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乱世生存攻略>第20章 第 20 章

  “铭彦啊,”背靠椅子,闭目养神的贾盛德轻声细语地问,“你入老夫门下,娶霞娘,有多久了?”

 

  给他捏肩的男子神情微微一滞,确定他没有睁眼后才回答:“回父亲,会试那年是宣庆十一年,距今有四,不,五年了。”

 

  “五年了啊,可真快。”贾盛德终于慢悠悠睁开眼,看似浑浊的眼珠迸发出精明的神采,“可这快,又有什么用呢,一年一年过去,还不是一个样子。”

 

  男子终于绕到他正面,听到这番似乎意味深长的言论,不敢轻易开口,只能埋身给他捶腿。

 

  贾盛德却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依旧用不紧不慢的语速问:“太学的言论,是你放的?”

 

  男子下意识地仰起头,懵住了。

 

  “你以为是在帮楚王?”贾盛德轻声细语地问。

 

  “孩儿……下官知错了!”男子紧咬牙关,就势跪倒在贾盛德身边,狠下心用力磕头,“那些人,那些人花言巧语,下官一时猪油蒙了心!”

 

  事实也证明,这些人的主动害了楚王,至少,从他们的角度看来。

 

  贾盛德却全无动怒的样子,依旧心平气和,恍若谈心,“铭彦啊,你跟了我五年,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是什么脾气么?”

 

  铭彦绝望地闭上眼,磕头如捣蒜,嘴里只喃喃着:“下官求大人再给一次机会!”

 

  “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自作聪明的蠢人。”贾盛德仿佛不忍,不再看他,声音中含着悲悯。

 

  铭彦已经在地上瘫成一团软泥。贾盛德轻轻拍拍手,便有护卫无声无息地进门。

 

  “大爷重病,下不了地,扶去后院歇着,请个郎中来吧。”他慢条斯理地吩咐。铭彦绝望地瞪大了眼睛,贾盛德缓缓站起,走到他身边,合上那双眼。“看在你替我办了件好事的份上,不会太难受的。”

 

  “霞娘在做什么呢?”他踱到门口,似乎随口问道。

 

  丫鬟回答:“小姐在给小郎君裁衣裳呢。”

 

  贾盛德缓缓一笑,负手而去。

 

  朝廷中人员变动,实属正常,每三年有进士涌入,有老臣乞骸骨,也有礼部铨选完毕的新员进入六部。只不过这些大抵是有规律的,突然上本重症不起,祈求出仕,倒是很少见。

 

  只不过这一次吏部收到兵部侍郎周汝彬乞病的折子,还是有些吃惊。且不说这位大人正值壮年,没有无声无息重兵的道理。他的另一重身份就令人在意——他是贾盛德贾丞相的门生兼女婿。

 

  贾丞相一脸悲恸地批了折子,又替他上书辩驳,吏部的官员见他果然苍老许多,便不再过问,按例将折子递给陛下。

 

  建宁帝忙着吟诗作画,也没有心思多管,看了看贾丞相批的折子,便命人送上药材,按例办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绝大部分官员很快就忘记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的男人,只有曾与他私下串通,力保楚王的同僚战战兢兢看着贾盛德笑容自若,而当时经手传话的同僚一个个消失。

 

  这天正是慈善堂一旬一度的休沐。吴慕皓向母亲问安,又看过妹妹,就叫人备好自己的马,“本王去城郊透透气!”

 

  他在宫中呆了十天,只觉得比出生下来的十年还难受。总得出去转转,放松一下心情。

 

  吴慕皓轻车简从,直奔自己在郊外的庄子。

 

  正值春社,踏春的游人如织。吴慕皓无意与他们争抢春景,便远远冲着田地那边去。吴慕皓十岁就藩,五年来亲力亲为管理封地,不时会视察农庄,不少庄户都认得他。

 

  看着看着,他突然注意到一个人。

 

  那人身着半新不旧的长衫,束发,看着竟是个书生模样,却正与身着短衣的农人交谈。那农人侃侃而谈,学生时而点头,听得身份专注。

 

  “这倒有趣。”吴慕皓嘀咕,“我们上前听听。”

 

  这个人,自然就是沈瑜了。

 

  沈瑜得到父亲的首肯后,便打定主意,一面照顾祖父、勤学上进,一面,接着雨农人交谈,考虑如何改进农具。

 

  交谈之余他也发现了一些事,是农人告诉他的。官府借贷给农人的种子,都是陈粮作种,即使是在达官贵人的良田中,收成也有限。但他曾听闻

 

  如果……如果良种是可以人为制造的呢?比方说,豆耐旱,麦耐寒,若是将移花栽果的技术用在这些上……不,不用这些,只要能改善种子收成,就很不错了。当然,这些只是个想法,当务之急,还是制造一种有助插秧的农具。

 

  “好有意思的书生。”吴慕皓听他们谈话告一段落,才轻笑出声。

 

  农人见他,立刻低头叩拜,“拜见楚王殿下!”

