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0章 时尚顶流的聚会

  “请等一下。”刘嘉放下手中的蛋糕,“中国人的历法与西方历法不一样。我们是按月亮的变化……”

  没等她说完,为首的警察摆摆手:“我知道中国使用的月亮历与公历差一个月左右,但是,五月与七月相差两个月!这你要怎么解释?”

  “相信您一定知道,公历有闰年,每四年会在二月多加一天。”

  “那能说明什么?”

  “中国有闰月,他出生的那一年,就有闰五月,他是闰五月十二日出生的,那一天是公历的七月十八。可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日是五月十二,居留证是按公历登记的。”

  警察被闰月、农历,公历乱七八糟的名词绕得头晕。

  一眼瞥见咖啡厅的老板站在柜台后面,招手将他叫过来:“刚才你在这里,看见他们在干什么了吗?”

  店老板抱着双手,满面笑容回答:“他们在笑和闹,对不起警察先生,我听不懂中文,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确实是在过生日。”

  警察点点头,环视众人,训诫道:“就算是过生日,也不要太吵,有人投诉你们。”

  “哎哎!”冒牌寿星连连陪笑,“我们知道了,您几位留下吃块蛋糕再走?”

  警察摇摇头,露出笑容:“二十块都切不出来,再加上我们几个,怎么切?”

  说罢,带着身后警察一起离开。

  此时众人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为首的一个学生走到刘嘉面前,满怀感激:“谢谢你,如果不是你,今天还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接着他转头问那个服务生:“这些咖啡和蛋糕要多少钱,我来付。”

  刘嘉开口:“不,咖啡和蛋糕是我叫的,我付。”

  “你帮了我们大忙,怎么能让你付。多少钱?”

  服务生回答:“三十七法郎二十生丁。”

  他伸手探进口袋,脸上露出微妙的尴尬。

  “别抢来抢去啦,跟虚伪的老头子似的。”刘嘉从钱夹里掏出四十法郎递给服务生:“剩下的给你当小费。”

  “谢谢你们,让我听到了这样精彩的辩论。不早了我先走啦,各位有缘再见。”

  同学们目送她的背影远去,有人悄悄问服务生:“你们老板人挺好,还帮我们说话。”

  服务生回答:“刚才那位小姐,在警察进来的时候跟我们老板说今天把我们店包了过生日,当场付了一百法郎,老板很高兴,就跟警察那么说了。”

  ·

  ·

  回去的路上,锦儿似乎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小姐,我觉得刚才有个人说得对啊,国好不好,跟我们关系不大,我们都是中国人,可是我们能喝咖啡吃蛋糕,他们只喝得起白水,日子过得怎么样,还不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本事。”

  “你还小,不懂。”刘嘉摇摇头,现在跟她说,她也不会懂,算了。

  旅馆前台有一对男女正在登记入住,看模样也是中国人,刘嘉打量了那个男人几眼,觉得他颇为英俊,忍不住又多看了几眼。

  似乎感觉到有人在看他,男人抬起头望着刘嘉,友好地笑笑。

  ·

  ·

  接下来的几天,刘嘉换上自己最奢华的衣服,带着同样衣着光鲜的锦儿到香榭丽舍大街的服装店里转悠。

  店员以为她是带着仆人出来逛街的大小姐,态度非常好,刘嘉在店里慢悠悠地试衣服,一边看衣服的款式,一边偷偷观察其他客人进来看哪些衣服,最终买走了哪些衣服。

  正常情况下,时尚的运行路径是由上而下,如同一部著名影片中曾描述的天蓝色在时尚界的运行路径:由晚礼服,到YSL的夹克衫,再到八个著名设计师的选择,最后才进入寻常百姓家。

  但是一战之后的流向却是相反的,战争让更多的女性可以参加生产工作,过去不便于行动的衣服受到摒弃,女装向着便利自由发展,就连上流社会乃至皇室成员也改变了百年的传统。

  尽管刘嘉熟知未来百年的时尚潮流走向,但对于时间细节的把握还是缺失的,毕竟她的主要工作是销售,时尚发展史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可以与设计师和商人们愉快聊天的切入口。

  女装的时尚潮流变化万千,太早和太迟不是太前卫就是太土,还有土到极致就是潮,二十年一轮回的说法。

  只有刚刚好踩在需求上,才能赚到钱。

  看了几天,刘嘉对最新的流行趋势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就是需要了解巴黎那些私人沙龙里的贵妇们现在穿的是什么。

  刘嘉拨通卡佩夫人的电话。

  卡佩夫人的话里带着欣喜:“明天我正好要举办一个沙龙,如果你能来的话,那我真是不胜荣幸。”

  沙龙在位于巴黎市郊的鸢尾花庄园里举办,满屋衣香鬓影,高朋满座。

  卡佩夫人身着盛装,微笑着与宾客交流。

  看见刘嘉,卡佩夫人很高兴地将她介绍给另外几位正在聊天的女士们:“这位是与我同船来法国的中国设计师,我赌你们都念不出她的名字。”

