  服务生接话:“巴黎的运气也不好,刚工作十天,这个老板说生意不好,又要让我们走咯。“

  “我正想问问呢,这家工坊是做什么的?“

  郑不艾回答道:“做很多小玩意儿,乱七八糟,我也说不上来。“

  “我想见见老板,你们能带我去找他吗?“

  “当然可以。“

  他们带着刘嘉到找到老板办公室,此时老板刚巧走出来,看见他的前雇员们围在门口,不由得一愣:“我已经说了,不是我不想雇佣你们,实在是没有生意,我也要想办法谋出路。“

  “也许我为您带来了一条出路。“刘嘉笑着越众而出,站在老板面前。

  老板看着刘嘉的草图,陷入沉思,从他的眼神里,刘嘉看出了他内心所想:“这是啥,这又是啥,这是啥啥啥!“

  她详细地向老板说明每一个部件的原理:“我的图可能画的不准确,但是这些构件的主要功能就是这样。“

  老板听懂了,点点头:“我明白,但是我不确定能不能做出来,这是全新的东西。“

  “我会支付开模费,唯一的要求是在一个月之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

  刘嘉报出一个巨大的数字,老板在心里快速算出,这个数字足够养活工坊里所有人三个月。

  郑不艾笑嘻嘻地在一旁敲边鼓:“要是您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就先接这活吧。“

  “是啊,反正现在经济都不好,外面卖锅卖盆的铁匠铺生意都不怎么样。“

  老板盯着草图:“可是,你们做得出来吗?“

  郑不艾想都没想,一口应下:“又不是做坦克,知道原理,琢磨琢磨不就能做出来了吗?“

  “就是!“

  “没错!“

  生怕失业的另外几个人连声附和。

  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人想赚钱的心情特别紧迫,所以骗子也非常多。

  正常人能相信法国政府要卖掉埃菲尔铁塔么?

  有人做到了,而且还骗了两个有钱人。

  老板也不愿意自己的铺子真的就这么黄了,从老板变成打工人,但他头脑很清醒,即使铺子马上就要关门,他也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他看着刘嘉,眨了眨眼睛:“那这钱,你怎么付?“

  “先付30%,等你们能做出可以正常使用的样品,我再付40%,确定可以批量生产的时候,我再付剩下的30%。“

  老板闭着眼睛,在心里又不知盘算了一些什么,最后他睁开眼睛:“好,成交。“

  第二天,工艺作坊正常开工。

  只是拉链的制作并不怎么顺利,后世视为偶发事件的拉链卡住、从中间裂开、艰涩难拉的情况,在工台上天天发生,几乎成了常态。

  连续不断的失败,让原本踌躇满志的打工人丧失信心:“是不是设计图有问题。“

  “可能一开始就错了。“

  只有郑不艾坚持拉链的原理没有错:“如果设计错了,应该一次都不成功,能成功,就说明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出了问题,再找找原因。“

  老板打算关灯回家的时候,发现工作间里竟然坐满了人,他们还在摆弄着布条和铁齿,小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老板疑惑:“已经超过八个小时了,你们还不走吗?“

  郑不艾回答道:“我们想再多干一会儿,早点把东西做出来。“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彭举没有说话,闷着头小心地敲打着小小的零件。

  老板摇摇头:“这是你们自己要加班的,到时候别向工会告发我。“

  “不会不会!”他们笑嘻嘻地看着老板,向他挥手:“老板再见。”

  老板小声嘀咕着转身离开:“都被魔鬼附身了吗?”

  ·

  ·

  知道拉链的进度后,刘嘉心态稳定,大不了就是当一个普通的好心人,也不亏。

  定制服装的工序已经进入稳定的流程,只要锦儿盯着就可以。

  刘嘉则通过卡佩夫人,找到法国体育项目的负责人,得知法国体育代表团的礼服已经接洽好了生产商。

  她并不气馁,在谈话中得知,这位负责人很喜欢看网球比赛,两人愉快地就上周日的一场比赛进行交谈。

  刘嘉十分惋惜地谈论着没有救起的那个球:“我觉得网球女选手的衣服实在太影响她们发挥,如果不是裙摆太长,她肯定能跑得更快,就差一米,就可以够到那个球了。”

  负责人说:“是啊,可是现在的网球裙都是那样,没办法,女人们又不穿裤子。”

  “法国可是整个欧洲的时尚发源地,如果要做改变,当然应该从法国开始!”

  自己夸自己没意思,一个东方人夸,那就有意思多了。

  负责人来了兴致:“哦?那你说,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