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九思白天去吏部上班,晚上还要教卫负雪读书,两头奔波,忙忙碌碌,几日下来却丝毫不见疲态,反而干劲十足。

  这一日,陶大人依旧神奇气爽的出了门,准备在吏部好好发挥一下光和热,谁知道走到半道上,便被看热闹的人潮拦住了脚步。

  陶九思翻身下马,站在人群的边缘地带,一边琢磨着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寻觅着突破口,好教他穿过人山人海。

  “这位兄台,你如果赶时间,还是绕道走比较快。”陶九思身边不知何时站了位青年,凤眼剑眉,器宇轩昂。

  陶九思奇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青年面无表情道:“死人了,一对老夫妻,七窍流血,八成是中毒。”

  陶九思讶然的看他一眼:“你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大家都是看热闹的围观群众,怎么你信息量比我大这么多。

  那青年似乎看穿了陶九思的想法,施施然道:“因为我是刑部主事,尚书大人派我来断案。”

  陶九思:“…”

  青年拱了拱手,道:“我叫祝舜理,敢问兄台大名。”

  陶九思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也是大皇子一派,但他俩上辈子没什么交集,对此人如何秉性,记得并不真切,当下回礼道:“在下陶九思。”

  祝舜理一挑眉,似乎没想到能误打误撞相识本朝状元。

  陶九思指着被人团团围住的案发现场,道:“祝大人不进去看看?”

  祝舜理:“挤不进去,等着来人清场。”

  陶九思:“…”

  陶九思正打算从善如流的改道,忽然听到周围有人议论道:“老崔太可怜了,儿子刚在宫里谋了个差事,福还没享上,就被人给毒死,造化弄人啊。”

  祝舜理竖起了耳朵。

  “谁说不是呢,昨晚还见他儿子还兴高采烈的回家来,哪成想今天爹娘就叫人给害了!”

  祝舜理皱起了眉,冷不丁问道:“兄台,崔氏夫妇的儿子在宫里当得什么差?”

  街访回过头,见祝舜理和陶九思都穿着官服,不敢怠慢,连忙道:“这我们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跟个什么道士。”

  祝舜理:“死者夫妇的儿子叫什么?”

  街访:“崔二狗。”

  祝舜理:“大名。”

  街访们集体抓耳挠腮:“崔,崔,崔啥来着…对了,叫崔根生!”

  祝舜理点点头,掏出个本子沙沙的写着什么。

  陶九思站在一旁,总觉得此案说不出的熟悉,仔细回想一番上辈子听说过的人命官司,忽然灵光乍现,问道:“祝大人,这夫妻俩中了什么毒?”

  祝舜理头也不抬道:“中了什么毒现在还说不好,要等仵作验过才知道,不过地上听顺天府早先进去勘察的人说,地上好像散着一个锦盒,像是装过什么丹药。”

  陶九思恍然大悟,没错,他上辈子委实听过这起人命案子,且当时还曾轰动一时,因为这案子背后关联着一桩天大的阴谋。

  死者的儿子崔根生,确实在皇宫里当差,而且是给伺候皇帝丹药的长天道士打下手。长天道士最近得了个方子,卫无月吃着甚好,除了补得有点过头,狂流了几天鼻血,别的方面堪称无可挑剔。

  长天道士精益求精,立马改良了方子,去掉味猛药,改为徐徐进补,并且打包票说,这次的丹药保证能让人长生不老。

  这话皇帝陛下听见了,在丹炉前摇扇的崔根生也听见了。他自小就是孝顺的孩子,想到父母还没享过自己的福,身子骨就弱到随时要向阎王爷去报到,当下决定冒着大不韪,偷偷摸回去两颗,父亲一颗,母亲一颗,好教他们长生不老。

