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显然, 夏如琛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理论并不怎么相信。

  可苏星辰以前是写网文的,不缺乏的就是想象力,已经将自己以前看过的关于穿越女碰见大佬,得到大佬的赏识, 然后在未来发展中得到贵人相助一日千里的剧本都给幻想出来了。

  她站在那儿猜测, “你说我们会不会再碰上大佬呢?”

  夏如琛没动, 就让她在那幻想。

  苏星辰呵呵笑了笑,“说不定是啥羊城的大官呢,某天我们在羊城批发市场上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被人欺生,恰在此时, 羊城某某官员去市场视察工作, 碰见这一幕, 非常不满市场的管理行为, 不光为我们讨回公道还责令要求市场归整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从此乘着改革的东风,和大佬的有力扶持, 我们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 在九十年代时,我们已经站在时代的前沿成为了华国有名的企业家……”

  她兴致勃勃的说完,一扭头就见夏如琛一脸无语的看着她, 顿时不满意了, “你干嘛这表情, 我说的不对吗?”

  “挺对的。”夏如琛说的一本正经, 好像事情真的会按照苏星辰说的那样去发展一样。

  苏星辰一看就知道他不信,顿时泄了气, “你以前不看小说吗?不看穿越小说吗?”

  夏如琛挑眉, 看她像看傻子, “你觉得我有时间看吗?”

  苏星辰:“……”

  好像还真没有,不像她职业就那样,不是日夜颠倒码字就是沉迷在各种文中不能自拔。夏如琛人家可是医院骨科的中流砥柱,年纪轻轻本事大的很,从早忙到晚怎么可能有时间看小说呢。

  但苏星辰这会儿就是想找事儿,“所以你都不了解我。”

  说完苏星辰扭过头去,夏如琛一怔,就听苏星辰道,“怪不得我们错过了七年呢。”

  错过的那七年其实俩人都有错,但这会儿她就想找回场子。夏如琛笑,“那不如你再写一本,我从头看到尾。”

  但苏星辰忙不迭的摇头,“不写了,我得先赚钱,说不定以后我自己也创办一个网络文学创作平台自己当老板培养一些写手为我打工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如今她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没踏出去呢。

  夏如琛却觉得她这个理想挺好,但如今国内互联网发展根本就没有苗头,要想创办怎么也得到九十年代了吧,在此之前他们似乎要做的也挺多的。

  他有个担心,就是他如果以后走的是科研的路子,那创业之路势必就要她一个人走了。没有他陪着,她一个人能行吗?

  这会儿天也晚了,苏星辰肚子饿的叽里咕噜的,“走,吃饭去。”

  俩人在大街上随便找个干净小店儿进去,点了饭菜后却又忍不住叹气,“太清淡了。”

  看着清汤寡水的没有胃口。

  可到底饿了,俩人还是都吃了。之后在羊城夜市上逛了逛便先去找招待所休息了。

  夜里俩人累的够呛,话也不想说了,洗洗澡将衣服洗了晾在厕所,倒头就睡。

  第二天两人又打听着路去找可以批发东西的地方,忙忙碌碌两天,也将身上带来的钱除了车费之外的花的一干二净。

  他们不光买了一些学生用的着的钢笔铅笔和笔记本之类的东西,还买了一些这边新款的女孩子戴的发卡头绳头花之类的东西,东西不大价格便宜,苏星辰一次性弄了不少。对这些东西夏如琛是不懂,苏星辰说要哪个就买哪个。

  但看着屋里那一堆东西,苏星辰又觉得格外的有成就感。她似乎看到了这些东西换成钱的时候……

  苏星辰道,“可惜现在交通太不便利了,等去了京市再过来距离更远了,开学前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一趟。”

  夏如琛惊讶,“再来?”

  夏如琛以为她说的赚钱就是利用暑假赚钱,之后上学后老老实实上学,等毕业了再创业,那时候1988年,创业也的确不晚。

  但苏星辰显然不这么认为,她有自己的打算,觉得赚钱在学校里也一样能赚。

  苏星辰点头,“当然,前期肯定要多跑几趟,如果有了稳定的供货商,到时看看能不能让人帮忙直接送上火车走托运,不然来回太麻烦。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知道大学还是以学业为重。但这并不耽误赚钱,到时候我就进些学生需要的东西,哪怕放在宿舍里,让人知道我有,随时能找我去买,另外周末的时候我也可以去学校门口摆摊卖。”

  夏如琛看着她,觉得这样太辛苦了。

  苏星辰感慨道,“今年八四年了,难道真的要等四年之后才开始吗?我觉得那时候就晚了。”

  说完,苏星辰就拆了袋子将东西归整收拾的紧凑一些,不然光拿回去就费劲了。

  两人忙了两天,早上早起又把东西扛着往车站去买票准备回去了。

  车站人多又挤,大夏天的什么味道都有,苏星辰皱了皱眉,她找个地儿让夏如琛看着就要去买票,夏如琛道,“你看着我去买吧。”

  苏星辰看着买票那边挤挤挨挨的不让他去,“你看着,万一我看着有人来偷东西怎么办?”

