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攻略病弱摄政王>第53章 文林世子

  申高阳拎着一方徽墨,大摇大摆地下了马车。

  他头顶的玉冠被梁王府门口的灯笼映得温润,在暗夜中也掩不住价值连城的金贵。

  他晃了晃腰间的玉牌,门口的护卫忙不迭地将人请了进去。

  他缓步走过垂花游廊,有些不满地看着梁王府里有些颓败的景致。

  梁王府闲置五年,下人不用心,元晦也不管管。

  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粗糙的人。

  这五年大江南北的风沙,倒把风雅温润的梁王爷,磨成了裴忘归一般的粗人。

  “元晦,我来啦!”申高阳刚进正堂,精致的小脸就皱皱巴巴地攒在一起,抱着李昀的细腰便开始哭,“五年了,我好想你。”

  李昀从袖中取了帕子,替他囫囵擦了一把脸,笑道:“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

  申高阳弹了一把眼角的泪花,叉腰怒道:“我这是被忘归气的,知道吗?”

  李昀缓缓收了帕子,从身侧取了杯温茶,轻抿了一口,睫毛轻颤:“他怎么了?”

  “也...没什么。”申高阳在锦绣丛中摸爬滚打惯了,察言观色,揣摩人心都是一绝,见李昀神色有异,立刻止住了话头。

  “这五年来,多谢你。”

  申高阳挠挠脑袋,没敢居功:“你知道的,钱我有办法解决,人我是真没办法,护不住你,再多钱也白搭。要不是忘归他...”

  李昀淡淡道:“今日,你我非要谈忘归吗?”

  申高阳小脸一僵,忽得明白了为何堂堂摄政王爷会花费一个时辰只为选一方墨。

  元晦这压着怒气的冷淡,跟忘归那掺着杀气的笑容,简直如出一辙,好可怕。

  申高阳手一抖,身后小厮立刻递上那方价值连城的徽墨,搁在左手侧的桌几上,他用扇子将方墨推到李昀面前,讪讪道:“裴世叔看起来心情很差,应该是知道错了。他还特意去皓烟斋替你选墨呢,元晦,你就原谅他吧。”

  李昀缓缓抬眼,将墨退了回去。

  “自青大家隐退后,此徽墨万金难求。这上面雕修竹茂林,名唤‘风吟’,全大庆也只余三块。君子不夺人所好,子昭,你若喜欢,便自己留着吧。”

  申高阳留也不是,送也不是,夹在中间好生为难。

  他故作深沉地叹口气,喃喃自语道:“既是如此,我还是卖了吧,换成铁块铜块,给我家子奉打火器。”

  “也好。”李昀轻道,“如今子奉接掌京营,必然处处被朝中文臣掣肘。兵部被夺了权,本就心有不平,总要从京营统领身上找回几分来。”

  “哦。”

  “兵部左侍郎廉成平与宋尚书政见不合,尤其在京营囤田上,分歧较大。廉侍郎主张归田于兵,宋尚书则站在承启世家宗族的前面,替世家土地兼并扯着遮羞布。子奉若可以与廉侍郎达成共识,便是一石二鸟。”

  “哦。”

  “一来,可以解决京营无法自给自足的窘境,二来,也可以联合廉侍郎,从兵部内部分化宋尚书的势力。”

  “哦。”

  “...子昭。”李昀无奈道,“你真的在听吗?”

  “我好困。”申高阳打了个呵欠,眼泪汪汪地伸展肩骨,“元晦,我算是知道,你为什么每次都要我写一堆朝中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李昀失笑。

  每次信的末尾,那字迹均是草草凌乱,墨痕拖了很长。便知道,他写着写着,便困了。

  “子奉他本来今日想要同我一起来的,但,忘...哦,那个摄政王,非要他尽快接手京营,我们子奉都三天没回家了。等下次,下次你亲自跟他谈。”申高阳软软打了呵欠,懒懒倚在椅背上,小脸儿都是对裴醉的控诉。

  “罢了。”

  李昀起身相送,申高阳眼尖地看见那人脚上裹着的白绸渗了血,低呼一声:“你的脚...”

