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麒凤志>第25章

  麒凤157年,消失近三年的莫长路重新出现在江湖,以一种超乎人预料的方式。

  莫长路曾经是道气门二百年历史里受非议最多的一任掌门,曾被认为是坠湖惨祸之后慕容振无可奈何下提拔的跳梁小丑,但离开道气门之后,莫长路成了整个麒凤纪中最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和预言家。有人说,也许他从来不应沉浮于江湖,他生来就该在江湖之外,俯瞰那些荣辱兴衰。

  从这一年起,每年端阳节,莫长路都会在南海融天岛上摆酒,宴请有缘之人来做客。所请之人有的是江湖名流,有的是无名小辈,有八十老叟也有垂髫幼童,有时一年十余人,有时仅一人而已,被邀请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被找到,然而一旦登上去往融天岛的渡船,他们就像消失于尘世,失去了全部音讯,直到来年的端阳。而那些未被宴请却想要找到融天岛的人,都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如同多年前试图去棠庭山寻找莫长路父母的人。

  每年被邀请去融天岛的人说起融天岛的样子又各不相同,有人说是四季如春,有人说怪石嶙峋,有人说黄沙千里,也有人说是白雪皑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融天岛上都见到那位儒雅可亲的前道气门掌门莫长路,还见到了一位“影子宗师”。自麒凤100年之后,江湖接连遭遇重创,很多绝技失传,而各派被请去融天岛的弟子,都会见到本门最了得的宗师的幻影,跟着宗师学会失传的绝技,甚至可以抄回失传的典籍。这些失传的功法和典籍被带回中原,变成重振武林的希望。

  但是,这些被邀请去融天岛的人中没有一个道气门的弟子,有人向楚寻进言,担心莫长路这样做,是效仿当日的慕容振,要分裂中原武林,楚寻摇头否定:“他若想那样做,我们就不会有今天。遥想百余年前天下内设九宫,外立四极,四极修仙问道,九宫统领天下,谁也没有不容于谁。今日之道气门与融天岛,又有何不能相容?且他所做的是为天下着想的大善事,我们不可阻拦。”

  ***

  楚寻先生是那样豁达而以大局为重的人,他不仅仅不想阻拦莫长路,他甚至还在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现在还能改变些什么。在莫长路重新出现后的第六年春天,楚寻先生来到南海之滨,向着南海大声说:“莫长路,那时候是我对你不起,但我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的武林,没有半点私心!你如果也是一心为武林,就请我看山堂书局的书手上你的融天岛!至于道气门,七部功法、一百二十七套路、三十六不传绝技皆藏在库,不必劳你费心!”如果莫长路能够听见,也会理解他的苦心与他的骄傲吧。

  ——《另一个世界的丰碑——记我的祖父楚寻》

  ***

  果然,这一年端阳,看山堂一名年轻的书手收到邀请南去融天岛,第二年,不仅武书,也有许多失传的江湖典籍在看山堂付印。

  又过了一年,端阳之后刚刚三个多月,第一个被请上融天岛的人被发现昏死在南海之滨的沙滩上,随后第二个、第三个……这一年所有被邀请的人都被发现在海边,他们形容狼狈,神情恍惚,修养了一阵子,他们才渐渐向人们诉说在融天岛上所见的一切,几个人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总算构成了一副还算完整的画卷——在他们刚刚登上融天岛之后的第二天夜里,忽然山呼海啸,有火龙自海中跃出,将整个融天岛拉入海底,幻象被海水打破,人们发现融天岛上没有四季如春也没有白雪沙海,只是一座再寻常不过地生者低矮灌木的小岛,莫长路盘膝坐在一株矮树下,低垂双目,隔着层层波涛仍是一派安详。然后是巨浪洪流,耀眼的冰川、刺骨的严寒、无尽的黑暗与孤寂……他们在绝望中失去知觉,再清醒时已回到了中原。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一些从未读过的书、从未见过的文章,当这些文章被拼凑起来,竟成了一部千古奇著,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三世书》。

