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麒凤志>第20章

  ***

  这段时间不算长,很快,慕容载飞又开始往来于云萧萧的长歌牧场。对于这件事江湖人说什么的都有,有人嗤他不知耻,有人叹他注定为情所累一事无成,有人赞他情深如笃不离不弃,也有人在背后说些不中听的闲话。无论人们说些什么,慕容载飞和云萧萧以及他的新夫婿都只是一笑置之,世人并不知道,慕容载飞现在出入长歌牧场,早已不是为了儿女私情,而是为了七情诀。

  慕容载飞与云萧萧相识于七情诀、相知于七情诀。慕容载飞年幼时跟李霁学过粗浅的七情诀,一次无意中用了,恰被云萧萧看见,云萧萧觉得有趣来问他,慕容载飞见七情诀被人称赞自然乐得分享,云萧萧听慕容载飞详细讲过之后越赞叹七情诀的妙处,想要跟慕容载飞学习七情诀。慕容载飞受李霁影响,原本对七情诀并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心,就是因为云萧萧的不断鼓励,他才会在七情诀方面不断钻研不断进步。由起初一个教一个学到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从相识到相知到不可自拔的倾心,七情诀是慕容载飞与云萧萧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云萧萧出阁前对慕容载飞说,倘若慕容载飞可以放下私情,她随时欢迎他来长歌牧场,他们还可以继续一起为七情诀努力,倘若慕容载飞不愿再见她,她也希望慕容载飞可以不要放弃七情诀,一定要将其继承下去。好在慕容载飞最终还是放下了私情,笑意盈盈地再次出现在已为人妇的云萧萧面前。

  这是七情诀之幸,也是慕容载飞之幸。麒凤132年,李霁过世整整十年之后,七情诀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一鸣惊人,啸响江湖的机会。

  那是麒凤132年的武林大会,麒凤二百年中旷古绝今的最失败的一次武林大会,当时先遭红缨帮暗算,后遇天篆部明攻,倘若没有慕容载飞和云萧萧,中原武林的下场都难以估量。

  大荒之外天篆部自麒凤100年被任剑和一剑挡在英水以西后元气大伤,在这三十多年里,西域各部落之间争战不休,天篆部不够强大,在连年争战中几近灭亡,但他们始终记得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中原的人,他们还想要帮祖先夺回失去的中原武林,可天篆部仅存的不多的人不但不足以抗衡西域其他的部族,也没有可能麒凤100年一样引兵入中原,最终,他们只能做出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闯入那一年的武林大会,挑战全武林的高手,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夺回中原武林!

  不巧的是,那年一个叫红缨帮的小帮派为了在比武中胜出,在井水中投毒,以至于所有人的气海受损,使不出平时一半的气力。面对天篆部疯狂的挑衅,整个武林大会上全部中原武林的高手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

  忽闻“铮——”的一声,似琴响。可,如此关头,谁有心抚琴?

  “铮、铮——”紧随又是两声,略促,不改从容。有人清朗一笑,浮云般飘落,载飞振衣拂剑,道一声“请”。

  “怎能少了我?”衣襕转,萧萧落于载飞身畔,相视一笑,继而枪剑齐出。

  弹剑成丝竹,振枪如管弦,招行若霓裳,御敌似歌舞。时而枪疾而剑意畅,时而剑紧而枪招缓,张弛相和,如琴箫和鸣。缓者绵长,气含而不发,足踏轻缓,招落婆娑,气缠缱绻里,刃藏婉转中。疾者紧促,气势铿锵,如疾风骤雨,喷薄而出,如狂风卷尘,暴雨催花。缓急相协,气韵鼓荡,敌不辨音律,困于缓而伤与疾,渐下风。

  当是时大会群豪皆遭暗算,气力难发,唯载飞萧萧二人气如行云,招如流水,不见阻滞,反更畅彻。更激天地之气于枪剑间流转,一时天地有声,造化动容,四野同和,万籁齐歌,风摇檐铃作响,莺鹊高低应和。天地流传之气人可察觉,乃至气海澎湃,异状难以言说。

  俄而敌气力已怠,束手待擒。如曲终绕梁之音,余韵不息,造化之气散于天地,枪啸剑鸣不绝于耳,檐铃静默,莺鹊噤声,气海汹涌未息,人皆惊骇不已。

  ——《云载莺飞》

  ***

  所有人的气海都受了重创,唯独慕容载飞和云萧萧却调动了更强大、更流畅、也更灵活的气力,用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方式,赢得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人们半晌无言,心中却都心照不宣地想着:他们用的不是气脉的功夫而是——七情诀。

  其实人们早就听说过“七情诀”这三个字,不过大家一向以为这只是慕容载飞这个大少爷闲来无事找的乐子,唯一的作用就是逗云萧萧开心,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七情诀”竟然会有这样的威力。被震惊了的人们对七情诀刮目相看,开始重新审视现在的慕容载飞。

