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公子有疾>第34章 三十四、来人

  其实这世上的念珠大多相似。

  连孟之所以会觉得世心手上的珠串看起来一模一样,是因为它们不仅颜色、样式一致,而且每条念珠中,那颗最为突出的红色珠子上,都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缺口。

  而那口子破开的大小、所在的位置,竟然也是完全一样的。

  他突然想到了之前找到的那两枚白玉牡丹花配,不禁浑身一震,然后不自觉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世心边说边慢慢掩上了袖子,“那些人好像都不认识我了,他们说着笑着,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怎么会这样?”

  “我也不清楚。”那人摇了摇头,“我只记得当时震惊无比,于是便去城中逛了一遭,没什么异常,除了这些珠子。”

  “它们……?”

  “它们就落在我师父离开时经过的那条小道上。那时情况危急,他为了救人,无意间掉下了那串珠子。我原本就想过去找,但没想到真的找到之时,竟是如此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

  “我起先也想不明白,但前几日我见到与你同行那人的时候,却突然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什么念头?”连孟顺势问道。

  “我之前见过那人。那时他心如死木,仿若垂死之身,如今却又倏然出现,连样貌都不曾更改几分……”

  “……”连孟听他说着,却突然想起了他同祈年初次见面时,那人告诉他的话。

  “所以,我开始思考,这一切是不是之前就已经发生过。在我跟我师父来到这里之前,还有另一个‘我们’也曾经来过,我所经历的这些,不过是一种重演,就像是……”

  “时光逆转,一切……重来……?”连孟突然说道。

  世心心中一震,他猛地抬起头看着眼前的人:“你是不是……”

  那人话还未说完,连孟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响,他回过头去,竟看到了先前遇到的那个苗家姑娘。

  她身上的银饰闪烁着点点亮光,半身却隐匿在了夜色里,只见得那双杏眼在看着他们。

  感觉到来者不善,连孟不觉做出了防备。

  “你是什么人?”他警惕地问道。

  那苗女没有说话,她只是莞尔一笑,还不及有何动作,世心却突然捂住心口,痛苦地□□了起来。

  连孟一惊,他赶忙俯下身,查看那人状况,却听得身后的动静愈多了起来。

  世心挣扎了片刻,就变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捂着胸口,倏地吐了一地黑血,然后就彻底倒了下去。

  这时,一只手掌大小的黑蝎从他衣襟中突然蹿了出来,连孟看着它,终于明白了此刻自己所处的境地。

  “他早就该死了。”那苗女突然说道。

  她说话时,语气轻快极了,仿佛自己所做之事是桩善行一般。

  连孟没有说话,他轻舒了口气,然后站起了身来。他回过身,抬眼便看到了她和她身边多出的三个男人。

  他们一行四人皆是苗家打扮,身上带着些泛着银光的首饰,肩上手上则缠着些骇人的细蛇和青蛛。

  “天蚕教?”连孟扬眉问道。

  “正是。”一个男子应了声。

  其实所到之人倒是不多,连孟觉得自己或可一战。

  只是他的身边总是传来一些诡异的窸窣声响,他担心在暗处还藏有其他“祸患”。

  于是,他等了片刻,才又开了口:“不知各位究竟有何指教。这一路跟着,怕是也有好些时日了。”

  “你知道我们想要什么。”那苗女抱起了双臂,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噢?”连孟佯装诧异地应了声。

  “事到如今,连少侠你又何必装傻。难道这一路走到现在,你当真没发现什么蹊跷之处?”

  连孟没有说话,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段时日所见之事,只是他心中虽有疑惑,脸上却仍是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那你不妨提醒我一下,我该发现什么蹊跷之处呢?”

  见连孟有意躲避,几人便意味深长地相互看了一眼。

  然后,那苗女身后站着的一个紫衣男人开了口:“既然并无不妥,你为何迟迟不完成任务,尽快回连尹门交差?”

  “因为我还没有拿到那枚白玉牡丹花佩。”连孟敛容正色道。

  “是吗?那你怀里揣的那两个,又是什么?”

  “……”

  连孟没想到他们竟会知晓他得了两枚花佩的事情,不觉有些吃惊。

  但他现下并没有向其追问,只轻轻应了句:“那两枚,不过是赝品而已。”

  “赝品?”苗女一下笑出了声,“你真的以为它们只是赝品?”

  “……”连孟心中一怔,却佯装惊讶地抬头看着她,疑惑地问道,“难道不是?”

  “呵。”

  见那几人冷笑着没应声,连孟也笑了起来,他点了点头,然后顺势说了下去:“原来那不是赝品。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就把那东西交给你们,我们也算两清了,你看怎么样?”

