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草莽龙蛇传>第12章

  上官瑾见他问的好生奇怪,不禁起了疑云,故意答道:“那些书读了是可以考功名的,刚才唱的那些诗,纵使做得更好,也得不到功名。”

  那老汉又哈哈笑道:“功名?你先生不是读了许多书吗,为什么又取不到功名?”

  上官瑾见方老铁匠谈吐不似寻常,而且辞锋咽咄逼人,哪里似他平日那副可怜的看头相?不禁骇然问道:“者丈端的是什么人?”

  那老汉仰天一笑道:“俺是什么人,你何必管。只是你刚才唱的那首诗的主人,俺却知道。他曾经中过秀才:比你先生多一层功名,但他却没放在眼内!”

  上官瑾骇然欲绝,这老汉的活,明明说翼王石达开二十岁以前;文名已遍大江南北。也曾“得意”科场,他有一首诗是:“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桂蕊趁秋风。少年落拓云中鹤,陈迹飘零雪里鸿。声价敢云空翼北,文章今已遍江东,儒林异代应知我,只合名山一卷终。”这老仅的话,和这首诗正相合。上官瑾慌忙长揖作礼,说道:“老前辈,恕我眼拙,十余年来,都认不得‘真人’!老前辈想也是熟读翼王的诗的了?”

  那老汉又微笑说道:“熟读鸣;日久年深,也许记不得了。只是我曾亲眼见过他写这些诗!”

  上官瑾听了,骇然欲绝,急忙将门掩上,一撩衣襟,竟就在他面前跪了下来,诚恳他说:“弟子身受功名之害,早已无意科场。弟子最佩服的就是翼王,敢问老前辈是翼王的什么人?愿求不弃愚顽,指点一二。”

  方铁匠竟也不避开,受了他一个叩头之后。这才双手伸向上官瑾臂下,轻轻一架,上官莲还待叩头,却已身不由主;飘飘而起。只听得方钛匠连声说道:“老弟,你这是怎么回事?岂不折杀老朽,快请起来,不耽当!不敢当!”口虽谦辞:心实得意。

  当下方铁匠也不再隐瞒,对上官瑾说出了自己的来历,原来他是翼王石达开的一个卫士,经常在翼王左右,自然曾亲眼见他写过那些诗了。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流名将,曾转战万里,震撼清廷,终于因离开金陵(南京)的大本营,孤军远行,辗转苦斗至四川时,金沙(江名〕浪涌,大渡桥寒,一代英椎,竟因不能渡过大渡河而被俘身死,死时年才三十三岁!

  翼王石达开死后,他的部属,大部战死,小部逃亡,方复汉(方铁匠当时的名字)便是临危之中,幸而逃脱的一个。

  他逃出后,太平天国不久也已完全瓦解。他亡命江湖,时刻提心吊胆,哪里还敢以本来面目见人。

  几年之后,风声暂息,他这时恰巧来到无锡。无锡邻近太湖,椅桅如林,篷帆掠影,郊外又有惠山、梅园之胜,端的是江南明媚的水乡。他江湖浪迹,已感疲倦。一到无锡,就索性在一问小村子里卜居下来,做铁匠木工,聊以糊口。

  晃眼十多二十年,他心未全灰,发毛已白,只以未有时机,不能再起,每每念及往昔轰轰烈烈的战斗,未尝不愤恨填胸,泫然流涕!

  他正因为年将垂暮,便兴起了收徒之念,好等年轻人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这事非轻易可行,莫说爱徒难得,自己十多年隐姓埋名,若非极信任得过的人,也不敢泄漏。

  这时恰巧碰着上官瑾失意科场,了然满清皇朝腐败的时候。方复汉眼光何等锐利,听其言而察其行,已知此人已悟前非,绝不会做满清皇朝的走狗了。所以一听到他唱翼王的诗,便走了进来,亮了真相。

  从此上官瑾便拜方铁匠为师,反正他的私塾,不过是在农闲时才教几个农家孩子,劝夫有的是。方铁匠是武当派的好手,每晚过来给他讲解几个招式,让他自己练习。另外还传给他拳经剑诀,让他在白天无事时,也可揣摩,他们一个穷书生,一个老铁匠,虽过从梢密,村子里也无人怀疑。

  上官瑾天资聪颖,别人要学一年的,他学三个月便赶上了,不过五年功夫,他的内外功夫,都已有了根底。

  一夜,匝地清辉,月明如水,方复汉照例到上官瑾家来,看上官瑾演了一趟武当秘传的“迷踪拳”后,忽悠然长叹道:“咱们师徒,相聚五年,恐怕就要分开了。”

