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还不在的奏折忽然又凭空出现,排除花云台和自己闹着玩的选项,剩下的便是有人恰好在他们来之前,早已来了大库,将这些奏折放回。

  大库平时也没什么人来,所以内侍记得格外清楚,立马道:“今早上许尚书来过,说来也怪,杨尚书前几天还来过一次,但他并没借什么东西走,却不知道这两趟来大库查了什么。”

  陶九思和祝舜理对望一眼,两人心中明白,段水明的奏折,八成就是这许尚书顺走的。

  但如今祝舜理并无审查此案的权力,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断断没法去找许尚书问话,更别提去许宅搜查,为今之计,只有请花云台再夜探一次许宅,看看这许尚书藏着什么猫腻。

  两人谢过内侍,便一起折返,刚走到吏部门口,就看见杜庆遥站在门口等待。

  杜庆遥见了陶九思,大步流星的走过来:“陶兄,上班又迟到,害得我以为你出了什么事。”

  杜庆遥又走近些,低声道:“我怀疑杜贵妃那边在弄什么猫腻,你们小心些。”

  祝舜理道:“怎么讲?”

  杜庆遥:“我今天本来想去见见我姑姑,顺便套套话,可你们猜怎么着?孟氏居然拦着我不让进!我从小到大这真是第一回 ,所以谁知道她在偷偷地忙什么。”

  陶九思不知怎么,忽然联想到杜贵妃假怀孕一事,喃喃道:“大约种子已经开花结果,现在她正等着收获。”

  杜庆遥经他这么一提醒,也想起杜贵妃假孕,不由深思起来,怎么被陶九思拉回吏部的都不知道。

  宗人府,卫负雪正在一张又窄又破的床上闭目养神。此番他倒是没有被关进老鼠臭虫遍地的地牢,而是被囚在一间朝西的斗室之中。

  这间屋子很小,小到只够摆下一张床,这间屋子也很暗,白天就靠着一扇小小的气窗照明,到了晚上也不点灯,任凭住在里面的人和黑暗融为一体。不知本朝哪位贤者说过,黑暗让人沉思,逼仄让人反思,宗人府这间地牢的存在,便是应了这两句话,住在里面的犯人,白天反思,夜晚沉思,真是能好好自查一番,争取早日交待,老实做人。

  卫负雪住在其中,倒也和一位哲人一般,任凭环境困苦,却依旧优哉游哉,切实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大殿下,吃饭了。”铁门呼啦啦的响起,一位狱卒打扮的内侍,端着个陶碗,单手穿过铁门的间隙,往里面递饭。

  卫负雪睁开眼,那些锐利和锋芒一瞬倾泻而出。他直起身,走到铁门前,盘腿坐下,端起那碗陪着零星素菜的糙米饭。

  “殿下”,内侍不但没走,反而压低声音:“花公公让我转告,杜贵妃那边答应了,已经开始准备。”

  卫负雪不疾不徐的吃着饭,并未接话。

  内侍又道:“陶大人那边也在想办法,已经查到了许尚书头上。”

  听到陶大人三字,卫负雪终于表情一动。

  内侍借着窗外照进来的光,看到不苟言笑的大皇子,好像笑了,正在疑惑见,又听见大皇子叹口气道:“让他担心了,老三可真该死。”

  内侍闻言一抖,赶忙低头,不敢再看卫负雪一眼。

  默默地等卫负雪吃完,他拾掇好碗筷,正要退下,大皇子又道:“陶先生每日都做了什么,事无大小,以后都告诉我。”

  内侍应诺,端着碗退下了。

  卫负雪转身站到小小的气窗下,拿出从陶九思那里要来的玉佩,对着阳光,细细的看着。

  昨天在玉佩中间,他无意间发现一个小小徽记,颇觉得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到底在哪见过。

  卫负雪正在冥思苦想,他的好老师,吏部郎中陶九思,也坐在桂嬷嬷的小院中眉头紧蹙。

  陶九思:“你是说,许尚书那边一切正常?”

  花云台点点头:“我从他回家一直盯到他休息,没发现什么问题。他家我也探查了一番,许尚书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已出嫁,家中只有他和夫人,还有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儿子,并没养什么会写字的门客。”

  祝舜理今天也跟了过来,听了花云台所说,奇道:“仿人笔记陷害皇子,这种被人发现会掉脑袋的事,一般不是自己动手便是找亲信,许尚书没读过什么书,家里也没有门客,这真是奇怪。难道是在坊间找了什么高手?”

