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娇媚撩他>第36章 醋,真酸。

  夜色弥漫, 挂在屋檐的长灯被朔风吹得东摇西摆,印在墙上的影子歪歪斜斜,宛如鬼魅。

  沈晔从南青山回来直奔广平王府。

  小厮领着他去了李睦院子。

  沈晔裹着一身寒气进了院子, 恰逢李睦在屋外练剑。

  “呦,稀客啊。”

  李睦往日请过沈晔到府上做客, 可都被他婉拒了。

  今天沈晔来不仅没有提前知会他一声而且还是深夜前来。

  李睦将练家子的东西给小厮, 忽地瞥见沈晔手中拿了一把雨伞。

  京城今日没有滴雨未下, 沈晔摆明了是从京城外回来。

  李睦领着沈晔进屋,问道:“你去哪了?”

  小厮给沈晔倒了一杯热茶,沈晔饮罢。

  暖茶去了一身寒气, 沈晔放下茶盏,看了一圈屋中三两仆人。

  李睦明了,这是有要是要同他细谈。

  李睦将屋里的人遣走,沈晔道:“六皇子不是私藏银钱,而是私铸铜钱。”

  李睦一惊,斟茶的手一顿,“可有确切证据?”

  李元容行事急切,功利心太强,李睦早在两年前已有察觉, 从那之后他就跟李元容生了嫌隙。

  沈晔道:“我适才从南青山一探究竟,私铸铜钱的地点就在南青山阴面山腰的小山洞中。”

  “南青山!”李睦暗叫一声不好, “母妃和我小妹三日前去了南青山礼佛。”

  说着李睦急呼呼地从椅子上起身。

  “你先听我说完。”沈晔安抚住将要往外走的人,“私铸铜钱在南青山一处隐秘的地方, 一个不受香火的小土庙旁边, 且我瞧着那里面的物件有些年头,这便说明山洞很早就被当做铸钱地点。云卢寺的方向与私铸铜钱之地在相反方向,广平王妃和令妹去礼佛, 不会有性命之忧。”

  李睦脸色些许缓和,沈晔接着道:“再者,六皇子心思缜密,你突然前去,反而有些反常,令人生疑。若是让人瞧了去,六皇子能不起疑心?”

  听了沈晔的话,李睦仿佛吃了颗定心丸,想到方才,确实是他急躁了。

  李睦重新坐下,“所幸礼佛只有五日。”

  “私铸铜钱可是大罪,你准备何时上奏皇上?”李睦问道。

  如此大事,沈晔没有回府写折子,反而跑到广平王府来跟他说,李睦太了解沈晔性子了,这般举动便表明了他不急这一时。

  “待手上的证据齐全之时,确保六皇子无词可辩。”

  沈晔如墨般的眸底,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寒意。

  李睦目光在李睦身上打量,嘴角微勾,言外有意,道:“可别说,我怎么感觉你越来越狡猾了,跟个老狐狸一样。”

  沈晔不置一词,端了茶杯慢悠悠喝着茶水。

  当天夜里从广平王府出来,沈晔转道去了李元瑾府中,将李元容私铸铜钱一事如实和李元瑾讲了。

  李元瑾跟沈晔的反应一样,按兵不动,待一个最佳时机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

  三日后。

  殿前太尉府上。

  李睦下了早朝便跟着沈晔回了太尉府。

  寒冬初至,满树的银杏叶子变黄,黄澄澄一片染了一树。

  银杏树下,沈晔负手而立,道:“三殿下已经在私铸铜钱之地安插了两个我们的人,届时所有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中。”

  李睦道:“这事你不用跟我说,三皇兄自有分寸。”

  事情由沈晔负责,自是没跑的,李睦放一百个心,他此番跟着沈晔是有正经事要说。

  “你入官场,快半年了吧。”

  李睦欲言又止,沈晔见他吞吞吐吐的模样,一看便知有难以启齿的事情要讲。

  沈晔:“有何事,李二哥但说无妨。”

  “数日前,我收到贺九安的来信,”瞧了眼面前的男子,李睦发现他神色并未有异样,便接着道:“他在回京的路上了。”

  贺九安,沈晔心里始终有的一块疤。

  唇角抿成一条线,沈晔面色如常,矜冷难以近人,他眼里仿佛折射出一个人影。

  两人都没说话,银杏树下很安静,耳边只有簌簌寒风声。

  李睦本想着既然当年的事情已经过了那么久,沈晔又回京任职,种种迹象表明沈晔放下了当年和贺九安的恩怨。

  就是因为两人之前是挚友,沈晔才会一直记恨到现在,李睦愿意当两人之间的和事佬,可前提是沈晔他要配合才行啊。

  李睦道:“找个时间,我们三人聚一聚,许久不见,把话说开就好了。”

  有风吹来,一片银杏叶缓缓飘下,落在沈晔肩上。

  拂去落叶,沈晔道:“起风了,进屋吧,外面凉。”

  得,又没下文了。

  李睦自认是多事了。

  无奈耸了耸肩,李睦抬脚跟在沈晔后面进了屋里。

  “少爷,按照你说的,厨房做了些糕点。”飞松一回府就去了厨房当监工。

  也不知道他家少爷怎么想的,昨日好端端的突然想吃糕点了。

  想吃糕点,去外面铺子买就是了,京城里有名的糕点铺子多了去了,犯不着厨房自己做。

  仆人端来三蝶糕点,李睦扫了一眼,撇嘴道:“你什么时候也喜欢吃这些了?这一盘盘粉的白的黄的,倒像是姑娘家吃的糕点,精致又好看。”

  沈晔笑道:“李兄尝一尝,我专程让人去寻的糕点师傅。”

  李睦挑了块品尝,“香软细腻,甜而不腻,唇齿间有股淡淡的桂花味。”

