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燕乐寒枝>第107章 乐之论

  盈盈当然在平康坊的小院之中关注着世民的功业。在突厥进攻之时,长安宵禁之时为世民和大唐国运祈祷,世民与突厥议和的时候她又是欢心,又是忧虑。

  世民在宫中再设弘文馆,招揽天下之士。她所熟知的这位太常丞吕才,便因博学广治,尤擅音律而位列其中。若要将《破阵乐》献与世民,能求助的非此人莫属了。盈盈心下暗想,此曲虽然曾经受到世民的喜爱,但多半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却还没有让真正的音律高人听到过,不如先试上一试。若没有得到吕才的认可,那么想在宫廷之中上演,便不可能了。

  于是,她化名“一默”,来到吕才府中求见。“一默”也是化用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句,她想不那么明显,又能让世民听得此名,十有八九会想起她来。

  来人眼见盈盈衣着普通,问她来此何干。盈盈说自己她说自己名叫“一默”,手中有一本谱曲,希望能够进献吕才。近日不时有些各地州府的乐工,拿着曲谱来到此处,求得能入太常寺一鸣惊人。门人见怪不怪,根本没有为她传话。盈盈等不得见,便给了门人钱物,门人答应为他通传,但吕才却说自己并不认识她,令她自找别处。

  盈盈知道吕才只识音乐之妙,而不识其人。于是她决定就用此曲让吕才注意到自己。一日,她等在门口,眼见吕才正要出门,便藏在侧面弹奏一小段《破阵乐》,这便是她刚刚浴火重生的音律,最新完善的“颂歌”。

  吕才听到此曲,原本迈出的脚步不自觉地停下。他是精通音律之人,当然知道这首乐曲的分量。他立刻转身回头,四目环视,却不见一人。他心下十分狐疑,仿佛发现了一颗明珠。怎奈他刚刚接到传召至弘文馆面圣,实在无法停下来寻找这样美妙的声音。

  他突然想到前几日来到府中要为自己献曲的“一默”。于是吩咐家人,如果“一默”再来,务必将她留住。他匆匆入宫,却一路上都在想着刚才的旋律。心想,这段旋律从百姓的角度赞颂君王,非为赞颂而赞颂,但却字字声声皆为颂歌,情真意切,实在难得。

  “一定要得到它”,他心中一面想着,一路入宫来到弘文馆。

  原来今日,世民御诏吕才进宫参论乐事,只见魏征、太常寺少卿祖孝孙、御史大夫杜淹等在坐。原来是祖孝孙奉世民之命确定了新制大唐雅乐。

  只见祖孝孙说道,“臣斟酌南北之乐,考以古声,确定了‘大唐雅乐’的组成,请陛下御览。”

  世民很是高兴,“朕以为,凡是历朝历代的音乐,都是圣贤之人审时度势,希望用乐礼教化民众所用。但是国家的兴盛衰亡岂能由礼乐来表达来决定呢?音乐与国事,关系如何,你们怎么认为呢?”

  杜淹道,“陛下,臣以为音乐与前朝的衰亡是关系的。比如齐国灭亡,是因为齐东昏侯做《伴侣曲》,而陈朝灭忙,更是由于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如此亡国之音,到处传唱,行路的人听到这样的音律都会悲泣,怎么不会加速国家的消亡呢。”

  世民侃侃而谈,“此种说法,朕并不赞同,礼乐确实能够打动人心,所以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并非在乐曲。齐与陈,本来就有亡国之政,所以民生凋敝,人民愁苦,听到乐声当然就会感到悲凉。如果民心所向,欣欣向荣,就算听到这两曲,你们还会觉得悲伤哀痛吗?比如在我大唐盛世之中,请吕卿在此演奏《玉树后庭花》,大家听来,还会有亡国之感吗?”

  世民一番论断下,几人笑了起来,点头称是。魏征则言,“依臣看来,古人所说之‘乐’并不一定就是钟鼓之类的乐器,乐之关键在于人心,而不单单只在音调上。

  世民转头问吕才道,“吕卿是音律奇才,对礼乐之功用可有什么高见?”