  众人磕磕巴巴地发出音调各异的“刘”或“嘉”之后,纷纷放弃,选择Emma这个对她们舌头友好的单词。

  她们都见过卡佩夫人那块手帕,对那只栩栩如生的小猫非常喜欢。

  “我还以为是画上去的。”

  “我让我的裁缝照着绣一幅,唉,绣得像块石头。”

  夫人们七嘴八舌,都想知道那只连毛发都纤毫毕现的小猫到底是怎么绣出来的。

  刘嘉今天来,就是要展示真正的技术。

  她拿出随身带的一根黑色丝线:“你们猜,它能被分成多少根?”

  有人猜两根,有人猜六根,最多也不过猜十根。

  刘嘉也不多说什么,先取出一盒凡士林油,在手上仔细涂抹均匀,接着她双手灵活地来回交替着剥、抽、勾、挑。

  原本已经很细的线,在她的手中慢慢变得越来越细,到最后,如果不是放在白色的餐布上,几乎就看不见了。

  等她全部分完,一旁的人已经看得目瞪口呆。

  一根细线,被她分成了64根细线。

  “我的上帝,这么细的线,要多久才能绣出这样的小猫?”

  刘嘉将丝线收下去:“大概要六个月。一件绣品的价格,比等重的黄金还贵。普通人是用不起的。”

  如果对普通人说这句话,那就是找不痛快。

  但在场的女士都是权贵之家,战争对她们的影响并没有很严重,她们的衣服款式顺应时代潮流变得比过去朴素。

  十年前花哨的及踝长裙已经落伍,上流社会的女士们开始寻求“看似朴素,实则不动声色的炫耀”。

  现在已经有面料印花,但那些印花都是平面的。

  哪像这只小猫,金色的毛发好像正在风中飘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反射着太阳的光,比彩色照片还要逼真。

  要是衣服上的花是这样的效果,那比印上去的平面花显得有格调多了。

  女士们纷纷向刘嘉询问是否可以为她们的衣服绣花,个个抢着要当第一个下订单的人。

  刘嘉并不急于接单,她告诉她们自己现在正忙于寻找合适的房子,用来注册公司,需要正式注册之后才合法地进行经营活动。

  女士们七嘴八舌给她出主意:

  “啊,我知道塞纳河右岸有一家店面刚刚空出来。”

  “不需要店面,你只需要一个工作室。”

  “我也知道有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刘嘉把她们说的地址一一记录下来,表示自己一定会去看看。

  除了卡佩夫人的闺蜜们,沙龙里还有很多其他客人。

  有几个在火炉旁聊天的男人们声音比刚才高了许多,他们似乎在未来的时尚走向上有些分歧。

  刘嘉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见解都很独到,虽然方向不同,但都很有道理。

  有一个男人与她一样,端着一杯葡萄酒倚在旁边,像自言自语,又像对她说:“他们的看法虽然不一致,但都能赚到钱,希望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好运气。”

  他说的是英语,在法国沙龙上说英语,说明他的主要活动范围不是法国。

  出于对他身份的好奇,刘嘉搭上话碴:“看来您与他们很熟悉。”

  男人耸耸肩:“不,整个巴黎都熟悉他们,他们并不熟悉我。”

  刘嘉虚心求教:“我刚到巴黎,不知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他们是谁?”

  男人热心介绍道:“那位穿着灰衣服的,是路易威登先生,那位穿着黑色衣服的,是爱马仕先生。”

  确实都是名人,也是名牌,LV是许多人对奢侈品的启蒙,至于爱马仕,一个限量包能卖到几百万人民币。

  顶着这两个姓氏的专柜橱窗常见,没想到还能见到顶着这两个姓氏的大活人。

  看着刘嘉惊讶的模样,男人面露忧伤:“希望我也可以早日功成名就,这样你的惊讶就会分给我一点。”

  刘嘉微微挑眉:“那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

  “能让你这样美丽的小姐惊叹,会让努力显得分外有价值。”

  刘嘉一怔,不是没听过男生的表白,但从来没听过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人这么说话。

  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英国人根本干不出这事。

  就算是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也没几个会这么浪。

  刘嘉眨眨眼睛,露出微笑:“您是意大利人吧?”

  男人露出欣喜的表情:“啊是的,我还以为我的英语已经没有口音了。”

  对,英语没有口音。

  是与生俱来的说情话本能出卖了你。

  刘嘉向他伸出手:“我是Emma,我的公司主要做女装和刺绣品。”

  “你好,我叫Guccio,Guccio Gucci,很遗憾没有早点认识你,明天我就要回意大利了。”

  “是佛罗伦萨?”

  Gucci睁大眼睛:“哦,我的上帝,你怎么连这个都能猜到?”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刘嘉神秘莫测一笑,冲他举了举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