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辗转思>第157章 .二更君向日金鳞开

  如果这车驾里的是李绝,庾约也不会如此惊愕。

  此刻他看着眼前的人,有点意外,也有点不太意外。

  暗沉的眸色几度变化:“怎么是你。”

  在庾凤臣面前的,是一张清秀斯文的脸,神情里透出几分隐隐地愧然,赫然正是戚紫石,

  戚紫石有些赧颜地,垂了眼皮:“二爷,回头,再跟二爷详细告知吧?”

  庾约的神情高深莫测地,他微微抬起下颌,睥睨的神气看着戚紫石:“我看,还是不用了。”

  戚紫石一怔。

  庾约呵地一笑,抬手拂了拂衣袖:“你现在应该是改投明主了吧。”

  他的语气云淡风轻的。

  从方才在车驾外听到那一声含糊的应答,庾凤臣就已经心生怀疑了。如今照了面,心里已经洞若观火。

  戚紫石双膝跪倒:“二爷……”

  “不必再如此,”庾凤臣一抬手,唇动了动,他其实是想问李绝在何处,而燕王……但他是何等聪慧之人,看到这幅情态,早预料到事态之变化:“就先回京吧。”

  不等戚紫石回答,庾约转身出了车驾,红衣影动,他已经跃了下地。

  冬日的风甚是冷硬,拍在他的脸上跟身上。

  就在双足落地之时,不知为何,庾约竟然晃了晃,站不住脚要跌倒似的。

  许是风太大的缘故。

  前方几位朝臣见他现身,有向他靠拢的势头,都是想问他见了燕王,到底如何。

  庾约不等他们开口,便冷冰冰地说道:“各位不必多言,即刻启程进城。”

  朝臣们摸不着头脑,但看着庾约脸色如此之差,连兵部王尚书也不敢再多言,只急忙各自退下,一同回京。

  就在庾约同众朝臣迎接着“燕王车驾”回城的时候,另有一辆不起眼的小车,悄悄地进了西城门,往皇宫而去。

  马车并没有在午门口停下,守门的侍卫齐齐让开。

  那辆看似平平无奇的马车,竟直入宫廷!

  这可是从没有过的,有路过的宫女太监忍不住都转过头来打量,不知是什么了不得的要人,竟能在皇宫之中跑马。

  马车一直过了金水桥才停下,车上下来一个人。

  两侧侍卫扶着,往前方的皇帝寝宫而去。

  接连数日,皇帝都没有睡好,心力交瘁。

  他并不是操心盛州的情形,也没有很担心燕王如何。

  心里记挂着的,却只是那一个人。

  内侍来报:“启禀皇上,信王府的铁卫,送了人进宫了。”

  皇帝抬了抬眼皮,有些懒懒地:“带进来吧。”

  不多时,两名内侍扶着一人进内,那人身形高大,原本威风凛凛的一张脸此刻有些憔悴,竟正是燕王李振。

  李振本是个孔武有力之人,此刻却仿佛软了手脚,被内侍搀扶才能上前。

  远远地看着龙椅上坐着的皇帝,一股寒气自燕王的心底升了出来。

  打小,燕王就很惧怕皇帝,当然不仅仅是他,李坚也是同样。

  皇帝对他们的亲情简直少的可怜,仿佛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自己的父亲,而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彼此是君臣的关系,而父子的牵绊,却反而很淡泊。他们若惹皇上不快,便会翻脸无情生死立见的。

  所以在看到李绝的那张脸的时候,燕王打心里想要取他的性命,就算杀不了皇帝,杀了李绝,也是好的。

  但就在看到皇帝那仿佛睥睨般的凤眼的时候,燕王那狂猛之气突然消遁无踪了,他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无能为力的孩童。

  几乎没怎样,就在内侍松开他的瞬间,燕王便跪在了地上。

  许是心里的恐惧,又或者是因为身上并没有任何力气的缘故。

  皇帝并没有立刻出声,过了半晌才道:“燕王,终于……肯回来了?”

  燕王惨惨地一笑:“是,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并没有坐的很端正,而是略略侧着身子,透着些许不羁:“看你的样子,确实是病的不轻啊。”

  燕王低着头,无言可说。

  皇帝抬眸想了会儿,喃喃道:“别的病都还好说,心若是坏了,那就没法儿办了。”

  燕王的唇动了动:“多谢父皇体恤。”

  皇帝换了个姿势,略略垂首看向燕王:“体恤什么?朕都不知你是怎么病了的。说起来,你这病,到底是怎么害的?”

  燕王明白,皇帝嘴上说病,其实指的是他的“心病”而已。

  事到如今,还说什么呢。燕王吁了口气:“儿臣有一件事情不解。”

  “何事。”

  燕王缓缓抬头看向皇帝:“倘若儿臣按照父皇所说,即刻回京,不在中途耽搁,父皇会如何处置儿臣?”

  皇帝淡然:“你又无罪,谈何处置?”

  “是儿臣失言,儿臣的意思是,父皇……会如何安排储君之选。那个位子,真的会落在儿臣的头上吗?”李振已经没什么可失败的了。索性求个明明白白也好。

  皇帝有点意外,大概是没想到他会有这种胆子,皇帝微微一笑:“你觉着呢?”