  说着,他就作势将手伸进了怀中。

  只是他拿起的并非那两枚花佩,而是四枚银针。

  “那花佩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是吗?但这我可管不着了。”连孟耸了耸肩,颇有些无奈地说道,“毕竟你们委托给连尹门的任务,只是拿到祈年随身带着的玉佩而已。”

  说完,他沉下眼,正欲掷出手中的银针,这时却见那苗女突然笑了起来。

  “怎么?”连孟停下手里的动作,抬眼问道。

  那苗女没有说话,她捂着肚子,笑得弯下了腰。

  等过了一小会儿,她才勉强开了口:“我在笑,怎么会有你这般痴傻愚钝的人?”

  “你到底想说什么?”连孟面无表情地问道。

  “不过,也难怪你想不明白,”她收敛起一脸的笑意,重新站了起来,“就连那杏木林中的古怪,我也是找到那枚发簪时,才碰巧发现的。”

  “发簪?”

  “嗯。”

  看来,那时偷走方中守亡妻发簪的,果真就是他们。只是连孟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要设法拿走那个东西。

  “倒也不是因为它有多稀罕……不过,故人留下的簪子、和尚落下的念珠、甚至是那枚价值连城的白玉牡丹花佩,都是验证身份的一种信物。”

  “信物?”连孟觉得听得似懂非懂,“那你们偷那簪子,是想验证谁的身份?”

  “自然是那方姓村长的。你想必已经听人说过,我曾救下那人,并拿走他‘珍贵之物’的故事了?”

  连孟回忆起在药堂时听那说书人说起的事情,慢慢点了点头:“所以你是奇怪,你救人之时,明明拿走了他的簪子,为什么房中还会有另外一枚?”

  “这,你倒是说反了。”

  “怎么说?”

  “我之所以会去拿那簪子,恰恰是因为世上不该再有那种东西了。”

  “什么意思?”连孟觉得自己没有听懂。

  “我之前救过那人几次……”

  “几次?”

  那苗女轻轻一笑,但她并未解释,就兀自说了下去:“有些日子,我总是会在雨后的河边,遇上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我总会救下他,然后拿走了他亡妻留下的发簪,作为报酬。”

  连孟觉得她的措辞实在有些奇怪。

  但他还来不及开口询问,就见她从腰带间掏出了一个粉紫色的锦囊来。

  那锦囊做得精致玲珑,手掌大小,装得满满当当的,像是放了好些东西。

  苗女停顿了一下,她朝连孟看了一眼,然后才伸手解开了上面的系带。

  连孟皱着眉头,定睛看去,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看到她从那袋子里拿出了好些银色的簪子来。

  银饰雕刻的地方已经被磨损掉了许多,但同他先前看到的那些念珠一样,它们磨损、陈旧的程度竟然也都相似得近乎诡异。

  连孟沉下眼来,没有说话。

  “不过我也只有这些而已了。几次之后,我就再也没见着那人了。起先,我还没觉着有什么不对,想着,或许他只是‘解脱’了而已。谁知,却在跟着你们的时候,又看到了他。”

  “你不该看到他?”连孟有些不解。

  “那是当然。你没发现,那杏木林中的老大夫,活得有些太久了吗?”

  “……”

  连孟想起,陵引之前提到的,杏木林中的那些“活人”皆已死去之事。

  他们都被莫何做成了可行可动的“尸人”。

  “那时,我便知事情有变。于是趁着夜色,去他房间看了一遭。我果然没看到那只发簪,却找到了这个。”

  说完,她就从那布囊里拿出了一节擦拭干净的树枝来。

  “这是……”

  “这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方村长’所说的亡妻发簪。它被妥善放置在一个精致的木盒里,当做宝贝似地藏了起来。”

  “……”

  “银簪不存,那方中守自然也就不在了。我发现了杏木林中的秘密,于是便假意留下消息,告诉了你那师弟。”

  “连清仁?!你跟他有过交谈?”

  “对,不过那并不是眼下的重点。”

  那苗女似乎言尽于此。

  连孟虽有疑惑,但也多少厘清了杏木林中发生的事情。

  只是,这里面仍旧疑点重重。他反复思量,觉得那人先前说的每句话里,似乎还藏着什么别的故事。

  “看样子,你确实知道得不多。”苗女又笑了笑,“ 既然如此,现下‘两清’倒是还来得及。你现在离去,回去连尹门复命就好,天蚕教的人绝不会再为难你。”

  “为难我?”连孟突然声音一冷,“原来你一直以为,方才那些都是在为难我?”

  “……”察觉到周遭气氛突变,那四人脸上不觉警惕了起来。

  “我是答应过门主,务必完成任务,取回祈年随身所带的玉佩。但是谁又说过,连尹门的刺客,只能做一桩买卖?”

  连孟话音刚落,便将手里的银针一并掷了出去。

  那四人躲闪不及,身上分别挨了一针。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嘶嘶声响,他眼疾手快,迅速跳到了一旁的石阶上面,然后果断掷出飞刀,将那蛇的身体一下斩作了两截。

  “其实你们想动祈年,也不是不行,”连孟边说边回过了头来,他看着那一行人,突然嘴角一扬,轻声笑道,“只要,等到我死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