  说完她便跑了过去,夏如琛只是无奈。他没想到苏星辰赚钱的积极性这么大。

  不过就像她说的,重新来过了,当然要做点自己喜欢的,既然以前的路不想走了,想赚钱发展事业,那就发展吧。至于以后碰见的问题,到时候再说吧。

  苏星辰过了许久终于拿了票回来,她得意洋洋道,“还是靠窗的位置,这样咱们的大包上面塞一个,另外一个放到座位底下。”

  但回程从羊城直接到临市,中间还要倒一次车,花费的时间那就长了。

  两人历经千辛万苦上车后坐下,远在临市水南县也终于出了高考成绩。

  临市那边印刷厂做事认真,没两天的功夫就把东西加班加点的印出了一版。得知要出成绩了,匆匆从临市赶了回来。

  教室里参加了高考的人无不激动又紧张,大家都盼着早点知道成绩。

  结果左等右等都没找到苏星辰和夏如琛。

  隋校长和教导主任也特意来问,“苏星辰和夏如琛呢?”

  大家面面相觑,赵老师对熊志刚道,“你赶紧骑我车子去他们住的地方看看,会不会又跟估分时候一样忙的忘记时间了。”

  众人想起上次的事儿不免笑起来,“该不会又在家整什么东西准备赚钱吧。”

  外头也有其他班的学生,不免嘟囔,“出高考成绩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们居然也能忘了,钻钱眼里去了吧?也不嫌丢人。”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在得知苏星辰和夏如琛高考完就弄英语资料的时候就有人犯嘀咕,甚至还有人说他俩为什么不早点弄,如果早点弄出来分享一下,那水南县高中的学生是不是就多一些人考上大学了?

  有这样想法的人到底是少数,这会儿这同学说了,便有人忍不住附和,“说的也是,就他们那成绩肯定能上好大学,毕业之后分配的工作肯定也是最好的,居然会贪小便宜学人个体户,也不怕丢脸。”

  秦老师正站在门外,恰好听见班上学生这话,顿时皱了皱眉头,“你们觉得做个体户丢人?”

  俩学生不说话了。

  但他们也高考完了,马上就要出成绩了,所以也并不是很怕秦老师了。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道,“我们说的是苏星辰和夏如琛,他们如果早点拿出来英语资料,兴许我们都能多考点分呢。”

  听着这话秦老师觉得很别扭。

  之前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学生酸三班的学生有俩尖子生做榜样。可没想到他的学生竟然这么想。

  秦老师原本想再说两句,但想到高考完了,兴许以后也见不着了索性也懒得说了。

  没一会儿隋校长出来了,絮叨道,“这俩孩子,怎么一点也不知道着急呢。”

  秦老师便道,“兴许觉得成绩出了就出了,总归后面拿到通知书才算准。”

  隋校长叹了口气道,“这俩孩子太有主意了。”

  赵老师却道,“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他们家条件还算不错。但大学那点补贴其实并不足够学生生活,生活费从哪里来?人家也是心疼爹娘,想着自己好歹赚点减轻父母的负担。”

  刚才几个学生说的话他也听见了,这会儿也不免多说两句,“国家都支持个体发展也给商户颁发了个体经营许可证,大家有什么可看不起的。他们赚钱也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你看不惯不要买就是了,仗着一个学校的同学想白嫖那才可耻呢。”

  说完赵老师便去跟班上学生说话去了,俩说人长短的学生涨红了脸。

  秦老师看着他们道,“你们好好想想,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难道还得我来教?”

  俩男生面色难堪,被其他同学看着更觉丢脸忙转身走了。

  熊志刚骑车来回一趟热的大汗淋漓,“赵老师,门锁着没在家。我问了下邻居,说好几天没在家了。”

  刚说完,就见向兰从一班出来了,她走到赵老师身边小声说了几句。

  “去南方了?”赵老师惊讶道。

  向兰点头,“是,不过这两天估计就回来了,成绩不管考多少都是一定的,今天回不来也没事儿。”

  赵老师面色复杂道,“有事儿。”

  向兰不明白,赵老师也不解释了,反正很快就知道了。赵老师去跟隋校长说明了此事。

  隋校长哭笑不得,“这俩还真钻钱眼里去了。这可怎么办,人不在,人家县广播台那边怎么交代?”

