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燕乐寒枝>第85章 仁智宫

  仁智宫不比长安,在行宫之中饮酒作乐,从皇帝到大臣都感到松泛了许多,好不欢愉。

  太子建成这次不可告人的阴谋正在酝酿着。世民负责行宫的卫戍安全,时下虽然没有什么破绽,但他始终机警,隐隐担忧。不过,这次却不需世民洞察什么,谋叛便如闹剧一般煞尾。

  原来建成的计划是令他的亲信杨文干在庆州起兵,同时包围仁智宫杀掉世民。但他派去为杨文干运送武器和盔甲的郎将尔硃焕、校尉桥公山两人,才刚刚行到幽州边境,就感觉到建成不能成事,自己马上就要做了替罪羊。于是两人调转车辙,回马来到仁智宫前,向陛下请罪。

  李渊大怒,“太子竟然敢谋反?此事当真?”

  两人回话道,“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太子命我等资助杨文干起兵造反,只为杀掉天策上将,然后再逼迫陛下逊位。”

  “你们说什么?太子怎么会做出这等事?”李渊百思不得其解。

  两人说道““臣等所言句句属实。太子密谋许久,想那杨文干已经号令起兵。若无太子密令,我等断然不会前去庆州。这次运来的辎重武器,都停在仁智宫外,均可作证。且太子曾与齐王共同策划此事,陛下亦可召齐王对峙,便知真相。”

  李渊听闻有理由证,且如此重大之事,料此二人也不敢妄言,于是急诏太子前来仁智宫,同时命人去传元吉马上来见。

  世民站在一旁,听着这一出闹剧,简直是感到丢脸。心想,“建成和元吉是疯了吗,就凭这两个人,就这等安排谋算,就想杀掉自己,逼父皇退位,简直是痴人说梦,实在愚蠢可笑。”但他忍住了自己心下的鄙夷,等候李渊让他前往善后的安排。

  建成听到传召,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不敢赴仁智宫面见李渊,他与谋士们商议应如何应对。太子舍人徐师谟进言,“想是陛下已经知道此事,如若陛下怪罪下来,怕太子有难,不如……时下长安皆听太子号令,杨文干又已经在庆州准备周全。我们已经占据两城,不如顺势起兵,就此一搏。”

  建成想了想,“这恐怕风险太大。我们目前今又长安和庆州两地,且长安还有众多父皇和世民的兵马,不一定完全听我们指挥。父皇如今知道了此事,必定会派大将前去征讨杨文干,恐怕杨文干不是对手。若要就此起兵,不仅胜算不大,而且,彻底把我们推向了父皇的对立面……不行,不能如此。”

  建成深知自己若彻底和父皇撕破脸,不仅没有太大胜算,恐怕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更何况世民就在一旁卫戍,还不得趁机绞杀自己。

  正在犹豫之时,詹事主簿赵弘智来劝建成道,“既然如此,太子不如立即动身前往仁智宫,向陛下请罪。只说受杨文干唆使,一时糊涂才行差踏错。陛下一向厚待太子,恐怕事情还有转圜。”建成想了想,也只有如此了。他一面动身前往仁智宫,一面分别派人给裴寂和尹、张二妃捎去消息,让他们见机行事,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力保自己。

  建成来到仁智宫,痛哭流涕,磕头谢罪。李渊怒气冲天,一面责骂他竟然做出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的事情。另一方面,李渊也被他这个谋叛事件的毫无章法、愚蠢幼稚而气的在心中笑出声来。心想,这个儿子竟然是这等水平,老实人若做起坏事来,都是这么老实,毫无威胁。他一面怒,一面暗笑,一面嘲讽,一面无奈,令人把建成押解看守起来,再行问罪。

  裴寂眼见建成出此下策,本来也是生气无奈。但他十分的聪明,竟然看懂了李渊怒气背后这番嘲笑的意思。他心中踏实下来,找到了如何为建成说话,开脱罪名的策略。

  李渊吩咐世民镇守仁智宫,防止叛军突袭,又重新布置仁智宫的守卫,调动京畿卫戍以防不测。又令世民发手诏,劝杨文干投降。杨文干竟然不从,号令起兵,向长安进发。世民认为杨文干只留不过细枝末节,派李世勣集结附近兵力征讨便可。李渊却令他亲自部署安排,前往征讨。