  陶九思皱眉:“也有可能,这不过这样一来,找到仿写之人,如同大海捞针。”

  祝舜理也叹气道:“就算找到仿写之人,也未必有证据,许尚书八成仿盯着销毁了。”

  陶九思沉吟不语,不甘心此事就此陷入死胡同。

  花云台忽道:“我们何不试他一试?”

  陶九思闻弦歌知雅意,登时明白了花云台所说,也道:“花公公这主意不错!我也可以仿写段水明的字迹,咱们偷偷地将它放到许意的书桌之上,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如果当真是他所作,绝对会露出马脚。”

  祝舜理也点点头,顺便赞道:“花公公,没想到你文武双全,不但武艺高强,还如此有谋略。”

  花云台干笑两声,没有接话,只有他知道,这主意其实是卫负雪出的。

  陶九思心里着急,定下此计后,便让花云台连夜将段水明的奏折偷出来书本,他不眠不休一夜,开始蘸墨挥毫,认真临摹。

  陶九思会仿人字体,这还是上辈子卫容与的功劳。

  卫容与是他父皇的心尖肉,自小功课都是卫无月亲自过目,非但如此,还越俎代庖,亲自给卫容与布置许许多多的课业。

  可卫无月不太懂什么叫因材施教,什么叫有的放矢,经常布置下来一些莫名其妙又繁重的任务,让卫容与写到叫苦连天,几近吐血。

  后来,陶九思看不下去,便挑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帮卫容与完成。

  为了不让卫无月看出破绽,他自然潜心学习仿字,硬是将卫无月那手字仿的像了七八分。

  没想到这个技能,在这种时候派上了用场。

  虽说时间紧迫,没有将段水明的字学的太像,但一时糊弄许意绝对够了,加上他到时候很可能心慌意乱,更是无暇分辨。

  陶九思看着自己一晚上的成果,满意的递给了花云台。

  陶九思打了个哈欠,赶紧洗漱一番,喝了一杯黑黢黢的浓茶,顶着黑眼圈去了吏部。

  今天出门不比往日早,陶大人进了吏部,早有不少人到了,可大家却不办公,只三五成群聚在一处窃窃私语。

  杜庆遥见到陶九思,三步并作两步凑过来。

  “杜大人,大家这都聊什么呢?看上去好像格外兴奋?”陶九思疑惑道。

  杜庆遥朝他勾勾手,示意陶九思附耳过来,继而小声道:“还记得我昨天说我姑姑在折腾什么幺蛾子吗?”

  陶九思点点头。

  杜庆遥:“今早上传出消息,说杜贵妃小产了!这不同僚们正在议论。”

  陶九思诧异回望,道:“当真意在静妃?”

  杜庆遥:“那当然,杜贵妃一口咬定是在静妃处喝了一碗红豆水后,才血流不止。太医院派去的人也在红豆水里验出了红花,熬红豆水的厨娘也招了,说是静妃指示她干的。认证物证聚在,静妃跑不了了。”

  陶九思道:“那静妃眼下如何?”

  杜庆遥:“念在她尚有龙嗣在身,暂且先进了宗人府关着。”

  陶九思道:“在这个当口杜贵妃出手,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

  杜庆遥:“无论如何,三皇子马上就要分身乏术,对咱们查案是大大的有利。”

  陶九思还未开口,却瞥见平时甚是沉稳的祝舜理,正快步往吏部的大门走。

  陶九思和杜庆遥迎了上去:“祝大人怎么如此匆忙?”

  祝舜理急忙道:“杨尚书方才通知我代替他去查大皇子一案,他被指派去查杜贵妃小产一事。”

  杜庆遥拍手笑道:“天助我也,看来大皇子出宗人府指日可待。”

  陶九思也舒了口气,道:“许尚书那边今晚大概就有消息,希望咱们预料的没错。”

  三人敲定晚上在桂嬷嬷处见面,便各自回到岗位,专心公务。

  期间,姚望泽和夏开颜分别来过,都是为了打听大皇子近况,陶九思干脆让他俩晚上同去小院。他知道这些人上辈子都是卫负雪的死党,自然对他们是毫无保留,无条件信任。

  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时间,陶九思收拾了东西便要出宫。他步履匆匆,他心急如风,他不知道,宫墙的阴影下站着一人,那人目光幽怨,语调凄婉,一声叹气伴着春风,荡悠悠消散:“我是不是怎么都比不上大哥?”

