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同舟>第12章

  李泽和陆筠都点点头,这点猜测是他们四人目前的共识。

  陆筠道:“此人通敌用的是周故大帅府伪造的证件,可见他明面上和周家父子沆瀣一气,实则却有自己的算盘。”

  陆筠心中百转千回:京中局势错综复杂,不知策儿能否应付,但依旧面不改色,道:“此人避开周家父子,选择启用一条自己的消息线来传递消息,应该和周抟并不是一条心。”

  “可惜这柔然人等级太低,不知朝中那人具体是谁,也不知曾经和未来会有什么活动。”陆琅遗憾道。

  柳风:“好在周故通敌已坐实,周太傅罪责难逃,我们只要擒住这二人,便可顺藤摸瓜。然我们现在该考虑如何逆转柔然的局势。”

  李泽:“甘州营内柔然习作现在已察觉头领失踪或有蹊跷,如果柔然王和周故得知这一消息,一定会将此事和王爷驾临联系起来,恐不日将有行动。”

  陆筠想到京中可能有的变故,有些担心,有些心急,必须快点结束柔然一事,他心中如此想到。

  于是,又伸手按了按太阳穴,稳了稳心神,开始布置任务:“ 事到如今,咱们需分头行动,李将军和三郎,你们要正面对抗柔然,克复肃、伊二州。我这有计两条,谓擒贼擒王,断其粮道,望你二人好生参详,酌情处理。”

  李泽、陆琅抱拳郑重答应下来,陆筠又道:“三郎,你要好好和李将军学习,多结交朋友,多立军功,也劳烦李将军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公开他的身份。”

  陆筠这是在为陆琅在军中树威、掌权铺路,李泽赶忙应下。

  柳风这几天一直帮着陆筠出谋划策,跟着陆琅到处奔波,可以说是既出体力又出脑力,他也自认受到了陆家兄弟的认可,笃定这次也会受到委派,所以从头到尾一直期待的望着陆筠,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任务。

  左等右等没等到,柳风只好主动开口道:“王爷,卑职虽只是城防营下一小卒,但自问文治武功都有所成,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陆筠岂会不知柳风的本事,他不但想重用柳风,还想多加栽培于他,他心中想:大梁也许终于要出一位通晓军事、又心思缜密的能臣了。

  陆筠朝柳风微微一笑,道:“柳风,你可愿随本王丰州一行?”

  柳风一听是跟在陆筠身旁,兴奋的就差当场跳起来了,也不问缘由,当下就答应道:“卑职愿意!”

  陆筠点点头,又肃然道:“此去生死难料,你可以拒绝。”

  “路漫漫兮其修远,卑职只愿能随摄政王一道上下求索。”眉目含笑的青年,已收起了平日玩世不恭的神色,郑重开口道。

  一旁的陆琅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小柳你太肉麻了,这话应该留给你心上人说。”

  柳风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陆筠安排好大事,神色也松动了一些,听到陆琅的打趣,也露出笑容。

  其实,陆筠早年的经历,让他很少有不笑的时候。因为笑起来,先皇和师傅们会夸他乖巧,骂他命硬克亲人的大臣们,也瞧不到笑话,连平时欺负他的后妃、宫女,也会被他的笑感染片刻,赞他几句可爱。只有陆筠知道这些温文尔雅、如光如风的笑容,不过是他的伪装,笑容下只有一颗冷眼看世事的心而已。

  眼下陆筠笑的毫不设防,众人沉浸在这一笑中,只觉得寒冬好似也去了几分凛冽,再加上如今目标明确,局势也逐渐明朗起来,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告退下去休息了。

  是夜,跟着其余柔然细作的军士回报,说那几人奔袭出城,却没有和任何人联系,一路回了柔然地界,他们不好再跟只能打道回府。

  陆筠猜测这群人大约是半路发现了大梁人的行踪,不敢再和上级见面,所以取道回了柔然。眼下处理周故一事要紧,至于通敌一事,他相信朝中还有潜藏的大鱼,现在机会已失,只能耐心等待。

  陆筠吩咐将证物和证词快马加鞭呈入京城,自己和柳风带着一千禁军,轻装上阵,快马加鞭赶往丰州。

  走前柳风还拜托了陆琅一件事,他与妹妹本来相约在甘州见面,眼下他又要赶往丰州,是以委托陆琅照顾妹妹,让她先在甘州安顿。

  陆琅二话没说答应了下来,却没料到,这竟然为自己带来一段姻缘。当然,这是后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陆筠是外表温文尔雅 实则心肠冷

  、第 9 章

  陆筠收集的证词和证据送到陆策手上的时候,正是少年皇帝十六岁生日的前一天,因陆筠不在,内外也不安定,小皇上并无过生日的心思,早早就吩咐今年不做寿,只心中还期盼陆筠记着自己生日。

  所以正在旁听摄政大臣会议的陆策,甫一听到摄政王有东西送回来,十天半个月都神色淡淡的他,十分罕见的高兴起来,双眸骤然明亮,嘴角上眼,棱角分明的五官也和缓了不少。

  周太傅瞅了一眼,心道:这小皇帝,容貌尽得先帝和景氏的优点,比老夫新纳的十一夫人还要好,只可惜生在了大梁陆家,注定是个短命鬼。

  周太傅新纳的十一夫人,是名动京城的花魁。周抟将帝王和自己妓、女出身的小妾比较,可见他对陆策半分敬重的意思都没有。

  却说陆策回了乾和殿,才发现陆筠送来的东西,除了供词,就是证物,还有一封信向他们说明已查明的情况和未来计划。信中没有只语片言问到自己,也没有口信带给自己,陆策神色顿时沉了下来。

  “堂兄这几日可曾给王妃寄过信?”陆策抬眼问道。

  “寄过,约莫有两封。”福喜恭敬答道。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陆筠王妃陈氏前几日进宫时,向太妃提起过此事,恰好那时福喜去太妃处公干,隐约听到了这么一句。

  “去给朕拿来。”陆策徐徐道,好像在说什么稀松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