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娇媚撩他>第32章 寿宴

  十日后, 皇后寿宴。

  李鸢时跟着母妃早早进了皇宫。

  高大的红墙矗立于此,御花园里的花枝开了又谢,一年一年重复着。

  一年光景, 李鸢时都快忘了去慈元殿的路。

  三道两弯,鸢时来到慈元殿时见皇后一身华服端坐在正座上, 年岁并未在她面容留下过对痕迹, 凤袍加身雍容华贵, 还是一贯的端庄美艳。

  慈元殿里已来了数位妃嫔,正跟皇后闲聊。

  “鸢时见过皇后娘娘,皇伯母生辰快乐。”鸢时笑意温和, 福了福身,从香巧手上拿过精心准备的贺礼,“鸢时为皇伯母写了一幅字。”

  皇后和崇明帝一贯疼鸢时,鸢时幼时常到宫中玩耍,她的字是皇后一手教出来的。

  清秀娟丽,宛如山涧溪流,潺潺缓缓,点折勾捺中藏着苍劲,别具一格。

  皇后身旁的一等婢女紫澜姑姑撑开字卷, 皇后仔细端详一番。

  “与去年相比,进步颇大, 尤其是这一捺,看似柔, 可实则笔锋有力。”皇后甚是欣慰, 拂手让紫澜收好,“改明让皇上题字,找尚功局再裱裱。”

  “鸢时快过来。”皇后很喜欢鸢时的字, 招了招手,唤了鸢时到她身边。

  “自你生病,有一年光景了,本宫也有一年没见你了,”皇后拉着李鸢时手上下打量,满眼的心疼,“瞧瞧,人都瘦一圈了。”

  李鸢时生病那些日子,吃什么吐什么,全靠汤药和参汤吊着,瘦得跟竹竿似的,现在已经好太多了。

  李鸢时笑意盈盈,秋眸含水,“谢皇伯母惦念,鸢时怕病气给皇伯母,便迟迟没入宫。如今身子已痊愈,皇伯母若是哪天想鸢时,随时可传鸢时入宫。”

  “本宫可是想留你在宫中小住几日说说闲话,就怕你父王不同意,”皇后打趣说着,眸光转而移到鸢时裙摆,责备道:“前几日本宫还听你父王念叨,说你脚受伤了,怎这么不小心。”

  皇后嫁给崇明帝时,早就认识了李闻斌,话说她跟皇上的姻缘,还是李闻斌从中撮合的。

  李鸢时可没那么傻,在如此大的场合道出那日脚伤的真相实乃不合时宜。

  鸢时顺着皇后的话往下说,道:“以后会注意。”

  “皇后娘娘,宴会开始了。”

  传话的太监进殿,鸢时就在皇后身旁,便扶一路扶着去了长阳阁。

  宫中宴庆历来都在长阳阁。

  “鸢时可有中意的男子?”

  路上,皇后突然问李鸢时。

  坦白来说,李鸢时还没确定自己对沈晔的心意。

  以前她是喜欢的,可眼下,她自己也认不清自己的心。

  摇了摇头,李鸢时否认了。

  “年岁不小了,是时候考虑婚姻大事了。”皇后牵住鸢时的手,仿佛牵着自己女儿一样。

  皇后膝下有三个孩子,两位公主早已嫁人,唯一一个儿子幼时得天花夭折了。

  鸢时有时感叹老天的不公,明明皇后娘娘人很好,可偏偏没有皇子。

  “鸢时还想多待在父王母妃身边,婚事急不得,如意郎君要慢慢选。”

  皇后听了笑道:“你这孩子,此话倒也不假。”

  说话间已经到了长阳阁。

  宴会的席位几日前便安排好了,李鸢时跟着母妃去了席间落座。

  李鸢时的席位坐在母亲后面,好巧不巧,她旁边的席位是定国公世子张凌。

  “李姑娘,又见面了。”张凌在席位上跟李鸢时打招呼,热情友好。

  “……”

  李鸢时脑子里冒出一个字——跑。

  想是这般想,可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笑意渐渐深了,李鸢时沉沉呼了一口语气,同他回了招呼,“张小世子。”

  没有多余言语,李鸢时入座后目光便放在了另一边,反正不会看向张凌。

  宫中宴会,除了重病那年,鸢时每次都出席,但仅这一次是挨着张凌坐。

  不知是哪个管事安排的座位,偏偏把她跟张凌放一块。

  莫不是换了一人安排?

