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春未央>第6章

  贺清道:“今日方知。”

  宋瑜挑眉,见眼前之人不卑不亢、滴水不漏,继续道:“如何得知?”

  贺清顿了一顿,抬眸看着宋瑜:“一般的太湖珠没有梨花香。今日进殿闻到世子身上有梨花清香……”

  四目对视,宋瑜定定看着他深不见底的双眸,好似华夏百川、宇宙星河尽皆纳入其中。宋瑜看见自己的倒影,语气轻佻道:“你的鼻子倒是很灵……”

  贺清:“比不上世子慧眼如炬,昨夜之事若非世子……”

  言语停留在舌尖。宋瑜突然向前一步,贺清眼前只剩柳眉凤目。呼吸相闻间,淡淡梨花清香无声侵占了贺清的五官六识。贺清下意识垂下眼眸,耳畔传来清冷低沉却又带着笑意的声音:“若我目力不佳,怎会知晓子梧兄色若春花,面如秋月……”

  带着梨花清香的温热气息拂过贺清的耳垂,贺清下意识后退,后腰触碰到了那只修长有力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衫丝丝缕缕传了过来。“……腰若扶柳呢。”宋瑜盯着贺清颈边的小痣,无声勾了勾唇角,复又收回手站直了身体。

  贺清定了定神,继续垂着眸作揖:“世子见笑了,子梧……”贺清正欲措辞告退,一个身着青色云锦竹纹袍、年约十之二三的少年突然冲进了殿内,略过贺清冲到宋瑜跟前,拽起他的袖子就往外走。

  “哎呀世子,你怎么还在磨蹭呀,你忘记让我知会了梨花姑娘,说好要去听曲的嘛!”那少年一边抱怨一边瞪着宋瑜。

  宋瑜不为所动,带着宠溺的表情拍了拍少年的脑袋,边跟着往外走边道:“小春子不要着急嘛,梨花姑娘可以等,贺清公子可等不得。”说着回过头,冲着贺清眨了眨眼。

  那少年人毫不领情,甩开他的袖子道:“不要叫我小春子,春竹,我叫春竹—”

  “是是是,春竹,小春竹——”宋瑜跟上少年的步伐,眼看就要踏出华盖殿。

  “瑜—世子——”听到春竹二字,贺清微怔、情不自禁开口。

  宋瑜收回踏出殿门的脚,转身看着贺清。贺清顿了顿,想了下道:“雪花膏虽能让肌肤一夜如雪,长久使用亦会伤及肌理,于习武之人无益。若无必要……”

  诧异只是一瞬,宋瑜的脸上浅笑一如既往:“劳子梧兄挂怀。”

  贺清抬起头,逆光下的剪影坚毅挺拔,并无半分妩媚阴柔之气。春日和暖的阳光悄悄爬过城墙,笼罩了整个金陵城。

  紧闭的宫门外,柳絮不知红尘事,依旧随风纷飞不止。

  顾羽仍旧穿着为春社祭祀准备的锦缎华服,站在柳树下来回踱着步,不时看向宫门口。

  “公子公子,有人出来了——”贴身小厮顾云小心提醒他。顾羽向前两步望向宫门口,却见来人不是贺清,而是安南王世子宋瑜和一个未曾见过的少年。

  “小春子可有看上哪家姑娘,我让你梨花姐姐给你牵线搭桥啊?”宋瑜笑意温和,伸手拍了拍走在前头的春竹,故意弄乱他的头发。

  顾羽微愣。虽然自己与安南王世子并不熟识,但宋敛光花名在外,平时对人或冷淡、或调笑,如此满脸春风和煦的亲切模样,实在不容多见。

  “顾公子——”瞧见远处的顾羽,宋瑜远远行了一礼。却见那小少年继续喋喋不休道:“顾好你自己吧,天天只知寻欢作乐,昨儿个梨花姐姐可是忙到了半夜……”

  顾羽远远回礼,听到那名叫春竹的少年如是说,眉头微挑,心道安南王世子果然不负盛名。

  “那就得我们小春子出马啦,多给梨花姐姐补身子……”宋瑜颔首致意,继续朝前走去。

  顾羽还在看着远去的两人发呆,身后的顾云拉了拉他的袖子道:“公子,子梧公子出来了——”

  顾羽转过头,见一席素袍的贺清眉头微蹙、似乎心事重重。

  “子梧,你没事吧?”顾羽疾步迎了上去,“父亲不放心你,让我在这候着。怎么这么久?”

  贺清抬头,见顾羽一脸关切,似是等了太久,头上沾了柳絮都不曾发觉。他伸手取下顾羽发间的柳絮道:“无事,你先回去吧。帮我转告少师大人,近几日不能进文华殿,恐怕不能聆听他的教诲。”

  顾羽连连摆手:“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着听学的事!今日思南也未入宫,贺府也没有人来,我陪你回府!顾云,你不必跟着我,回府告知父亲一声。”

  “是——”顾云闻声朝两位公子致意,转身朝东南角的少师府而去。

  两人一同坐上少师府的马车,吩咐车夫到将军府去。两人在车内坐定,顾羽继续道:“对了,刚刚宋敛光跟你说了什么?我看他出宫时眉目含笑,眼波流转的。他最是爱好风月,昨晚梨花姑娘的入幕之宾就是他,你可要跟他保持距离。还有,昨日你去秦淮怎么没告诉我?若我一起,谅他韩维也不敢如此放肆,也不会有今日之事……”

  顾羽还在滔滔不绝,路边的梧桐沙沙作响,贺清掀起车帘静静看着窗外,低声喃喃:“若他不喜风月,帝心何安……”

  十里秦淮金粉地(4)

  

  城西秦淮,梨香阁楼,宋瑜站在窗边,静静看着楼下十里秦淮如练。辰时的秦淮两岸安然平和,全不见夜晚的红尘万丈粉影婵娟,只偶尔有货船客船往来穿梭。

  河堤口,有两艘沉香阁的货船正泊在岸边。沉香姑娘正站在岸边,和运货的船夫说着什么。宋瑜收回目光,转身看向身后之人道:“贺清和韩维有何过节?”

  沐梨回禀道:“贺二公子才学人品皆为上等,在金陵文人之中风评极佳……至于韩公子和李公子……世子是知道的,日夜流连在秦淮河畔,若非父辈功业,怕是朝堂之上,不会有这二位公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