  世民不解,说道:“杨文干不过区区小卒,且只有一州兵力,派世勣兄前往征讨,都是大材小用,何须儿臣亲自出马。”

  李渊说道:“不行。杨文干的事与建成联系紧密,若沿途州府不明就里,很容易依附,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原本是小事,万一不慎,便能酿成大祸。世民,还是你亲自征讨比较妥当。”

  世民闻之,觉得也是有理,便说道:“既然如此,儿臣便出兵讨伐。儿臣已在仁智宫、长安两处调派妥当,儿臣出兵后也可保父皇安全无虞。此外,儿臣已命庆州刺史招降杨文干属下,在城中军中让起大失民心,想来不几日就不战而胜。”

  李渊听到世民谋篇布局如此妥当、周详,清楚调理,策略高明,十分赞许:“很好,但你还是要早日出兵为妙。世民,建成自掘坟墓,实在令朕难过,你征讨杨文干得胜归来,朕便改立你为太子。但朕不能杀了建成,就封他为蜀王,永在蜀地任职。”

  世民听闻此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言说:“一切由父皇定夺,儿臣这就调派人马,准备出征”。

  元吉被李渊唤来对峙建成谋反一事。元吉害怕,只说自己在没有来到仁智宫的时候生病了数日,根本不知道太子有所策划行动。若说二人联合谋反,断无此事。李渊随即派人核查此事,发现元吉的确生了一场病,几日都待在府中休息。李渊没有吭声,只令世民派人将元吉看管起来,所住之处不得随意进出,尤其防止与建成势力互通消息。世民心中恼怒元吉,派大批禁军将元吉住所团团围住。元吉不满,便与世民嘶喊扯皮。

  世民厉声说道,“四弟,父皇命你留在住所也是为你好,大哥与杨文干欲起兵叛乱,你若不曾参与其中,父皇自会公正处置。你如此焦急心切,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元吉听了大怒,“轮不到你来教训我,还不是你,处处与大哥还有我作对,大哥若有什么闪失,也是你害的,我和你拼了。”

  世民说道,“你最好冷静点,我也只是奉父皇之名看管你罢了。”

  “你……”元吉大怒,心里又恨世民到极点。眼见毕竟是父皇和世民占理,他也只能暗暗吃亏,低声下来,心想,世民,你等着,我要你好看……

  韦氏姐妹在殿中候着世民,说道:“殿下,这才几日,你又要出征去了?”

  世民摇了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本不愿前往征讨杨文干,只是父皇旨意我不得不尊。”

  韦珪说道:“太子此次意欲谋反,殿下以为,陛下会如何处置呢?”

  “那你说说看?”世民却抬眼问着韦珪。

  韦珪道:“若按照一般的情形,太子调兵,意欲谋反,铁证如山,自然是无法再取信于天下,还能有什么意外呢?”

  “你的话虽然没错,但父亲如今虽然气恼建成,但我只怕在我出兵征讨之后,圣心又要有变。”

  “殿下,你说的可是裴寂、张、尹二妃又要集中力量向陛下求情了?”

  “我料定必然如此。如若如此,我也是无法。无论父皇怎样裁决,于我来说,都先要完成父皇的重托,保护父皇的安全和天下安定。”

  “殿下这份赤诚的心,应该想方设法让陛下知道。”

  “父皇怎能不知呢,只是附近局势复杂,父皇想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确让人难以捉摸。”

  韦珪眼见世民如此说,心里也大致明白,便说:“明日,我便去了宇文昭仪那里探探口风。”

  世民提醒她,“切不可多言一句,一定小心。”

  韦珪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那让妹妹服侍殿下休息罢。”

  “好”,尼子一直未说话,看到姐姐如此说来,便上前,乖巧地搀扶着世民回到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