  三世书分为“怀古篇”“现世篇”和“他日篇”。“怀古篇”从上古游侠,到麒凤100年左右,写了共一百零八件大事奇事,这一篇叙中有议,说透了世事变幻。“现世篇”从鹤闲先生创七情决开始写起,写到近年武林的波折与复兴,写尽世间百态。他在其中提到了七情诀,并将其称为“至情一脉”,与之对应的气海心法则被称为“忘情一脉”,他客观地评价了至情一脉功法的优劣,说它必将带来新纪元,却永远无法取代忘情一脉。在第三篇“他日篇”中,莫长路大胆预言了未来一百年江湖的走向,这一百年的预言竟同此后发生的事出奇吻合。在《三世书》中,莫长路第一次提出将武林历划分为太虚、河洛、麒凤、归元四个纪元,这种划分和“至情”“忘情”的说法在后来成为定式。

  《三世书》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书,它出现的方式十分特别,人们都以为那一定是莫长路所著,用人所不知的秘法借他人之手传于世间。关于莫长路还有太多的未知,人们期待着不远的未来,他一定可以再次出现,但这个期待始终没有成真,直等到百年之后,莫长路的预言全部实现,人们才终于确定,这一次,他是真的消失了。

  

  、八、忧患(1)

  从融天岛带回来的失传武学和典籍中,并没有曾经风行一时又彻底失传的《后秋声集》,但莫长路关于“至情一脉”会成为百年后天下武学中心的预言流传世间,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七情诀,乘着武林复苏的东风,七情诀也在江湖的某些角落再次抬起头来。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渝州林家堡附近。李霁和七情诀与林家堡渊源极深,哪怕是李霁成为江湖人的笑柄时,渝州人对他也颇为友好,后来李霁的七情诀传入世间,第一时间在渝州风行起来,昔年关于李霁的许多琐事也都成了渝州人民口耳相传的传说。林家堡独传心法与七情诀有相通之处,在楚寻废止七情诀时,因为有林家堡心法做幌子,渝州一带几乎没有受到波及,在渝州关于七情诀的一切默契噤声,七情诀也不曾走上邪路,现在《三世书》传来,渝州武林对七情诀的信心更加坚定,七情诀悄然复苏。

  楚寻对七情诀的态度却没有丝毫缓和,当年废止七情诀的禁令完全没有要收回的意思,渝州重掀七情诀之风后,楚寻态度坚决,定要严查渝州七情诀,以示警戒。但这一次,道气门却屡屡受挫,因为现在七情诀在渝州传播范围更广,几乎人人习练,却不见奸邪,更寻不到领头之人,驻守渝州的道气门弟子无从下手,一连派去三披专司弟子,全都在不久之后回来领罪。

  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不如让许千秋去试试,或许会有意外之喜。”楚寻权衡许久,终于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许千秋是楚寻的一大心病。就在许钺救道气门之后不久,忽然来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自称是许钺的儿子,名叫许千秋,说是许钺在少华山上遇见了大麻烦,要他来道气门搬救兵。听说是大恩人许钺遇见了麻烦,楚寻立刻调集最精锐的人手按照许千秋指点的方向赶往少华山,看许千秋形容狼狈,知道他吃了不少的苦头,给他好吃好喝好生款待。约莫一个半月,派往少华山的人终于回来,说是完全没有看见许钺的影子,却打听到这个许千秋是个骗吃骗喝的无赖。楚寻有些动怒,想要赶他出去,许千秋却一口咬定自己就是许钺的儿子,赖在道气门不肯离开,楚寻没有时间与他纠缠,又怕当真惹急了他他又在外造谣编排道气门的不是,便把他闲置在角落不去理会。可许千秋偏偏不是甘于默默无闻地呆在角落的人,时不时闹出些乱子来,道气门上下近千人,谁都拿他没变法,让楚寻大感头痛。

  渝州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楚寻考虑,让许千秋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人耍起无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正是渝州悍民的克星,就算许千秋着实没有办法,至少也可以借此把他赶出道气门,哪怕是用渝州的难题把他吓走也行。

  许千秋不知道楚寻的打算,只听说渝州多美食,就爽快地满口答应,整理行装奔往渝州,到渝州享了几日美食之后,许千秋随行的另两名专司弟子才告诉他真相:渝州不仅有美食,还有难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回不去道气门。他们本想唬走了许千秋了事,但出人意料的是,许千秋既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而是抹抹酒足饭饱后的嘴说:“好啊,那就干起来。”

