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病骨>第104章 惨愁容

  原野静默,狼烟随着大风散落在城门之上,远方是影影绰绰的群山和昏红的落日,天地苍凉。

  更统三年二月,正是初春。

  宗州大印,王朝西界,舞韶关。

  听闻东方已然抽出了初春第一支嫩芽儿,极西之地却还是天寒地冻,昏暗夜色中还能瞄见霜雪反射的白光。两个兵提着红缨都破损不堪的铁枪,站在城墙上一处房屋破败的门前,瑟瑟缩缩地哈着气,企图为自己制造一丁点凉薄的暖意。

  落日后的舞韶关人声寂寥,只有大风肆虐,撕扯着破旧旗帜发出烈烈响声。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这一片寂寂的风声当中,突兀地混杂了一丝似乎带着些呜咽的乐响,是笛声。那笛声悠悠流淌,逐渐清晰可闻,刚被调来的杜老五打了个哈欠,有些好奇地看向对面的冯小:“都说你在将军跟前待了许久了,这却是什么响声儿?”

  冯小是整个湛泸军中年岁最小的兵,今年也不过十四,人却灵得很,将军的守门兵来来去去,只有他一直在此:“没听过?那看来你晚饭后就不曾出来过——从前一直跟着他们胡混了罢?”

  杜老五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哪能胡混呢,将军治下宽严并济,咱们也不敢偷懒耍滑不是?只是军帐内多人混住,难免嘈杂了些,听不见也是有的。”

  “喏,看那儿,”冯小伸手一指,杜老五便在城墙投下的一片阴影处看见好几双混浊的眼睛,“你们贪乐听不到,却还有许多人每日巴巴地等着,只盼能听上一听呢。”

  杜老五不禁屏气细听,却听得冯小在风中幽幽叹了一句:“又是《半死桐》啊……”

  杜老五从前没读过什么书,闻言不禁问:“这是什么曲子?”

  “我以前也不知道,还是听将军身边的大人说的,似乎是什么悼念亡妻的曲子,”冯小抓了抓头发,答道,“他偏爱此曲,一月之中有二十余日都在吹这首,弄得咱们都会哼了,那群人——就是城墙下蹲着的那群,听了这曲儿,有时候还在那儿哭呢,你多待两日,便知道啦。”

  “将军身边的大人?听你的意思,将军也会听这人吹笛子吗?”杜老五略微思索,却是诧异地捂住了自己的嘴,挑眉奇道,“他竟对这些玩意儿感兴趣?”

  刚说完他便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好笑,果然听得冯小嘲道:“问出这般问题,少到中阳去罢?你以为带兵打仗的将军,就该是和咱一样的粗野货色?当年咱们将军十四岁就夺了文武双科状元,乘御船环游中阳时,便手握不知是谁的一支玉笛吹了一曲,那一日啊,极望江江面上,都落满了中阳大姑娘小媳妇抛的花,嗬哟,真是盛景啊!”

  他说着,眼中流露出极度的憧憬之色:“别说在大印,在宗州,就算放眼天下十二州,咱们将军也是排得上号儿的名将,若不是……”

  冯小突兀地住了嘴,与杜老五对视了一眼,两人似乎都明白对方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敢开口,只得默默地垂下了下头,站在原地仔细聆听那风中传来的笛声。

  半晌,杜老五才道:“那这吹笛之人到底是谁,将军竟不想探上一探?”

  冯小道:“寻了好几次了,但怕是吹笛之人不肯露面,次次都寻不到,只得作罢了。如今将军也乐得自在,能听见就不错了,管他是谁吹的。”

  杜老五点头,又道:“你方才说这曲子……悼念亡妻?将军从前被赐国婚谁不知晓,虽说后来和离,可是戚大小姐尚在人世,将军感怀个什么劲儿?”

  “这你就不懂了,”冯小虽然才十四岁,但说起此事看起来却是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将军娶那戚大小姐之前,必定有过旁的……如若不然,怎能吹出这样连我这听不懂的人听了,都心碎的曲儿?”

  两人犹在说着,月亮却已然高悬夜空,边疆多风,狼烟弥漫,无云也无星,只有一轮清寒的月亮,施舍般洒下些冰凉的光亮。

  银色的月光落在一只修长的手上,那手生得极美,温润洁白,掌心带了些伤痕,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美。

  手指穿梭在一支玉笛的笛孔之间,玉笛温润的笛身上隐隐能见一个篆体的“风”字,字边镂着几朵棠花。他一曲终了,万籁俱静,似有无限的悲凉之意,缓缓往夜色中弥漫去了。

  身侧有人道:“公子……西野似乎今日便要攻城了。”

  周兰木收了笛子,抬头往高高的舞韶关城墙之上看了一眼,不置可否地道:“那我今后便不再来了。”

  他身侧之人欲言又止:“公子想见他,是不是?他做了那么多对不起公子的事,就算把他抓来又能怎么样?”

  周兰木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生死有命,我能做的也不过是吹奏一曲,让他感怀罢了。西野人多势众,戚琅不肯把湛泸军精锐派到舞韶关,他只能硬撑,说不定今日便会战死,我何苦去和他牵扯?”

