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奉君书>第23章 恋北风

  被贺重霄带进军营后秦徵虽恶狠狠地扬言道,打死都不会帮贺重霄这些道貌岸然欺压弱小的官家伪君子们,却在气鼓鼓地饿了一整个白天不吃不喝后拜倒在了贺重霄命人送来的烧鸡黄酒下。

  “嗯……真香……不过事先说好……我不会武功,打仗上战场的事我可做不得……嗝……”

  被饿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的秦徵左手握着鸡腿,右手提着酒壶,一顿胡吃海塞风卷残云后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嘴,末了还不忘指点一番江山:“……这鸡烧得不错,麻而不柴,香而不腻,火候恰好,汤汁入味,就是再多放些作料就更好了,这黄酒相比来说就显得逊色拙劣许多了。”

  “鸿来山人是你师叔?”待秦徵酒饱饭足屏退下人后,先前站在营帐一角的贺重霄出言淡淡道。

  听闻贺重霄没有急着问自己八门阵的破解之法,而是蓦地问起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秦徵微微一怔,而后摊了摊手,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般的无奈神色:“……是倒是,不过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不过你也别指望他能出山助阵,他看起来每天活得如孩童般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其实早就心如死灰了。”

  见贺重霄皱了皱眉头,知道对方想要问些什么,秦徵轻轻叹了口气。

  “唉……你是想要问他为什么被逐出师门了吧?归元峰内所授虽佛道杂糅,但修的道教也是全真法术,因而教内并不存在可以娶妻生子的火居道士……呃,当然……理论上酒水肉食也是要杜绝酒肉的,不过我游历西南,能有得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些是吧……”

  自顾自地心理安慰了一番后,秦徵沉默了一会继续道:

  “……然后你恐怕也猜到了吧,那老道居然喜欢上了山下一个女子……说句实在话,他喜欢的若是门当户对的派内闺秀,哪怕是名门千金也好,恐怕师祖也不会这般强硬反对,可偏偏他喜欢的却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丢到人群中立马就会泯然于众人的农家女子。”

  “这老道士虽然脾性磊浪不羁了些,但对武学的天赋悟性在上一辈中却是少有人能出其左右,是那种能单手拎着支桃花枝,一边摘枝头上的青桃啃着吃,一边以木枝为剑四两拨千斤地化开来者汹汹气势的习武奇才,就连我师傅都对其敬佩不已,唉……可惜呀可惜……”

  说着说着秦徵的声音逐渐低落了下来,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重新悠悠开了口:

  “后来那名叫鱼翠花的女子离奇惨死在了家中,据说尸首分离,面目全非,死象及其惨怖……当时那老道士沉默了很久,抱着那女子的尸首在屋前跪了三天三夜直到那女子的尸首完全凉透,便拎着一柄长剑上了归元山直奔师祖屋前,其间有二十多名师门弟子出手阻挠却都被他所伤。”

  “当然,哪怕那老道士再厉害也终究寡不敌众,杀红了眼的他被包括我师傅在内的一众师兄联合拦截了下来。”

  “再然后的事情师傅也没有和我说过,我只知道那老道被逐出师门去了边疆,临行前还把所有的木剑桃枝、武功秘籍全部烧光,铁剑钢刀则全部丢在炉鼎中熔掉了,自此再也没有沾过武学分毫……”

  “虽然嘴上不说,但你其实还是想立功建业以便振新师门的吧。”静静听完秦徵这番叙述,贺重霄一针见血道。

  一向口是心非的秦徵这次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急匆匆地扬言反驳。的确,在鸿来山人下山后不久归元峰便在与华山派一役中元气大伤,加之门派名誉不复从前,被新生的诸多教派夺去了锋芒,年轻新辈中有才德者大不如前,因而门派状况江河日下,终究难以再复当年与华山、武当、少林四家齐名的名扬盛况。

  “我是个因六指而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归元峰的掌教于我有养育再造之恩,养育我十多年的归元峰就这么没落了,我心中自然不愿。”

  “……可光景不重来,我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

  说罢,秦徵便咬了咬嘴唇垂下了头去,不愿让人看见他眼中地黯然,贺重霄这才发觉他攥紧的左拳上比常人多了一小节手指。

  “等这场仗打完了,再回朝廷述职时我会让陛下下诏褒扬归元峰救国于危难及前朝扶大厦于将倾之举,虽说江湖之远不同于庙堂之高,但想来或多或少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秦徵闻言不由一愣,语塞半晌后,低头冲贺重霄小声道:

  “……我先前说了些很孩子气的话,抱歉……”

  早就发现秦徵这孩子是刀子嘴豆腐心,看起来像只见谁都不爽的小刺猬,其实内心却是一片知恩图报的赤诚肝胆。

  这种知遇救命之恩对一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秦徵知道,曾经雪地里的那个倔强逞强的小小孩童当然也知道。