  陶九思浑然不知这一切,自顾赶到桂宅和众人碰面,杜庆遥已把这两天的事情和夏开颜、姚望泽说了,夏开颜不由感慨一句:“人在宫中坐,罪从天外来。大皇子好坎坷!”

  几人正在唏嘘嫡长子的种种遭遇,花云台一个筋斗翻进了桂宅。

  不可思议的是,花云台背上竟然扛着个大活人,且是个衣着考究的中年妇人。

  花云台摔下背后的人,又从怀礼拿出几张纸,递于陶九思,恨恨道:“果然是许意干的。”

  陶九思看这几张纸,半边已经不见踪影,剩下半边正是陶九思昨晚辛苦临摹的结果,边上是一排黑黄的印子,还散发着淡淡的炭火味道,看样子是花云台从火里抢救出来的。

  夏开颜指着地上昏迷的妇人,道:“这人又是谁?”

  花云台啐了一声,道:“这老婆子是许意的夫人。”

  众人:“...”

  花云台:“今早我按照陶先生所说,将这几张纸放在了许意的书桌上,然后俯在房梁上静观其变。谁知道到了中午,这老婆子居然进了书房,她一看到书桌上的东西,立马大惊失色,拿着就跑。我自然也是偷偷地跟着,看看有什么名堂。这婆子一路跑进一间不起眼的偏房,还仔仔细细的关了门,上了锁,我只能上房揭瓦细看。这一看可不得了,这间屋子里挂满了卷轴,居然都是历朝历代的书法名篇,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受过先皇后熏陶,见过不少名家真作,当时还在感慨这许尚书书家可真有钱,收藏得起这么许多珍宝。”

  杜庆遥挖挖耳朵:“公公,说重点。”

  花云台斜他一眼,继续道:“这婆子进去后四处翻找,我就将所悬画作一一打量,却发现王羲之的《平安帖》,几位大人或许不是,这副真迹本是段家之物,后来主子出嫁,便当做嫁妆送进皇宫,如今这幅字应该还在宫内收着,怎么会出现在许意府上?”

  夏开颜听出了门道,道:“你是说,这许意的夫人,其实是做赝品的高手?”

  花云台点点头,又道:“夏大人猜的正是,我看到《平安帖》时也这么想,接着,这婆子就从一处暗格取出了一沓纸,和陶先生写的那些一一对比。只见她时而大汗淋漓,时而释然一笑,最后满脸都是狐疑和恐惧,复又拿出一铜盆点火,竟然将所有纸张一口气扔到火中。情急之下我破门而入,打晕了这婆娘,灭了盆子里的火,才得了陶先生手里这些只剩一半的东西。”

  陶九思低下头,又看了那沓烧糊的纸张,发现确实有好多并非自己的手笔,想来是许意夫人所写。

  杜庆宇道:“曾听过许尚书的夫人是大家闺秀,名门之后,没想到却好此道。”

  夏开颜揣测:“大概是这夫人喜欢仿字,模仿段水明的字事关重大,应该是写的很像,她便不舍得毁尸灭迹,没想到给咱们留了证据。”

  陶九思冷静道:“咱们的猜测应当八九不离十,当务之急应该是让许夫人尽早交待,免得夜长梦多”

  祝舜理点点头:“花公公,不知可否将此人送到刑部,我着就就回去审问。”

  花云台应下,扛着许夫人和祝舜理先行一步。

  陶九思忖了片刻,又道:“静妃出事,想必许意和三皇子正在一处,一时半会不会知道家里有变,开颜你去他府前盯着,如果他出现,务必帮将他拖住,以防他回家销毁证据。”

  夏开颜得了吩咐,急忙出门。

  陶九思道:“姚大人,你去请嘉瑞郡王速进刑部,以震慑共同审案的其余几人。”

  姚望泽答应下来,骑着马去了郡王府。

  杜庆遥看着陶九思,道:“陶兄,那咱们俩呢?”

  陶九思:“杜兄,你的身份不便出现,不要叫杜贵妃起疑才好。”

  杜庆遥点点头,忽阴险一笑,道:“杜贵妃小产,作为侄儿我该去看看,顺便…搅搅浑水。”

  陶九思不置可否,杜庆遥背着手进宫去了。

  万事具备,各就各位,就等着撕开罩着卫负雪的那张大网,让他重归于浩瀚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