 

  吴慕皓摆摆手,“本王不想惊动别人,不必多礼了。”

 

  沈瑜早就听说这名号,乍一见却有些不可思议。这位有诸多传言的王爷如此之年轻,穿骑装、牵马,笑起来一副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沈瑜愣了一愣,终于想起来俯身行礼。“太学生沈瑜见过楚王殿下,方才失礼,还请殿下恕罪。”

 

  “你是太学生,怎么跑到这里来。”吴慕皓一听,就更添了几分兴趣。他一直以为太学都是一帮古板规矩的老学究,没想到还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少年人。

 

  “今日休沐。”沈瑜回答。

 

  吴慕皓还在等他解释,没想到他已经回答完了。休沐么,自然是一切随心,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吴慕皓险些笑出来。

 

  沈瑜不知道这位王爷听到了几分,也不明白他对自己是善意还是恶意,那双眼里闪烁的兴趣盎然究竟来自何处,他也不想知道。

 

  旁边的农人似乎看不下去了,犹豫又犹豫,还是咬牙说:“请王爷不要难为沈郎君,郎君是为了……帮我们改造农具的。”

 

  “改造农具?”吴慕皓快速眨了几下眼睛,抛开玩闹的心思,“当真,你有什么想法么?”

 

  沈瑜见他认真,便如实答道:“譬如做一叶小舟,农人插秧时可坐于其上……现在只是一个设想罢了。”

 

  吴慕皓正色向他拱手。“是我方才失礼,你这般年纪,又是太学生,却能如此看重农业,倒是我该敬佩你。”

 

  “不敢当王爷一句敬佩,”沈瑜摇摇头,“学生不能保证什么,毕竟是以学业为重,不知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不过,就算时日长些,总归会尽力的。”

 

  沈瑜对这位引起家中数次争端的楚王殿下很难说有多少好感,但见对方彬彬有礼,对农人态度也十分尊重,便觉得,自己那点偏见有些

 

  到最后,吴慕皓问明他的出身姓名,又留给他一块木牌,说明“有事可去我府上传话。”时,沈瑜甚至有几分喜欢他了。

 

  这样的王爷……也不怪父亲为他说出那番大逆不道之话吧?

 

  吴慕皓遇到一个说得上话的小友,心情大好,连带第二日回宫看太子殿下也顺眼了许多。

 

  “孤想学习骑射。”吴君翊说。他刚刚誊写一篇奏表,正是烦躁不安的时候。“鲜卑奴随时可能打过来,叛军还未平息,孤这般手无缚鸡之力,若是卷入战事,如何自保?”

 

  在民间被沈瑜照顾时,吴君翊还没觉得什么,而当他亲自翻史书、奏折,看到那些小儿的惨状,又对比一路所见,才悚然一惊——若是没有沈瑜照拂,毫无求生能力的他会遭遇什么?

 

  “您这番话,可不能让朝臣听去。”吴慕皓仍在细细临摹字帖,嘴里应和几句。

 

  吴君翊早喝退了殿内侍候的太监宫女,只余他们两人。“孤当然知道,所以才只与你说!”

 

  楚王悠然完成自己的课业,才回答:“眼下到有个好机会。”

 

  “什么?”吴君翊想了半天,“你是说,选秀,还是……贾丞相的女婿乞病一事?”

 

  也亏最近朝堂没什么大事,他才能想起后一桩事。

 

  “不是周汝彬乞病,而是兵部侍郎空缺。”楚王用手指尖点点他方才临摹的字。恰好是一个先字。

 

  吴君翊似乎明白几分,拧着眉头问道:“你要我举荐邓先?”

 

  邓先原先是抗击鲜卑的主将,英勇善战,功劳无数,被鲜卑人尊称为“邓爷爷”。然而立下功劳便有功高盖主的威胁,建宁帝与邓先几次冲突,皆不欢而散。尤其是当建宁帝要与鲜卑建立的南凉、代国称臣,邓先奋力阻抗,终被免职。

 

  “您想学骑射,不太现实,学兵法倒是有机会。为着北方布防,朝臣正要上书请求起复邓先。陛下拉不下这个脸。可若是换做您,想必就无碍了。”吴慕皓缓缓道来。

 

  楚王是十五岁的亲王,已经有了临朝听政的权利,比起太子,朝堂的信息自然更灵通。

 

  “父皇不会生我气?”吴君翊反问。

 

  “他只会觉得,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吴君翊沉默了一会。“那周汝彬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清楚吗?”

 

  楚王耸耸肩。“怎么病的不知,不过的确是昏睡在床,人事不知了。”

 

  这人事不知四字,可以概括很多事,也可以掩盖很多事。吴君翊揉了揉眉毛,放弃去思考这个了。他突然发现他们忽略了关键的一点。

 

  “若是……邓先,不愿回朝呢?”

 

  楚王沉默了一会,眯起眼睛。“那就得看,他对大齐的忠心,到底有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