  许千秋也是二十啷当岁的男儿郎,不是生来就胸无大志只知道混吃混喝。的确,他这辈子的前二十年是个混吃混喝的无赖,后来因为讹诈上难惹的乡绅,乡绅一心要杀人灭口,他一路逃命好不狼狈,偶然听人说那位了不得的铁弓英雄是姓许的本家,灵光一闪,就想到了这个冒充许钺之子投奔道气门的法子。到了道气门之后,一切却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在道气门,看楚寻拿自己没办法,许千秋起初很是得意好笑,以为道气门掌门也不过是个好欺负的软蛋,但很快他发现楚寻对待修炼邪法的恶徒的凌厉手段,被唬的不轻,才知道这个掌门并不是个便宜角色,慢慢的他总算弄清,道气门自掌门以下,全都是一板一眼黑白分明,他只是耍耍无赖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所以对他一再忍让,但如果做了什么坏事被抓住小辫子,只怕得有七十二种不同的死法。再然后,许千秋看着那一张张正直严肃的脸,他渐渐觉得有些不自在起来:我个头不比他们矮,才智不比他们低,却为什么只能这样混着过日子?这个隐隐的念头在他心里盘桓了一阵,正好赶上被派往渝州,现在知道是有事可做,便愉快地想:妙极,总算是有机会大干一场,让他们看看小爷的本事!

  事情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尤其许千秋从未做过什么正事,他比之前被派来的人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像道气门其他人一样一本正经地下令或循循善诱的教导没有用,耍无赖手段也没有用,像楚寻那样大开杀戒?他连杀鸡都没有尝试过,杀人更下不去手。许千秋举步维艰,每天晚上都吵吵嚷嚷说不干了,可次日一早又气鼓鼓地继续。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许千秋终于还是耐不住性子,这天晚上饱饱吃了顿饭,夜里趁没有人注意,卷了行李,顺了两锭白银和三条烤鱼,悄悄离开了渝州。

  另两个专司弟子早等着许千秋知难而退离开的一天,他们许千秋消失之后,立刻传书告诉掌门,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下一步的动作。可就在传书离开渝州不久时,许千秋又回来了。

  ***

  正是午睡的时候,武馆聚集的柴市街上忽然想起一阵锣鼓声,有人敲着破锣打着鼓唱个不停。睡不着的人探头来看,只见街口牌楼上站着一个人,手里提着一面锣,脚下踩着一面鼓,摇头晃脑地敲着唱着。他穿的衣服有点吓人,藤黄的袍子像是道气门的校服,不过衣缘护臂的颜色不是道气门金银赤青碧黛白中的任意一种,下穿灯笼裤、白绑腿、浅口的麻鞋,皮冠上插两根雉鸡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人当然是许千秋,他走了以后想想自己想当英雄没当成,走得窝窝囊囊不明不白,总觉得不甘心,就又折回来问,楚寻没给他发道气门的校服,他就自己扯布做了一身,敲着锣把各个武馆的人吵醒之后,就站在牌楼上亮明了身份:“小爷我是道气门掌门楚寻的干儿子,干儿子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有数吧!”随口认干爹亲爹是许千秋的特长,楚寻管他吃喝那么久,叫一声干爹似乎也很值。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有一万种猜测,但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最终出现的,一定是第一万零一种状况:“我奉我家干爹之命来收拾你们,但是没收拾成,小爷我原本打算不干了,想想又不甘心,所以特地回来问问你们,你们究竟比小爷我厉害在了哪里?你们要是说得我服气了,我回去让我干爹放过你们,反正我的话我干爹不敢不听。要是说不服气我,回头我干爹知道我受了欺负,一定亲自来收拾你们!”这里面倒有一句话是真话,就是他说什么,楚寻还真不敢不听。

  ——《九命天王大侠传奇》

  ***

  、八、忧患(2)

  人们起初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但毕竟有几个胆大的人,甘愿尝试一下,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他就有可能继任道气门掌门,七情诀的处境就可能回到当初,即使这是一个圈套,等待他们的将是厄运,尝试过也不会后悔,渐渐的又有人加入进来,因为“渝州武林,同气连枝,一荣共荣,一辱共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