  “无妨。”贺重霄摇了摇头,示意秦徵无事,“上次散播传言一事你本可趁机脱身却仍履行了诺言,加之此番协助克敌,这些都是你应得的。何况归元峰本就为四大名门之一,浩然正气,济世扶民,此事我也不过是推波助澜,助其渡过难关罢了。”

  春去夏来,过了立夏日头便逐渐焦灼了起来,岭南本就地处西南烟瘴之地,夏日更显溽湿难耐,对于自中原京都而来的士兵可谓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短短半月军中便有不少士兵水土不服瘴疠缠身,加之南诏军又日夜在城外挑衅咒骂,一时军中上下人心躁动惶惶。好在秦徵殚见洽闻、精通药理,从山上采来些稀奇古怪的草药炼成丹药总算是将军中的这股肆意弥散的瘴气压制了下来。

  将近一月的音讯全无后,军中终于收到了京都传来的诏书,这份诏书对京都司马氏谋逆一事不过述以寥寥数语,与其说是诏书倒不如说是一份催促斐贺二人尽快出兵讨伐南诏的檄文。书中洋洒千字陈列了南诏受恩于先帝太.祖,现下却背信弃义、撕毁盟约,与大煜兵戎相见之不耻与夜长梦多恐生异变为由催促其发兵交战。

  在接到朝中送来的诏旨的翌日拂晓,当重霄打算一如既往地巡查各营时,刚一撩开帘帐便见副将帐外黑压压的抱拳跪了近百号人马,为首之人却是一须发、面露沧桑的花甲老人。

  “严老将军,您这是做什么?”

  虽然贺重霄早就料到此番朝廷文书下来后定会有人请命出兵,但却万万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且带头之人会是为人忠厚敦实、在军中广有善缘的定遥将军严宏胜。

  躲开贺重霄的上前搀扶,严宏胜抱拳请命道:“贺将军,末将请求您出兵讨伐南诏。”

  “您先起来说话。”

  贺重霄放缓了声音,对于严宏胜这般抱诚守真的铮然老将贺重霄一向尊敬有加,但严宏胜此番显然是下定了决心,丝毫不为贺重霄的这番好言相劝所动,反而冲贺重霄行以一叩首大礼。

  “……贺将军,且不说能否忍受这群鄙夷南蛮日夜在城下叫嚣挑衅,侮辱我泱泱大煜的三军将士、圣人朝臣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便说这朝廷下达的诏书,君令臣为,吾等岂可置圣旨诏懿于不顾?再者……” 严宏胜声音中带上了几分哽咽,“您此般退守不出,岂能对得起您身上穿着的的铁甲金带十一銙、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们……”

  严宏胜严将军与徐鸿亮徐校尉乃是同乡发小,一同入了军营后更是愈发交好互相引为知己,二人兄弟情深实乃军中诸人皆有眼见。

  见这一位纵横沙场多年都毫无惧色的七尺老人竟说着说着不禁红了眼眶,在场的将士们无不为这股悲壮怆然所感触动容。

  “贺将军,我们都知道斐将军是听你劝阻才一直按兵不动。先前朝廷诏书没下来固守城防与敌消磨自然也非不可,可是现在朝廷的文书下来了,君命难违,就算您不避斧钺视死如归,可是将士们却仍希冀着有朝一日重归故里,重见家中妻子呀!”

  “贺将军,请您三思呀!”

  “贺将军,请您三思!”

  ……

  严宏胜的这一番话瞬间便激起了在场将士们的共鸣,众人皆俯首叩拜于贺重霄面前,口中高呼“请您三思”四字,其言语之真切教贺重霄陷入了沉思。

  贺重霄自然知道“水亦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心向背在任何时候都是克敌致胜的绝佳法宝。当年煜朝太.祖出身野莽却能夺得天下之原因便是因其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以真心相待其下属门客,故而才有了“河东四杰”的传世美誉以及现下这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泱泱大煜。

  沉默地将面前这群被瘴疠与思乡折磨得愁容满面的劳苦将士用逡巡的目光扫视了一遍,贺重霄叹了口气,俯身冲众将士郑重其事地磕了三个头:

  “各位的北风之恋贺某岂会不知?严守城防闭门不出不代表消极懦弱而是时机未到,恳请诸位再坚守一些时日,待到时机成熟贺某自会身先士卒,大破敌军,教各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未曾料到竟如此放得下将军上属的身份,原本打算若贺重霄不同意便在营前长跪不起叫贺重霄被迫应答的众人见状不由面面相觑,毕竟贺重霄平日里虽然为人严苛寡言了些,可待下属将士们的关切通情众人皆看在眼里:

  在粮草辎重不足时贺重霄宁愿自己不食粮草不穿棉衣,却仍最大程度地让将士们吃饱穿暖;每当军中有人家中父母生病患疾或是妻子怀孕产子他都会当个“散财童子”,将俸禄偷偷寄送到那户人家中去……

  诸如此类事情简直不一而足,军中的将士们基本都或大或小地受过贺重霄的帮助与恩惠,眼下此番倒教众将士们左右为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