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三世青云劫[古耽]>第46章 2·1皇帝伴读

  他睁开眼睛,看见的不是母亲,也不是蓄须的父亲,而是一个金瞳少年。

  门外有响动。

  那金瞳少年用纤长的食指点了一下婴孩的鼻子,飘然不见。

  他人生第一眼,看见的是个入室的毛贼?!

  房门打开来,进来两个短衣打扮的丫鬟婆子。

  那人转瞬不见的同时,婴孩响亮地哭了起来。

  “一听这哭声就知道这世子爷性格随王爷。”

  王爷王妃虽然不在近前,但两个下人仍然不绝口地称赞。

  莱山山顶,五间破败竹屋颤巍巍立在山崖边。

  山风穿屋而过,破烂白纱飞起。

  一道人身着月白色道服,在白纱后盘坐,听有人进来,眼睛都没睁,问道:“找到转世的圣人了?”

  “嗯。”回来的金瞳少年,正是墨云。

  “哪家?”道人睁开眼睛,左眼与常人无异,但右眼瞳孔是碧色。正是文璃。

  “端王府。”墨云答。

  “王府?!王府?!”文璃叹道,“你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就是为了给他改一个王爷的命格?”

  “嗯,做个闲散王爷,不争名利,不愁吃穿,无人世烦忧。”

  文璃摇摇头,慢慢往外走,嘴里轻轻嘟囔道:“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你以为做个王爷就没有党派争斗,没有番邦滋扰之愁?”

  端王世子才足月,长得粉雕玉琢。端王给世子取名单字玉。

  这世子什么都好就是白日里总是哭闹,夜晚倒乖得很。

  乳娘以为他是夜里睡得熟,可每隔两个时辰进来喂奶时,却看他乌溜溜的黑眼睛看着窗外。

  清晨,山顶竹屋里。金瞳少年飘然而至。

  文璃纳闷道:“你夜夜去看他作甚?你别忘了上一世他是怎么中的妖毒!”

  “你个疯道士,滚!他才几个月大,你想些什么!”

  “你也知道他才几个月大,有什么好看的。”

  “你知道的,他现在的命不是他的,三岁前最易夭折。我担心他夜间三魂不稳噩梦缠身,我不放心。”

  “夜夜念咒安魂?你小心自己真气动荡,妖丹不稳!”

  这安魂咒一念就是三年。

  世子平安长到三岁,命格安稳。

  这日清晨,文璃醒来,只见一只通体黑色的豹子卧在山崖边竹屋侧缘。

  文璃摇摇头,叹道:“终于维持不住人形了吧?”

  豹子说道:“不用管我。去吧,到王府里护着他。”

  文璃飞离山顶竹屋,化作云游道人,来到端王府门口……

  十年后,中都恒璟。端王府外礼乐喧天,端王府内燃香摆案迎接圣旨。

  端王爷接了圣旨,拉丧着脸回到内堂。

  端王妃忙迎上前问道:“怎么说?”

  “当朝太子已到教数之年,特宣召端王世子玄入宫伴读!”

  端王妃纳闷,道:“世子今年正好年满十岁,不是应该来旨册封?”

  端王爷道:“是册封了,可后面紧跟着就是宣召入宫伴读!”

  端王妃问:“那也是好事啊,王爷为何怒气冲冲!”

  端王爷摇摇头,叹道:“去岁从武北来中都恒璟听封,一住就是一年。皇兄迟迟不准我回武北。十日前,皇兄允许我返回北方封地,我还道这终于是相信我,不用扣留我在中都。可如今看来,说是让世子去伴读,其实就是留我这嫡子做人质啊!”

  端王妃呆坐下来,道:“哎,我命苦的玉儿啊。早知如此,还不如六年前让我玉儿跟文璃师父入观修行直至弱冠!”

  “还有,这玉字不能叫了。当今太子名讳也有个誉字。”

  端王爷道:“当初谁想到文璃师父说的劫真会应验!你当时还说这和尚道士惯会找当地望族,以孩子有灾为由,带家中嫡长子去寺中观中修行,其实就是为了每个月多要香火供奉。”

  端王妃垂泪道:“自我及笄之年入你端王府,一直没能育有子嗣。这些年那些个侧妃儿儿女女生了十几个。我蒙受端王爷抬爱不弃,年近不惑才为你生下这嫡长子,怎么舍得让他去道观生活?!”