  可这两颗丹药非但没有让父母重生黑发,反叫老两口一命呜呼,七窍流血而亡,崔根生无意害死了父母,又好像不经意间体味到了什么更大的阴谋,连夜就收拾细软没了踪影。

  崔根生预料的没错,更大的阴谋正在拉开序幕。

  卫无月还没来得及吃新炼的药丸,就听说了这桩命案,又惊又怕,忙找来天牢中的死囚,替自己一尝丹丸,谁知道,死囚吃下后,不消一盏茶的时间,便两腿一蹬,血流满面的死了。

  卫无月勃然大怒,心想哪个刁民想害朕,赶紧叫人去抓这道士,可赶到道馆一看,长生道士能掐会算般没来上班,再冲到他的府上,亦是人去楼空。

  卫无月转念一想,这人乃是三皇子推荐过来的,不由揣测儿子这是心怀不轨,要害死老爹,自己一步登天。

  后来,听卫容与说,三哥锥心泣血,跪在正心殿前说了八千多次冤枉,磕了五千个响头,才求得见父皇一面。

  至于再后来,卫怀礼一口咬定道士是太仆寺卿周适举荐,自己至多犯了不察之罪,万万不敢谋逆,而父皇也是神明庇佑,逃过了周适这个小人的残害。

  最后的结局,陶九思记得就是这周适被乱棍打死,三皇子禁足一个月。

  现在回想起来,上辈子竟然丝毫没留意卫负雪是否受了此案波及,陶九思不由心头一紧,翻身上马,辞别祝舜理,打马绕路,全速向皇宫赶去。

  进了宫,赶不及去吏部应卯,径直去了卫负雪那里。

  陶九思喊着卫负雪进了书房,仔仔细细的关好门,才将今天的见闻和盘托出。言罢,见卫负雪眯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连嘴角也在玩味的勾着,一点看不出紧张的神情。

  陶九思见卫负雪并不引以为意,担心是他还小,搞不清其中利害,思来想去,决定将上辈子所发生之事,换做他的推测告诉卫负雪。

  陶九思先在心里打了个腹稿,才一一道来,可卫负雪还是一脸平静,甚至还感慨道:“杜贵妃真蠢,费心费力的去斗三皇子,还不如直接弄死老头子。”

  饶是陶九思活了两世,也不免被卫负雪这番惊世骇俗的话震惊了,且不论他叫卫无月老头子,竟然还说杜贵妃应该直接毒死他!

  等等,杜贵妃?

  陶九思疑惑道:“周适乃是三皇子的人,和杜贵妃有什么关系?”

  卫负雪道:“这事一出,三皇子大概率会丢车保帅,到时候他少了周适这条臂膀,先生觉得后宫里是谁笑的比较开心?”

  陶九思这才明白过来,三皇子又不是太子,就算毒死卫无月,也不一定能轮到他成九五之尊,这样得不偿失的事,他何苦去干。所以这只是一个局,背后布局之人,不是想让谁死,而是想让卫怀礼元气大伤。

  陶九思若有所思道:“周适是替死鬼,三皇子也并非主谋,在这背后站着的是杜贵妃。”

  卫负雪笑着点点头,此时此刻,他倒像是陶九思的先生。

  陶九思想了一阵,犹不放心道:“这毕竟是有人要害陛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牵连到殿下。”

  卫负雪知道陶九思是担心自己,心里敲锣打鼓一番,脸上还是深敛如常,不甚在意道:“我如果下毒,怕是老头子已经死了几百次了。”

  陶九思皱了眉,方才惊于真相,没同卫负雪计较“老头子”这称呼,现在既然又提,他正色道:“陛下是君是父,怎可如此无礼?”

  卫负雪嗤笑一声,道:“整日求仙问药,不问苍生问鬼神,哪有为君的样子。”

  卫负雪这句话倒是实情,卫无月最近疯魔一般,越发的沉迷于这些虚无缥缈的事,丹药练了一锅又一锅,道士换了一批又一批,直把皇宫当道场。

  陶九思感慨道:“陛下正是偏好此道,非要炼什么丹药,才给了杜贵妃可趁之机。民间传闻,陛下甚至取人血入药,当真是走火入魔。”

  卫负雪听到人血一词,眉心一跳,脸色又苍白起来,原本放在桌上的手,也紧紧攥在了一起。

  陶九思见他这副模样,居然和那日被内侍带走的时候颇为相似,联想到刚才自己所言,不由内心一沉,好半天,才艰涩开口:“殿下,莫非你…”

  卫负雪抬起头,仰天大笑一阵,貌似癫狂道:“先生猜的没错,老头子是用我的血炼丹药。只要他们献上的方子里要人血,老头子都是抓我去取,已经好几年了。”