  人们这才发现,不知从几时开始,慕容载飞不再是那个儿女情长的痴儿,他的剑依旧如舞蹈一样美,却美得更加通透更加莹润,他依旧是那个惹人注目的翩翩公子,只不过他身上不再只有“慕容振之子”的光环,而是用他自己的肩膀,担起了“慕容振之子”这个身份加在他身上的全部重担。是了,是慕容振改变了秦氏的统治,如果需要谁来改变江湖的武学,那就只有他慕容载飞做得到。

  、六、思潮(3)

  江湖上有许多人视这一战为开天辟地的里程碑,把七情诀看做振兴武林的至宝,他们争相抄写传阅《后秋声集》“言武卷”的内容,看山堂书局不得不暂停其他书刊的进度,专印《后秋声集》;有人飞快地办起武馆,专授七情诀;有人专办比武,切磋七情诀。也有一部分人与之对立,他们持谨慎态度,他们发现七情诀可以调动天地之气,这的确可以赋予人更大的力量,他们认为天人有别,人如果利用天地超越天地,必定会遭受天谴。

  这两个观点对立的派别被分别成为“拓新派”和“保守派”,就对待七情诀的观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不同于麒凤初年的那些争论,在慕容振“心所思、口所言”,要人们尊重真性情,畅所欲言的孤立下,二十余年中成长的年轻人远比麒凤初年的人们理性且见地,那一段时间他们依靠散布言纸而坚持自己的理论,即使慕容振作为天下至尊,私心支持着七情诀,他也找不到保守派的任何把柄,他什么也不能改变,甚至不方便做出什么有引导性的言论。

  ***

  人当心存敬畏,敬天,敬地,敬先贤。天地者,人生世间之根本也。人可胜天,不可逆天,人有穷时,天有尽处,今众人以“七情诀”借天地之灵,不畏有朝一日天地倾塌,生灵覆灭乎?

  先贤有云:至光明处,必有至晦暗生,至鼎盛时,必有颓势酿。今七情诀之至强,必藏隐患其中。今尚不知患处何在,汝等如此趋之若鹜,旦有偏差,必酿大祸。非以七情诀为妖邪,谏诸位不可急也。

  自古天地新旧更迭,新自旧中生,旧者,本也,新者,果也。木无本焉有花果,人无本焉可求新耶?武林大会之事一时偶发,因一役而弃先贤数百年之传,谬矣!旧功不当废,新法须慎行。

  ——保守派《论新旧之利弊》

  ***

  自古以来,但有旧事物灭亡,新事物诞生,必有无数先驱为之牺牲,倘若人人畏缩不敢向前,焉有圣人开拓气脉,焉有五祖创世?拓新者从来不在意面临着怎样的危险,不在意顶着怎样的质疑,只是勇往无前地为开创新世界披荆斩棘!

  我们并非不知道新生事物中的诸多隐患,试问倘若不曾探索,如何发现其中的隐患?我们并非只是为追逐一个人的力量而狂热,试问倘若我们不走这一步,如何造福后代子孙?

  时不我待,未来如同最强大的敌人,以守为攻,我们耗不过无尽的光阴,以攻为守,我们或可为后来人破防!

  ——拓新派《驳金守一兄书》

  ***

  这场争论持续了大半年,依然处于僵持阶段,拓新派始终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证明七情诀的优势所在,保守派也没有抓到七情诀不好的实在证据,一切似乎都是理论和臆想,而关于七情诀,只有慕容载飞和云萧萧与许多义士一起将天篆部的人逐出中原,也与武学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麒凤132年底,一场事故意外结束了两派的僵持,拓新派完败。问题出在慕容载飞身上。这天他在一个武馆指导学童修习,却因为太过疲劳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气力,气力失控,导致武馆里全部十三个学童和两个教头受伤,离他最近的两个学童重伤不治而亡。七情诀在初成体系的时候开始就存在着隐患,可能反噬也可能失控,这一点李霁知道,也告诉过慕容载飞,可慕容载飞毕竟年轻,大胜的喜悦让他放松了警惕,终于酿成大祸。

  慕容载飞追悔莫及,他跪在死者父母面前祈求原谅,愿意倾尽家财作为补偿,或自废武功以谢罪,他把宝剑举过头顶,要死者的父母依照新的武林规矩惩罚自己,而死者父母悲伤过度,只知痛骂七情诀是邪法,说什么也不肯原谅慕容载飞,慕容载飞心中煎熬,见对方不出手,便想要自裁以谢罪,剑已在颈上,道气门当地戍站的专司弟子及时赶到,救下慕容载飞,二话不说把他带回了道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