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帝昊的平民生活>第83章 出发戎地

  子蚕是故乡的来客, 携带着来自虞地的信息, 姒昊和虞苏有许多事要问她。三人围着火塘坐, 炙烤戎人贩来的牛肉,喝着缗方的美酒,相当惬意。

  就在几分醉意下, 子蚕谈起任方在晋阳谷和穹人的战争,她自然没经历过,但听去任方的子族商队言及。

  “任军起先打赢了, 穹人退兵, 直退到晋原的要塞夷城。任君嗣子趁胜领兵攻打夷城,眼看夷城就要被攻下, 晋夷突然从晋水派出援兵,援助穹人。”

  子蚕讲述的是一次大事件, 晋夷终于在晋原出手了!晋朋篡位帝邦后,他的老家晋东只保留一支算不得强盛的军队。晋东临近规方和任方, 晋朋不放心这两个方国,他纵容穹人进入晋原,阻断通往规方之路, 并且撺掇穹人骚扰任方边界。穹人在晋原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眼看它就要被任方联合翟夷给逐出晋原,晋朋不再旁观,果断出手扼制。

  “任军和晋夷交战了吗?”姒昊听得皱眉,他觉得如果交战了,事情将不可预测。他离开虞地时, 任嘉屯兵在晋阳谷,还未和穹人开战。战局有些出乎他意料,原来穹人并没有多强大,而晋朋也终于插手任方和穹人的战事了。

  “任军退兵,退回了晋阳谷。”子蚕觉得很可惜,她虽然是一位女子,但对军事很感兴趣。任方明明战胜了,却不得不退兵,统领者心里该是多愤恨。晋夷这次出兵威逼,显然已懒得做一丝遮掩,明目张胆,耀武扬威。

  姒昊一阵沉默,他垂下眼睑,无法去想象任嘉当时的心情,仿佛能看到他憋愤得捶梁的样子。在晋夷出兵的情况下,兵退晋原是唯一的选择,任方无力跟晋夷和穹人同时宣战。

  “要是任君嗣子不退兵,一口气打下夷城,然后反攻晋夷在晋东的老窝,那可就很精彩啦!”子蚕从小在方国间行走,熟悉它们的地望。她对晋夷,穹人没什么仇怨,只是看不惯它们以强凌弱。再说,穹人将商道阻断,影响他们子族贸易。

  “无法如此做,力量不足够,除非能联手夷人四部,或者和规方联手。”有些想法,当年在任邑,吉秉和任君都讨论过了。他们自然也讨论过一口气撵走穹人,并打残晋夷在老家的势力,解决后腹之忧,然后以帝子的名义号令诸侯,攻克寻丘,将大军压向帝邦。

  因为看不到解决边患的希望,所以任君这些年一直在隐忍;因为看不到姒昊复国的希望,所以任君默许了姒昊外出流亡。

  虞苏静静地听,他听得懂他们的讨论,但没有参与。任君拿晋夷没有办法,所以他的阿昊才一直流亡在外。冥冥之中有天意,如果他们能前方规方,也许就能改变战局。

  听得姒昊提起规方,子蚕抬眼看他,也看向虞苏,她听他们说过要前往规方。在缗邑时,姒昊询问她父亲关于子山晋的消息,曾说他是洛姒族,他想前往规方。

  “秋市开始了,你们还在寻找前去规方的商队吗?”子蚕觉得现在根本不会有商队去规方,穹人才不管你是不是商队,先洗劫一番再说,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我们想先去昆湖,听说有一支昆戎的商队,往年秋市都会来桑城。”四海为家的子族,对于远行经验丰富,对于商队知晓不少,虞苏乐于和子蚕讲述。

  “你们……”子蚕实在没想到他们前往规方的执念如此之深,她感到惊讶。她是居无定所的子族成员,她能适应远行,习惯离开故乡漂泊,但是这两人,明明先前过着优渥而安定的生活。

  对于子蚕的惊讶,姒昊神色淡然,虞苏嘴角微微笑着。子蚕把手伸向腰间,摘下一块木牌,递向虞苏,她说:“这是子族的木牌,人们需要子族贩货,一般不会太为难子族,小苏,你拿着。”

  在同族子弟中,子蚕没有交好的人,但她和虞苏特别有缘,她很喜欢他。她老早知道姒昊和虞苏是情人关系,她也很敬佩他们的笃情。

  虞苏摩挲木牌,没有收下,他还给子蚕,诚实告诉她:“子蚕,我们有一面戎王赐下属的铜饰。”子蚕一时没反映过来,只是把自己木牌收回,挂在腰间。木牌挂好,她终于意识到虞苏说了什么,她抬起头来惊愕问:“小苏,你们到底是什么来头!”