  端王爷也只能摇头不语。

  清早,太子宝康宫院内。站了五个年纪不同的紫色衣袍男孩,有的看起来已经十七八,有的只有六七岁模样。

  从殿内出来一个十岁上下的少年,明黄服饰。

  一旁小公公跟这明黄服饰少年说道:“这几位就是太子殿下的伴读,明日起随殿下一起到崇华殿听学!”

  太子誉一个一个看过去,太高,太矮,太胖。

  太子在第五个少年面前停下来,只有他看起来跟自己身量差不太多。

  太子誉前后左右地围着转了三圈,都是亲王世子,都穿紫色,只有他穿起来格外好看,净秀清朗,奕奕不凡。

  太子誉见他比自己高半头,想来岁数也应该差得不多,问道:“你是哪家的世子?”

  “禀太子殿下,臣,端亲王世子。”

  “九王叔!我记得他,号称武北九阎王!是不是?”

  “正……是。”世子一时不知道对这个称号应该坦然承认,还是谦虚否认。

  “你多大?”

  “禀太子殿下,臣今年正及教数之年。”

  太子誉点点头道:“嗯,只长我一岁。那你叫什么?”

  “禀太子殿下,臣名字要避太子殿下名讳不便说,臣还有个号青玄。”

  “你为何有青玄这样的号?”

  “禀太子殿下,臣年幼时体弱,有云游道人至府门前,说让我入观修行直至弱冠……”

  端王世子原本名字是单字一个玉。

  之后才得知当今太子名字里也有一个誉字,音同字不同,当避太子名讳,便改叫世子玄。

  太子也不管还站了一院子的人,跟世子问起来没完没了,解释完名字,太子又问:“那你幼时都在道观里住?”

  “禀太子殿下,臣只在观中住了一年,家母不舍,将臣和师父都接回府中。”

  “嗯,那你可识字?”

  “禀太子殿下,识得一些。在家时,是师父住在家中教导。”

  “道士师父?有趣。那,道士教你些什么?”太子誉好奇。

  世子朗声道:“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太子誉从没听过,高兴道:“好,太好了,听学时,你跟我做伴!就坐我旁边!”

  “是!”

  “你不要叫我太子殿下了,一句一个,听得人头晕。我名字里的‘誉’字,是‘誉名美也’的誉。父皇母后都叫我誉儿,你年长我一岁,便也叫我誉儿吧!”

  一旁的公公听到这里,刚要上来阻拦。世子玄已经跪下道:“臣不敢,不合礼数!”

  太子誉把他扶起来,“我偏不,我今日就看你顺眼。”

  太子誉一挥手,“让他们四个都下去吧。”

  “世子玄,你随我来,我屋子有笔墨纸砚,写你的名字给我看看。是哪几个字。”

  “是。”

  五年间,太子誉无论是读书射猎,巡视出游,都有端亲王世子每日相伴。

  这日,世子玄正陪太子誉在殿内对弈。

  太子誉:“玄哥哥,你就让我一招,就一招。”

  “不行。”

  “哎呀,下棋嘛,不要这么计较!”

  “太子殿下。”世子玄把食指放在唇上,“嘘。专心,莫多言。”

  “哎呀,玄哥哥……”

  门外有宫人报:“太子殿下。”

  “进来吧。”

  “明昌帝病重,请殿下过去!”

  “什么?父亲前几日不是好多了?”太子誉从榻上匆忙下来。

  世子玄帮他穿好鞋,“慢些跑。”

  太子誉边走边问:“母亲呢?”

  宫人答:“皇后已在陛下殿外待召。陛下要先见太子。”

  太子誉跪在明昌帝床榻之侧,明昌帝嘱咐道:“誉儿,你仁孝,继位后需时时提防武北端王,千万不可放世子玄出中都!”