  头疼。

  索性张凌没有再同她多言。

  不消片刻,李元瑾和崇明帝一道来到长阳阁。

  崇明帝在李元瑾耳边不知说什么,李元瑾恭恭敬敬点头,之后便去了自己席位。

  三皇嫂晏语芙是个温柔的姑娘,李鸢时年少时曾得到过她的照拂,故而很喜欢她。席间晏语芙等李元瑾过来落座时同李鸢时视线撞到了一起,浅笑点头,她与鸢时打了个照面。

  三皇兄和三皇嫂恩爱,鸢时指腹摩挲杯盏,不禁喟叹,她共度余生的良人何时才出现呢。

  寿宴刚开始,朝臣们便齐齐祝贺。

  皇后生辰,崇明帝比当事人还高兴,但因前段时间身子有恙,不宜多饮酒,只能忍着喝着杯盏里的茶水。

  丝竹声声,宴会上的氛围不似朝堂上严肃。

  李元瑾起身恭贺皇后生辰,本是好事,可李元容不知怎的,在李元瑾落座后无端挑起了一个话题,原本轻快的宴会氛围变得凝重起来。

  “三哥如今处理事务起来得心应手,六弟很早便想向兄长讨教,只是兄长太忙,这不才一月前才回京,今日难得聚在一起,六弟斗胆向兄长讨经。”李元容笑容和善,拱手向李元瑾问道。

  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崇明帝听见。

  崇明帝从枝上取了一颗枇杷,道:“元瑾考虑事情是越发周到了,既然元容在问,你便给你六弟说说,他这人不似你心细,有时毛毛躁躁。”

  李元瑾纵使不愿意,也不得不说了。

  李元瑾颔首,望向李元容,眸光锐利,“发于民,止于民。”

  “不论何处,不论何时,百姓始终是社稷的重点,六弟谨记这点,每每做事若是考虑到这点哪会有难事。”

  李元容笑得生硬,他一向是爱戴百姓示人,李元瑾这般说无疑是在驳他面子。

  “三哥所言极是,六弟记下了。”李元容又道:“听闻三哥有了侍御史沈端公的帮助,这数月就处理了好几起杂疑案子,今日倒没见他来。”

  席中的李睦眉头渐深,随口问问?倒不见得;这厢沈奎海抬头看了李元容一眼,面色淡然。

  崇明帝不急不慢剥着枇杷皮,似乎没有听见李元容说话。

  李元瑾淡然一笑,眸子却深得可怕,“六弟何处听来的?”

  李元容随性道:“大家都在说,好奇之下便问了出来。”

  李元瑾:“有几桩棘手的案子,确属沈端公相助。沈端公不用动刑就能让犯人松口,且线索中的蛛丝马迹他最善察觉。”

  “沈端公年纪轻轻,能有如此成就实乃可喜。”李元容当着众人的面夸赞,目光却落到远在对面席位的沈奎海身上,道:“沈太尉教子有方,大儿子赫赫有名的将军,在岭南戍守多年,小儿子刚入朝廷便崭露头角,一文一武可谓是羡煞众人。”

  作为一个局外人,李鸢时暗暗感受到了一股硝烟味,她总感觉六皇兄在处处针对三皇兄。

  扯了扯李睦袖子,李鸢时凑过头去,低声问道:“二哥,那沈端公什么来头?怎觉得六皇兄在针对他。”

  李睦掩唇,长话短说,低声道:“殿前太尉家二公子,也就是二哥之前同你说过的那位兄长。”