  看到的还是虞苏淡淡的微笑,还有姒昊淡然的表情,子蚕想他们果然没那么简单。子蚕为人爽快,见他们不肯说,就也不再追问。

  子蚕在姒昊和虞苏家待了半日,都是在闲谈,谈得最多的是虞地的消息。她告诉虞苏,她去过虞城,见过虞苏的父亲和母亲,还见到了他的二姊和外甥女呢。虞父虞母生活无忧,身体健康,虞城安然平和。

  这是子蚕带来最好的消息,虞苏心怀感激。

  黄昏,姒昊和虞苏亲自将子蚕送到桑城城门,目送她洒脱地摆摆手,消失在城墙后。当她再次返回虞地,她还会前去虞城,帮虞苏跟父母报平安。

  希望下次还能和她相见,希望以后自己还能返回虞城,他的故乡。

  送走子蚕,两人返回奚里。走在木桥上,夜幕已降临,姒昊执住虞苏的手,以免他不慎踩空坠河。两人在河岸的家,于月光下显得分外静谧,它低矮而简陋,陪伴他们渡过了桑城的夏秋。

  第二日清早,姒昊仍是去秋市探寻昆乌戈商队的消息,虞苏留在家中。他到陶坊里拿一件彩陶盘,到屋后盛土,他要种东西。

  三颗小麦的种子撒入盆中,再盖层薄薄的细土,浇上水。虞苏把它放在木棚外的一块石头上,让它沐浴阳光。

  种上小麦,虞苏回屋,他坐在木塌上缝制戎布斗篷。戎人的斗篷厚实,很宽大,用于遮蔽风沙,抵御寒冷。他们做好了启程的准备,只差一支前往昆湖的商队。

  姒昊在秋市走动,遇着胥吏,跟他打了下招呼,询问他:“今日有新来的商队吗?”胥吏听职于桑城城主,时常到市场走动,处理交易纠纷,并且盘问抵达桑城的商队,他消息灵通。

  “昆戎来了一支商队,住在馆屋里。”胥吏认识姒昊,知道他和贩陶的虞苏住一起。自从那个叫虞苏的虞人到桑城来贩陶,胥吏家中就没缺过陶器,当然他对虞苏,甚至是他的伙伴也很关照。

  “领队的可是昆乌戈?”姒昊心里已有七八分的把握。他询问过其他戎人商队,昆戎只有这么一支商队会前往桑城。

  “正是他。”胥吏回道。

  在后来,胥吏才知道那位温和的虞城陶匠,就是跟着昆乌戈商队离开桑城,他心里一度有点懊悔。

  获得昆乌戈在桑城馆屋的消息,姒昊没有当即急着去见他。

  第二日清早,姒昊带上虞苏,携上戎族的通行牌饰,才前往桑城馆屋。两人在馆屋外,请仆从通报,得以见到昆乌戈。这是一位身材魁梧似小山,浑身金饰的凶恶男子,褐色的发和胡子虬曲交结在一块,一双碧色的眸子冰寒似青玉。他的身上佩带着一把戎刀,一把戎剑,刀剑金灿灿镶嵌玉石,散发着异彩。要是寻常人见到他,恐怕要心生恐惧,连话也说不利索,只能畏畏缩缩站在一旁。