  李昀面色如常,只是声音有些紧:“没什么,当年受刑留下的隐疾。养两天也就无碍了。”

  申高阳狐疑地盯着肿成了馒头的脚踝,对此言谈深表怀疑。他又想起裴醉刚刚那满脸的不可言说,抓心挠肝的好奇。

  “忘归...到底怎么惹你生气了?”申高阳操碎了一颗老父亲的心,絮絮叨叨地劝着,“你也知道,裴忘归他就是个又臭又硬还要面子喜欢硬撑的混蛋,一天天的不干人事,今儿又犯了哪件,说给我听听?”

  李昀垂了眼眸,眼底敛着痛意。

  申高阳赶紧闭了嘴,冲到李昀面前,给了他一个温暖的熊抱:“元晦啊,别难受,别气坏了身体,多不值得?那个武夫不解风情,没心没肺的,你就晾着他就好了,过一阵子他就灰头土脸的给你上门负荆请罪了。”

  “子昭,你也知道,他并非粗心之人。”李昀别开眼,缓了口气,摇摇头,“罢了,不再提他了。”

  申高阳劝得心累,手腕折扇轻摇,深觉说客不好做,里外不是人。

  骂忘归,元晦不高兴;

  不骂忘归,元晦还是不高兴。

  算了,这俩人爱闹就闹,反正闹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哪一次真的一拍两散的。

  申世子挥挥手,将身旁的小厮都遣到门外,压低声音道:“元晦,你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李昀抬眼,静静地看着申高阳探究的神色。

  “怎么了?”申高阳小鼻子一皱,“啊,元晦,你别误会,我不是替父亲问的。那老家伙,我才懒得管呢。”

  李昀只轻轻摇着折扇,微风驱散了暴雨将至前的闷热。

  “元晦?”

  申高阳攥着李昀的袖口,神色不安。

  一道惊雷挟着白虹曳尾划过天际,将李昀温和的瞳仁点亮,隐约似火燎原。

  片刻,他的声音如珠落盘,随着窗外淅沥的雨一同坠下。

  “老王爷与盖家合谋,意在谋取我和...忘归的命。”李昀轻声问他,“子昭,想必子奉已经将此事同你说过了。你,是怎么想的?”

  申高阳指尖一抖,更用力地抓着李昀的胳膊,小脸儿渐渐发白。

  李昀眸中映着夜幕惊雷白虹,时明时暗,可声音却平缓娓娓。

  “史为世鉴,没有一个朝代可以长盛不衰。大庆百年,早已不复昔日荣光。”

  “如今,内有清林党牢牢守住吏部,将爪牙遍布朝堂;外有漠北贼子和甘信水寇虎视眈眈。天子年幼,无力与其抗衡。忘归身负旧伤,这三年已是勉力支撑。”

  “这既是李家天下,便没有我置身事外的道理。”李昀敛了眸子,将眸中的惊涛骇浪压下,“若要攘外必先安内,清林不除,边疆难保。”

  申高阳手颤了颤,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半步,转身想逃:“我,我什么都没听见。”

  “子昭,你已在局中,逃不掉了。”李昀轻道,“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窗外利光闪过,申高阳的脸被映得一片惨白,脸上的稚嫩与痛色交织,张皇难掩。

  “你与高侍郎嫡女的婚约,想必令尊已经反复提了许多次了。”李昀一步步朝申高阳走去,“你为何反复推拒?”

  “我在岭东岭西与言中联纵,你为何佯作不知?”

  “清林高、崔两家在承启谋乱,你为何让子奉去江南提醒忘归?”

  “忘归让子奉接手京营,你为何不加阻拦?”