  李鸢时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

  李睦:“这事说来话长,一两句说不清楚。”

  李鸢时:“那还是先别说了,左右我也不懂朝堂之事。”

  沈奎海在朝中沉浮数十载,听多了阿谀奉承和阴阳怪气,李元容这话看似在恭维他,实则将在他沈家往火坑里推。

  归根究底还是因沈晔挡了李元容的路。

  沈奎海欲在崇明帝面前辩解几句,话刚到口中,龙椅之上的人便有了动作。

  “今日是皇后寿辰,不谈国事。”崇明帝随手从桌上拾起一方帕子擦手,语气生冷。

  “口无遮拦扰了母后寿宴,儿臣知错。”李元容恭恭敬敬向皇后赔礼,没再挑起这一话题。

  宴会气氛将至冰点,众人噤声不敢言,丝竹管乐响彻阁楼。

  “姨母生辰,英然恳请舞剑为姨母庆祝。”

  良久之后,席下一女子霍然起身,声音洪亮不似京城女眷那般娇滴滴的。

  女子一身蓝色翠烟衫,玉面淡妆,额前光洁,发髻梳的简单,仅戴几支乳白珍珠璎珞,腰间收紧,别无配饰。

  身姿挺立迎风飒飒,瞧着是个练家子。

  孟英然是皇后的外甥女,父亲在她小时候战死沙场,她便一直跟随祖父镇远大将军生活,最近才回的京城。

  皇城中不可随意带兵刃,皇后看了眼崇明帝,后者则大手一抬,允了。

  孟英然褪下袖口宽大的外衫,接过侍卫递来的长剑,于中庭空地执剑起舞。

  足尖轻点,裙尾垂落,咻咻不绝的剑声伴着女子旋转起跃。

  步脚轻巧如影似风,长剑如芒,如游龙穿梭。

  一舞毕,深得皇后喜欢,席间的气氛这才缓和下来,不似方才凝重。

  孟英然没有着急回席位,反而走到李鸢时席旁。

  一张桌子配一张席垫,孟英然二话不说在鸢时身边席地而坐,丝毫不介意华美的衣衫会弄脏。

  李鸢时跟孟英然自小不对付,在孟英然朝自己走来那刻鸢时便料到了她想干什么,她心里那些个小九九全在面上。

  孟英然和李鸢时并肩而坐,因宴会尚未结束,她声音小了些,“姨母疼你多年,你不上去表示表示?”

  孟英然小时候老欺负她,总喜欢看她在众人面前出丑,李鸢时打心里不愿意跟她说话。

  她能拿得出手的便是那书法,这能和气势磅礴的舞剑比?

  孟英然这番话摆明了想看她出丑,她才不要中圈套。

  “你舞剑便舞剑,扯上我作甚?我早就送了生辰贺礼,皇伯母甚是喜欢。”

  李鸢时挪了挪肩膀,不想挨着她,偏孟英然跟着她的动作紧追不舍,好似要执意将肩膀置于她肩边压着。

  孟英然:“姨母也夸了我的剑法,而且皇上龙颜大悦,还准我随意进宫陪姨母说话。”

  李鸢时敷衍一笑,“真羡慕,皇上还未夸过我的贺礼。”

  肩膀被孟英然抵着不舒服,李鸢时敷衍了事,只想让她快些离开。

  孟英然听出了几分失落和嫉妒,顿时心情大好,胜利者一般起身回了自己席位。

  揉揉压痛的肩膀,李鸢时头疼,孟英然一直在祖父身边生活,此次回京城恐是不着急回去。

  京中生活枯燥,孟英然恐是要跟她抬杠,或是给她使绊子。

  低低叹息一声,李鸢时猛灌了一杯茉莉花茶水。

  这厢李鸢时正发愁,张凌倏地凑过来,低声道:“你跟舞剑的姑娘认识?”

  李鸢时从张凌的目光中似乎看到了一团热情。

  眉骨一展,她无奈笑道:“不仅认识,还是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