  燕王神情惨然:“儿臣……不敢妄自揣测。”

  皇帝却淡淡地:“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

  燕王很惊诧:“父皇……”

  皇帝垂眸淡看着他:“因为已经知道了,所以才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燕王的眼睛逐渐地睁大,是不信,也有一点绝望。

  他知道皇帝这是回答了他,而这个答案如此残忍。

  “为什么……”李振忍不住,眼睛盯着皇帝:“这是为什么,父皇?难道我一点机会都没有?”

  皇帝冷道:“不是朕放弃了你,路是你自己选的,你执意耽搁在半路,就证明你心里没底,同样也没数!你不肯相信朕会传位给你,所以你宁愿选你自己的路,不是吗?只看这一点,你就已经没资格了!”

  李振的嘴张开,好像有话从空洞洞的口里飞出来,但他竟发不出任何声音,只又呆呆地闭了嘴。

  “他……”他的脸色灰败地:“父皇,真正喜欢的是……铖御?”

  “偏心嘛,总是有些,”皇帝并不讳言:“你不是也看出来了么,他跟朕最像。”

  “但他不是正统!”李振几乎吼出来。

  “什么是正统?”皇帝丝毫也不恼,像是看一个狂怒的孩童一样的眼神,他只很轻地说:“铖御,是朕的骨血。”

  李振胸口起伏。

  那天在峘州,所谓的刺客袭扰,其实却是燕王的人发难,已经将三位辅臣控制住。

  而燕王自己却去跟李绝挑明了他的身世之谜。

  李绝起初不信,但是仔细想想,皇帝对他的那种格外的疼爱,确实曾经叫他心里疑惑过,那时候他还以为皇帝是想利用自己做点什么。

  可是从皇帝的只言片语里,却时而透出别样的意味。

  比如他开玩笑说星河不会跟自己要皇后位、而他也没资格给,皇帝的回答。

  还有之前的一次……

  至于他自己,从小离开信王府,以及那极其古怪的、不许进京的禁忌。

  也许……是怕他进京之后,给皇帝认出来?

  脑中跟耳畔都隆隆作响,在那瞬间,对于李绝来说,仿佛天塌了一般。

  燕王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他制住。

  当时,兵部卢侍郎已然受伤,其他两位因是文官,并未反抗,只给囚禁于房中。

  李振先礼后兵,冠冕堂皇地对三位说道:“本王得到消息,说是孝安太子之死另有隐情,而别有用心之人也意欲谋害本王……所以才止步不前。”

  三位大臣瞠目结舌,礼部袁侍郎试着问:“王爷指的别有用心的人是?”

  李振道:“自然就是信王府的人,哼,皇上被蒙蔽,非但重用,甚至放任李铖御,他跟小信王勾结,意图对本王不利,本王岂能坐以待毙?”

  三人心惊,虽不能信,但如今燕王一手遮天,指鹿为马,又如何。

  李振见他们并未反驳,略觉满意,便道:“本王才是跟太子手足情深之人,自然要为太子殿下之死追查到底,主持公道。也不会让皇室血脉,被他人混淆。”

  终于,兵部卢侍郎忍无可忍:“王爷在说什么?孝安太子之死已经尘埃落定,跟三殿下有何关系?三殿下如今又何在?”

  李振淡淡道:“他已经被本王关押。”

  卢侍郎稍微松了口气,又义正词严地说道:“我们是奉皇命而来,王爷羁押钦差,可知是什么罪名?”

  “住口,”李振怒道:“等本王回京,自然会跟父皇面禀,父皇自然会明白本王的一片苦心。”

  卢侍郎揶揄:“原来王爷是想清君侧啊,真是个好借口,哦不对……是一片苦心。”

  燕王动怒,几乎即刻将卢侍郎斩杀,还是心腹人劝说,这才暂时将他关押。

  礼部的袁侍郎见势不妙,自然不会吃亏,吏部张大人也只能从中附和。

  唯有一点可惜,之前趁乱时候,跟随李绝的那二十三铁卫,竟然逃之夭夭下落不明了。

  只是燕王自诩胜券在握,毕竟李绝已经在他手中,还怕那些有勇无谋的士兵吗?

  料想翻不起波澜,倘若那些人想作乱,正好一网打尽。

  谁知那些铁卫竟好似泥牛入海了般,一连数日,毫无声息。

  燕王觉着他们可能已经见势不妙,远远逃走了,便不以为意。

  更加不再掩饰,大张旗鼓地调兵往京师而行。

  他只是没想到,本来已经是待宰羔羊的李绝,竟然能够在垂死之际,绝地翻身。

  按照燕王的想法,他本来要立即杀了李绝的。

  但李绝在得知身世之后,俨然地万念俱灰,燕王又觉着一切尽在掌握,所以竟不着急要杀他了。

  直到那天,燕王在见过了京城内的来人后,心血来潮,问起李绝。

  负责看押的侍卫说,李绝已经几天水米不进,这样下去,就算不去杀他,他自个儿也把自个儿活活饿死了。

  李振很震惊,没想到李绝竟然会“寻死”,他亲自前去查看。

  果然,短短数日,先前那个玉人仙童般的小道士,已经憔悴消瘦的极其可怜,原本的纯阳巾都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宽绰的道袍倒像是盖在身上的什么布。

  燕王先前甚是忌惮李绝,一是因为他跟皇帝长得像,二是怕他威胁自己的位子。

  如今李绝威胁不到他了,自然也不必过于嫉恨。

  见李绝这样,竟皱眉道:“你不吃不喝,是想怎么样?真的要寻死吗?”

