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丐哥拒绝要饭(剑三)>第九十四章

大渊朝西北境一直未曾长时间平稳过, 那里疆域辽阔, 诸国林立。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物资和人们难以抑制的野心,时不时地就会有战事。

  西北军这种边关军队的守关将领三年一换岗, 到年限就要回京述职, 就是怕将领长时间带这一支军队,会将其收为己用,拥兵自重。

  入冬后,西北关外偶有小摩擦, 尚算太平,马上就到了换防的时节, 皇帝思虑良久, 终于是赶在惊蛰前决定了人选。

  接到圣旨后,段临一刻都没敢耽搁, 当日就出发北上进京。段泠悦没有被要求在多长时间内赶到, 可以有点时间处理邺城的产业,收拾完东西再走。

  皇帝并没有给两人定归期,段家不得已,只能举家迁移去帝京。家中产业能变卖的变卖,不能变卖的留下了一名管家和两个掌柜照看。

  听闻段家离开的那一天,邺城送行的百姓从段府挤到了北城门外, 当真是人山人海。

  尹宿和谢辰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 段家一行人已经快走到帝京了。

  “从邺城到帝都, 听说骑马都要跑七天, 皇帝老儿让段临三日内到, 这不是摆明了为难人嘛?”尹宿拿着锄头一边翻地,一边和谢辰吐槽。

  他们已经开垦了两块小菜地,地里种着一些时令蔬菜,还有这回在外国商人手里买到的一些种子。尹宿打算再开一块地,多种点豌豆,豌豆尖用来下面条和煮汤都很不错。

  谢辰在旁边的空地上摆弄一根碗口粗的竹子,院子里的篱笆有些地方的竹片折断了,需要修整一番。

  “西北军一直是谢家的心腹将领在率领,段临家中有几匹千里马,若日夜兼程片刻不停,是能在时限内赶到京城的,我更担心的是皇帝此举的用意。”他说话间,将已经锯了一半多的竹子踹了一脚,干脆利落地将长长的竹子分成了两节。

  尹宿停下手里的活儿,拄着锄头看他,说道:“你是觉得皇帝是想挑起谢家和段家的争端?”

  让段临去取代谢家手下将领的位置,还必须要人在三日内进京,不给任何缓冲安排的机会,皇帝不是想搞事就怪了。

  谢辰一边劈着竹子,一边和他说话:“段、谢两家的矛盾,在我们大婚时就埋下了,除了将这个矛盾激化以外,还可以达到其他的目的。”

  在外人看来,谢国公因世子执意外嫁一事迁怒段家,放着血缘关系最近的外甥不要,反而找来关系很远的分家子弟来继承国公府,两家的关系再难修复。

  皇帝本身就不放心段家,生怕这家人哪一天揭竿而起,那么与其把段家放在邺城任由它发展壮大,不如直接调来京城,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他将段临发放到西北守边关三年,又将段泠悦接到宫中,段家全家老小全部留在京城,就等于握住了段临的命门。他想要让段临与谢家分庭抗礼,又不能让其脱离自己的掌控,这样安排最是稳妥。

  朝堂之事,谢辰如今不能插手,他在太子的帮助下顺利嫁给尹宿,卸下官职,跟谢、段两家都断了往来。他越没有动作,段家的所有计划才能越稳妥。

  段家一旦离开邺城,与谢辰的联系就只能被迫中断,山高路远,信件消息的传递难保不出纰漏。

  临走前,段泠悦给他留了一封信,除了叮嘱他不用插手两家的事情之外,还有一封带给别人的密函。

  这封信在大车店掌柜段忠的手里,按照段泠悦的吩咐,等段家人出发半个月后再想办法秘密送到谢辰手中。

  她不想见到谢辰去送行,那样的场面会令她感到难过,一旦进京,生死难测,也不知道他们兄妹三人下一次见面会是何时。

  谢辰能理解段泠悦的想法,他将信收好,和尹宿开始为下一趟行商做准备。

  带回来的龙井茶早就被人收购,腾云茶楼的陈山长还介绍来两位顾主,请尹宿去带回一些笔墨纸砚。

  这些东西所需数量不是很大,但胜在价高,一趟下来利润十分可观。只是有名的笔墨纸砚产地不同,要跑的地方很多,耗时较长。

  顾主出的价钱不错,尹宿盘算着他们约定好的交货时间,赶得快一些的话,先走水路去一次江南,再走陆路去采购别的货物带回,路线规划得好,时间是足够的。

  第二次行商,时间刚好是在清明节前后,正是各大商家赶着收雨前龙井的时候。金陵城的码头比往日更显热闹,尹宿与谢辰并没有在此逗留,直奔渌安村。

  村民们按照约定,将新收制的茶贩卖于他们,欢欢喜喜地收好钱正要离去,里正忽然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尹公子想要买下村子里这片茶山,雇佣我们种茶采茶,每月按固定日子发工钱,大家意向如何?”