  姒昊和虞苏见到他,神色都很从容,不往他身上乱瞟,也没有因为身高差而显得窘迫。姒昊的个头高大,不比戎人矮,站在昆乌戈身前,只到他耳边。

  “我叫姒昊,他叫虞苏,我们有一事相求。”姒昊向这位昆戎商队的领队行礼,他上前陈述。姒昊说的是戎语,而且他没有绕弯,直接开门见山。

  昆乌戈本来不大搭理这两位拜访者,直到听到姒昊的话语,才抬起头将他打量。这是位外族年轻人,却懂得他们的戎语,而且说话不卑不亢,说是相求,没有一丝请求的意味。

  “有什么事?”要是腻腻歪歪的人,昆乌戈立即就将人赶出去了,这人的爽快,倒是挺合他性情。

  “我和伙伴要前往昆湖,想跟随你们的商队。”姒昊将虞苏引见,说出他的要求。

  虞苏站在昆乌戈身前,他向对方行了下礼,很是庄重。在这位戎人领队看来,虞苏文弱而清瘦,这样的人,根本走不到昆湖,在半道上就得教风沙给埋了。

  “我为什么要让你们跟随?”昆乌戈觉得有趣,他来桑城多次,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要求。戎地对于外族人而言,那是个会被杀掠的地方,不幸的被劫杀,幸运的被俘为奴,也算保有条性命。

  “我们有戎王的通行铜牌,路途上我们会做戎族打扮,不会给领队带来麻烦。”姒昊从怀里取出铜牌,执在手中,展示给昆乌戈看。

  他会有戎王的通行铜牌,显然让昆乌戈很惊讶,这样铜牌,向来只在戎族的大小头目手里。这两位外族人有铜牌,显然有着不一般的来头。

  “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昆乌戈不可能对两位素昧平生的人伸出援手,除非对方能带给他利益。

  虞苏从衣兜里取出一个小布袋,从布袋里倒出两枚色彩斑斓的贝壳。贝壳放在掌心,虞苏将手掌举起,呈现给昆乌戈,他用戎语说出三字:“海贝币。”

  昆乌戈将两枚海贝币捡起,夹在指尖端详,他的眼睛眯了起来。他是商人,喜欢积累财富,他也热爱财富。海贝币在戎地极其罕见,因为戎地不靠海,也因为它珍贵,一向收藏在君主手中。

  “你们是什么人?要去昆湖做什么?”昆乌戈捏着两枚海贝币,把姒昊和虞苏仔细端详,他显然小瞧了这两个年轻后生。

  “我是洛姒族,他是我生死之交。”姒昊没有多说,只表明自己的身份。

  洛姒族,昆乌戈对这个族群可不陌生。许多年前,有不少洛姒族经由昆戎的领地,前往规方。近来很罕见,昆湖有穹人,想取道昆戎前往规方,相当艰难。

  “只送你们到昆湖,不负责送回桑城。”昆乌戈把两枚海贝币揣入怀中,他看来是同意了。他收好贝币,看向虞苏,冷语:“路途上吃不了苦,病了,死了,听天由命。”

  虞苏不受恐吓,神色淡定。

  “明日城北门等候,我们午时出发。”昆乌戈告知地点时间,他收人钱财帮人办事,也算爽快。

  “好!”姒昊应下。

  以姒昊和戎人打交道的经验看,对方一旦答应了,就会去施行。两枚海贝币买他和虞苏两人一路的平安,在他看来非常值得。

  姒昊出任邑时,任君赠送他五枚海贝币,其余玉石贝币数枚。任君未必能意料到海贝币日后的用途,但他确实有先见之明。

  离开馆屋,姒昊和虞苏匆匆返回位于奚里的家。他们得开始打包行囊,离明日出行,不过半日一夜。

  回到家中,虞苏看着他们两人的土屋,还有土屋外的陶坊,他心中有不舍。这是他们的家,又将像舍弃姚屯的家那般,将它遗弃。

  他们每一次出行,都离虞城更远,离亲友更远。远到仿佛海角天涯,永世不得相见般,可即使这样,他也不后悔跟着姒昊出来。

  看着他独自一人在马厩喂马的样子,虞苏想如果当初让姒昊带着白马离去,而那个留在虞城的自己会是怎么想呢?想到也许永远见不到他,就心如刀割;想着他不知道在哪里受苦,孤苦伶仃,必是痛苦不堪。