  李绝一动不动。

  燕王向旁边之人使了个眼色,那人上前试探,只觉着脉搏微弱,便皱眉道:“王爷,他的情形仿佛不太好。”

  李振本以为李绝会死在自己手上,没想到竟连动手都省了。

  “你要真的这么死了,倒也干净,本王也不用背负手足相残的罪名了,”燕王忖度着叹了口气:“你也别怪本王,要怪,就怪……你的出身吧。”

  看李绝毫无反应,燕王摇头:“你倒是想想看,从小就给赶出信王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伤了人命的原因?三弟啊,信王府上下摆明了是不待见你……就是不知道信王叔他、到底知不知道你不是他亲生的……”

  说到这里,地上的李绝稍微动了动。

  燕王盯着他:“我想,信王叔最好不知真相,他英雄豪杰了一生……要是临了知道自己竟然竟受了那种侮辱,只怕死也不能瞑目。”

  耳畔长长地一声叹息,是李绝。

  燕王微怔。只听李绝喃喃说了一句,只是听不清。

  “你说什么?”燕王问。

  他身边的人靠近了,仔细一听:“回王爷,他说什么临行之前……皇上、亲口说……什么的?”

  燕王脸色一变,挥手命侍卫退后,他自己上前一步。

  只见李绝闭着眼睛,因为瘦了,眼睫显得格外浓密而长,轻轻地动了动:“李振……”

  “你要说什么?”燕王问。

  李绝的眼睛缓缓睁开,气若游丝:“皇上,跟我说,你……跟坚哥哥不能比,他让我……”

  燕王的眼神沉沉,见他有气无力,便冷笑:“让你怎么样?”

  “让我……必要时候可以,”李绝的唇角挑起,是一个难以形容而令人心惊骇然的笑:“——杀了你。”

  三个字出口,燕王的颈间被什么握住,他垂眸才发现是李绝的手,竟不知是何时出手的!

  极长的五指死死地扣着他的脖颈,稍微用力,就能将他的脖子扭断。

  “你、”李振呼吸困难,简直无法相信:“你竟……”

  李绝呵地一笑,慢慢地站起身来,手上却未曾放开:“我要不要杀了你呢,殿下。”

  燕王的眼神有瞬间的慌乱无措,然后他恼怒:“原来你是装的?你想杀了我?好啊,你杀了我,你也逃不了,外头都是燕王府兵,而我的十万兵马也会直指京师,再加上辽人那边,这天下大乱,就算是给我陪葬,倒也成!”

  李绝叹息:“谁说我是装的,我只不过会一点点辟谷之术而已。不然,怎么能让你得意忘形,疏于防范呢。”

  “你在说什么?”燕王皱眉。

  李绝眼底漠然:“我被你捉了,铁卫却下落不明,你怎么能不去追缉他们?啧啧……你以为铁卫真的只会胡冲蛮干,杀人如麻么?外头都是燕王府兵?你不妨试试看。”

  直到这一刻,燕王才真正的慌了,他勉强镇定,感觉李绝的手松开了些,便忙叫道:“来人……”

  片刻,一道人影缓步走出,衣着打扮确实是燕王府兵。

  但李振只扫了一眼就察觉不对。

  那人走进来,竟向着李绝行礼:“三殿下,有何吩咐。”

  李绝淡淡道:“没什么,去备水吧,我要洗澡。”

  燕王心寒。

  那人退下后,李绝好整以暇地笑了:“二哥,你做事不够利落,当初拿住我的时候就该一刀杀了,何必拖延这么多日子呢?论宅心仁厚你比不上坚哥哥,论狠辣果决你也比不上皇上,那个位子,你恐怕……不配啊。”

  李振闭上双眼,又冷笑:“我不配,你配,皇上是跟你说定了吗?”

  “我?”李绝的目光浮动了会儿:“我不知道,本来我对那个位子毫无兴趣的,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既然你不中用,那我……”李绝嗤地笑了。

  可突然毫无预兆地,他跟想起什么似的,笑容一僵,猛然左手抬起,急切地在发髻上抚了抚。

  当手指摸到了那根看着不很起眼的银簪之时,才仿佛松了口气,倒像是怕那簪子丢了似的。

  燕王李振感觉他的举动有些突兀,随之扫了眼,看到那簪子顶上竟还有颗小小珍珠。

  这根本不像是男子所戴之物,更加不该是道士所戴的,但这会儿燕王根本没心思留意这些。

  “你怎么样?”燕王问。

  李绝又摸了摸那根簪子,缓缓地吁了口气:“那我就坐上去玩玩罢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