  “那就让他们报道同学眼中的他们。”马老师从办公室过来,说,“同学眼中的他们更具代表性,正主的采访可以等他们回来再做嘛。”

  隋校长一琢磨也对,便说,“行,那就准备起来。”

  十点一到,几个老师开始挂横幅,公告栏三个,大门口三个。

  在教室里等待成绩的学生焦急的等待着,听见动静后纷纷跑出来看。

  看到横幅的时候顿时惊呆了。

  最上头的写着“热烈祝贺水南县高中高考本科线上线78人,重点线上线24人。”

  下头一排写着:“热烈祝贺我校高三三班夏如琛同学高考分数673分,荣获全省理科状元。”

  最下面的写着:“热烈祝贺我校高三三班苏星辰同学高考分数623分,荣获全省理科23名。”

  看到这三条横幅,甭管是水南县高中的人,还是校外的人,纷纷驻足震惊。

  水南县高中竟然出了全省高考状元?出了高考状元不算,还有个全省二十多名的?今年过线的居然有七十八个?

  这录取率也是非常高了,要知道今年水南县高中参加高考的只有一百五十多名学生,这相当于近乎一半的学生考上了大学。那剩下的哪怕过不了线,只要别差的太多好歹也能上个大专,再不济上个中专,那也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

  赵老师站在公告栏前乐呵呵的看着,然后隋校长亲手将写了学生高考分数的大红纸贴在了公告栏前。学生们纷纷围过去看着。

  赵老师喃喃道,“老刘啊,这下你满意了吧,全校过线的78人,光咱们班就占了三十二,你有没有很高兴?”

  “在这嘟囔什么呢?”贴完成绩,隋校长这嘴巴就没合上过,“没想到在我退休前还能有这样的成绩啊。”

  就俩人这成绩,都报了清大基本也没问题了。

  赵老师笑道,“没什么,就在想老刘如果在多好,我也不用给他们操这些心了。”

  说起刘老师难免伤感。隋校长道,“他泉下也该安心了。”

  说着他一顿,“对了,你知道夏如琛比全省第二的人高了多少分吗?”

  从苏星辰623分排全省23名赵老师就有了猜测,“挺多的?”

  “那可不。”隋校长伸出四根手指头,“他比全省第二的人足足高了四十二分。”

  高考的时候一分都能拉出不少的名次。其实像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才是正常的分数吧,能像夏如琛这么逆天的才几个。

  赵老师突然一拍大腿惊喜道,“也就是说,苏星辰同学跟全省第二的学生也只是差了那么八分?”

  隋校长点头,他接到教育局电话,看到成绩和全省排名的时候兴奋的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没错啊。”隋校长乐呵呵道,“咱们水南县高中熬出头了。”

  没有什么事儿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只可惜正主俩都不在这儿,他皱了皱眉,“这俩太不像话了,等回来得好好说说他们。赚钱什么时候不能赚,就不能出了成绩再去。”

  “也许是想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正好卖一波吧。”赵老师摸着下巴道,“我也得买一本,好歹是高考状元弄的书啊,以后留着存着也高兴啊。”

  隋校长看他一眼没说话,不过他也有这打算了。

  当天县报社和广播电台的人来没见到出了名的小夫妻,只能按照马老师说的采访了三班的同学对于俩学生的采访。

  “据说他们是相亲认识的。”

  “听说他们都毕业好几年了突然想来考大学了。”

  “他们以前也都失败过呢,他们回来后学习特别努力认真。”

  “他们对同学可好了,分享给我们英语资料,我们班英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林林总总,不管问到谁身上就没一个说俩人不好的,听的报社的人和广播台的人一愣愣的,“那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赵老师摸着下巴继续道,“应该快了吧。”

  他这个班主任也不知道啊,人家高考完了也不归他管了呀。他也想早点见到这俩呢。

  两天后的早上,苏星辰和夏如琛一脸菜色的从火车站拖拽着两个大麻袋下了火车。

  呼吸着外面的空气,苏星辰呼了口气,“总算回来了。”

  然而还没出火车站,就听见火车站的广播电台正在播放新闻:“据悉,我市如今最出名的小夫妻是今年年初才重新入校学习,能考取如今的成绩不得不说一句天道酬勤……”

  苏星辰一懵,“成绩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