  陶九思楞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卫负雪的拳越捏越紧,直到开始渗血,他才如梦初醒的松开手,换上冷淡的语气,继续说道:“一开始也不是用我的血,后来不知是谁,又看了哪本书,告诉老头子若能取儿女父母的血,丹药之效事半功倍。”

  “老头子一听,毫不犹豫就派人押着我去了丹炉前,现场取血炼药,你说好笑不好笑?”卫负雪语气冷淡,双眼却涌上了一层层血丝,整个人看起来疏离而扭曲。

  陶九思由惊转怒,用上了两世的修养和克制,才没出口骂人。他忽然觉得,上辈子卫负雪杀人无数,残暴无道,可这似乎并不是他本性。大概被最亲的人伤害,在被称之为家的地狱里苦苦煎熬,才让卫负雪练就了钢筋铁骨,养成了喜怒无常。

  陶九思:“他不配做你的父亲。”

  卫负雪:“父子?君臣而已。”

  陶九思肃然道:“‘君使臣以礼,君事臣以忠’。”

  短短几个字,卫负雪就明白了陶九思想说什么。卫无月作为一个父亲,不念父子之情,竟然取儿子的血,炼自己长生不老的药;作为一个君主,又不念及德行,因一己私利,而伤害臣子。

  此乃,不父不君。

  卫负雪猛地看向陶九思,眼中私有千言万语待诉,陶九思也看着卫负雪,一双眼眸深远悠长。很多话,不必点透,师徒二人自有灵犀。

  半响,陶九思想到什么,问道:“这次的药丸里可有你的血?”

  卫负雪一笑:“长天道士说放血太补了,过犹不及,于是在这次的药丸里,他去掉了我的血。”

  陶九思一怔,缓缓道:“长生道士是你的人。”

  卫负雪挑眉笑道:“先生猜的对,谁让杜贵妃蠢笨,挑来挑去,还是挑了个我准备给她的人。”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陶九思自然知道卫负雪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但重生以来,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卫负雪的手段。

  平时能忍则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让人以为他人畜无害,不堪一击。实际上暗地里憋得都是大招狠招,大殿下如此工于心计,难怪上辈子自己会输的那么惨。

  卫负雪摊开手,一会功夫,细微的伤口都已结了痂,只留下血迹斑斑的掌心。

  陶九思这才发现方才卫负雪竟然是如此用力,竟然捏破了手,还流了这么多血,于是连忙取湿毛巾来擦拭。

  卫负雪打量着陶九思,慢条斯理道:“先生对我好,关心我,我很开心。”

  陶九思下意识答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卫负雪:“...”他那刚从冰山中绽放出的一点春意,立马被浇了个透彻。

  陶九思告别卫负雪后,在吏部呆坐许久,今天他从卫负雪那里知道的事情太过震撼,需要时间消化。

  上辈子他因为和卫容与的师生之情,外加微薄的亲戚关系,一直对卫无月也是又敬又忠,尽管后来卫无月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陶九思没少上折子批评,但他也是痛心疾首,尽忠直言,从来没想过让谁取而代之。

  重生后,开始从卫负雪的角度看待卫无月,只觉得此人无道伪善,对不起社稷黎民,对不起正妻长子。

  心中的天平原本在卫负雪和卫无月中摇摆,可现在陶九思只想护着卫负雪,让少年心中还留有一点温暖,即便日后他们会分别,这一缕温暖,也可以陪伴着卫负雪,让他的性子中揉进一点温情和人情味,不至于那么阴晴不定,不至于泯灭了人性。

  陶九思想,如果卫负雪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那这便是他能为卫负雪,为百姓家国,做出的最好的贡献。

  “陶大人,在想哪家小娇娘?”杜庆遥终于从文书中暂时解脱,连忙抬起头活动筋骨,却见陶九思神游天外,便走过来敲了敲他的桌子。

  陶九思一怔,双眼随即重新找回焦距,慢慢道:“方才想通了一个道理。”

  杜庆遥好整以暇:“哦?不知是何道理?”

  陶九思:“当如何为生民立命。”

  杜庆遥好奇道:“如何?”

  陶九思高深莫测的想了一会,语焉不详的总结道:“大概是…以身饲虎?”

  杜庆遥耸耸肩,心想书呆子这都是什么套路,继而转回座位办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