  两人沿着城门下的阴影缓缓前行,侍卫本低着头不再说什么,却眼尖地看见周兰木袖间落下了一枚闪光的金币。

  是大印的通行货币,最最常见的那一种,这一枚已经有些旧了,有许多划痕,刻字几乎都被磨平,他伸手捡起来,好奇地多看了两眼:“公子……”

  周兰木站定了,回头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眼神盯着那金币看了一会儿,半晌才道:“丢下罢,是还给他的。”

  侍卫不明所以,却还是听话地扔下了金币,两人渐行渐远,黑暗中只剩下一枚不再闪光的金币。

  周兰木裹紧了身上的白狐披风,思绪忽然扯得很远,他想起三年前,满天红和白沧浪把他送到中阳,来寻方和,某日却遭到不知是西野人还是大印士兵的伏击,三人走散了。

  他那时眼睛还没好,蒙着白纱,看不见东西,沧海月生正是蛊毒最深之时,几乎把人折磨得发疯。满天红尚未为他整完骨,他也不知道自己如今长什么样子,身在中阳,只害怕被士兵扭送到官府去坏了一切,他便往脸上涂了许多污泥,混迹在乞丐堆里。

  那大抵是最暗无天日的记忆,潮湿阴冷栖身的破庙,午夜会有寒风吹过,还能听见耗子吱吱声响。有老乞丐怜爱他瞎了眼睛,会留一块冰冷的干粮给他,为了护住这一块干粮,有时候还要挨打。

  他混迹了四五日之久,眼睛终于能看清一点点东西,便想往某些地方去走走,也好被寻他的人看见。

  正好是冬日里,那一天下了大雪,他身上破败棉絮脏污不堪,雪花融进泥土里,终究一起成为了腌臜之物。视野中只有模模糊糊的光晕,不过一个出神,他便感觉自己被人推了一把,重重地跌在了地上。

  似乎是在某座宅邸之前,又或者是在显明坊的坊门处,空气中竟能嗅到他从前很熟悉的熏香之气,略微用力呼气就结成了冰渣。有一个人在他面前蹲了下来,随后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周兰木做梦一般,听见对方的声音:“可怜。”

  竟然是他啊。

  对面不相识,果然残忍。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没说出话来。

  让他见到自己这个样子,才更叫残忍罢。

  楚韶见他深深垂着头不答话,便也没有多说,身侧一人抛了一枚钱币过来,周兰木感觉他把钱币塞到了自己的手里,声音依旧是清冷的,甚至带了些铁锈味道的生硬,跟从前听过的热切全然不同:“为自己买件棉衣罢。”

  ——在我躺在上品玉枕、拥着金阙黄粱做梦的日子里,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是你来施舍我。

  周兰木死死地攥紧了那枚金币,听见楚韶站起身来,又重新蹲下,多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见过你?”

  不曾。

  从不曾见过。

  十一年前倾城的大雪,七年前春深书院设计好的遇见,四年前抛满了花朵的极望江江面,一年前痛彻心扉的一剑,和日日夜夜辗转反侧的情思。

  本就是假的,更谈何见过啊。

  长发散乱地垂在脸颊之侧,他死命地摇头,不肯说话,爬起来飞快地想后跑去。楚韶无奈地叹了一声,倒也没有多管,周兰木能听见对方在空气中甩出脆响的高马尾,骑马扬鞭,抽出锋利的风声,再“哒哒”地远去。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周兰木拽着狐裘的系带,顺着城墙回头看了一眼,已经看不见那枚丢掉的金币了。

  “这就是你给我最多的善意,还给你……”侍卫听见他风声中的自言自语,远处传来集结的号角声,“下次见面,我可不会再回头了。”

  无论是后世的正史书册,还是民间的闲话评书,大印的更统三年都是不平静的一年。

  上将军楚韶打了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场胜仗。

  他曾经率领过横扫宗州大地、甚至威慑着宗州北方虎视眈眈众国的“不死之师”湛泸军,这支军队曾在他和承阳皇太子的带领下,抵挡了重黎族在宗州北部的入侵,击退过比魔鬼更加可怕的敌人。

  然而不过三年,皇太子死于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不死之师也在长久的磋磨之下丧失了当初的气焰,被人雪藏在角落中,似乎已经轻易地消失在了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里。

  舞韶关之战也成为了后世史书中大费笔墨赞扬的一战,守城军队仅仅三千,竟奇迹般地凭坚定的毅力、借地形之利重创人数多了两倍不止的西野军队,使得西野元气大伤,不得不后撤修养。

  战场上的尸体甚至使得舞韶关下水渠断流,据离舞韶关最近的制酒名都觞城百姓所言,直到一个月以后,水井中的水依旧能看到淡淡一层血色。

  至于为何没有派援军,便又是另外一个说法了。

  大印的王都中阳因占据宗州正中的位置,又被人称为“四方之心”,消息沿着流经舞韶关又流经中阳的极望江一路传回四方之心,举国哀悼。然而在这一片愁云惨淡当中,一个消息突兀地传了回来,让国人不禁为之一振。

  那便是,在这样一场可怕的战役当中,当年湛泸军的主帅、大印唯一的上将军楚韶,虽受了重伤,却奇迹般地生还了。

  听闻是他贴身护卫的两个小兵在他昏迷之后,以身为盾,死死地护在了他身边,在他醒来之后,只见到了两人被弓箭刺得宛如刺猬一般的尸体。

  战争和历史,永远是世间最残酷的东西。

  大印正史对这一场惨烈战役的描述,也不过只有寥寥几行——

  “更统篡政三年,二月初七,上将军楚韶与西野军决于舞韶关,是时急风冷月,以寡面众。将军承其父天鹰之勇,率军众奋勇拼杀,斩敌逾千,寡不敌多,然虽我军灭,西野却退,极望江水亦为之动,血飘千里未止。

  其时有歌曰:长笑湖海空,恸哭山河动。何人魂归故?天下俱缟素。以述其景。

  上将军蒙句芒上春天神庇佑,伤而未陨,实乃国之大幸。”

  作者有话要说: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秦观《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