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江上月>第12章 食盒

  若竹依言去了。

  姜宁灵拢着被子在榻上坐了一会儿,这才慢悠悠地下了来。

  天色尚早,她却觉得心中仿若飞进来一直雀儿,搅得她睡不着觉。

  又有些欢喜。

  一番梳洗过后,姜宁灵简单用了些早膳,便来到小厨房里,看若竹带着一众人忙活。

  姜宁灵知晓自个儿不擅长这些,若是她亲手去炖一盅汤让穆淮喝了,只怕太医院今夜里没个消停,便没打算动手。

  一盅汤熬到晌午,熬得鲜香,叫人闻着便有食谷欠。姜宁灵挑了个食盒,亲手将汤装了出来,又进屋细细补了个妆,这才往勤政殿去了。

  在去的路上,姜宁灵忍不住想着,若是穆淮见她来了,可会有欣喜?

  永安宫离勤政殿不远,不大一会儿便到了。

  九山见姜宁灵来了,先是诧异了一瞬,规规矩矩行了礼,而后进殿向穆淮通传去了。

  姜宁灵等在廊下,只觉日头有些晒,便往里再走了两步。

  候在殿门口的小太监见状,以为姜宁灵是想直接闯进去,赶忙抬了手道:“皇后娘娘,还是先等九山公公出来吧。”

  语气并算不得好。

  姜宁灵只当他是在认真当差,怕不好向殿内的人交代,便停住了脚步,不再往里去了。

  九山很快便出来了,向着姜宁灵行了个礼,平着声音道:“陛下忙于政事,娘娘请回吧。”

  听得此言语,姜宁灵略一颔首:“既然陛下在忙,本宫便不打搅了,只是这汤,还烦请公公送进去。”

  穆淮忙于朝政不谷欠被人打扰,这也算不得意料之外的事情,只是这汤是特地为穆淮准备的,若是拎回宫去,待穆淮晚上过来在用,只怕味道要大打折扣了。

  再说,也没有让穆淮吃剩菜的道理。

  姜宁灵原以为不过一句话的事儿,谁知九山面上却显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这边正说这话,殿外又走来几人。

  “九山公公,陛下可在忙?”女子声音不大,却刚好打断了姜宁灵与九山的对话。

  姜宁灵闻声回头,就见唐才人一身芽绿衫裙,腰间系了一条玉色宫绦,衬得月要肢纤细,楚楚动人。

  唐才人同九山说了话,这才转向姜宁灵,向她行了个礼:“嫔妾见过皇后娘娘。”

  规规矩矩的,叫人挑不出错处。

  却没由来地教姜宁灵心中有些不快。

  姜宁灵淡淡应了声,便不打算同她交谈,唐才人见她神色,便识趣儿地不再同她攀谈,转向九山道:“我亲手煲了汤来,想送给陛下,还请公公进去传个话。”

  九山点头应是,转身又进去了。

  进去前朝姜宁灵道:“娘娘请留步。”

  九山进去后,留姜宁灵与唐才人并肩站在门外,气氛没由来有些微妙。

  顿了一会儿,唐才人率先打破了安静:“嫔妾见娘娘手中提着食盒,想必也是来给陛下送点心的?”

  唐才人语气柔柔,姜宁灵便也温声回应了一句,而后便听得唐才人继续道:“真是巧,嫔妾也备了汤来,看来陛下一下午要用两碗汤了。”

  听这话的意思是在打趣儿,可又叫人无端觉出着敌意来,姜宁灵只敷衍地笑了一笑,并不打算继续同她聊下去。

  唐才人自是看出来她不想多言,便不再揪着什么食盒不食盒的,抬手遮了遮面,往廊里边儿进了两步,一面往里走一面道:“这日头真是大,果然是入夏了。”

  唐才人往里进了好几步,几乎要贴着殿门了。

  可方才抬手拦住姜宁灵的那小太监不仅并未伸手拦人,还往里让了让,让唐才人能被阴凉给遮住,口中殷勤道:“才人再往里点儿,莫晒坏了。”

  姜宁灵微微眯了眼,看着那小太监忙不迭给唐才人腾地方。

  若竹也明白过来这小太监是在踩高捧低,登时有些生气,想要上前同他理论两句,却见姜宁灵轻轻摇了摇头。

  若竹这才按捺住心中的气愤,继续垂手立在姜宁灵身后。

  九山很快便出了来,对殿门口的几人笑道:“陛下正忙着,不便见二位,娘娘还是请回吧。”

  唐才人点了点头,很是乖巧懂事的模样,又叫宫婢将食盒奉上,对九山道:“这是我亲手给陛下熬的汤,虽见不到陛下,但还请公公将这份心意代为送上。”

  九山笑眯眯地接了:“才人亲手熬的汤,陛下定然会喜欢的。”

  姜宁灵也将手中食盒递了前去:“那便请公公将这个也一并带进去吧。”