  茶山上种的茶树不多,每户就那么点茶树,之前也找不到好买家,背出山去都卖不上价钱,茶树种下后也没费什么心思打理。上次卖了钱之后,大家对茶树上心多了,现在来说买下茶山,村民们面面相觑,暗自盘算着是有利可图,还是会吃亏上当。

  尹宿看到村民们的迟疑,站出来详细跟他们分析了这其中的利弊。

  茶叶每采集一茬,平均每一户人家能赚到两三钱银子,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一两。这还是在龙井价格暴涨,尹宿肯收茶叶的情况下,如果他不收,那么村民们还得千辛万苦将茶叶运出去,再找买家,还不一定找得到。

  茶山买断后,每户人家都能分到二两银子,还有一个雇佣名额,可以去种茶或者采茶制茶,每月都有月钱可以领,一人一钱银子,若是做的好,还会涨月钱。

  做茶山的雇佣长工,不必担心茶叶的涨跌,也不用担心销路,只需要好好干活就能有银子赚,月钱还不少,这对村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很快就有明白人听懂这其中的好处,当场就答应了,一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人自然就跟着点头同意。

  字据立下之后,吴里正跟着尹宿二人去了一趟当地县衙,将地契等资料手续都一并办理完成,银货两讫。

  从县衙出来,送走吴里正之后,尹宿摸了摸瘪下去的钱袋,长叹一声:“唉,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就换来了一张纸!”

  “你不是说这茶山就是你今后的聚宝盆吗?怎么现在舍不得银子了?”谢辰看他一脸忧愁的样子,好笑道。

  尹宿晃了晃手里的茶山地契,换上一副得意的表情说道:“这茶山在他们手里就是一片野菜地,值不了价,配合上咱们的门路才能变成金山银山。走吧,辰儿,去找咱们的伯乐去!”

  搞定了茶山的归属问题,尹宿和谢辰马不停蹄地赶往余杭城,去见一位能把渌安白茶送进宫中的伯乐。

  这白茶在这个世界出自渌安村,所以尹宿就给它改了改名,符合当地实情嘛。能帮到他们的人,姓聂,字空明,乃是余杭城的知府,已经告老还乡的李太师的门生之一。

  聂空明头脑敏锐,为人圆滑,有自己的处事原则,算得上是一名好官,在余杭城风评不错。

  可就算他不是个鱼肉百姓的昏官,也不是平民百姓容易见到的,或者说比贪官还难见一面,贪官至少还能用银子敲开门。尹宿递了拜帖上去,等了两天都没能见到对方,原本还有些亢奋的精神开始显得萎靡起来。

  谢辰不想看着他遭受挫折,第三日尹宿再去拜见的时候,他跟着前往,在看门人手里塞了一钱银子,请他带句话给聂知府。

  “请转告你家知府老爷,有一位姓谢的故人想见见他,顺便问候一下知府老爷的后槽牙还疼不疼?”

  等看门人进去通报后,尹宿求知欲旺盛地看着他,追问道:“辰儿,你与这位知府是旧识?他的后槽牙是什么意思?”

  谢辰看着紧闭的府邸大门,笑着解释道:“之前不是和你说过,我年少的时候中了五皇子的计,武魂暴动,将太子和五皇子都打了一顿么。当时在场的还有其他几名伴读,其中就有兖州聂家的嫡长子聂空明。我当时还小,不会控制武魂,把他的后槽牙也一并打掉了。”

  兖州聂家是世家大族,几乎每一代都会有朝廷一二品大员,目前这一辈人中最有前途的就是聂空明。早在谢辰离开京城前,就听闻皇帝很满意他在余杭城的政绩,有意要将其调回帝京。

  身为余杭城知府,每日想来拜访聂空明的人不少,他不耐烦应酬,许多人都被门房打发了,不是公事很难见得到他。

  看门人以为今日老爷还是一样会打发了来人,不过出于收钱办事的道义,他还是老老实实把谢辰说的话转达了一下。

  待他一口气说完,本来漫不经心看公务的聂空明眉头一皱,迟疑道:“你说来人姓谢,提到了我的后槽牙?他长什么模样?”

  “比小的高出一个头,十分俊美……”看门人话还没说完,就看到他家知府老爷健步如飞地往门外走去,那背影都透着欢喜和雀跃。

  ※※※※※※※※※※※※※※※※※※※※

  丐丐要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