  家没了,只要有树木,有泥土,还能再建一个。只有你我在一起,才算是家,虞苏看着姒昊,这般想。

  夜晚,行囊都收拾好了,堆放在屋中的角落。已经准备入睡,虞苏像是想起了什么,冒着小雨出屋,很快,他捧着一个陶盆进来。

  姒昊好奇走过去,打量陶盆,发现陶盆里装着泥土,他问:“这是什么?”虞苏笑得眉眼弯弯,特别可爱,回道:“种了来的种子,等它发芽。”

  深秋可以播种麦的种子,虞苏一直没有遗忘,他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姒昊轻轻拍去虞苏长发上的雨滴,他心疼他被雨淋湿了,他心疼他一直有种植收获的期许,却跟着自己居无定所。姒昊默然,拉着虞苏到火塘边烤火,秋夜寒冷,何况还有夜雨。

  虞苏乖乖坐在火塘边,由姒昊帮他擦拭头发,他已很习惯姒昊对他的照顾。两人在生活中,总是相互照顾。看着熊熊火炎,回想在桑城渡过的这些日子,虞苏心中百味陈杂。自己倒真是没吃什么苦,可姒昊曾因为浇模,把手烫伤。他缠着布条,流着血水,仍是去冶炼工坊干活。每天干活回家,层层布条被血水渗透,拆开布条上药,血肉模糊。虞苏知道,他必须得这么做,他需要学习冶炼技术,总会用得上,可自己心里实在难受。

  那是虞苏在桑城唯一一次在被中揩泪,不想那样的日子也过去了。

  抬头看他在自己头上抓动的手,他的手上还留着疤痕,但是已经不疼了,伤口愈合。姒昊见虞苏仰头看他,还对他绽露微笑,他停下手里的动作,低头亲吻虞苏的唇。

  虞苏搂抱姒昊的腰身,和他动情地拥吻,他们这些时日忙于为出行做准备,太过劳累,没有亲好过。姒昊将虞苏一把抱起,走向木榻,虞苏仰着身子,长长的发下垂,他伸出双臂,亲昵搂住姒昊脖子。

  在桑城的最后一夜,两人在淅淅的雨声里欢好。夜雨下了很久,虞苏后来倦得眼睛都睁不开,他在姒昊怀里睡去,并不知晓雨几时停。

  虞苏早上醒来,姒昊已经做好早饭,只待他下榻一起食用。两人吃过饭,不忘喂饱大黑和大白,它们要随行。

  要带上的行囊不少,重的驮大白背上,轻些的由姒昊背负。

  两人一马一犬,走出家门口,跟奚里的居民告别。奚里人们不惊讶于他们的离开,都以为他们是秋市结束了,要返回虞地。姒昊和虞苏步上木桥,回望河岸的家,只是一眼,没有过多眷念。

  两人离开奚里,走到秋市的林地,在林地里一起更换戎人的衣服。他们穿戎人斗篷,皮靴,腰间佩戴戎刀,并且都披下头发,看着完全像是戎族。

  出林子前,姒昊摸了把虞苏的脸庞,在他嘴角印上一个吻。虞苏羞涩一笑,他不知道姒昊因何吻他,不解看着对方。姒昊用手指梳理虞苏的发丝,他眼神宠溺,但却什么也没说。灰色的斗篷罩住全身,露出褐色的皮鞋,没有漂亮的腰带,好看的坠饰,他的小苏是那么爱美的人,这些却都没有了。

  虞苏牵白马,带着大黑,他身旁的姒昊背负行囊,一手执着长矛,腰间挎着刀。两人朝城北门走去,远远地,就看到一支戎人的商队等候在道旁,为首那位领队一身金饰,身材魁梧,正是昆乌戈。

  戎人贪财,但也守诺,这一路有商队跟随,必能化险为夷。在数月前,前往昆湖,还是觉得相当遥远的事情,不想此时就已踏上去昆湖的行程。

  虞苏平静淡定,看向身旁之人,看着他伟岸的身影,还有镇定的步伐。和他相伴,他心中毫无畏惧。

  作者有话要说: 昆乌戈:土豪,不考虑再来两个海贝币,我包你们昆湖桑城来回吗?

  昊总(掏出三个海贝币):……规方去吗?

  昆乌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