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青藻宫咸鱼纪事>第133章 生路

  我心中只盼着有谁能进来打个岔,将我从这必死的局面中拯救出来,冯静仪,三皇子,或是良妃……哦,二皇子又病了,还病中放话要休了二王妃,良妃已经教训儿子去了,绝不会出现在金龙宫内。

  正当我陷入绝望时,尤安推门而入,道:“皇上,三皇子求见。”

  皇上冷冷一笑,道:“他来的倒快。”

  尤安道:“皇上,可要请三皇子进来?”

  “让他进来吧,你也拦不住他,”皇上指了指我,道:“德妃,你御前失仪,就去屏风后面壁静思吧。”

  “是。”我原本已经准备迈步离开,但皇上发了话,我只好又转回屏风后静立着。

  很快便有脚步声响起,随后,我听见三皇子道:“儿臣参见父皇。”

  三皇子这是未等传召就闯进来了。

  我有些惊讶。

  皇上沉静道:“焕儿,你太心急了,朕还未传召你。”

  三皇子道:“儿臣有要事等父皇裁夺,心急如焚,便顾不得宫中的繁文缛节了,事急从权的道理,太傅是教导过儿臣的。”

  三皇子这语气太不恭敬了,我忍不住转过身子,透过屏风往外看。这屏风设计的也妙,我挨着屏风,能隐约看见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见我。

  皇上似乎丢了个东西过去,道:“你说的是这件事吧,淑贵妃意图谋害朕,何钧已经上书,自称家风不严,愧为家主,愿辞去家主之位,让未入官场的何翰书管理何家事务,还说淑贵妃之母因教女无方,羞愧难当,已悬梁自尽了。”

  我琢磨着那东西的形状,左思右想,才想起来皇上手边原先是有个奏折的。

  三皇子的动作实在够快呀。

  何钧明哲保身的速度也不慢。

  难怪何老先生离世时,淑贵妃生生哭晕了过去,若是何老先生还在世,淑贵妃她娘绝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那奏折被皇上掷出去,落在地毯上,三皇子却没捡,径直走到皇上床前,我也不确定三皇子是跨过了那奏折,还是直接踩了上去。

  三皇子道:“父皇,您是要赐淑贵妃自尽呢,还是直接按谋反罪论处?”

  皇上道:“淑贵妃也跟了朕许多年了,还是让她死得体面些吧。”

  尤安立刻开始拟旨,同时,三皇子道:“父皇,淑贵妃是通过杨美人谋害你的,依儿臣之见,杨美人乃是从犯。”

  我听见皇上叹了口气,声音沙哑,但语调从容,道:“焕儿,朕以为,赐死淑贵妃,已经能平息你心中怨气了。”

  三皇子冷笑一声,道:“母后身为皇后,自尽而死,淑贵妃位低一等,起码要五马分尸,凌迟处死,挫骨扬灰,株连九族,方能两两相抵,使我心平静。”

  三皇子从未有过如此暴戾的时刻,我心中一惊,突然觉得有些不认识他了。

  皇上道:“如果淑贵妃之死,都不能使你平静,那她无论是怎样的死法,你还是会耿耿于怀,恨结于心。”

  三皇子道:“我难道不该恨吗?母后贵为皇后,却凄然自尽于玉凤宫,我本为嫡出皇子,却连一个臣下的小儿都敢奚落我,我如何能忘怀?”

  我想起初见三皇子那日,在那片雪地里,三皇子的确跟太后告了状,自此何家子弟再不能入宫伴读,淑贵妃被太后敲打了一番,二公主也受召入宫了。

  皇上叹道:“焕儿,你心里很清楚,你母亲纵容母家兄弟市井作恶,谋害淑贵妃与四皇子,这两项罪名,已经足够她一死了,你忘了太傅对你的教导吗?”

  三皇子道:“我自然没忘记太傅的教导,太傅曾教过我,为君者,当公正严明,不得为私情所扰,淑贵妃屡次在后宫兴风作浪,父皇却一再包让,父皇又可还记得太傅的教导?”

  皇上道:“兴风作浪还算不得,淑贵妃是个管事理账的好手,后宫诸事井井有条,有她的一份功劳,至于那些小动作,不过是些不痛不痒的小打小闹而已。”

  的确,这些年来,后宫内出的事屈指可数,且回回都是冲着我来的,连偌大后宫的风波事故都能牢牢掌控,淑贵妃的确是个管事的人才。

  只是,那些于我而言惊心动魄的绝处逢生,于皇上就只是无关痛痒的小打小闹么?

  我将手兜进袖子里,慢慢站直了身体。

  三皇子道:“借杨美人之手给你下毒,也是小打小闹吗?”