  就着茶水,又是另一番味道。

  李睦眼前一亮,夸道:“你还别说,回口有种轻软的感觉。你这师傅那请来的,借我用用,我让他去王府给鸢时做些。”

  言罢,李睦又拿了块粉色糕点。

  沈晔眉心微扬,勾了勾唇角,道:“何必舍近求远,二哥今日回去不妨将这三盘带走。”

  飞松在后面悄悄摸了摸额头,他知道缘由了,这些糕点压根儿就不是他家公子做给自己吃的。

  李睦爽利一笑,“你既这样说,我便不拒绝了。”

  沈晔点头。

  端起桌上的茶杯,沈晔眉梢轻挑,仿佛是做了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

  两日后,正值大雪。

  这日,贺九安回京了。

  金戈铁蹄,一行军队浩浩汤汤进了城门。

  三年前,贺九安还是一个刚出太学的毛头小子,唯一的念想便是杀敌立功。

  新兵小将在西南边境历练了三年,屡建军功。

  风沙下,细皮嫩肉被磨砺成了粗砾的小麦色。

  一身铠甲,贺九安跪在长庆殿中,对着朝廷百官,对着崇明帝,声色俱厉,“臣贺九安,不负圣望,为大庆守住了西南。”

  崇明帝的病情有所好转,但面上仍掩不住的虚弱,可不管身子再弱,那双深邃的眸子依旧精神矍铄。

  “贺卿平身。”崇明帝刚说一句话,便咳嗽不断,一旁的太监忙递帕子过去。

  长庆殿中大臣们都深深捏了把汗。

  片刻后,崇明帝止住了咳嗽,道:“贺卿骁勇善战,御敌无数,赏黄金百两。”

  “谢皇上圣恩。”贺九安叩谢皇恩,回了自己站位所在。

  而沈晔,作为文官,在他右前方不远处,两人之间隔了有三排朝臣。

  下朝后,贺九安本想叫住沈晔的,可周围的有几名大臣来恭贺他班师回朝,将他围的水泄不通,待从人群中出来后,殿外哪还有沈晔的身影。

  “恭喜贺将军。”李睦前来贺喜。

  贺九安同李睦顺着台阶往下走,道:“他还是没有原谅我。”

  贺九安口中的他指谁,两人心知肚明。

  李睦热衷于让两个好兄弟重修旧好,出谋划策道:“当年的事情,是你不对,你不该骗他。同为官僚,以后见面的次数多,你寻个机会亲自登门道歉,我瞧着你俩能冰释前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总会让他看见你的诚意。”

  贺九安:“今晚的接风宴我想将人请来。”

  李睦摇头,似乎已经看到了结果,“他那脾气倔的很,将他请来,我看有点悬。”

  贺九安:“总要试一试。今晚鸢时也来吗?”

  “她一听说你要回来,可高兴了,”李睦打量他一番,戏谑道:“就是你这礼物,不知准备好没有。”

  贺九安笑道:“少不了她的。”

  穿过拱门,下朝的官员各自往自家停放的马车过去,周围的人便少了。

  贺九安下意识看了看四周,在没发现冯尚书的身影后松了一口气。

  他对李睦道:“鸢时和冯尚书的女儿冯月盈素来交好,今晚的接风宴我请了冯姑娘,我怕冯姑娘一个人尴尬,有鸢时陪着要好些。”

  李睦调侃道:“看不出来你属意冯姑娘。得,今晚就我跟我小妹孤家寡人。”

  贺九安摆手,“李兄说笑了,冯姑娘还不知道。”

  偶然机会,他受过冯月盈的一次恩惠,后来一来一往,两人便认识了。他有意,可还不知道冯家姑娘是怎样想的。

  贺九安晚些时候去了趟太尉府,连沈晔面都没见到,好在把请帖送了出去。

  贺九安有三年没回京城了,设宴地点在南市庆宜楼。

  黄昏时分,广平王府的马车缓缓停在庆宜楼。

  李鸢时一身紫衣,梳了一头垂鬟分肖髻,头上只戴了一支白玉木兰簪子,即便没有盛装打扮,也依旧美艳动人。

  “九安兄长。”李鸢时下车跟在李睦身后,朝站在酒楼门口的贺九安道了声好。

  “别站着了,快快里面请。”贺九安换了身常装,忙招呼人进去。

  就在李鸢时快要踏进庆宜楼时,贺九安突然叫住了她。

  “鸢时等一下,我先把礼物给你,不然待会儿喝醉给忘了。”

  李鸢时转身,眉眼弯弯,满怀期待道:“九安兄长这次又准备了什么礼物?”

  接过仆人送来的锦盒,李鸢时打开看,是个吊线木偶。

  手掌大的女娃娃木偶,甚为可爱。

  李鸢时很喜欢这礼物,拿出来玩了两下,宝贝似的又装回锦盒中,生怕就弄坏了。

  “谢谢九安兄长。”

  “你是李睦妹妹,便是我妹妹,说什么谢不谢的,见外。”贺九安话锋一转,道:“不过待会却有一件事需要鸢时妹妹帮忙。”

  李鸢时不解,“何事?”

  贺九安凑了过去,在李鸢时耳畔低语。

  “九安兄长,你……”李鸢时掩唇,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脸上惊喜万分。

  贺九安:“嘘,别声张,别让冯姑娘知道。”

  没在门口多待,李鸢时跟着李睦进了酒楼。

  此时,庆宜楼对面的阁楼上,一双眼睛盯着这里的一举一动。

  立在栏杆边,沈晔的眸子如墨,单薄挺立的身影和将暗的夜色渐渐融为一体。

  藏在衣袖中的双手不知何时握成拳头。

  何种物件能让她高兴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