  “是。儿记住了。”

  明昌帝又召刘皇后进来,“誉儿年幼,待他十六岁再亲政,这两年你多帮帮他,朝中由李相、吕相为辅政大臣。”

  “是。”

  刘皇后进去后,太子誉跪在殿外等候。殿外还有四位宰相,和十几名御医。

  李相正在跟其中一个御医询问陛下病情。

  那御医只是摇头叹气。

  里面宫人喊:“宣李相,吕相进殿。”

  不到一炷香时间,李相手捧遗诏出来,外面太子和众臣纷纷跪下。

  “明昌帝,薨。”

  三日后。举行新帝登基大典,太子誉登基,改年号宣宁。

  宣宁帝,年方十四。

  五日后。先帝国丧。

  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三十日内禁止嫁娶,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百日内不准作乐。

  宣宁帝登基后,刘皇后升为刘太后,朝政也自然落入刘太后掌中。

  每次上朝,刘太后都跟宣宁帝并坐在大殿之上。

  宣宁帝无心朝政,直接在皇宫中修了一座道观,说要给先皇祭祀祈福。

  还把世子玄幼年修道时的师文璃道人也接到宫中。

  宫中道观门口。

  宣宁帝和世子玄亲自迎接文璃道人。

  宣宁帝还以为来的会是一个白发苍苍手拿拂尘的老者。

  观门口却站着一个少年模样的道人。

  玉冠束发,青色道袍没束带,白丝绢道鞋,竟还有一只眼睛是碧色,被阳光一照煞是好看。

  道人给宣宁帝行跪礼。

  宣宁帝忙搀了,“免礼。”

  宣宁帝道:“久闻文璃道尊大名,以为是一老者,没想到是这般年少模样。不知道尊年方几何?”

  文璃道:“小道面容虽没有变化,实则已经……”文璃道人说到这里故作姿态摇头晃脑掐指算了起来,许久才说,“小道实则已经虚度了三百六十五多个春秋啦。”

  宣宁帝用胳膊肘碰了碰世子小声问:“他所言是真?”

  世子玄道:“回禀官家,我师父到底年纪几何,臣不敢妄言。但自臣年幼记事起,师父就是这样容貌,现在过去十几年,他老人家也还是这副尊容。”

  最后一句明显有调侃之意。

  文璃道人听了也不生气,仍是笑眯眯地看着青玄。

  宣宁帝笑问:“那道尊岂不是已修得长生不老、不死之身?”

  文璃道人言:“不敢说,不敢说,只是不知道上苍要我几时仙逝罢了,虚度虚度。”

  宣宁帝朝道观一抬衣袖道:“还请道尊和玄哥哥帮我看看这道观有何不妥之处。”

  “小道不敢。”

  “臣不敢。”

  这道观修在皇宫内。虽然小,但是精巧无比。看完道观,三人围坐。

  世子阻拦,“官家,这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道尊驾临,自然于我平起平坐,你嘛是我的哥哥,委屈你坐我下垂手喽。”

  文璃道人心想,这小皇帝倒是随和。

  宣宁帝仍是小孩心性,想着以前听过的那些神仙妖怪的故事,好奇问道:“道尊,你既然已经三百多岁了,可会什么仙法?”

  文璃道人拱手道:“不知官家想看什么样的仙法?”

  宣宁帝道:“不都说你们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降妖捉怪吗?”

  文璃道人笑笑,心想:这小皇帝都从哪里听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以,只是眼下没有妖怪。呼风唤雨嘛,大朝疆域之内近期可有郡县大旱?我可帮陛下降雨三日!”

  宣宁帝道:“有的有的,前日才来的奏折。这眼看都立秋了,北边牧场自立春以来还一场雨都没下过!”

  文璃道人听了,掐指一算道:“足足五个月无落雨。陛下可命人去通知他们做好准备,两日后降雨,连降三日够不够?久旱不宜大雨,不如就下上五日小雨?”

  “果真?”

  “小道,哪里也不去,就住在这观中。两日后北边牧场无雨,或降雨不够五日,陛下即刻斩了我!”

  “好!那便下五日!”

  两日后。

  北方牧场飞鸽传书入宫,果真下雨了。

  又五日,传书中写,淅沥沥小雨足足下满五天五夜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