  吕才听得刚才世民与杜淹之间的对话,明确了陛下的心意。这位陛下对自己治理的国家很有信心,既然国家兴盛,那么乐曲哀婉亦不哀,若国家衰亡,则乐曲喜亦不喜。

  他便爽朗对答,“陛下所言甚是。雅乐意在弘扬我大唐乐礼,故而‘诚在人和,不在声音’。如果颂歌之乐唱在亡政之时,虽颂也无人称颂。如果在政通人和之际,更能有引领民众感沐恩德之效。再者说来,音乐使得听者精神舒畅,净化人心,求得一份内心的宁静。所以臣以为,如今陛下开创盛世,乐逢其时,正可以用宽松的政策发展音律,以创造大唐乐舞之繁荣。”

  世民听后大喜,认为吕才具有音乐才华无人能及,“吕卿所言甚是,卿主理太常寺,便可与祖孝孙、张文收一起,创制我大唐雅乐,以传后世。”

  吕才心中暗喜,这番话深得圣心的话,若放在以前,他也不一定能一时半会儿想的出来。却正是临走前那段无名的琵琶,才让他临时兴起,明白过来的。那段颂歌,不是正与陛下的这番高论不谋而合吗?

  在这盛世歌颂盛举,得到百姓们真心拥戴,声不在乐,而在人。这首曲子不就是现成的么。如此动人,如此激励,如此的符合盛世之需……他想着,他一定要获得此曲,既是他的职责所在,更是让乐曲千古流芳的机会。

  他回到府中,问今日可有什么人来吗?家人回答没有。他决定开始寻找那位在他门前弹奏琵琶的女子。但一连几日都无所收获,吕才有些气恼自己那一日的高傲冷漠,如今寻起来却难了。

  盈盈看到时机差不多了,便挑选了一个明媚的清晨,精心收拾了一番,来到吕才府门之外。她怀抱琵琶开始弹拨那段旋律,吕才梦中醒来,听曲大惊,慌忙追随此曲,直到府门之外。他看到盈盈立在一簇白色的梨花树下,清晨的阳光明媒爽朗,照着她清丽优雅的脸庞,他不禁被这样的景象看呆了。

  吕才上前问道,“此曲是娘子所弹?”

  盈盈答道,“正是”

  “敢问娘子为何人?”

  “一默。”

  吕才咀嚼着,“一默?这恐怕不是你的真名吧……”

  盈盈笑道,“先生,此处不便说话,能否借一步到我院中小坐呢?”

  吕才看眼前女子,善良美丽,并无什么恶意,便径直料跟随盈盈来到她的院中。“娘子,听得娘子作此曲目,绝非凡人可为,敢问娘子真名?”

  “我是当年秦王府中的侍女,此曲是我当年为秦王所作的《秦王破阵乐》”

  吕才赞叹道,“在下想到此曲之豪迈、情真、宏大的意境绝非一般人可写,果然是不同凡响”。吕才不知就里,也出言一问,“那你为何在此处呢?”

  “宫闱之事不足挂齿。我来找先生,是有个请求。我想将此曲谱曲演奏,排练歌舞,献与陛下。”

  吕才听闻,说道“你是那位天策府送给齐王的女子,对不对?”

  “嘘……”盈盈示意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你也是那位在晋阳府中为秦王弹曲侍宴的女子,对不对?”

  “正是,大人是如何知道呢。”

  “你为秦王夜弹之时我也在场,只是当时身份低微,只能远远听着罢了。”

  盈盈叹一口气,缓缓说道,“谁能知道,命运竟然安排至此。我本心如止水,想在此处了此残生。只这一曲《破阵乐》,耗尽心血,实在是想献给陛下。所以才重拾了意志,来求先生。希望先生可以帮助我。”

  吕才听到如此诚意之言,心下感动,“我与娘子素昧平生,竟然以如此大事相托,我必定帮助你实现心愿!”

  “盈盈谢过先生!”

  吕才忙道,“娘子不必客气,我每日前来来此处,与你商榷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