  李昀看着申高阳仓皇失措的脸,心有不忍,低叹:“老王爷与清林私下密谋,想必你早就知道了。可,若你也想联手清林对付忘归,何必如此行事?”

  申高阳缓缓垂了眼,攥得紧紧的拳头忽得松开,自嘲地展开折扇,风雅依旧,却早已没了平日的玩世不恭。

  “你说得对,我还在逃避什么呢。”申高阳弯着笑眼,眸中毫无笑意,

  “你看,忘归花了三年与盖顿周旋。我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不断暗中阻挠忘归夺权,亦眼睁睁看着忘归将手伸向清林,但,我什么都没有做。”

  申高阳用手接着屋檐下坠落的雨滴,冰凉沁入肌骨。

  “联姻一事,我早就知道了。当年,盖顿年纪尚轻,并无婚配。我松了一口气,本以为可以不必再联姻了。可现在,高功嫡女的庚帖,明晃晃地在我面前晃悠。”

  “这文林世子,我当得实在恶心。这该死的联姻,也让我厌恶。”

  李昀长身立于申高阳身侧,眼前雨帘密布,更映得天地晦暗。

  “我父亲乃是堂堂文林王,祖上丹书铁券,坐镇望台漕运,手中财富无数,权势滔天。他还是不满足,仍与清林私下往来,深涉泥潭,不肯出来。元晦,我不懂,他究竟还想要什么?”申高阳咬了咬下唇,语出惊人,“他,要篡权夺位吗?”

  李昀轻轻地摇了摇头。

  “或许,他只是想要让你离开承启,不再受制于人。”

  申高阳嗤之以鼻。

  “元晦,你信么?”

  李昀眸光微微敛起。

  “你看,连你这么纯良的人都不信。”申高阳自嘲一笑,“父亲清名在外,世人皆说他为官忠直清廉有政绩,是大庆难得的好官。实际如何?望台一事,看着像是为了我,可他深藏的心思,又有几人能看透?”

  李昀静静地听着。

  “做质子十余年,我从未怕过,周旋在君王朝臣世家纨绔子弟之间,并不难,只要不踩着别人的底线,还不是任我随心自由来去?可元晦,现在我真的有些怕了。那是我父亲,我...还能如何?”申高阳声音很软很轻,一碰就碎的脆弱,“若父亲真的心怀不轨,我该如何是好?我是纵着他,让他反,还是在他面前抹了脖子,不许他反?”

  李昀无声地叹了口气。

  身居高床软枕,却如临渊而眠。

  这世上,是否还有人真能无忧度日,安枕而眠?

  “元晦,我想哭,借我肩膀。”申高阳在李昀面前说出口,心中其实早已有了决断,他委屈巴巴地吸着鼻子,眼中水光一片。

  李昀在申高阳耳边低声安慰着,却看见向武向文急匆匆地带着文林王府的护卫奔了过来。

  “公子!出事了!”

  “世子!不好了!”

  两人七嘴八舌地禀报着,申高阳小脸蓦地煞白。

  “裴忘归呢?!”申高阳又惊又怒,口不择言地发了火,“子奉是替他卖命,怎么关键时刻他窝在府里不出来,只给个令牌算是怎么回事?”

  申世子怒火顶着脑袋,还待再骂,却被李昀那道柔和却含着担忧的视线给堵了回去。

  他小脸憋得发红,震袖丢下一句话:“如果子奉出了事,裴忘归他就算把整个大庆赔给我也不够!”

  说完,便脚步硬邦邦地带着人风风火火地回了府,引着府卫,兴师动众地出了东兴门,朝着南郊草场浩浩荡荡地奔了过去。

  李昀蹙了蹙眉。

  向文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昀的眉间踌躇,轻声问道:“殿下,需要我去裴王府递拜帖吗?”

  “不必了。”李昀轻声道,“他行事有主张,我不必...不必多此一举,惹人厌烦。”