  皇上沉默片刻,道:“杨美人,朕的确是看错了,但朕不会赐死她,焕儿,朕批过的折子比你杀过的人还多,激将法对朕是没有用的,淑贵妃虽是害了朕,朕也不过只是少活了几年,有你继承朕的江山,朕很放心。”

  三皇子道:“哦?父皇如何就能放心我呢?父皇就这么肯定,我会善待大哥和二哥?”

  皇上道:“你大哥对你素来是好的,朕知道,你跟良妃有约定,你不会毁约,也不是那恩将仇报的人。”

  三皇子道:“儿臣的确不喜恩将仇报,只是大哥对儿臣好,贤妃却未必对儿臣好,儿臣不会动大哥,但若是贤妃步步紧逼,害了大哥,那可就是大哥的命了。”

  我看见皇上猛地动弹了一下,尤安立刻冲过去扶住了他,道:“皇上,奴才这就去一趟桂荫宫。”

  三皇子仍站在原地,仿佛完全不为所动,皇上粗喘了几口气,道:“焕儿,你是在报复朕吗?”

  三皇子道:“父皇心心念念要害我心悦之人,我别无他法,只好让父皇也尝一尝这滋味了,儿臣知道父皇对后宫嫔妃们都没什么感情,对大哥二哥却有舐犊之情,大哥原本就犯了头痛症,贤妃再一逼,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父皇就静静等着吧。”

  皇上低低地笑了一声,道:“心悦之人?焕儿,你曾说过,你心悦一位河西郡的平民女子,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妻子,她染上瘟疫,死在河西郡,你痛不欲生,欲为她守孝三年,因此无心婚事,怎么,你又有新的心悦之人了吗?”

  三皇子道:“父皇何必明知故问?”

  我想起几年前,皇上突然不再过问三皇子的婚事,我还很轻松了一阵子,原来三皇子是寻了这个借口。

  皇上道:“焕儿,你经营多年,几番生死,养寇自重,如今已胜利在望,又何必再生事端呢?你不想为你母后正名吗?”

  三皇子道:“眼下大局已定,父皇以为您还能改变什么吗?”

  皇上道:“若真是大局已定,你又何必急匆匆地来金龙宫呢?丞相是个纯臣,他绝不会纵着你再搞出一个赵氏钱氏,男女之事,恰如锦上添花,焕儿,你莫要因小失大。”

  我突然心跳加速,死死咬着唇,指甲嵌进肉里,才能勉强控制住自己不出声。

  赵氏钱氏,乃是我朝的两位太后,若论辈分,钱太后算是皇上的祖母,赵太后则是钱太后的婆婆。

  昔年圣祖皇帝早逝,先祖皇帝幼年登基,赵太后身为先祖皇帝的养母,垂帘听政,与幼帝共守江山。

  赵太后是个极聪慧的女人,在她的治理下,大宁朝社稷安定,国力强盛,赵太后最出名的政绩,一是在工部增设农司,改良农具,使粮食产量增加,提升了工匠与农人的地位,受万民爱戴,二是设女子学堂,给予女子科考经商之权,任人唯贤,同时允许女子休夫。赵太后时期,大宁朝还出过一位女将军,善用毒药暗器,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屡次出奇制胜,受封上将军,一生无后,马革裹尸,至今仍受将军庙香火供奉。

  先祖皇帝受赵太后教导,亦是一位圣明君主,曾御驾亲征,平内乱,御外敌,治国有方。

  先祖皇帝加冠后,赵太后对权势未有丝毫留恋,立即还政于帝,不久后,还令赵氏家族全体族人辞官离京,隐居于市,如此奇女子,若不是与自己的养子传出了艳闻,原也能成史书上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赵太后身为圣祖皇帝宠妃,自是貌美如花,兼之聪慧过人,先祖皇帝被赵太后一手带大,竟对自己的养母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愫,甚至有野史逸闻,说赵太后与先祖皇帝曾育有一子,赵氏族人辞官隐居,正是为了带走此子,掩盖丑闻。

  总之,先祖皇帝与养母赵太后算是互为彼此最大的污点。

  因先祖皇帝一心爱慕养母赵太后,皇室人丁凋零,只有两个皇子,先祖皇帝的发妻犯了癔症,掐死了亲生的嫡长皇子,次子——也就是先皇,则因生母难产,由昭仪钱氏抚养。

  这段过往,我幼时曾听祖父当故事讲过,先皇一直不受先祖皇帝重视,生母低微早逝,钱氏位分又低,养母子二人在宫中相依为命,渐渐便生了情愫,直到赵太后与先祖皇帝先后离世,先皇未习得帝王之术,性情十分温厚,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即使登基为帝,也完全由钱太后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