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亭台望谢>第21章

  两个人又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许久,至于桌子上的“雪上行”,也被谢景云一口一口地喝了。

  天色已晚,谢将军有点不想走了。但是不走又不行,他凭什么留下来呢?一坛“雪上行”就醉了的话有点丢人,他谢将军丢不起这人!

  最后谢景云还是走了,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在大街上,风吹得那样凄凉,就如同他现在的一颗心.....谢景云在心里想,风萧萧兮易水寒......要是季修宁知道谢小将军此刻是这副模样,估计能笑一整天。

  ==

  谢景云走后,季修宁回到书房,打开密信,双目冰冷,再不是刚才笑呵呵的样子。

  洛阳的形势又变了,还真是一天一个样呢。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样红。虽然皇帝式微,但自古争宠争的都是皇上的宠。

  后宫嫔妃争宠,膝下皇子争宠,前朝大臣也争宠。皇帝也似乎很喜欢这种感觉,怕是唯有这些时候,他才会有他才是掌控天下之人的感觉。

  皇宫里最近新升了大理寺少卿,宠得很,竟然敢公然和魏丞相的门生叫板。其实这就是皇帝想挑战丞相的第一步试探。

  这本没有什么,没想到大皇子竟然和这人走的很近。若说大理寺少卿,皇上虽然宠爱有加,但是一旦丞相发难,皇上难保不会把他当成一块扔给狼的肉扔出去。

  而大皇子与他交好,或许对重新获得皇上的重新没多大帮助,但是问题是魏丞相怎么看?

  大皇子可是清清楚楚的魏家人,他是魏皇后的嫡长子,魏丞相是他外公,这叫魏丞相如何对待大皇子?

  季修宁心里觉得好笑,大皇子是太想修复和皇帝的感情了,还是太过自信魏丞相一定不会放弃自己而有恃无恐。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只比自己小了两岁的嫡亲弟弟,也是明明白白的魏家人?

  季修宁把信烧了,脑子里又把洛阳的人物派别和脉络过了一遍,他觉得这三皇子或是大智若愚。

  ==

  谢景云回到军中,徐子良有事来报。谢景云的书房里,徐子良说:“景云,魏校尉好像最近穿梭于很多大人的府里,不知在筹谋什么,他在军中也有拉帮结派的趋势,我们要怎么处理他?”

  谢景云轻笑一声,“做坏事还不仔细着点,闹得人尽皆知的,还算什么密谋,也是好笑。”

  “不管他要干什么,咱们盯着就是了,他好歹在军中还算安分,对幽州军也有功,没做什么大错事,不必管他。”

  徐子良也猜到了,便接着对谢景云说:“我看你最近和季公子走得很近......”徐子良抿抿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景云,我看你今日过得很快活,笑容多了,也变得更加少年意气了,我自然心里高兴。”

  “可是季公子出现的时机太巧了,而且以迅猛之势获取了所有人的欣赏和感激,就连张蒙也很欣赏他。”

  谢景云正了正神色,对徐子良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怕他的声势愈来愈大,会超过了我?”

  徐子良没说话,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不是怀疑季修宁,更不是想对他不利,只是他不想让大家心中的英雄谢将军的锋芒被另一个人掩盖,他该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不过谢景云却说:“没关系,如果他真的是那样一个让所有人爱戴,风华绝代之人,我倒是很高兴能认识了这样一个朋友。”

  “谢将军就是谢将军,不会有谁轻易就会让谢将军被掩埋,你该相信我,子良。”

  子良缓缓抬头,“嗯,景云,不管怎么样,我始终都觉得你是最好的,我相信你。”

  窗外月色如水,月儿倒挂在枝头。

  如水的还有谢景云想起季修宁的眼眸。

  、上元节


  很快就到了上元节,在大赵,上元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灯会兴盛,元宵灯市非常热闹,幽州也一扫往日阴霾。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吃元宵是最重要的习俗,各式各样的元宵吸引着大家,家人朋友一起吃元宵,寓意着团团圆圆,一年丰顺。

  人们扶老携幼,涌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看杂耍,热闹非凡。

  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和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

  凡是猜中灯谜谜底者可免费获得赏灯,多数是穿着不凡的公子们,为了讨佳人一笑,卖力的猜着谜底,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市集上汇聚了各地的客商和能工巧匠,观赏者也是络绎不绝。

  元宵节短短的数日时间,做花灯生意的客商,不仅要拼制作工艺,也要比拼经商的实力。因为灯市附近的商铺和住房,每临近开市,租价就会连翻数倍,一般的小生意人轻易不敢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