  上官瑾大惊,急问何故。方复汉道:“天下哪有不散之筵席,何况你五年来,已尽获所传。你的天分甚高,我的武学却浅,我也没有什么绝技可以教你了。何况我隐姓埋名。本非得已,人近暮年,更思以有限时光,了未完之事。我此去是想找一个人,也是想再看看外面的情景。”

  上官瑾知道师父抱家国之忧,对太平天国的覆亡,更有难忘之痛,他此去浪游江湖,必有一番目的。上官瑾沉思有顷,忽地上前请道:“弟予也想同行,求师父带弟子到江湖历练历练。”

  方复汉看了上官瑾一眼道:“你不行!”上官瑾急问:“为什么不行?”

  方复汉微微一笑,说道:“老夫是胡虏所要得而甘心的人物,虽说事隔多年,究属危险。你是独子,又未成家,我怎能叫你冒险犯难?”

  上官瑾见师父提到他的家室,面色一红忽地肃然起立,郑重地对师父道:

  “师父,难道至今尚不敢相信弟子呜?弟子如果怕艰险,虑危难,也不敢随你学艺了,弟子愿以师父做榜样,誓以有生之年;和胡虏周旋。纵有万死,亦在所不辞。我志未酬,室家安论?”

  方复汉见上官瑾激昂慷慨,哈哈一笑道:“你不必多疑,你既有此志,我带你去便是了。”随即又深沉地看了上官瑾一眼道:“也许此行还可以给你找一位名师。”

  上官瑾惶然说道:“老师恩深义重,弟子何忍改投?”

  方复汉皱皱眉头,哼了一声道:“怎的你也这样‘俗’学无止境,应该精益求精,哪有拘执门户之见,守着一些武林陋规,永远不许学别人技业的道理?我想给你找的名师,是当世奇人,武功十倍于我,还摸不准别人收不收你呢!”

  上官瑾见他老师说的如此庄重,不禁愕然问道:“什么人物,老师如此推崇?”

  方复汉先不直答,笑了一笑,问上官瑾道:“翼王石达开,有一首诗说及解佩剑送给别人,这首诗你可记得?念给我听听。”

  上官瑾十分奇怪,怎的老师突然扯到翼王的诗?但他还是恭恭敬敬地答道:“这首诗弟子还记得,可是这样?

  壮头忽起老龙吟,郁郁书生杀贼心;已到穷途犹结客,风尘相赠值千金。”

  方复汉捋须静听,似有无限感伤,听完之后;缓缓他说道:“我想替你我的名师,就是翼王解剑相赠的‘穷途之客’。我是翼王的卫土,他却是翼王的朋友。……”

  方复汉继续往下说道:“这人是翼王的朋友,但他的意见却与翼王不同,自翼王离开金陵,转战万里之际,他就飘然远隐,不参翼王戎幕了。”

  上官金大为奇怪,他最佩服的是翼王,听说此人的意见与翼王的意见不同,心里甚不以为然,问道:“既然他与翼王意见不同,何以翼王还要赠剑给他?何以师父还会推崇他?”

  方复汉笑道:“你总是把事情看得这样简单:意见不同,并不一定就是‘立身处世’的大道相反,翼王虽是百世不可一见的奇才,但他也不见得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对。”

  于是方复汉简单地给他说这人与翼王之间的关系。这人复姓司空,单名照,也是一个风尘奇士。他对翼王的文事武功,俱都佩服,常常说翼王用兵神奇,可以比拟古代的任何名将,因此他死心塌地的为翼王所用。自翼王二十三岁封王起,他就一直参与戎幕。翼王也很看重他,对他推心置腹。可是临到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上,他却因与翼王意见不同,而终于分手了。”

  说到此处,方复汉热泪盈眶。凄然太息道,这件事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关键,好好的一场轰天动地的事业;却因内哄而弄至瓦解冰消!

  上官瑾插口问道:“师父说的是指‘杨韦之变’?”

  方复双仰天长叹道:“正是这一件事!”原来当时太平天国虽封了许多王位,却以东王杨秀清最尊。东王自恃功高,欺压其他各王,连天王洪秀圭也不放在眼内。北王韦昌辉私心自用,久己想篡东王的权位。他就乘着东王恃功而骄,为天王与各王所不满之际,布下阴谋,筵前伏甲,把东王杀了,而且把东王的家人部属二万多人完全杀掉。平心而论,东王虽有不是之处,但还不应这样死法。更何况东王的家人部属二万余人,都是太平天国的有用人材,北王这样大开杀戒,正是大大地帮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