  九山顿时面露难色,支吾道:“娘娘,陛下只说要唐才人的,这……”

  陛下只说要唐才人的。

  姜宁灵收回了手,示意若竹拎好食盒,而后对九山道:“既然如此,本宫便回了。”

  九山心中有歉意,但当着唐才人的面又不好表露出来,只公事公办道:“恭送娘娘。”

  姜宁灵转身离去,动作干脆,很快便出了勤政殿。

  唐才人看她离去的背影,转头又同九山柔声说了几句话,表了几句关心,见九山一一都应了,说定会将才人的心意带给陛下,这才带着宫婢离开。

  待出勤政殿,姜宁灵已不见了身影。

  唐才人身后的大宫女不禁有些兴奋,:“主子,方才九山公公可是只接了咱们的食盒,您瞧见皇后离开时那模样了吗,估计是忍着脾气才没发作呢!”

  唐才人比了一个“嘘”的手势,低声道:“慎言。”

  宫女想起这还在勤政殿外,便闭了嘴不再言语,只是面庞上带着掩不住的激动。宫里嫔妃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若唐才人得陛下独宠,身边之人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赏赐与好处定少不了。

  莫说那宫女了,唐才人心中也止不住地激动。

  自从昨日她制造了那一场“巧遇”起,一切似乎便都水到渠成了。

  各式各样名贵的赏赐流水一般往她宫里送来不说,昨儿夜里陛下担心她苦等,还特地叫九山公公去她那儿传话,说被政事绊住了手脚,叫她早些歇息。

  今日里她想趁热打铁,多在陛下面上露露脸,便特地命手艺好的宫女炖了汤送过来,假意是她亲手做的,以示自个儿的贤惠贴心。

  虽说并未能见到陛下,可九山和殿外那小太监的殷勤不似作假。

  且最重要的是,皇后吃了个闭门羹。

  从前她还担忧陛下会因得姜宁灵那张与锦嫣有几分相似的脸而对她偏心几分,眼下看来,并非如此。

  想来只要她不似陆婕妤那般明着以下犯上,那姜宁灵便奈何不了她。

  如今她还未曾侍. 寝便如此风光,想来只要她略施手段,日后爬到贵妃之位也不是不可。

  唐才人这般想着,心中越发轻快起来。

  待回到毓秀宫后,秋萤为唐才人奉了一盏茶,对她挤了挤眼。

  唐才人会意,随意寻了个由头将房内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只留秋萤一个。

  秋萤是唐才人从府中带进来的侍女,自是她的心腹。见当中人都退了出去,秋萤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递到唐才人手中,低声道:“小姐上回吩咐下去的事儿,老爷都打听过了,全在这上边儿。”

  唐才人接过纸条,细细展开:“父亲那边可托了什么话?”

  秋萤垂首答道:“传话的人说,宫里查的严,咱们的动作还是先停上一停为好。老爷那边还是一样的话儿,只要小姐得了宠,一切便顺当了。”

  唐才人点了点头:“近段时间便不要和宫外联系了。”

  反正,她想知道的,已经全知晓了。

  多亏了她父亲在宫外打探消息,从行宫里的老人那里探听到了锦嫣公主的喜好与习惯,这才能让她昨日一举便得了陛下的关切。

  唐才人细细看了纸条上的字句,心中愈发明白锦嫣公主是个娴雅聪慧的娇柔女子,不禁松了口气。

  还好,她与锦嫣公主一样,皆是沉稳娴静的性子,模仿起来也容易些,也不会叫陛下觉得太过刻意。

  还好,皇后生得太过秾丽。

  想必身上那股明媚的气质与在宫中隐忍多年的锦嫣全然不同。

  所以,长得相像又有何用呢?

  秋萤点了油灯捧过来,唐才人将纸条放在火苗之上,看它一点一点化成灰烬,不禁勾起一抹笑。

  前两日她还想同皇后联手,现下看来,皇后不过是个拖油瓶罢了,她一人便足够。

  唐才人这边一派欢喜,永安宫内气氛却有些低沉。

  见姜宁灵自勤政殿回来后便捧了本书看,若竹有些担心她难过,便特地沏了她喜欢的花茶上来,宽慰道:“陛下今早上还说了让您今夜等着呢,心里肯定是有娘娘您的,娘娘莫要多想,先喝些茶吧。”

  姜宁灵接过茶盏抿了一口,又想起什么:“将那汤端过来吧,若是冷了,便不鲜了。”

  若竹依言将汤端了上来。

  汤已经有些凉了,姜宁灵握着瓷勺,一口一口喝了下去。

  若竹在一旁看着有些心疼,张了张口,却又说不出来,将话全都咽了回去。

  到了傍晚,日头渐渐落了下来,若竹铺好了床,问姜宁灵道:“娘娘可要等陛下?”

  顿了顿,又犹豫着补充道:“听闻陛下去了毓秀宫,同唐才人一道用晚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