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长乐不乐>第17章

  金环掩去眼中的嘲讽:“皇后为什么要杀了殿下?她平日恨不得将公主栓在裤腰上,还想让圣上常去她宫里看看。”

  “那是说……”

  “太后先一步让你怀上就是动了皇后的根基,皇后必要还击的。她会想方设法从你这获取方法,然后施加在圣上身上,圣上已经上过一次当,怎会再踏进?她的举动必然会惹恼圣上,你说为了缓解她会做什么?”

  “她会讨好公主?”

  “依殿下的性子,在受尽沈家折磨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不会放过伸来的东西。只有真正面对险境,无人依靠的时候,她才会探出头看看周围,等风平浪静时,又不闻世事,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当殿下独自成长,不再依靠他时,他就会发疯。因为他一直致力做着好哥哥。”

  典春若有所思:“小谢爷还与你说这?怪不得红姐姐会输给你。”

  回应她的只有金环冷漠如冰的眼神。

  典春歪着头,笑得更开心了。

  往日的富丽与欢笑早已散去,只有无边的寂静和晃动的烛光在习以为常的统治中呈现在人脸上。

  长乐无视沈母审视的视线,将送来的人参养荣丸递给过去:“与母后说了母亲的病,母后特送来人参养荣丸,听宫里的人道,这方子得了大师改良,效果更甚于以往。”

  沈母从她手中接过,却没有打开。

  “母亲,这几日身子劳累,饮不得粗茶淡饭,当食些滋补的。”长乐不在意她的态度,“说来也好笑,儿媳差人想为母亲买些滋补之物,为儿子准备些布料却连门也出不去。”

  沈母道:“家中采办都有下人劳作,况且快值我儿五七,佛事祭坛都要备着,难免人多事杂,等五七过了,再采办些其他也不急。你能为沈家操心,母亲很开心。玦儿现在也快十一有二了,三年孝期后,也得差不多要入国子监了。你这些天辛苦些,多顾看他的学习,我这边常常生病,怕传了他病气。”

  沈母重重地咳嗽些。

  原想试探沈母对自己的戒心,哪知什么也没试探出来,反而得了顾看学习的活。

  走出门,丫环青萼问长乐可要去,长乐回绝了,她本意并非真担心沈家人。

  五七这天,门灯朗挂,幢幡飒飒。

  长乐在屋中也听到佛僧唪经,鼻尖处处是烧香的气味,更毫无食欲,放下筷子,问赵嬷嬷去哪了?

  青萼答:“赵嬷嬷一早去了前堂,听说明虚禅师到了。”

  “平日见不到她信佛,今日可赶上了?去将她叫回。”

  一个劝人守规矩的人,偏偏最不受规矩,这难道不是天大讽刺?

  不知为何,习以为常的事这几日愈发看不惯,她就像处在一个混浊的的世界中。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厌恶虚假,向往真诚,厌恶在她的要求,他的希望中焚毁自己的存在,可另一方面,她也利用这种虚假试探一切,两种相反的欲||望在割裂她。

  那她到底真诚还是虚假?她既然拥有恶德为何不能心安理得?为何要因为存在和他人期望的一点点错位,便被拉入到了无端的状态中去?

  长乐想不明白,甚至发现自己开始想念金环带给她的平静与安心,她抬头问:“赵嬷嬷还没回来?青萼呢?”

  “殿下!”远处气喘吁吁跑来一个丫环,压着惶恐道,“殿下吵起来了!”

  长乐皱眉:“谁吵起来了?”

  “是青萼姐姐。”丫环焦急地道,“沈家那群人根本不把殿下放在眼里,都是一家人不知道哪来的怨?”

  长乐道:“这怨还挺大的,怎会没有?”

  丫环挠挠头,不知道该附和还是否定。

  长乐问她里面有谁,丫环小声将赵嬷嬷说出来。

  “也就是赵嬷嬷拉着青萼和那群沈家人谈心罢了,何故慌头慌脑?”

  “奴婢知错了。”

  丫环以为要这样了结时,长乐训斥完问:“青萼可同赵嬷嬷说了我喊她的事吗?”

  “说了,青萼姐姐刚说完,就来了几个沈家婆子将赵嬷嬷拉走了,青萼姐姐要回来复命,她们还不乐意,最后强行拉走了。”

  “赵嬷嬷在外面倒是野了,连规矩都忘了。”长乐环视四周,想找个压得住场的丫环都没有,“看来只得我亲自请她了。”

  某屋里,沈府总管的媳妇喝着汤看着热闹。

  “你再给我嘴硬?这东西不是你打翻的?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先前热闹的屋内,此刻只有聒噪的老奴,偶尔当和事佬的赵嬷嬷这次眼垂口闭,彻底进了棺材成了死尸。

  被一群人围着的青萼好似还没从刚才的和善热络里回神,她支支吾吾地否决:“我并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